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清流江法官

清流江法官

发布时间: 2025-08-05 20:08:46

『壹』 跟西门豹有一样的名人故事

1、东汉 宗均
九江太守,那里有很多凶暴的老虎,屡次成为百姓的祸患,官府常常征集、设立捕兽的栅栏、陷阱却仍然有很多人被伤害。宗均说:“虎豹在山上,龟和鳄鱼在水里,它们各自有生活的处所。况且江淮之地有猛兽,就如同北方有鸡、猪一样。现在成为百姓的祸患,罪过在于残忍的官吏,而不辞辛劳地张网捕捞,不是顾怜(百姓)的根本做法。一定要斥退奸邪、贪婪的人,考虑提拔忠诚、善良的人,可以全部去掉栅栏、陷阱,免除赋税。”这件事过了以后有传言说老虎都相互结伴向东边渡过长江了。中元元年,有很多蝗虫(闹蝗灾),它们一起飞到九江的边界,就向东西两个方向散去,由于这件事宗均的名声被远近的人们称颂。浚遒县有唐、后两座山,百姓共同祭祀它,所有的巫神都要为山神娶百姓的女儿为妻,每年都要更换,百姓于是就不敢进行嫁娶之事,前后几任太守都不敢禁止。宗均下达命令说:“从现在开始,给山神娶的妻子都要从从事巫术的人家中选娶,千万不要打扰百姓。”于是,这种事就再也没有了。

2. 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曾任守京兆尹、颍川郡太守、京兆尹。在颍川郡任太守期间,是赵广汉前期治理的最佳阶段,他不畏强权,精明强干,刚到任的几个月时间,就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打击豪门大族的势力,缓和社会矛盾;二是加强地方管理,转变当地的不良风气。其威名由此流传,《汉书》本传中就把擅长处理政务说成是他的天性。赵广汉在担任京兆尹时,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处理各项公务,往往通宵达旦。并且善于思考,讲究办事效率。在其治理期间,京兆地区政治清明,官属和百姓无不交口称赞。但京兆尹的职责在于管理京城,因在天子脚下,日常处理政务容易得罪皇亲国戚和当朝显贵,所以,虽然赵广汉算得上是一位京城行政官中的佼佼者,也仍然落得被腰斩的下场。赵广汉任京兆尹期间,为官廉洁清明,威制豪强,深得百姓赞颂。
3. 黄霸(?-公元前51),字次公,西汉时期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史学家班固评论说:“自从汉朝建立以来,要讲治理百姓的官吏还是数黄霸第一。”黄霸还在年少时,就立下了做一名好官吏的志向。由于汉时并无科举制度,汉武帝为缓解财政困难,发布诏令,凡是向国家贡献财产的给官做。黄霸便用粮食换了一个卒史。从政后,奉公守法,以廉为本;体察民情,以劝课农桑为重。特别是黄霸断案,崇尚仁政,反对酷刑;对疑案坚持从轻处理;主张对犯罪实行外宽内明,教化为先,把重点放在防患于未然上,所以,黄霸为官,百姓拥护,朝廷满意,属下悦服。黄霸也因此从一年俸二百石的小史,一直升到了朝廷的丞相。其中,以在当时的大郡--颍川郡任太守的政绩最为突出。此前,颍川郡是一个豪强地主称霸一方,百姓流离失所的地方,他到任后,大刀阔斧,布施恩德,安置流民,重视农桑,施行教化,经过几年的精心治理,颍川出现了太平安定,吏治清明,生产发展,“田者让畔、道不拾遗”的太平景象,皇帝因此下诏称颂黄霸是良吏中的最优秀者。
4. 徐有功(?-702),本名徐弘敏,唐朝长安人,是唐代最著名的专司审案的官吏。在古代,大多数官职都是行政司法混一的,只有在朝廷才有专门的审案官,但在官僚体系中地位极低,也难有作为。徐有功虽长期担任专职审案官,却因敢于严格守法,犯颜直谏,执正、平反成百上千冤案,救活人命多达万人以上而名留青史。徐有功先后任过蒲州司法参军、司刑寺(即大理寺)司刑丞、秋官(即刑部)员外郎、郎中侍御史司刑少卿等职。徐有功为官之时,正值武周时期,上有武后作乱,下有酷吏网罗,执法守正彼为不易。由于徐有功前后执正大案六七百件,救活人命数以万计,因而难免得罪酷吏、奸臣,频遭弹劾、推审,但最终皆因找不出他贪赃或徇私枉法的证据,使他三次被控死罪,三次被赦,两次被罢官又两次复出,尽管如此,他仍持志不渝,不阿谀奉承,一心执法守正。也正因如此,使徐有功能成为历史上罕见的一位名留青史的专职"法官",被当时人誉为"自古无有"的好官。
5. 狄仁杰(公元607-700),字怀英,唐朝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应试明经科(唐代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从而步入仕途。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届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处理了前任遗留下来的17000多件案子,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后人据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传奇故事,连荷兰也有人以此为题材,编了一本《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

