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诉调对接
① 诉前联调的具体程序是什么该如何进行
诉调对接程序是法院深化司法改革,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举措。引入此程序旨在应对社会矛盾纠纷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高解决效率,实现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目标。
背景:进入新阶段,社会矛盾纠纷的类型、特点、规律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解决矛盾纠纷的机制需要具备多层次和多元化,即通过诉调对接平台,健全诉调对接制度,创新程序,促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
实施:依据最高人民法院于2016年6月29日发布的《关于人民法院进一步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意见》,起诉到法院的案件通常会首先经历调解程序。此外,当事人在立案前也可向当地基层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请求调解。
程序概述:基层法院设有诉讼服务中心,设立诉调对接中心及诉前调解工作室。调解员由经验丰富、具备调解能力的人员担任,包括法院专职调解员和特邀调解员。法院与司法局、妇联、乡镇(街道)等单位及基层组织对接,司法局派人民调解员驻点,律师事务所设律师调解工作室,行业协会入驻法院,提供诉前调解服务。
立案引导:在法院立案时,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引导当事人使用多元调解平台解决纠纷。平台提供申请调解、在线选择调解人员等功能。调解员接到申请后,可采取线上音视频或现场调解方式进行,调解成功后出具调解书,失败则转立案进入法院审理。
司法确认:调解成功后,当事人可申请司法确认,即法院确认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这一过程与法院调解书和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纠纷不再需要经过法院的调解或判决程序。
优势:诉前调解不收取费用,提供线上申请、调解及司法确认服务,调解成功后,可通过司法确认产生法律效力。若调解失败,当事人可线上转立案,进入法院正式审理程序。
② 诉调对接中心是法院的吗
诉调对接中心是近年来本市法院(主要是各基层人民法院)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而专门成立的以诉前调解为主的机构。在诉调对接中心,受法院委托和指导的人民调解组织对双方争议进行调解,使很多纠纷得以在正式进入诉讼审理程序前,以互谅互让的和解方式得到彻底解决。
【拓展资料】
为规范诉调对接工作流程管理,健全诉调对接中心建制,促进诉调对接工作有序发展,根据《民事诉讼法》、《人民调解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各基层人民法院应进一步健全诉调对接中心建制,建立诉调对接工作流程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职责,加强诉调对接工作流程管理,确保诉调对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二条诉调对接中心应建立纠纷调解登记制度。
纠纷进入诉调对接中心调解流程的,应即通知当事人,并将纠纷信息编列字号后登人流程管理信息系统。
第三条诉调对接中心应根据不同纠纷类型,建立分案制度,实行独任调解或三名调解员共同调解制。调解员确定后,诉调对接中心应向双方当事人告知相关事项,并确定联系方式。
三名调解员共同调解的,应当确立一人为主持人。
诉调对接中心认为有必要委托属地人民调解组织或其他调解组织调处的纠纷,应当在作出委托决定后2个工作日内将相关纠纷移送相应人民调解组织或其他调解组织进行调解。
第四条诉调对接中心应加强对纠纷调解的工作期限管理,建立调解期限跟踪、预警及延长审核机制。
纠纷调解,一般不超过30日。经双方当事人同意,诉调对接中心负责人审核后,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60日。调解期限从纠纷受理之日起计算。
调解期间进行委托鉴定、评估、审计的,可不计人调解期限。
第五条诉调对接中心应进一步完善调解与诉讼对接的工作制度,纠纷调解结束后,调解员或相关受托调解组织应于2个工作日内将调解结果报告诉调对接中心。
第六条诉前经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当事人要求人民法院出具调解书或申请司法确认的,人民法院应及时依法审查立案,并按民事诉讼法及人民调解法的规定办理。
诉中经委托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申请撤诉,也可请求由人民法院出具调解书。当事人申请撤诉后,又依照人民调解法规定,申请人民法院确认调解协议的,按前款规定办理。
经调解未能达成调解协议的,调解员应及时终止调解,并于2个工作日内将受托调解的纠纷移送立案庭审查立案或审判业务庭继续审理。
第七条调解协议的审查期限一般不超过15曰。经审查符合规定的,应及时出具民事调解书或确认书。
第八条诉调对接中心应建立纠纷调解指导、监督制度。
各基层人民法院应指派法官专门负责诉调对接中心纠纷调解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第九条诉调对接中心应按照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委托/立案调解管理系统”软件要求,及时做好调解案件的数据录入管理及统计工作。
调解员应及时将纠纷受理、移送、组织当事人调解及纠纷解决结果等信息输入流程管理信息系统。
案件信息录入后,如有特殊情况需跨月度回收或修改的,应填写更改单,交由系统管理员统一修改。
第十条诉调对接中心应建立相应的归档报结制度。
第十一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试行。各法院应确立职能部门负责对诉调对接工作流程管理的监督与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