法院可以录像吗
A. 法院开庭可以录像吗
未经允许不能录像。法院审理案件,分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两种形式。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不容许旁听,当然更不容许记者录像;公开审理的案件,公民可以旁听,当然记者也可以旁听。但旁听人员未经容许不得录音、录像和摄影,记者也不例外。
一、法律法规中有明确规定,开庭期间不允许私自录音录像。
根据法律法规相关政策,未经法院允许,全体人员需服从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指挥,遵守法庭纪律,不得在庭审期间,进行拍照、录音和录像等活动。因此在开庭之前,书记员在宣读法庭相关纪律时,会要求在场人员关闭手机等一切可进行录音和录像的电子工具。且庭审现场装有监控,若发现私自录像,会受到一定惩罚。
二、为保证法庭秩序,并维护其庄严形象。
在庭审现场,当法官公正严明的审理案件时,突然发出咔嚓咔嚓的拍照声。而且有人站着录像,有人坐着录像,就差没有挥舞着荧光棒了,这种场面会严重影响法庭的庄严形象,降低人们对于法律权威性的认可度。其次对于上述混乱现象,工作人员需要不停的维护庭审现场秩序才行,这样势必会干扰审判人员对案件的审理,将不利于案件审理的顺利进行。
三、避免有心之人断章取义,故意篡改庭审事实进行散播,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法律案件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个人隐私、国家安全、商业机密和其他秘密事项等。在审理这些较敏感案件时,允许现场人员随意进行录音或录像。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法分子,为了个人利益或其它不正当缘由,通过现代化科学技术,对录音录像资料进行篡改,歪曲法庭事实,并散布在各种新媒体传播渠道上。此种做法很容易误导公众,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同时给当事人带来精神上的伤害。现代社会网络暴力和网络舆论的可怕,相信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庭审活动录音录像的若干规定》
第十一条 当事人、辩护律师、诉讼代理人等可以依照规定复制录音或者誊录庭审录音录像,必要时人民法院应当配备相应设施。
第十五条 未经人民法院许可,任何人不得对庭审活动进行录音录像,不得对庭审录音录像进行拍录、复制、删除和迁移。行为人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规定追究其相应责任。
B. 法庭上可以录音录像吗
【法律分析】
法院开庭可以录音录像。开庭后,即是审判过程,可以申请录音或录像,即便是新闻媒体也需要经过法院许可,才可以在指定时间和地域录音录像。未经法庭允许,进行录音、录像、摄影等行为,法院可以暂扣此类传播审判活动的器材,并责令其删除有关内容。拒不删除的,法院可以采取必要手段强制删除。法院开庭录音,一般应当在开庭前,向审判员等进行报告。由于不构成对法庭审判的干扰和法庭庄严气氛的破坏,任何一个参加公开审判的人,包括控辩双方及其代理律师、旁听人员、新闻记者,都可以进行记录;录音设备种类较多,有的可能会影响到法庭审判。所以应该设立审查制度,不影响庭审的可以录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 第十七条 全体人员在庭审活动中应当服从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的指挥,尊重司法礼仪,遵守法庭纪律,不得实施下列做法:
(一)鼓掌、喧哗;
(二)吸烟、进食;
(三)拨打或接听电话;
(四)对庭审活动进行录音、录像、拍照或使用移动通信工具等传播庭审活动;
(五)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条 诉讼参与人和其他人应当遵守法庭规则。 人民法院对违反法庭规则的人,可以予以训诫,责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罚款、拘留。 人民法院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予以罚款、拘留。
C. 去法院开庭时,庭审会有录像吗那个录像会保留多久呢开庭必须要录像吗当事人可以去查庭审录像吗
去法院开庭时,庭审会有录像。那个录像会与卷宗一样长期保存。
根据最高法院的规定,开庭必须要录像。
当事人可以去查看,复制庭审录像。
《最高法院关于人民fa院庭审录音录像的若干规定》第一条人民fa院开庭审判案件,应当对庭审活动进行全程录音录像。
第十条人民fa院应当通过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平台、诉讼服务平台以及其他便民诉讼服务平台,为当事人、辩护律师、诉讼代理人等依法查阅庭审录音录像提供便利。
对提供查阅的录音录像,人民fa院应当设置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第十一条当事人、辩护律师、诉讼代理人等可以依照规定复制录音或者刻录庭审录音录像,必要时人民fa院应当配备相应设施。
D. 法院开庭过程有录像吗
法律分析:开庭后,即是审判过程,可以申请录音或录像, 即便是新闻媒体,也需要经过法院许可,才可以在指定时间和地域录音录像。未经法庭允许,进行录音、录像、摄影的等行为,法院可以暂扣此类传播审判活动的器材,并责令其删除有关内容;拒不删除的,法院可以采取必要手段强制删除。
法律依据:《关于庭审活动录音录像的若干规定》
第一条 人民法院开庭审判案件,应当对庭审活动进行全程录音录像。
第二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法庭内配备固定或者移动的录音录像设备。有条件的人民法院可以在法庭安装使用智能语音识别同步转换文字系统。
第三条 庭审录音录像应当自宣布开庭时开始,至闭庭时结束。除下列情形外,庭审录音录像不得人为中断:(一)休庭;(二)公开庭审中的不公开举证、质证活动;(三)不宜录制的调解活动。负责录音录像的人员应当对录音录像的起止时间、有无中断等情况进行记