6. 陈希亮,字公弼,北宋时期眉州青神(今属四川)人,原籍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他从进士及第开始,为官30余年,先后任过知县、知州、知府、转运史等地方官,也曾到首都开封府及朝廷任职,不论是在地方还是京城为官,陈希亮嫉恶如仇,不考虑个人的祸福进退,为平民百姓称颂,使王公贵人害怕。后因辛劳过度而逝世,享年64岁。著名文学家苏轼,自称平生不为人作行状墓碑,但他十分敬佩陈希亮的为人,担心陈希亮的事迹失传于后世,而破例写下了《陈公弼传》。
7. 包拯(公元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开始立志要为国家出力,“竭忠死义”。包拯仕途的起点是知县,后历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行政长官;担任过监察御史等监察大臣、户部副史等掌理国家财政的高级官员、都部署等军事要职;当过外交使节出使辽邦;最有名的是做过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所以后人称他为包待制、包龙图、包学士。他在开封任知府虽仅一年多的时间,但死后,开封百姓却在开封府署旁边建了一座包公祠,以纪念和供奉他。包拯一生清廉简朴,从不讲究排场,即使做了大官,穿着仍与布衣时一样;对贪污深恶痛绝,在给仁宗的奏疏《乞不用赃吏》中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他一生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顿吏治,打击贪污,深受百姓欢迎,离任时当地精制一好砚相送,他都婉言谢绝,“不持一砚归”;他一生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对皇亲国戚、宦官权贵的不法行为,一律极力主张绳之以法。大力平反冤狱,是包拯生前与死后深为百姓所赞扬和称颂的主要内容。
包拯在当时和后世都享有盛名,特别在死后,作为清官的典型形象,被不同体裁的文艺作品大肆渲染,使之带有神奇色彩。随着国际上文化交流的进展,包拯这个历史人物和艺术形象还赢得了世界的声誉。虽然史料中的包拯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相差悬殊,但包拯的一生,既能得到封建最高统治者的赏识,也受到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下层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作为清官确实是非常典型的。
8. 况钟(公元1383-1442),字伯律,号如愚,明朝江西靖安县龙冈州人。况钟一生出色政绩在苏州知府任上,他直接减轻官粮,实行折征的办法减轻百姓负担,稳定和发展经济。同时,整肃吏治、端正风气,注意清理冤狱,为民伸冤。他排了一个日程表,每天勘问一个县的案,周而复始,从不间断。在刚到任的八个月中,就清理了1500多件案子。经他审理过的案子,无论大小,都能基本做到百姓不叫冤枉,土豪不敢再为非作歹。现在,只要一提起况钟,人们立即就会想到《十五贯》故事里那位甘冒风险、敢于伸张正义、为民伸冤的清官。除此之外,他还做了兴修水利、举办学校、推荐贤才等造福一方的好事。况钟任职十三年间,三次离任三次留任,替苏州百姓办了不少实事,最后积劳成疾,病逝于苏州任上。当地百姓为纪念况钟,在他死后,苏州和七个县都建立了祠堂。
9. 海瑞(公元1514-1587),字汝贤,海南琼山县人。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转折时期。表面一片升平,其时危机四伏。海瑞年青时,便对社会问题表现了极大的关注。在户部供职时,出于对国家财力的忧虑,为进谏迷信道教、一心求仙而纵容各地大兴土木修建庙坛道观的嘉靖帝,以六品小官身份抱着必死决心毅然上疏。这次他呈上的奏疏便是有名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后人称为《治安疏》。奏疏递上后,海瑞即被入狱,好在不久嘉靖病逝、新帝在丞相徐阶的劝说之下,才得以获赦,官复原职,并逐步升至应天十府巡抚等职。之后,他为匡正时弊,严肃法纪,主持制定了贪污满“八十贯绞”等严刑。他铁面无私,对一直有恩于他的老丞相徐阶也毫不留情,将徐家仗势多占的40万亩良田退还原主,将欺压良民的徐阶的两个儿子及20多个家人依律问罪。纵观海瑞为官,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多次冒死进谏,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但他严于执法,除暴安良,生活清廉,同情百姓,招抚流亡,注意发展生产,兴修水利,限制大地主无止境的盘剥,改革落后的风俗习惯,等,得到了百姓的广泛拥护,其行为具有不可否认的历史进步作用。

