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华法官
Ⅰ 周鲠生的人物经历
周鲠生,原名周览,1889年3月18日出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贫寒教书先生冢庭。他4岁丧母10岁丧父。幸其父生前深受家馆东主苏先烈(当时任长沙知府)的敬重,加上周览幼时天资聪颖,深得苏先烈的器重,才得以留在苏家家馆中继续伴读。无父无母、寄人篱下苦读了三个春秋之后,13岁的孤儿居然以文章名列榜首考取秀才,“神童周览”一时传为佳话。后来,谭延闿在长沙废科举,办新学,创立湖南省立第一小学(即湖南第一师范前身),并且亲任学监(即校长),周览是首批考取该校的年龄最小的学生。由于他先天营养不足,后天失调,靠微薄的官费读书,又无父母周济,常是衣不暖体,食不果腹,体质瘦弱,经常晕厥,然而他好学不懈,各科成绩名列前茅,文赛必得奖。周览虽然平日沉默寡言,但秉性耿直,在关键时刻;下畏权势,仗义执言。在一次抗议学校当局欺压学生的学潮中,因带头“闹事”,被谭延闿开除出校。然而谭又惜才,随又批准“才子周览”官费留日。1906年,17岁的周览告别故乡只身东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法律、经济等学科。
在日本留学期间,周览愤于清室腐朽,国弱民穷,一面发愤读书,一面积极投入反清活动,参加了孙中山、黄兴等人组织的同盟会。
辛亥革命前,周览回国参加革命。在这期间,周览与出身湖南望族的黄芳君结为伉俪。黄家长辈明知周览是个“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孑然一身的清寒青年,但出于爱才,却托苏先烈和谭延闿为媒,将长女许配与他。周的夫人黄芳君,虽出身富贵人家,却贤惠能干,刚强开朗,婚后即离开富裕的娘家与周览自立门户,伺甘共苦。她勤俭持家,因此使周览一生全无家累和后顾之忧,一心投入民主革命和教学、科研事业之中。周览婚后不久,即赶到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区武汉,与李剑农、杨端六、皮宗石任凯南等在汉口创办,《民国日报》,宣传民主革命。由于该报积极反对袁世凯称帝,报社遭到查封,编辑人员被通缉。周只身逃到上海,得到黄兴的支持和协助,并获湖南省官费,于1913年再度离开故国,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
在英国留学期间,周览改名周鲠生。在8年的欧洲留学日子里,他不仅取得了爱丁堡大学政治硕土学位,而且获得一枚金质奖章。随后他又去法国深造,获得法国巴黎大学国际法学博士学位。
1921年,周鲠生从欧洲回国,即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任总编辑;第二年应蔡元培的邀请,赴北京大学任教授兼政治系主任。1923年,周鲠生写就《领事裁判权问题》,从国际法角度认证侵害国家主权的领事裁判权“断乎不能任其存在”。鉴于列强以中国“刑法严酷”、“监狱状况恶劣”、“司法行政不分”、“歧视外人,法律上不以平等待遇”等为由反对,周鲠生认为撤废领事裁判权要改良司法的不合理之处,中国不仅“要有完善的法律”,还需在“法庭之改良普及”、“法官选任制度与律师社会之改良”以及“改良并提高法律教育”等方面,“加一番发奋去做”,与英美等国谈判撤废领事裁判权才有可能,对于北京政府推行“修约”运动起了积极的作用。1924年(民国13年)末,参加不平等条约改正运动,出版《不平等条约十讲》。
1923年,当周鲠生在北大任教时,就提出要学习俄国十月革命,在外交上进行革命性创举,打破羁绊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体系”之网。
