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案件法官
A. 法官的职责
法官的职责是:1、依法参加合议庭审判或者独任审判案件;2、法律规定的其他职责。法官是在司法机构中审判人员的通称,司法权的执行者,在中国大陆法官是依法行使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
【法律分析】
在庭审中,法官的基本职责首先是查清案件事实,司法上称之为事实审,其基本原则是“以事实为依据”。这一职责要求法官必须当庭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发言,根据庭外的调查取证和庭审双方当事人的陈述,查清与案件有关的每一个事实和情节,尽可能地恢复案件事实,诉讼活动中的直接言词原则即体现在此。审判活动即使审和判的活动,审理是裁判的前提,审判中查清案件事实是审判活动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查清案件事实也就是法官的首要职责。其次,法官的基本职责是正确适用法律。司法上称之为法律审,其基本原则是“以法律为准绳”。在案件事实查清楚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法律专业知识,判断案件应该适用的法律。在这个过程中法官应该是独立的,他作为裁判的标准只能是案件事实,而不能受任何其他因素的干扰。也就是说,法官在裁判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要受到法律的支配,严格依法判决。一个判决是否合法、公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司法审判人员是否严格执行法律程序,是否针对特定的客观的事实而正确地援引并解释法律。最后,法官必须依靠案件事实和相应的法律规范作出合理判决。选定要适用的法律之后,其适用程度必须恰当。在刑法中称为量刑。定罪是前提,在一种罪名下选择适当的量刑幅度一般需要依靠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这个环节要求法官不偏不倚地作出合理的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第一条 为了全面推进高素质法官队伍建设,加强对法官的管理和监督,维护法官合法权益,保障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保障法官依法履行职责,保障司法公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
B. 法官是干什么的
机构职能:抄
(1)执行本院发生袭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
(2)执行法律规定的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等其他法律文书;
(3)对执行异议、被执行主体的变更、追加进行审查;
(4)依照法律规定实施查封、扣押、冻结、扣划等措施,对妨害执行行为人实施拘留、罚款措施;
(5)协助办理其他法院委托的执行工作。
区别主要在于执行局为普通法院的协助部门,负责对下级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监督、指导和协调,办理下级人民法院或利害关系人申请复议的案件。
(2)司法案件法官扩展阅读
法官应当依法履行的义务
(一)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
(二)审判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秉公办案,不得徇私枉法;
(三)依法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四)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维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五)清正廉明,忠于职守,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
(六)保守国家秘密和审判工作秘密;
(七)接受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
C. 法官是干什么的
法官是负责司法审判工作的专业人员。
法官的主要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裁判案件。法官在审理各类案件时,会根据法律的规定和程序,对案件的事实进行审理和调查,然后作出裁决。他们必须公正、公平地处理每一起案件,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
2. 解决纠纷。法官是公正的中立者,他们在处理各种纠纷时,会听取双方的陈述和证据,然后进行裁决。他们的目标是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3. 解释法律。法官不仅适用法律,还要对法律进行解释。当法律条文存在歧义或不清楚的地方,法官需要根据立法精神和案件实际情况,对法律进行合适的解释,以确保法律的适用性和公正性。
法官的职责十分重要且繁重。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道德修养以及公正的心态。他们的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是社会公正和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法官的职业要求非常高,需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和培训。他们的职责是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同时也要注意接受社会的监督评议来保证审判结果的公平公正公开来保证每一个案件的公平正义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证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
D. 在疑难案件中,法官如何处理案件
在疑难案件中,法官处理案件的方式有:
1、请教同事或者业务专家。
2、普通程序案件合议庭成员进行协商。
3、上报专业委员会讨论。
4、上报审委会讨论。
5、向上级人民法院汇报。
法官作为司法机构执法人员,是案件审理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应该是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法院开庭的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由书记员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并宣布法庭纪律;
2、其次,由审判长宣布开庭,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3、进行法庭调查。法庭调查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宣读鉴定意见;宣读勘验笔录。其间,当事人经法庭许可,可以向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发问。
4、进行法庭辩论。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后,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5、评议和宣判。法庭辩论或被告人最后陈述结束后,法官进入评议室评议,做出裁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第八条 法官的职责:
(一)依法参加合议庭审判或者独任审判刑事、民事、行政诉讼以及国家赔偿等案件;
(二)依法办理引渡、司法协助等案件;
(三)法律规定的其他职责。
法官在职权范围内对所办理的案件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