10. 汤斌(公元1627-1687),字孔伯,别号荆岘,晚又号潜庵,祖籍保南睢州(今睢县)。主要政绩在康熙朝,官至内阁学士、江宁巡抚、礼部尚书等。汤斌为官一生,除著书立说,发展理学学说外,几乎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河务和漕运的治理上,并注意为百姓减轻负担、赈灾救施、兴利除害,从而始终躬身实践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民本”思想,为变“满目榛荒,人丁稀少”为“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做出了一定贡献,其为官清廉,至死仅遗俸银八两,连买棺材的钱都不够,真正可谓是一代清官。
从历史上看,清官终极上干不过贪官,清官虽然誓死与皇帝一心,可到临界点上皇帝与清官却不一条心。人的欲望永远大于实际上能把它填满的填充物,这意味着在自然状态下(即在没有有效监督机制下),清官不可能比贪官多,清流的力量不可能比浊流的力量大。中国那么多代王朝,贪官下马虽多,但是最后都是浊流毁灭了这个王朝,而不是清流拯救了这个王朝。所以清官与贪官的关系根本上讲是独虎对群狼的局面,势单力薄,处于随时可能被毁灭的情势里。清官的最大力量源泉是朝廷,可是十个贪官好歹能让一个朝廷成其为朝廷,一个清官却绝对支撑不了一个朝廷。这就意味着皇帝不可能完全违背十个贪官的意志而为一个清官撑腰。从理论上讲,皇帝也是人,他对享受的要求更高更多,贪欲更大,因而皇帝的气味与贪官更接近。这意味着,清官的矛头最 后必然刺向皇帝,也就是说,如果任由清官作为,最后必定伤及皇帝。如果皇帝完全由着清官,皇帝则损失多多,从本质上讲,清官与皇帝不是同路人,不是利益共同体;中庸点讲,清官是朝廷平衡权力的一条腿,极端的讲,清官是皇帝之敌。人有人格,国有国格。格是什么?格是取向,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格是规范,是规矩,是为人之本,是立身之道。而我又一直以为,在诸色人等之格中,“官格”当属首重之列。
《论语》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又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都在讲做人之道,当然,儒家学说更是历代为官之道之圭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国人为人为官的信条,成为国人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无论是屈原、包拯、文天祥,还是范仲淹、诸葛亮,无论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历史上的清官、廉官、勤官、绩官、能官,都是讲求官德官格的模范,他们以自身的爱国、为民、勤政、重义、忠诚等高格美德,在历史的“凌烟阁”上镌刻下了不朽的名字,他们为当时的人民奉献了真诚和心血,他们为历史的前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贰』 谁能给我一些关于明朝海瑞的资料越多越好!今天之内!