1926年北伐开始后,他放弃北大教职,南下赶赴广州参加革命,后随北伐军来到武汉,旋又转至南京。1926年冬,北伐革命军打到长江流域,周鲠生应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之邀,担任外交部顾问,宣传收回国权。1927年1月,他参与协助国民政府以革命外交之手段,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同年8月,周鲠生根据在武汉参与外事的经历,写就《革命的外交》一书,认为对待老练的帝国主义,就应该采取“主动的、攻势的”外交,并且要“利用民众势力”来“打破一切传习成见和既存的规则”,“对于既存的国际规则、惯例,或条约的束缚,都要一概打破”。这是他对当时的革命外交实践的精辟总结。南京政府成立时,他拒绝受任立法院立法委员,到国立东南大学(翌年改为国立中央大学,即南京大学)任教授兼政治系主任。其后,应国民政府之聘,从事宪法制定事务,但因反对蒋介石,数月后辞任。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长蔡元培任命他和李四光、王星拱、刘树杞、麦焕章、黄建中、曾昭安等人筹建国立武汉大学。1929年9月,在武汉大学担任教授、法律系主任兼政治系主任。期间,曾出版《国际法大纲》。在周鲠生的整个生活中,教授国际法、研究国际法占据了他的大半个生涯,他相继在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和武汉大学任教时,开出的课程有五六门。即使在他担任武大教务长和校长时,也从来未脱离教学工作,每周至少讲两小时课。
由于他学识渊博,勤于钻研,他所用的教材都是他自己的著作和不断研究出的新成果,因此他的课堂里总是座无虚席,甚至窗外都挤满了学生。在1921年到1945年这二十几年里,周鲠生写出了十几本专著和上百篇重要学术论文,对培养我国政法界人才和推动该领域的学术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他的《国际法大纲》一书曾经是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国际法科的指定参考书。他的《赢得太平洋上的和平》一书1944年在美国出版后引起国际法学界的兴趣和重视。
1930年,周鲠生又提出国民外交理论,认为一国的外交政策应受“国民直接的或间接的(经国民代表机关)支配”。虽然在周鲠生之前有诸多文献和国际条约已涉及国民外交观念,但周鲠生首次从理论高度对外交民主化意识进行确认、概括和总结。他在中国外交学理论方面已显现权威性。 正当周鲠生和李四光、王星拱、刘树杞等人创办武汉大学稍有头绪之时,1931年9月传来了日寇侵占我国东三省和消息,顿时,全校师生群情激愤,周鲠生在一次全校总理纪念周会上演讲,指斥政府不抵抗和退让的行径,认为不可相信美国能为中国说话,它出面调停的结果将对中国不利,并预料中日问题不是一时所能解决的,要求青年学生要做多方面的准备。随着日寇的侵略步步深入,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周鲠生以国际法为武器,积极站在宣传抗战的前列。
1932年,英国李顿爵士率领“国联调查团”来我国调查“九·一八”事变,某些团员偏袒日本帝国主义,说事变的发生起因于我国同胞抵制日货,是反日运动所造成的。周鲠生参与这次对调查团的谈话,他引经据法,结合实事,全团为之折服,为调查团后来撰写比较客观的报告,起了较好的作用。他在抗战中仅为武大师生演讲的讲稿已公开发表的不下30篇,现择其要者列之:《日本对华侵略政策》《东省事件与国际联盟》《国民对东省事件应有之觉悟》《东省事件怎样解决》《国际调查团与国联委员会》《国际裁军会议》《东省事件之国际形势》《东省事件的新局势》《外交与国防》《对日外交》《中国与国联》《欧洲政局与远东和平》《时事报告》《中国外交史之一页《外交之检讨》《对日抗战中之外交》《世界危机与中国》等。通览这些演讲稿的内容,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对日本强盗无比愤恨,对祖国和人民深切的爱。