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犯人视频
『壹』 法院判刑会通知家属吗
家属不是诉讼参与人,人民法院是可以不通知家属的。不论是民事案件、行政案件还是刑事案件。法院开庭都不会通知家属,只需要通知案件当事人即可。下列案件需要通知家属参加诉讼:1、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参加诉讼;2、对于刑事案件,如果受害人已经死亡的,其近亲属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通知其近亲属参加诉讼。通知时间为开庭三天前。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开庭前一定时间内,向人民检察院和当事人以外的其他诉讼参与人送达的要求准时到庭的诉讼通知书。其中应写明案由、开庭的时间和地点,请其准时出席法庭进行何种诉讼活动等内容。开庭通知书至迟应在开庭3日以前送达。法院在开庭之前,会在法庭公告栏进行公告,家属也可以留意一下。在传票不能送达当事人的情况下,会通知其家属或通过公告送达。当可以送达当事人时,除当事人为特殊情况不能独自出庭外,不通知当事人亲属。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贰』 犯人怎么从看守所去法院开庭
犯人在看守所的时候会有看守所进行转告通知去法院开庭的时间,会将开庭的传票送到被告人手里。对于刑事犯罪的犯人,在正式开庭以前都是会被关押在看守所内,如果需要出庭,那么会由看守所来进行通知。一、犯人怎么从看守所去法院开庭
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被告人,向被告人送达开庭传票。但实践中都是在送达起诉书副本时告知十日(简易程序审理的三日)后开庭,反正在看守所的被告人开庭时会有法警提押到庭。法警到看守所带犯人到法院开庭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第二条看守所是羁押依法
二、法院开庭由哪些流程
1、核对当事人身份情况。
2、宣读法庭注意事项。
3、原告宣读起诉书。
4、被告针对原告起诉书做承认或否认的答辩。
5、法庭组织争议焦点。
6、针对法庭组织的焦点来举证质证。
7、双方就案件事实部分进行发问。
8、法庭对原被告进行发问。
9、法庭辩论。
10、法庭组织调解,如果调解失败,就择日宣判。
法院开庭被告人需要准备的材料
被告人在接到法院传票时同时会附带告知书的,告知书中会告知相关事项,按其告知准备应诉。准备过程中重点要看明白诉状,看清楚对方主张的什么,然后根据对方的主张应该怎么去答辩,准备好反驳对方的有力证据,带好传票按传票中规定的时间去法院开庭参加诉讼就行了。
三、看守所和监狱,拘留所有什么不同
看守所:用来关押涉嫌刑事犯罪的嫌疑人,注意是涉嫌,有嫌疑,因为公安机关还没有查清楚,又怕人跑掉,所以要先关进看守所,防止嫌疑人逃跑,隐匿,自杀等等情况,如果嫌疑人被查清楚确实有罪,被法院审理判刑了,就不叫嫌疑人而叫犯人,就会被关押到监狱了,当然被判的刑期比较短或者拘役一类的刑罚就在看守所执行了。
监狱:嫌疑人被查清楚确实有罪,被法院审理判刑了,就不叫嫌疑人而叫犯人,就会被关押到监狱服刑,刑满才会释放。
拘留所:跟监狱类似,是因为触犯了治安管理法,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了就会关进拘留所,行政拘留的时间都比较短,到时间就把人放了,就是说行政拘留的处罚执行完了,没事了。
总之,监狱和拘留所是这个人的事情已经查清楚了,进去接受处罚了。进看守所后如果有罪就会进监狱,没罪就放人.。进了监狱服完刑后放人,进了拘留所呆十几天也就放人了。
根据法律规定,看守所和监狱在关押的人员,主要的承担的司法责任等方面有区别,主要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规定:看守所是羁押依法被逮捕、刑事拘留的人犯的机关。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以下,或者余刑在一年以下,不便送往劳动改造场所执行的罪犯,也可以由看守所监管。看守所的任务是依据国家法律对被羁押的人犯实行武装警戒看守,保障安全;对人犯进行教育;管理人犯的生活和卫生;保障侦查、起诉和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法院开庭的时候,如果被告人是在看守所内,那么就会由看守所转告被告人开庭的时间以及具体的事项,当然如果被告人有代理律师的话,那么代理律师也会通知被告人开庭的时间以及开庭的时候需要做好哪些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