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中国奇葩法官

中国奇葩法官

发布时间: 2025-08-03 06:40:45

A. 南京徐老太事件是怎么回事

就是当年轰动网络的彭宇案。

经过:2006年11月20日上午,本文主角南京市民徐寿兰女士(即南京徐老太)在某公交车站等车,据其称被正在下车的市民彭宇撞倒,而彭宇则称下车时候见老人摔倒,所以扶至旁边,并且在其亲属到来以后一起送该老人到医院,其中还垫付了200元的医药费。

当好心的彭宇离开以后,却被告知要赔偿医药费用。2007年1月4日,徐老太将彭宇告上了法庭,9月3日,判决的结果是彭宇应该赔偿40%的损失费计45876.36元。

判决结果出来以后,引发了网友的激烈争论,而其中诸多有关判决中猫腻的传说也在网络上飞快流传。

最后双方当事人在二审期间达成了和解协议,案件以和解撤诉结案。和解撤诉之后,彭宇也表示,在2006年11月发生的意外中,徐寿兰确实与其发生了碰撞。

(1)中国奇葩法官扩展阅读:

“彭宇案”的负面效应,是许多当事者始料不及的。作为政法部门应引以为戒,深刻反思和汲取教训,努力提高司法办案水平,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首先,应高度重视“彭宇案”反映的办案人员的职业素养问题,切实加强政法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法院调查的原始证据表明,“彭宇案”中原、被告发生相撞的事实是成立的,一审据此判决的结果是适当和正确的,二审之前当事人达成庭前和解协议的直接效果也是好的。

但案件审理中出现警方丢失询问笔录等关键证据,一审判决说理、表述不当等问题。虽然相关人员在事后给予了停职、调离和警告的处分,但加强政法队伍制度建设和思想业务建设仍刻不容缓。

汲取此案的一个深刻教训,就是要注重司法裁判对社会主流道德取向的引导作用,要把正确的价值判断和社会主流价值观有机融入司法裁判全过程。

“彭宇案”在审理期间就出现了偏离事实真相的报道和舆情,但办案单位并没有足够重视并对此进行正确引导。

对判决之后可能出现的舆情也没有充分的预计,当此案形成舆论热点后,又缺乏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使得相关报道逐步偏离事实真相,最终形成判决结果与公众认知的巨大反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彭宇案

热点内容
民事诉讼法7天内立案 发布:2025-10-14 03:44:00 浏览:654
诚实信用原则在经济法中案例 发布:2025-10-14 03:38:53 浏览:661
淘汰老旧船船法规 发布:2025-10-14 03:29:39 浏览:961
武汉市工资支付条例 发布:2025-10-14 03:04:44 浏览:697
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是 发布:2025-10-14 03:04:42 浏览:853
2016法律硕士报考人数 发布:2025-10-14 03:04:00 浏览:347
经济法做假账案例 发布:2025-10-14 02:58:28 浏览:73
合同法知识体系 发布:2025-10-14 02:56:16 浏览:643
招投标中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10-14 02:49:34 浏览:396
劳动合同法哪里有卖 发布:2025-10-14 02:45:49 浏览: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