第二,对日斗争要讲究策略和斗争手段,充分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世界舆论工具,牵制和打击日本。第三,预料中日战争的持久性和艰苦复杂性。第四,动员一切力量,不分阶级,团结一致,誓死抵抗,反对妥协投降。第五,抗战工作要艰苦踏实,应持多做少说主义。第六,深刻揭示中国被日本侵占的根源在于积弱太深。第七,强调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不仅是为了中国的独立和民族的生存而战,同时也是为世界的正义和公理而战。他说:“中国的抗战不过打了前锋而已。有人觉得这是傻事,我们还得知道世界上伟大的事业,神圣使命,都非有几分傻气不能成功的。”第八,揭露美英参战的目的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
1932年7月,周鲠生多次前往蒋介石官邸讲解国际法和中国外交。7月20日,他为蒋介石分析国际形势;22日,谈领事裁判权与租界问题;26日,为蒋介石讲解国际联盟、第一次世界大战议和方针以及威尔逊的和平计划等。1936年,周鲠生升任武汉大学教务长,他一面继续培养中国的外交人才,一面逐步成为国民政府最高当局的外交咨询顾问。
在抗战中,周鲠生不仅运用国际法学到处演讲鼓励抗战,而且身体力行地组织民众抗战和捐款捐物支援抗战。1933年8月,他被选为武汉大学东省事件委员会委员,武大发出的抗战电文多出自他手。
1938年初,蒋介石设立军事委员会参事室作为幕僚机构,周鲠生被任命为参事。3月6日,蒋介石在日记中选定周鲠生为其智囊团人选。3月7日,周鲠生参加由蒋介石亲自主持的军委会参事室座谈会,参与商讨抗战外交与国民精神动员。7月21日,周鲠生以参事身份拟定《外交方略》,提供中枢决策参考。周鲠生认为,就国际形势而言,苏俄“无论如何反日,亦决不肯居首开战端之名”;英国也已于1938年“决然走上现实主义妥协政策之路”,“在远东开始妥协外交活动之日不会很远”;美国“仍然受孤立主义派势力之牵制”;至于国际联盟,则因为其内部英法“不肯积极负责执行国联决议”,构成国联“对国际事情行动无力之大原因”。针对种种不利的国际形势,周鲠生为中国外交开出的药方是不能做一国单独出兵援华的准备,要注意避免成为妥协外交的牺牲品,应该在持久抗战的局势下,策动一种基于英美合作之上的国际或联合的干涉行动。他认为,在世界上侵略与民主两大集团初现端倪的时刻,“中国的利益与命运与世界民主国相联系”,对德意两国日益有害于我的政策,“决不能作与吾有利之期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验证了他的预断。
1939年4月,周鲠生与钱端升等人奉派前往美国,争取美国对华援助、对日禁运,以及探寻美国的外交走向,并将其见解直接反馈决策层。1939年5月,他参加了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被推选为理事。同年,他作为中国代表团顾问,出席在美国举行的旧金山举行的会议。12月上旬,周鲠生四次致书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王世杰,提及“(日美商约期满后)防止日美新订商约,并促成美国对日禁货”以及“取得(对华)新借款”,应为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他积极开展活动,会晤资深民间人士、探听美国朝野动向。在太平洋国际学会开会前后,周鲠生积极会见对华府有影响力的哈佛大学校长Lowell、政治学教授Holcombe,基本摸清了美国朝野的对华倾向以及对于中日问题的主张,大致可分为三派:“国际主义者”倾向于国会实行对日禁运法案;“折衷派”主张不由国会通过对日禁运法案,避免引起美日战争;“孤立派”主张“美国从远东政治上退出”,“不管中日之争执”。1940年1月,周鲠生将美国援华制日活动的详情,尤其是陆军部长史汀生发表在《时代》上对日禁货的公开函向王世杰作了汇报,指出美国媒体对华同情的声音占了上风。