E. 法院执行可以录像吗
对于拒不主动履行判决书的,法院是可以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依法进行强制执行的,但是法院在进行执行时也应该遵守相关法律的规定,不能违规执法,作为群众也是可以进行监督的,那么,法院执行可以录像吗?下面就跟着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法院执行可以录像吗就法院执行可以录像拍照来说,法律没有禁止性规定,对于公民而言,即为准许;拍摄时不得干扰法院执法,如果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不得拍摄;同理,拍摄的录像,也需要谨慎处理,不得用于非法目的或侵害他人的权益,否则,可能陷自己于法律风险之中。
二、法院执行局办案流程是什么
1、法院执行局收到案件材料后,经审查认为情况紧急、需立即采取执行措施的,经批准后可立即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
2、法院执行局应当在收到案件材料后规定期限内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通知被执行人按照有关规定申报财产,责令被执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被执行人在指定的履行期间内有转移、隐匿、变卖、毁损财产等情形的,人民法院在获悉后应当立即采取控制性执行措施。
3、法院执行局应当在收到案件材料后规定期限内通知申请执行人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状况或财产线索。
4、申请执行人提供了明确、具体的财产状况或财产线索的,法院执行局应当在申请执行人提供财产状况或财产线索后5日内进行查证、核实。情况紧急的,应当立即予以核查。
申请执行人无法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状况或财产线索,或者提供财产状况或财产线索确有困难,需人民法院进行调查的,法院执行局应当在申请执行人提出调查申请后启动调查程序。
三、欠钱不还法院强制执行程序是怎样的
第一步:申请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对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的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关。
第二步:法院受理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15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第三步:申请复议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步: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
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履行,逾期不履行的,强制执行。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有可能隐匿、转移财产的,执行员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第五步:采取强制措施
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执行员应当出示证件。执行完毕后,应当将执行情况制作笔录,由在场的有关人员签名或者盖章。执行法院可以通过以下强制执行的措施: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搜查被申请执行人隐匿的财产;强制被申请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或者单据等措施。
以上就是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法院执行可以录像吗的相关内容,法院执行是公开的,随意是可以进行录像的,法院执法时一般自己也会全程录像,做到公正公开,群众也可以进行监督,发现有违法行为可以进行举报。
F. 法院开庭可以录像吗
法律分析:庭审过程中,除非法庭允许,绝对不可以对庭审过程,私自录音录像。即便是新闻媒体,也需要经过法院许可,才可以在指定时间和地域录音录像。而且最高人民法院强制性规定,每一个庭审都要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可以在法院系统的直播网上找到庭审同步录像,没必要现场录像。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
第十条 人民法院应当对庭审活动进行全程录像或录音。
第十一条 依法公开进行的庭审活动,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或其他公共媒体进行图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播:(一)公众关注度较高;(二)社会影响较大;(三)法治宣传教育意义较强。
G. 法院为什么不可以录音录像
法律分析:相关法律法规中有明确规定,开庭期间不允许私自录音录像。当然也是为保证法庭秩序,并维护其庄严形象。最后避免有心之人断章取义,故意篡改庭审事实进行散播,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法院需要对庭审经过全程录像,必要时还会进行庭审直播,当事人没有必要再自行录像。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八十七条 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上述活动情形应当写入笔录,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