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披露
Ⅰ "披露义务"在法律上指什么
1、在自由竞争的社会里,占优势地位的销售者对居于劣势地位的购买者并没有披露详细信息的义务。但是,当不披露行为导致了明显的不公正和不正义的时候,法律上的“披露义务”应运而生,它要求具有专业知识的被告对无专业知识的原告披露相关信息。
2、披露义务的理论基础是正义和公平交易,有披露义务的被告不履行披露义务,其责任后果类似于故意的不实陈述。
3、至于披露义务的范围 ,司法实践上存在着分歧。法学家们所谓“正义”和“公平”标准则多多少少是一些模糊的用语,并不能给出明晰的法律界限。而侵权行为法重述则要明确得多,首先,它列举了不披露义务的四种例外情况,其次,它区分了“交易的基本事实”和“交易的重要事实”,被告对涉及到交易性质的“基本事实”有披露的义务。
案例:原告从被告那里购得一块土地后,在进行修建房屋的基建工作时,发现该土地中有一个未加盖的地下水井,而且水井还存在渗漏水的现象。原告诉称自己为了给水井加盖而投入了2700美元,而且因为水井的缘故,原告不得不改变建房规划,因此又多支出了10500美元。原告声称,被告本来知道土地里该井的存在,但被告却没有事先通告原告。初审法院作出了有利于原告的判决,认为: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当事人如果保持沉默,那么该当事人就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该责任等同于不实陈述的法律责任。被告不服一直上诉到威斯康星州最高法院,该院阿伯拉罕森法官出具了法律裁决书。
阿伯拉罕森法官宣布,按照威斯康星州的传统规则,房地产商没有义务对购买者披露信息。因此,也就毋须承担不实陈述责任。该规定的理论基础是:“货物出门,概不负责”。也就是说,在自由的商业交易中,不应该要求有更高技巧和更多知识的人向相对人披露所有的事情,不应该剥夺他们合法的智力成果。法律反映商业习惯和道德,而商业活动则鼓励当事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但是,阿伯拉罕森法官也认为,近年来的法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商业诚信和公平交易的准则也开始反映到了法律之中。法院开始放弃传统的“无披露义务”规则,采用了一些例外规则,主张在如下情况下销售者有披露义务:出售者故意隐瞒瑕疵或拒绝调查;出售者告知半真实情况或以模糊语言造成错误印象;当事人之间存在信托关系;一方当事人具有专门和排他的知识而另一方当事人无法发现问题。阿伯拉罕森法官断定,本案不属于这些例外,但是,著名的普洛塞教授曾经提出过另外一种“披露义务”:如果被告有一种不为原告所知的特殊知识或认知方式,而且他意识到原告对事实存在着误解,那么,法院就可以认定被告应承担披露义务。另外一个名叫基顿的法学家则主张取销不披露义务规则,如果一方当事人掩盖或阻止调查重要的事实,那么他的沉默就是一种欺诈。这种法律的目的是要促进正义和公平交易,因为拒绝披露就意味着不公正的行为。阿伯拉罕森法官进一步引用了侵权行为法重述1997年第2版起草者的看法,认为起草者的目的就是要确立一种披露义务的规则,要求当事人对“交易的基本事实”承担披露义务。而基本事实是指那些构成交易基础或者交易本质的事实。基本事实不同于重要事实,虽然重要事实可能影响交易,但并非本质事实。
阿伯拉罕森法官认为 ,本案被告是一个拥有专业知识和技巧的不动产商人,原告则没有这种知识,只能依赖于被告的知识和技术。因此,应该对被告确立一种责任,要求他对非商人的原告披露那些影响交易的基本事实。
最后,威斯康星州最高法院裁定:驳回被告的上诉,维持原判。
Ⅱ 未进入执行披露期是什么意思
继法院判决后,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进入到法院的执行局出具执行裁决的披露期限。供参考。
Ⅲ 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信息披露媒体有哪些(全的)
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平面媒体主要是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一些专业报刊,如《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中国改革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和《证券市场周刊——(红蓝)》等证券类报刊。
1999 年起,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全文则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和巨潮资讯网发布。当前,上市公司的临时报告也可以在这两个网站找到。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指定报刊和网站,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六条:上市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依法披露信息,应当将公告文稿和相关备查文件报送证券交易所登记,并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指定的媒体发布。
信息披露义务人在公司网站及其他媒体发布信息的时间不得先于指定媒体,不得以新闻发布或者答记者问等任何形式代替应当履行的报告、公告义务,不得以定期报告形式代替应当履行的临时报告义务。
(3)法院披露扩展阅读:
1、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上市公司应当在最先发生的以下任一时点,及时履行重大事件的信息披露义务:
(一)董事会或者监事会就该重大事件形成决议时;
(二)有关各方就该重大事件签署意向书或者协议时;
(三)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知悉该重大事件发生并报告时。
2、在前款规定的时点之前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上市公司应当及时披露相关事项的现状、可能影响事件进展的风险因素:
(一)该重大事件难以保密;
(二)该重大事件已经泄露或者市场出现传闻;