2月上旬,周鲠生应胡适之请,继续留在美国进行外交活动;3月,他致函王世杰,提议“招请美国有力人士到(中国)国内观察”,希望政府提出西南经济建设计划,吸引美国实业家直接对华投资。其后数年,周鲠生在美国讲学并继续观察美国的外交动向。1944年7月,周鲠生担任旧金山筹备联合国会议中国代表团顾问。 1945年7月初,抗战即将胜利的前夕,国民党政府教育部议定调王星拱为广州中山大学校长,决定由周鲠生接任武大校长。周鲠生受任校长时,面临最紧迫的两大难题:第一,由于武大进步力量强大,斗争激烈,被特务密告的人和事颇多,校长左右为难。第二,抗战胜利在即,迁校复员武昌成了当务之急。周鲠生对于第一个难题的态度是效法蔡元培先生,决不无故开除一个学生。然而第二,抗战期间的珞珈山校舍,先是被日军野战部队占用,后又为日军野战医院和文职官员霸占。日寇投降后,珞珈山校舍表面上看依然宏伟,然而校舍内部设施却被破坏无遗:师生员工急不可耐地盼望着东还珞珈山。东还与西迁相比较更为困难:一是学校人员增加了两倍以上,师生员工总数已达3290人,还有大量的图书档案、仪器设备要装运,仅公物就有939吨。加上物价上涨了两千倍,西迁乐山时仅用2.7万元(法币,下同),经过十年的货币贬值,东还珞珈山却要29.2亿元;二是交通工具紧张,飞机、轮船等主要交通工具多为国民党行政官员和军队征用,学校复员只有靠木排和徒步。由于周鲠生校长的精心筹划安排,总算一个个地解决了。1946年3月10日,第一批物品从乐山启航,同年6月20日首批人员起程。师生们历尽艰辛,终于全部平安东还;1946年10月31日,先期达到珞珈山的师生在学校礼堂举行了“武大成立十八周年暨三十五年度开学典礼”。
此时,周鲠生校长立即着手恢复农学院和设立医学院的工作。武大农学院在抗战前已初具规模,西迁时奉命并人中央大学农学院。这次恢复,聘请叶雅各为筹备主任:早在935年,武大在东湖磨山一带购置了5000多亩农田果园和林场。八年沦陷,大半荒芜,叶雅各主持了垦荒兴种修整,才使磨山林场重披绿装,到解放前夕,武大衣学院已发展到农艺、森林、园艺、农化四个系。1946年10月.武大又着手设立医学院,聘任李宗恩(李为英国留学生,皇家医学会会员,抗战时任贵阳医学院院长)为筹备主任。医学院下设解剖学等18个学科,并在武昌东厂口设立附属医院,开办医护学校等。科学研究方面也出现活跃的好势头。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创办和恢复了一度被停办的刊物。武大图书一向丰富,但是经过西迁东还的千里辗转,加上日寇敌机的轰炸破坏,损失严重,但在曾昭安教授主持下进行了一次大清理,此时图书仍有154455册之多,为教学科研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武汉大学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得到国内外的称誉。1948年2月20日,教育部国际文化教育事业处函告学校:英国牛津大学已认可武大毕业生在牛津之研究生地位,即武大毕业生前往牛津学习凭武大审查成绩即可人学。享有同等待遇的还有北大、清华、南开、中央、浙大及协和医学院。1948年底,中央研究院选举1949年度院士时,武大曾选出九个候选人。随着武大学术地位的不断提高,学校对国外的学术交流活动也日益频繁。
武大迁回珞珈山后,学校经费拮据。国民党为了打内战,一再紧缩教育经费。1947年3月24日,周鲠生校长在全校大会上报告说:“学校经常费每月只有一千一百余万元,而 1947年2月全校仅水电费一项就开支二千六百万元”。一个月全部费用还不敷水电开支,教学科研的困境就可想而知了。加之当时物价继续上涨,1948年元月份校内人员乘车买票只要一万元,8月份就涨到六十万元。由此可知当时全国经济形势之混乱,也更看出周鲠生此时办学之艰难。但是,周鲠生服膺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的办学精神,认定办好一所大学,首先要有优秀的师资。