海瑞(-1587),广东琼山人,即现在的海南岛,字汝贤,号刚峰。他取此号的意思是一切以刚为主,要终生刚直不阿。因此人们尊称为刚峰先生。

海瑞是明朝嘉靖时期的著名清官,由于敢于直言进谏,惩恶扬善,一心为民谋利,被人民敬为海青天、南包公,其英名流传至今。

海瑞虽然出生于官僚家庭,但童年时期的家境并不殷实,在他仅四岁时父亲不幸病逝,他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异常清苦。母亲很刚强,勤俭持家,教子有方,\"苦针裁,营衣食,节费用,督瑞学\"。在她的亲自督导下,海瑞自幼即诵读《大学》、《中庸》等书,加上母亲为他所请的良师指点及严格要求,海瑞得到了良好的家教与文化教育,这使海瑞很早就有了报国爱民的思想。

明朝隆庆三年,即公元1569年,海瑞升任右佥都御史、钦差总督粮道巡抚应天十府,即现在长江下游两岸,包括南京、苏州、常州等地,是个非常富庶的地方。但海瑞到任后却发现,人民在重赋和恶吏贪官的压迫下生活极为困苦。如果赶上当年发生涝灾,直到冬至的时候,还有一半田地被淹在水里。粮价飞涨,百姓不去讨饭就会饿死。于是,海瑞决定将治水与救灾一起解决,既为当前又为将来谋利。后来,终于弄清受灾原因是由于连接太湖通海的吴凇江淤塞所致,海瑞便召集饥民,趁冬闲季节开工,疏浚吴凇江及其支流。又经上书请求,将应该上交的粮食留下一些解决灾民吃饭问题。这样就调动了百姓的积极性,工程很快完成,当地的百姓都很感激海瑞。

为了维护农民的利益,海瑞进一步惩罚恶霸,归还被强夺的土地。但对自己有恩的徐阶在当地占有的土地最多。徐阶怕一点不退也不行,于是就象征性地退了一些。海瑞则写信劝他应该作出表率,多退一些田,同时劝说自己的儿子也改正错误。许多京官纷纷为已经告老还乡的徐阶说情,但海瑞还是联合一些官员,迫使徐阶退了二分之一的田地。海瑞依照法律将徐阶两个违法的儿子充了军。其他地主们见此情景,赶忙将多占的田依数退还。

海瑞还在赋税方面减轻了人民负担。当时江南的赋税很混乱,有田的地主往往不纳或少纳,地少的农民却要负担很重的赋税,其实,加重的部分都是替地主所交的,由地方官平摊到每个百姓头上。这无疑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海瑞组织人清查土地,简化赋税制度,减轻百姓负担,地主阶级联合诬告他,说他支持倭寇,不久,海瑞被罢了官。

海瑞担任应天巡抚时,不但爱民抚民,还为民除害谋利,但他自己却生活得很俭朴清苦。所到之处不许鼓乐迎送,也不住豪华的住宅。地方上为迎接他大摆宴席,他却规定物价高的地方每顿饭不能超过三钱银子,物价低的地方不超过二钱银子。他一生很多时间闲居家中,只靠祖上留下的一点土地过活。他没有置买田产,只在母亲去世后靠别人帮助买了一块坟地,将母亲安葬了。

海瑞去世前几天,还退还了兵部多送来的七钱银子。他的妻子、儿子早已去世,丧事由别人料理,他的遗物只有八两银子,一匹粗布和几套旧衣服。靠同僚的帮助,他的灵柩才得以运回故乡。船在江上行驶时,两岸的百姓自动穿孝来哭送他,店铺也停了业,送行的队伍长达百里。如今,在人民心中,海瑞成了正义的象征,各地共有十几种地方戏在传唱着他的故事。

