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的审判流程
A. 怎样查询审判流程
只要打开《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页面,输入原被告一方的身回份证号码和联系手机号码,答就可以查询,是谁起诉的,起诉的是什么事,是哪个法院受理的,是哪位法官承办的,等等相关信息。
如果没有向法院提供当事人本人的手机号码,法院就不会输入上网,当事人就不能上网查询相关案件信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通过互联网公开审判流程信息的规定》第五条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的身份证件号码、律师执业证号、组织机构代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其获取审判流程信息的身份验证依据。
B. 法庭审判的程序是什么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庭审判程序大体可分为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和宣判五个阶段。
开庭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4条的规定,开庭阶段的活动程序是:
①开庭审理前,由书记员依次进行下列工作:查明公诉人、当事人、证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已经到庭;宣读法庭规则;请公诉人、辩护人入庭;请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入庭;审判人员就座后,当庭向审判长报告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②审判长宣布开庭,传被告人到庭③审判长宣布案件的来源、起诉的案由、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被告人的姓名(名称)及是否公开审理。对于不公开审理的,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
④审判长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
⑤审判长应当告知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在法庭审理过程中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
⑥审判长分别询问当事人、法定代理人是否申请回避,申请何人回避和申请回避的理由。
法庭调查开庭阶段的事项进行完毕后,由审判长宣布开始法庭调查。
法庭调查是指在公诉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由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主持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调查核对的诉讼活动。
法庭辩论合议庭认为本案事实已经调查清楚,应当由审判长宣布法庭凋查结束,开始就全案事实、证据、适用法律等问题进行法庭辩论。
法庭辩论,是在法庭调查的基础上,控诉方与辩护方就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犯罪的性质、罪责轻重、证据是否确实充分,以及如何适用刑罚等问题,进行互相争论和反驳的一种诉讼活动。它是刑事审判程序的一个重要环节。
被告人最后陈述《刑事诉讼法》第160条规定,审判长在宣布辩论终结后,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这是被告人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审判长应当告知被告人享有此项权利。被告人最后陈述也是法庭审判中一个独立的阶段。
评议和宣判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
①评议。
合议庭应当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法律规定,并在充分考虑控辩双方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评议,确定被告人是否有罪,应否追究刑事责任;构成何罪,应否处以刑罚;判处何种刑罚;有无从重、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附带民事诉讼如何解决;赃款赃物如何处理等,并依法作出判决。
②宣判。
合议庭经过评议作出裁判后,应当宣判。宣判有当庭宣判和定期宣判两种形式。
C. 法院开庭的具体细节流程
法院开庭的具体步骤:
1、首先,由书记员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并宣布法庭纪律;
2、其次,由审判长宣布开庭,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3、进行法庭调查。法庭调查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当事人陈述;
(二)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
(三)出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
(四)宣读鉴定意见;
(五)宣读勘验笔录。其间,当事人经法庭许可,可以向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发问。
4、进行法庭辩论。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二)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
(三)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
(四)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后,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5、评议和宣判。法庭辩论或被告人最后陈述结束后,法官进入评议室评议,做出裁判。
先提交证据,在进行互相辩论,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先进行辩论。
(3)法院的审判流程扩展阅读:
开庭的方式:
1、公开审理,是一种开庭的原理。
2、不公开审理,是一种开庭的例外或补充。
法律之所以规定“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是因为离婚案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审理中可能会涉及到个人隐私、感情上的一些不愿意公之于众的内容。因此,如果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法庭一般都会允许。
D. 刑事法庭审判的流程是怎样的
法院开庭到审判需抄要的袭步骤是:
1、宣布所审理的案件,查明当事人的姓名、年龄、籍贯、住址和职业;
2、如果当事人、证人、鉴定人有未到庭的,法庭在听取到庭当事人的意见后,即酌情决定案件是进行审理或者延期审理。决定延期审理的案件,应当酌情确定开庭日期、时间和地点,并再送达传票或通知书。决定进行审理的,即查明已到庭的证人、鉴定人的姓名、年龄、籍贯、住址和职业,及其与当事人的关系,告知作证和鉴定在法律上应负的责任;
3、接着审判员告知当事人应有的诉讼权利,宣布法庭组成人员和担任法庭记录的书记员的名单,并讯问当事人要不要声请回避,当事人声请审判人员回避的,由院长裁定;声请书记员回避的,由法庭裁定。驳回声请回避的裁定不准上诉。为了使审理案件工作顺利进行,审判员、人民陪审员和书记员如果认为自己对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而有回避必要的时候,应当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分别由院长或法庭裁定。
E. 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
网址: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
2014年8月1日,最高法在官方政版务网站上开设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权正式面向案件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和社会公众上线试运行,对8月1日以后最高法立案的民事、行政、执行、赔偿以及部分刑事案件,向案件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全面公开审判流程信息。
打开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点击案件查询,输入证件号、密码,案件当事人即可查询案件、联系法官、接受电子送达等。
(5)法院的审判流程扩展阅读:
能公开的信息一律公开:
审判流程公开包括向案件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公开和向社会公众公开两个部分。向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公开的信息包括立案信息、承办法官、审限变更情况等。对于社会公众,通过网站公开的内容包括法院地址、开庭公告、审判委员会组成人员等法院公共信息。
“如果案件确实具有特殊情形,部分流程信息或实体材料不宜通过平台向案件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公开的,必须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
李亮指出,考虑到死刑复核案件的特殊性,死刑复核案件的审判流程信息暂不列入此次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的范围。
F. 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按审判程序包括哪些
从第一审普通程序的一般结构来看,审前准备程序可分为两个阶段:审前准备阶段和审前准备阶段。审判前准备,是指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审判开始前,合议庭为保证审判正常进行而进行的一系列诉讼活动。审前准备是普通程序适用于民事案件审判的法律程序。
人民法院受理当事人提起的诉讼后,不能立即进入审理阶段,必须经过一个审前准备阶段。具有重要意义的及时和公平解决纠纷审判的充分的准备有利于完整的当事人之间的诉讼信息交换和司法人员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把握双方的诉讼声称,收集和调查必要的证据,使试验顺利。
(6)法院的审判流程扩展阅读:
审判准备与审判准备公告是审判的初始阶段,是衔接审判前准备与审判的纽带。庭审准备主要完成两项任务:
(1)告知开庭日期的当事人和其他庭审参与人。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当事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外地的,应当预留必要的乘车时间。
(2)发布开庭公告。公开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三日以前发布公告,公布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开庭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并向全体诉讼参与人和观众宣布法庭纪律。
开幕式上的一个法庭会话,主审法官应当检查当事人的身份,宣布的原因情况下,宣布法官和法院职员的名字,然后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并问他们是否已经申请退出。
G. 法庭审判程序是什么样的啊
第一百二十三条
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回庭,宣答布法庭纪律。
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第一百二十四条
法庭调查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当事人陈述;
(二)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
(三)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
(四)宣读鉴定结论;
(五)宣读勘验笔录。
第一百二十五条
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证据。
当事人经法庭许可,可以向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发问。
当事人要求重新进行调查、鉴定或者勘验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第一百二十六条
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
第一百二十七条
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二)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
(三)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
(四)互相辩论。
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第一百二十八条
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