所以他求贤若渴,广揽人才,摒除门户之见,宗派之别,不管是英美派,还是德日派,对于有真才实学的学者专家,他都聘用。1939年到1945年,他在美国讲学期间,就十分注意在留学生中选拔人才。对选中的留学生总是亲自登门邀请。仅1945年到解放初,从美国留学生中应聘来武大的青年教授就达到50多人,如张培刚、韩德培等,使武大新老学者荟萃,人才济济。据统计,1948年武大教员297人,比1946年增加近100人。其中教授134人,比1946年增加32人,副教授增加了26人。孟昭礼、李儒勉、周如松、陈逵、李剑农、韩德培、张培刚、吴保安、赵理海、许宗岳、陈翼枢、曾启新、赵国华、余家洵、石琢、林侔圣、方善桂、任华、吴宓、汪奠基、周辅成、韩家学、查谦、周金黄、桂质廷、高尚荫、曹诚克、黄培云、吕保维、鲁慕胜、陈华癸、李宗恩、袁浚、章文才等知名学者专家都是这个时期应周鲠生校长之邀请来到武大任教的。有一次北大校长胡适来武大讲学,看到武大积聚了这么多的年轻教授,十分感慨地对周鲠生说:“你真配当大学校长,你很爱惜人才。”周鲠生不仅善于选拔和爱惜正规学校培养的学生,还特别爱惜自学成材的青年人。早在1933年他任武大教务长时,在全校作《考试与教育》的演讲时就对自学成材作了深刻的阐述,号召师生们摒除世俗的偏见,看重自学成材的青年。我国著名法学家李铁铮在他的《敝帚一把》中还详细地记述了周鲠生先生怎样引导他这个青年走上自学成材之路。
周鲠生不仅爱护人才,珍惜人才,而且还十分强调尊重人才。在他任武大教务长期间,恰逢武大开展纪念张镜澄教授执教20周年活动和1935年追悼已故前代校长刘树杞活动。按惯例,每当这些活动,全校师生有钱出钱,有物出物,各买些人参、银耳补品之类的物品以表对恩师和好友的敬意。周鲠生认为这种表敬意的时间不会长久,为了久远地志先生德业之盛,他和王星拱等倡议设立纪念奖金,既有利于志先生德业之盛,也有利于鼓励后之学者能继先生之志而;有所造于斯学,较之鹿洞之碑,鹅湖勒石更有意义。
Ⅱ 上海香栀花园是乔任梁的住处吗
不是的,香栀花园是他租的,他自己买的小区是在闸北区的一个老式小区,其实很多明星并不像你想象中的那么有钱,什么代言费几百万,片酬几千万,都是假的,刘德华2014年在节目中说了2012年拍的电影片酬也就3000万,你想想,一个天皇巨星,片酬2012年才3000万,乔任梁这样刚出道没多久的,能有多少钱?我不是看不起他,只是说出了事实,人怕出名猪怕壮,很多一些小有名气的明星,说起来也是个明星,但是又赚不到多少钱,但是又顶着个明星的光环,长时间的心理压力,肯定会受不了,所以普通人还是平平淡淡些好,你看到很多明星闪耀的背后,其实都顶着巨大的压力,要被多少眼睛盯着,一个失误,经过媒体一炒作,就满盘皆输,被广电封杀,这辈子就别想翻身了
Ⅲ 犯罪现场调查:拉斯维加斯的角色介绍
D.B.罗素(D.B. Russel):由Ted Danson饰演。在第十二季中出现的新人物,继凯瑟琳被降职后新任的主管,曾在华盛顿州的CSI任职。被所有人认为是个好的主管。不过行为诡异,喜欢以自己的兴趣在犯罪现场扮演受害者或者犯人。在实验室的时候不喜欢用电话,总是大声吼叫而使人误以为很凶。和初恋情人结婚并生下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朱莉·芬恩(Julie Finlay):Elisabeth Shue 饰演。由继凯瑟琳离开后新出现的人物,罗素的旧识,在西雅图的时候曾被罗素开除。是一位血液专家,出场的时候通过血液了解了案发经过,是个很厉害的角色。在任职测试的时候,她自己透露曾结过两次婚。
尼克·史多克斯(Nick Stokes):随和友善的前兄弟会成员,来自得州达拉斯,具有刑事审判学位,是一位毛发与纤维分析师,他除了对犯罪证据的研究细心外,更重视与人之间的互动,孩童时期曾被保姆侵犯,对此类事件敏感。他在前四季是葛瑞森团队的一员,在第五季中期转到了韦罗斯的午班团队,后期则在名导演昆廷·塔伦蒂诺所受邀执导的特辑“葬身”两集中成为事件受害者。尼克的父亲是法官,父子关系亲密,平时以乳名称呼(尼克的乳名是“蹦裘”)(Pancho)。第四季中期他重开与葛瑞森曾共同办案的事件,因新的事证进而与葛瑞森意见不同,获得葛瑞森赏识拔升为CSI小组长,但却因为局内预算将其职位取消的关系未能晋升。第五季最后两集,被迷昏绑架成为受害者并惨遭活埋,最后在CSI全体出动下顺利救出,获救后也借此让CSI团队在第六季中全部重返夜班。第六季后回到夜班。在第十五季第十八集离开CSI,出任圣地亚哥实验室主管。