『叁』 谁能全面解读法国清流门事件

法国政坛角斗:前总理被逼到墙角 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的私宅和个人办公室于上周分别遭到司法部门的搜查,缘由仍然是一年半前爆发的政治大丑闻“清流门事件”的后续:根据警方在法国秘密情报部门退役将军荣多销毁的电脑硬盘上复原的数据表明,德维尔潘的名字出现在荣多的一份笔录里,据此司法部门怀疑德维尔潘应为这一丑闻负更大的责任,结果出现了上述“抄家”一幕。 愤怒的德维尔潘从休假地赶回巴黎,“我拒绝成为此事的替罪羊,这也太草率了!盯着我不放的结果,就是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远!”前总理在上周六接受采访时如此说。 此事将当今法国政坛三大巨头——除了前总理德维尔潘外,还有前总统希拉克和现任总统萨科齐——卷入其中,前两者被怀疑对后者进行“政治陷害”,而萨科齐则是此案的“投诉者”。在法国历史上,前任总理遭到司法搜查,这还属首次。最令平民百姓不解的是,围绕此事之争,既非政策歧见,亦与国家利益无关,而是政坛幕后的尔虞我诈。 司法搜查:事主一无所知 上周五上午10时,一辆警车停在巴黎克雷贝尔街的一幢大楼前:前总理德维尔潘在此有一套个人办公室。警方蜂拥而入,细细搜查,直到下午5时才离开。走时搬去了两大纸箱的文件。在此前一天,检察官让—玛丽·杜伊和亨利·蓬斯已经在德维尔潘的巴黎十七区的私宅搜查了整整6个小时,也搬走了好几箱文件。 据《世界报》报道,在被搜走的材料中,包括两份盖有“国防机密”字样的文件。里面有什么内容目前尚不得而知。不过根据法国法律,检方当局要使用这两份“国防机密”文件的话,还要向现任国防部长提出解密申请。当然,现任国防部长已经不再是德维尔潘或前总统希拉克的人了,而是此丑闻的“受害者”现任总统萨科齐任命的。 决定对前总理的私宅和办公室进行搜查的法律依据,是从前法国秘密情报人员荣多将军的电脑里找到的一份笔录。菲利浦·荣多被描述成法国的“007式”的人物。他在2003年到2004年期间,是法国国防部的一位情报官员。是他被委派调查有关“清流”公司的一份名单的情况。在这份据称是受贿者的名单上,有现任法国总统萨科齐的名字。 当丑闻爆发后,荣多遭到司法部门调查。这时他曾销毁了一台个人用的电脑。但检察官却修复了部分硬盘,找到一些被删除的文件,发现其中有一份笔录。荣多在笔录中写着,他听另外两名涉案者、投寄匿名信告密的让—路易·杰尔戈兰和电脑专家伊玛德·拉乌德说,是德维尔潘和法国前总统希拉克下令对“清流”公司名单进行调查,目的在于打击萨科齐本人。 本来德维尔潘还只是作为证人出席此案作证,并未遭到任何起诉。去年12月他曾以证人身份接受了检察官长达17个小时的询问。但这次对他本人私宅和个人办公室的搜查,证明德维尔潘很有可能将会遭到起诉。 令人蹊跷的是,当警方在巴黎搜查时,德维尔潘还在外地度假,对此一无所知。是报刊将此事捅了出来,德维尔潘才恍然大悟。当事人都不知的事,媒体却能详细述说,令人怀疑“司法机密”完全是一句空话。对此,德维尔潘表示“极为愤慨”,但也无可奈何。 目前检察官尚未做出是否起诉前总理的决定。本月18日司法当局将听取杰尔戈兰的证词,笔录作者荣多则将在19日接受讯问。如果荣多和杰尔戈兰的证词也对德维尔潘不利的话,则对于前总理来说,前景就不妙了。 