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拖开庭日期
A. 法官开庭迟到的规定
法律分析:法院开庭的时候可以迟到,需要区分情形分别予以处理。原告开庭时间迟到会有的后果有一般会按撤诉来进行处理,但如果没有超过三十分钟说明其理由,只要合理、合法一般是会继续审判;但超过的时候比较久,那么法院就会另行处理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三条 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
第一百三十二条 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
B. 法院说好开庭推迟一般是什么原因
具体情况包括:必须到庭的当事人未到庭;临时回避申请;需要获取新证据、通知新证人等。但是,延期开庭只是对于开庭审理的延期,其他诉讼活动仍然照常进行,不受影响。并且延期开庭决定作出的同时,一般也会确定下次开庭的时间。
一、案件开庭后最迟多久出判决结果?
1、案件开庭后最迟会在六个月之内出具判决结果。
2、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期限为六个月;
3、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延长的,报请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再延长三个月。
4、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期限为三个月。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期限为三十日。
二、开庭不聘请律师需要注意的事项
1、需要按照法院通知的时间和地点准时达到指定的法庭
记住,切勿迟到!很多地方的法官对于到这件事情是深恶痛绝的,很有可能在超过传票规定的时间后直接以原告撤诉或被告缺席来处理,所以,万一你没法在指定的时间赶到,一定要给法官打电话,告知法官你正在来的路上。
2、开庭时必须遵守开庭纪律
例如:把手机关机或者调成静音,不得用手机录音录像,未经法官允许不得随意发话,不得随意在法庭行走等。总而言之,法官的开庭槌敲下之后,就得在法官的主持下进行庭审工作,一切听法官的就行了。
3、注意庭审技巧。
作为没有聘请律师的当事人,如果案情简单,其实可以自己应付法庭庭审。关键的关键是听从法官指引。法官要求你陈述时,你就陈述,没有要求你陈述时,你大可不必发言,即使对方当事人的陈述惹恼了你,你也没有必要针锋相对,因为在法庭上与对方当事人争辩毫无意义,法官不仅不会记录下来,而且十分烦躁。
三、开庭前后的注意事项
1、庭前准备工作,检查诉讼参加人出庭情况,核对诉讼参加人的身份。核实诉讼材料的收悉情况。
2、宣布法庭规则和法庭纪律。法庭规则和法庭纪律的具体内容以的有关规定为准。全体人员应当关闭手机和传呼机的铃响。
3、法官入庭和报告庭审前准备情况。
4、核对确认诉讼参加人的身份。经各方当事人确认无异后,即宣布:经法庭当庭核对确认,出庭的诉讼参加人符合法律规定,准予参加本案的庭审活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
(一)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
(二)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
(四)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C. 法院故意拖延开庭时间怎么办
若发现法院故意拖延开庭时间,首先可向法院监察室或检察院提出反映,请求监督。然而,若时间未超法定期限,直接定性故意拖延较为困难,因法官在一定程序内具有工作安排的自由度。
面对法院拖延开庭,当事人需保持冷静,采取合理措施。一是寻求法院内部监督,向监察室反映情况,请求介入。二是可联系检察院,告知案件情况,请求外部监督。三是与律师沟通,寻求专业建议,可能需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当法院确实存在故意拖延行为,反映至监督机关后,后者将介入调查。调查结果将决定是否采取相应措施,如调整工作安排、追究责任等。当事人应持续跟进监督进程,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面对法院的拖延,需采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若反映至监督机关无果,可向更高级别法院或上级检察院寻求帮助,直至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重要的是,保持沟通渠道畅通,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制定应对策略。
在法院故意拖延开庭时间的情况下,通过法律途径寻求解决是关键。及时反映问题至监督机关,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持续跟进监督进程,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有效手段。面对法律难题,保持冷静,积极应对,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至关重要。
D. 法官一直拖着不开庭怎么办
法律分析:可以和法官沟通或委托律师与法官沟通不开庭的原因,因为法院审理案件时,当你提交诉状后会有七天的审查起诉期限,然后正式立案后3天内给对方送达起诉书,然后还会给对方15天的答辩期限,最后才是择日开庭。如果在了解后发现确有违规,可向院长或上级人民法院和检察院反馈相关情况,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二十条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
第二百一十四条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判:(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二)被告人承认自己所犯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的;(三)被告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没有异议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建议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
第二百一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简易程序:(一)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二)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三)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被告人不认罪或者对适用简易程序有异议的;(四)其他不宜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
E. 法官可以随时更改开庭时间吗
法律分析:不可以,一般情况下,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是很严格的。除非发生一些特定事由,如延期或者中止。但即使是发生特定事由,在卷宗里也有详细记载。如果事情确实是法院更改开庭时间,可以持立案通知书及缴费单据,向该法院监督部门或者院长信箱反映。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一)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二)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三)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四)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F. 法院故意拖延开庭时间怎么办
如要法院在法定的时间内不能审结案件,可以向法院监察室或者检察院内反映,请求他们进容行监督。如果没有超过法律规定的时限,就难以认定是故意拖延,因为主办法官在一定程序上有自由安排工作的权限。
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一条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第一百四十九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G. 法官不按时开庭
法律分析:法官是有权利根据实际情况,延迟开庭时间的,没有后果自负,要是法院延迟毫无理由,可以向检察院反映情况。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
(一)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
(二)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
(四)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