葛瑞格·山德斯(Greg Sanders):年轻的实验室技师,非常崇拜葛瑞森,因为厌倦枯燥繁琐的DNA实验室鉴识,向往与其他CSI伙伴共同前往现场采证,在第四季第二十三集向葛瑞森申请转调为CSI组员,经过几次考验,在第五季第十一集鉴识福尔摩斯悬案时的细心查案,终于通过考验,成为CSI组员,并且加入了葛瑞森的夜班团队。葛瑞格是资优生,对生物化学非常在行,同时与年轻的大学男生一样,喜欢玩电玩(还常与尼克讨论电玩),喜欢看色情杂志,更喜欢在实验室搞怪、讲冷笑话以及听吵死人的摇滚乐,虽然讨厌文学,但只要有谈到尸体与谋杀的小说他也会看,而且曾经下了很大苦功研究赌城的黑历史,当时他所搜集的资料在后面的剧情发展中甚至成为有力线索,在第七、八季开始写有关LV黑历史小说。在第七季第六集里因出勤时遭受攻击撞死一名男孩而遭受调查。
莎拉·赛德尔(Sara Sidle):材料与元素分析师,在哈佛大学主修的是物理学。赛德尔原本是在旧金山的验尸与犯罪研究室工作,然后被葛瑞森挖角过来。她对葛瑞森的感觉远远多于对一个上司。赛德尔有时候会对她的工作注入太多个人情感,特别是当受害者是妇女的时候。她自小在一个充满着暴力与虐待的家庭中成长,在她妈妈杀了她爸爸之后,被送进了辅育机构。这些令人不悦的细节直到第四季后期才开始揭露,后来她也变成了一名酗酒者。剧情也在她得知葛瑞森只推荐尼克为小队长而不是她之后酒驾被抓而达到高潮。随着第五季的剧情发展,她的问题不限于此仅这一点也越来越明显,她也开始显露出犯上(insubordination)与对证人有明显敌意的迹象。在第六季24集中,最后一个镜头竟然是她和主葛瑞森之间的亲密镜头,不过他们俩的关系从第一季葛瑞森邀请他加入时就开始慢慢铺陈了,第七季以后更加明显。第七季末莎拉被卷入模型杀手(Miniature Killer)事件被绑,第八季第一集幸运生还,却让她倦勤,自请调任午班勤务,而在第八季第八集再度与第六季出现的超龄天才汉娜交手后,萌生辞意,在该集以搭车回旧金山的方式离开剧组。于第10季回归接任莱莉·亚当斯的职缺。
摩根·布罗迪 (Morgan Brody):在第十一季中首次出场,曾在洛杉矶的CSI工作。第十二季正式在拉斯维加斯的CSI工作。是康瑞德·艾克利的女儿。幼时父母离婚,所以如今跟继父姓。
吉姆·布瑞斯(Jim Brass):原来是CSI部门的主管,在首集末因新组员荷莉·吉布斯(Holly Gribbs)在犯罪现场遭杀害,被局长调任重案组。他如今是重案组的队长,也常常和CSI团队合作,他是一位出色、负责的警探。吉姆此角色设定为多年前的新泽西重案组干员,因妻子与同组收贿干员麦可·欧图(Mike O'Toole)有染,且反过来指控他不忠,布瑞斯因而离婚,并举发其收贿情事;有个叫做艾莉(Ellie)的女儿,不过并不是他的亲生女。保罗·盖佛尔本人曾经出演过一些电影,例如《洛城机密》(LA Confidential)及《空军一号》(Air Force One)等。在第六季第七、八两集因在枪战中误杀同袍,在他内心里留下了难以释怀的歉疚。在第六季最后两集,与嫌犯对峙中,差点命丧黄泉。
艾尔·罗宾斯(Al Robbins):法医,已婚,有三个小孩,经常只有他了解葛瑞森。真实生活中的Robert David Hall双脚因为1978年车祸而截肢,因此双脚是义肢,兴趣是在摇滚乐团演奏。
大卫·哈吉斯(David Hodges):实验室迹证组(Trace Unit)技师,自洛城犯罪实验室调任,对于氰化物衍生的苦杏仁味有异常灵敏之嗅觉,平时过于自负与奉承上级而常遭受排挤与奚落,非常崇拜葛瑞森,觉得自己可以为葛瑞森分忧解劳。
