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方所在地法院
① 起诉是在原告所在地法院还是被告所在地法
起诉在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实行地域管辖,即原告就被告的原则,就是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所以,民事诉讼的起诉一般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特殊类型的民事纠纷另有规定,如对于因合同纠纷、侵权行为引起的诉讼,也可在合同履行地、侵权行为地人民法院管辖。
法律分析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提起民事诉讼需要向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提交相关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后会在七日内确定是否立案,如果原告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对此案件没有管辖权的,不能受理。提起诉讼必须到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同一诉讼案件具有多个被告住所地的、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原告需要到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双方因保险合同纠纷需要提起诉讼的,可以到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进行诉讼。因票据纠纷提起诉讼的,票据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拥管辖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十一条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② 想起诉是在户籍所在地起诉还是去被告人居住地
起诉原告需要到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被告是个人的,住所地为经常居住地,即其在户口所在地之外居住满一年的地方。
法律分析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民事诉讼需要原告到被告户籍所在地法院,或被告经常居住地法院提出诉讼。法院起诉流程是:1、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当事人是单位的,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2、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原告向法院起诉应提交相应的材料;3、立案庭在当事人履行必须的手续和交齐有关证据材料之后,在七天内,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办理立案手续;4、当事人应在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七天内预交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5、立案手续后,案件由法院排期开庭,进行开庭审理。诉讼费用怎么承担:受理费由原告预交。被告提出反诉的,根据反诉金额或者价额计算案件受理费,由被告预交。当事人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可向人民法院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是否缓、减、免,由人民法院审查决定。案件审结时,人民法院应将诉讼费用的详细清单和当事人应负担的数额,用书面通知本人。同时,在判决书、裁定书或者调解书中写明当事人各方应负担的诉讼费用。当事人凭交款收据和判决书、裁定书或者调解书,向人民法院结算诉讼费用,多退少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十一条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③ 合同约定起诉方所在地法院管辖是否有效
合同约定起诉方式在的法院进行管辖,是属于有效的。合同的约定内容只要不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是属于双方真实意愿的表达,那么都是属于有效的,如果双方同时进行起诉,那么就由先立案的法院进行管辖。 合同约定可以在起诉方所在地法院起诉的管辖约定是有效的。
因为合同违约的一般情况下只有一方当事人,另一方就可以按照管辖约定在自己的所在地法院起诉。
如果双方都违约,都提起诉讼,因为都有管辖权,可以由最先立案的法院管辖。
《民事诉讼法》:
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合同约定履行地点的,以约定的履行地点为合同履行地。
合同对履行地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争议标的为给付货币的,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交付不动产的,不动产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其他标的,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即时结清的合同,交易行为地为合同履行地。
合同没有实际履行,当事人双方住所地都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书面协议,包括书面合同中的协议管辖条款或者诉讼前以书面形式达成的选择管辖的协议。
根据管辖协议,起诉时能够确定管辖法院的,从其约定;不能确定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确定管辖。
管辖协议约定两个以上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
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先立案的人民法院不得将案件移送给另一个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在立案前发现其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已先立案的,不得重复立案;立案后发现其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已先立案的,裁定将案件移送给先立案的人民法院。
合同约定由起诉方法院进行管辖这种约定是属于有效的,因为并没有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具体由哪一方先提起的诉讼,那么就由哪一方的法院来进行管辖案件,如果同时进行起诉,那么就由先立案的法院来进行管辖。
④ 合同中约定由“起诉方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是否有效
在商事合同中约定争议由“起诉方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是否有效?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民事诉讼法》与《关于适用的解释》中的相关规定,以帮助理解该约定的效力。
首先,我国《民事诉讼法》第34条明确规定了协议管辖的适用范围,允许当事人在合同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中书面协议选择与争议有实际联系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这一规定赋予了合同双方在选择管辖法院上的自主权,体现了对当事人意愿的尊重。
协议管辖,也称为合意管辖或约定管辖,是现代民事诉讼立法中普遍认可的一种管辖制度。它允许双方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通过合意方式约定解决纠纷的管辖法院,体现了诉讼民主和对当事人意愿的尊重。
然而,在实践中,当事人约定“起诉方所在地”管辖存在一定的复杂性。这种约定意味着双方当事人的所在地法院都具有管辖权,是否违背了选择管辖协议的明确性或唯一性原则?即协议管辖的法院应是确定的、单一的。这种约定是否导致协议管辖无效?
《民诉法解释》第三十条对此做出了修订,根据管辖协议,起诉时能够确定管辖法院的,从其约定;不能确定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确定管辖。管辖协议约定两个以上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这一修订旨在充分尊重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同时考虑到实践中可能出现的约定不明确或过于宽泛的情况。
综合上述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可以明确,书面约定“起诉方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是有效且符合现行法律规定的。这有助于扩大当事人达成管辖协议的自由,避免大面积认定管辖协议无效,减少法院间“推管辖”或“抢管辖”的情况发生。
因此,律师建议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争议解决方式,以避免不必要的争议和诉讼风险。建议在合同中直接明确“应当”向某方所在地或特定法院提起诉讼,确保管辖条款的明确性和唯一性,以符合法律规定和实践要求。同时,考虑使用“被告所在地”或“原告所在地”的表述,以增加双方的接受度。在选择管辖法院时,应尽量选择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确保协议管辖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