事件起因:售台武器丑闻 整个事情的起因,则要追溯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法国社会党总统密特朗误判局势,批准向台湾出售6艘拉斐特护卫舰,造成中法关系的波折。事后人们才知道,在这起军火交易中,有高达5亿美元的巨额回扣从台湾流向法国。这就是被当时称为“可以炸毁共和国二十次”的“拉斐特护卫舰丑闻案”。 这一丑闻内幕非常复杂。当时是法国社会党政府执政。但据透露,这笔5亿美元的回扣不仅仅由左翼人士享用,而且右翼政客也收取了“闭嘴费”。5亿美元不是一个小数。 经手此事的法国埃尔夫石油公司高官西尔万被捕后一直拒不交代,据分析就是担心涉及的面实在太大太广,一着不慎将会性命攸关!事实上从案发以来法国和台湾方面就已经有8名涉案者死于非命(车祸、关窗时从五层楼摔下来、自杀、“心脏病发作”,当然还有明目张胆的谋杀),其中甚至包括负责此案调查的检察官。这一切都让当事者不寒而栗。法国当局至今将最为关键的一些材料列为“国防机密”,拒绝司法机构染指,因此这一“世纪大案”在审理了十几年后仍然不明不白。被判入狱的都是一些明显的“替罪羊”。前外长罗朗·迪马曾一度被拉下水,判处两年有期徒刑。但在迪马要将秘密全盘倒出的“威胁”之下,巴黎上诉法庭取消了对迪马的所有指控,令人备感此案内幕之深。而“清流”公司案则是“拉斐特丑闻”的案中案。 德维尔潘:可能涉嫌诬告 “清流”公司是位于卢森堡的一家金融转账公司,每天都有大量的资金出入。很多人怀疑这家公司偷偷地为黑社会和其他有关利益者“洗钱”。就在“拉斐特丑闻”于2001年立案调查开始后,“清流”公司进入了调查者的视线。2004年当时的主审法官接到一封匿名信,揭露了一个长长的名单,声称名单上的人接受了“拉斐特丑闻”案中的回扣,并将回扣放入“清流”公司洗钱。寄出这封匿名信的人,就是当时任法国“欧洲航天与航空防务公司”第三把手、与德维尔潘关系十分密切的让—路易·杰尔戈兰。 出现这份名单后,当时的德维尔潘还只是外交部长。是他本人一天将杰尔戈兰和荣多将军叫到外交部办公室,要求荣多将军就这份名单进行秘密调查。德维尔潘的说法是,因为回扣问题涉及到法国国家利益,因此有必要就此进行调查。但他否认曾直接提到萨科齐的名字。 必须说明的是,当时法国右翼内部斗争非常激烈。希拉克派和支持内政部长萨科齐的人马正在为争夺下一届总统候选人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斗争。自1995年法国右翼内部一度分裂,出现了当时的总理巴拉迪尔与巴黎市长希拉克之间为争夺总统宝座而展开的激烈争夺,此后右翼内部的伤痕就一直没有愈合。2005年至2006年正是今年法国总统大选的关键时刻。以萨科齐为一方,希拉克和德维尔潘为另一方的右翼内部两大派系正在进行着最后的决斗。如往常一样,丑闻是打击对手最好的武器。“清流”公司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随着司法调查的深入,检察官发现这份名单是捏造的。其中有后来当选法国总统的萨科齐的名字。为此,萨科齐于2006年初向司法当局提出了诉讼。此后调查的关键就一直围绕着是谁下令、又是谁着手对这份名单进行篡改,以便“抹黑”萨科齐的。主管电脑的伊玛德·拉乌德否认是他对电脑名单动了手脚。杰尔戈兰也否认他本人是始作俑者。在荣多电脑硬盘上发现的新资料使检察官将怀疑的视线直接转向了德维尔潘本人,因为荣多的笔录是这样写的:据拉乌德告,他的上司杰尔戈兰从德维尔潘那里得到指示,称希拉克总统下令要“打击萨科齐”。对于检察官来说,这已经足以将德维尔潘送上法庭。