(三)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出现异常交易情况。
Ⅳ 媒体对法院以及法官审判行为的披露是在行使什么权利
得看披露的内容,正常的披露属于舆论监督,要是把一些涉及国家秘密、审判工作秘密的内容私自披露出去,那就得吃官司了
Ⅳ 美国上市公司国内官司需要披露吗
美国上市公司官司呢,国内记录的话呢,是对投资者的的一种风险提示或者责任担当。
Ⅵ 全国法院被执行人平台已不披露是什么意思啊,已经结案了吗
说明案件要么 是已经执行完毕或者执行终结,也有可能是失信被执行人的期限已经满了,被屏蔽了
Ⅶ 不披露重要信息移交法院一定会判刑吗
构成犯罪的会被判刑。如果是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判刑的希望非常大。因为《刑法》有此内罪名。具体罪容名规定如下:
第一百六十一条【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Ⅷ 什么是披露,报道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
《刑法》第三百零八条之一第一款: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造成信息公开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第三百零八条之一第三款:公开披露、报道第一款规定的案件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概念与构成要求
披露、报道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是指公开披露、报道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是刑法修正案(九)第三十六条新增加的罪名。
(一)主体
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年满l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构成本罪。既包括特定的人员,如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也包括如记者、编辑以及其他掌握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的人等其他自然人,同时相关媒体和其他发布信息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单位也可构成本罪。
(二)主观方面
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
(三)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复杂客体,既侵害了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诉讼活动和国家司法权的正常行使,又侵害了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公开披露、报道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
所谓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
所谓辩护人,是指接受被追诉一方委托或者受人民法院指定,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权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人。辩护人既可以是律师,也可以是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还可以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但指定辩护的只能是律师;
所谓诉讼代理人,是指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为参加诉讼的人和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为参加诉讼的人;
所谓诉讼参与人,是指当事人(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等;
所谓不公开审理的案件,是指有关国家秘密的案件、有关个人隐私的案件、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本罪的入罪标准是“情节严重”。至于什么是 “情节严重”,目前没有明确的规定,有待于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作出明确的界定。同时,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也应当对什么是“公开披露、报道”、“不应当公开的信息”等作出明确的规定。
具体可以咨询太琨律
Ⅸ 网剧中披露他人手机号码一案,法院的判决结果是什么
一审的判决是这两个被告的公司赔偿被泄露信息人员的精神损害费3000元和律师费1000元。
而法院则认为不管黄某有没有受到其他民众的电话骚扰和添加好友的信息,其电话号码的泄露,就是已经违背了黄某私人生活遭受其他人侵扰的意愿了。
而且在网剧处理了电话信息之后,黄某还是不断接到相关的信息,所以还存在被侵扰的风险。而且购买这个电话号码的人也不能提供有力的证据证明自己购买的途径是合法的,所以黄某的信息还是受到了侵扰。
而这个被泄露的电话号码也没有实行什么防范的措施,所以主观上过错更大,最后也是判决了两家制作方赔偿黄某精神损害费3000元和律师费1000元。
其实不管是不是合法购买的电话号码,我们都应该对这个号码进行保护和处理的意识,因为即使这个号码现在没有人用,以后也会有人用。如果以后有人看了这部网剧,还是会看到这个画面,也会对当下使用号码的人造成困扰。
而且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对于剧中的画面,哪怕是几秒钟,都是可能被网友截图和保存,即使后期再进行处理,还是有很多人都会保存那个号码,所以也是会对别人造成困扰。
Ⅹ 被执行人履行法定义务后法院设定披露和联合惩戒期限多久到期
正常情况下是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