因为这证明德维尔潘事先已经知道萨科齐的名字出现在“清流”公司名单上是“假的”。那么德维尔潘为自己的所有辩护就都出现了问题。 前景诡秘:到底谁在操控? 此事件一经披露,立即在法国政坛激起千层浪!一方面专家和媒体对已经沉寂了一年多的这一陈年旧案突然再现,感到奇怪和蹊跷。硬盘修复的时机不早不晚,恰好在德维尔潘离开马蒂翁大厦之后。一些记者在报道中透露,对前总理的搜查没有内政部长的批准是不可能的,这证明,此案的最初起诉者现任总统萨科齐看来“并不准备就此罢手”,非要将此案调查到底不可。其中内情到底如何,令人无法参透。 另一方面,这一案件无论是从重要性还是从紧迫性来说,都远远比不上“拉斐特丑闻”案。紧追德维尔潘不放的结果是,真正拿了5亿美元回扣的政治家至今逍遥法外,甚至在“国防机密”的保护下高枕无忧。为何对主案不闻不问,甚至借口“国防机密”而紧紧捂住,哪怕从理论上来说,当时的涉案者应该主要都是左翼人士,因为当时的总统是社会党的密特朗、总理是社会党的克雷松夫人。此后从1995年开始,总统府就一直掌握在右翼手中,到2002年希拉克击败极右翼候选人勒庞连选成功时,右翼控制了法国几乎所有的国家政权,包括参众两院和司法机构。为什么仍然以“国防机密”为借口而继续封锁司法部门对此案的调查呢?种种迹象都证明,右翼内部确实可能有一部分“得利者”。 “清流”公司丑闻最初并不是司法机构在进行调查,而是一位记者。这位名叫德尼斯·罗贝尔的记者追踪该公司多年,坚信该公司问题多多,并出版了好几本书来披露其“洗钱”的内幕,其中包括有关“售台武器案”中的回扣问题。 但司法机构对其所有调查似乎都没有任何兴趣。直到出现了“假名单”事件后,法国司法部门才“如梦方醒”,开始追踪此事。但也仅仅局限于对上述假名单的追踪而已。对罗贝尔披露的情况则一如既往:不感兴趣。最终还因罗贝尔书中的某些事实的不准确而将“丑闻的披露者”送上了法庭。 难怪有些评论认为,整个案件给人印象是追枝节而弃主干。问题在于此举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偶然? 由于此案不仅仅涉及德维尔潘,事实上也把前总统希拉克卷入其中。前不久司法部门曾准备以证人身份传讯希拉克,但遭到后者的拒绝(法国法律规定,以证人身份遭到传讯是可以拒绝的)。但明眼人已经看到,此案的最终目标,很有可能“醉翁之意不在酒”。其中的奥妙,看来很难明言.

热点内容
长春法院招聘 发布:2025-08-12 02:27:25 浏览:602
皮城执法官改动 发布:2025-08-12 02:27:25 浏览:946
民法郭明瑞房 发布:2025-08-12 02:23:52 浏览:230
友新司法所 发布:2025-08-12 02:09:53 浏览:459
房屋建筑质量管理条例 发布:2025-08-12 02:07:02 浏览:390
打人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12 02:05:39 浏览:251
法官不作为如何起诉他 发布:2025-08-12 02:05:36 浏览:79
刑法一寸木 发布:2025-08-12 02:05:32 浏览:184
健康温州法律法规 发布:2025-08-12 01:59:35 浏览:760
cpa经济法的教学视频百度云 发布:2025-08-12 01:59:25 浏览: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