大卫·菲利普(David Phillips):大卫·博曼(David Berman)饰演,助理验尸官。 雷蒙·蓝斯顿(Raymond Langston):第九季新加入的干员,是为医学博士。他在“夫妻杀手”中首次出现,因葛瑞森参加一场由雷蒙主导的犯罪学术研讨会而相识,为了解决案件,葛瑞森邀请雷蒙担任临时顾问;在案件解决后,去意已决的葛瑞森邀请了雷蒙加入团队。第十一集时雷蒙便以CSI第1级干员的身份加入团队。根据CBS的解释,在对Ray的形象刻画中,“Ray着重于认识犯罪行为,人们如何和为何发生暴力行为。”Ray的父亲为退役军人,具有暴力犯罪前科,是为雷蒙开始研究犯罪者动机(以及是否有关遗传基因)的导因。 第十一季离开。
凯萨琳·韦罗斯(Catherine Willows):入职前曾任脱衣舞者,在前四季是夜班的副主管,当葛瑞森出城或是因为其他理由休假时,由她来代理主管职务。第五季开始,她向行政单位申请升迁为日班组长,并请葛瑞森推荐,中期她奉命调到新成立的午班担任主管,尼克·史多克斯与华瑞克·布朗也调至午班协助。第六季后则回到夜班重作葛瑞森副手。韦罗斯是一个血液飞溅分析师,生于1963年3月26日拉斯维加斯,拥有西拉斯维加斯大学的医学科学学位。年轻时曾为支持男朋友的事业而当脱衣舞女郎。有一个女儿,名叫琳茜(Lindsey)。很不幸的是,凯萨琳的前夫惨遭谋杀后(第三季“海瑟夫人”),她无法找到足以将杀人凶手定罪的证据。在第三季最后一集“失控”(Inside the Box),凯萨琳发现她的生父是声名狼藉的赌场所有人以及谋杀嫌疑犯山姆·布劳(Sam Braun)。第九季中,因为葛瑞森的离开而晋升为主管。因在11季最后几集中Langston事件而被降职,在第12季中离开,前往FBI工作。
吉尔伯特·葛瑞森(Gilbert Gil Grissom ):拉斯维加斯CSI部门的夜班主管,也是一位法庭鉴识昆虫学家,曾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获得生物学学位,并于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取得博士学位。有个绰号叫“昆虫人”。葛瑞森通晓手语,也遗传了他妈妈的耳硬化疾病(otosclerosis),这个疾病让他逐渐耳聋,这件事也发展成第三季主要的剧情线之一。在第三季和第四季之间他进行了治疗耳硬化症状所需的手术(以及之后的恢复疗程),不过这段剧情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播出。他的嗜好包括他的工作、赛蟑螂、阅读古典文学(包括拼字游戏)、与过山车。他的团队是由四个主要的CSI干员所组成,加上一组技术人员从旁协助。在前四季里,他的团队成员有:凯萨琳·韦罗斯、尼克·史多克斯、华瑞克·布朗、和莎拉·赛德尔。在第五季中期因为副局长康瑞德·艾克利(Conrad Ecklie)调查因证据出现瑕疵,使葛瑞森被迫重开调查的刑案,将原始夜班所有人马拆散后,他的团队如今由莎拉·赛德尔、葛瑞格·山德斯、以及苏菲亚·寇蒂丝(Sofia Curtis)所组成,而在第五季最后尼克史多克斯身陷葬身危机(Grave Danger)后,向艾克利要求他的人马全部回到夜班,第六季后所有主角便回到夜班出勤,而苏菲亚则调职为警探,首先在其他地方服勤,后来调回拉斯维加斯警局刑案组继续和CSI合作。第七季中期离开了一阵子,只与莎拉有联络。第9季第1集华瑞克在他怀中死去,加上女友莎拉环游世界去了(原因出在莎拉曾被绑架,还有他的对婚姻的犹豫不决),在第9季中间离职,所有组员都十分震惊不舍,也常常想起他。
华瑞克·布朗(Warrick Brown):土生土长的拉斯维加斯人,在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UNLV)主修化学,是一位语音与影像分析师。在第一季(尤其是首集)有一个主题就是以他的赌瘾及之后他的戒赌过程为主。他是葛瑞森夜班团队的一员,不过在第五季中期转到了韦罗斯的午班团队。因为见到同伴尼克在第五季最后两集的事件,感叹世事无常,便与交往不久,在医院担任医生的新女友蒂娜(Tina)闪电结婚,在第六季回到葛瑞森团队,出场时便戴上婚戒,让凯萨琳为之震惊,并在后来凯撒琳向他解释她对他有好感,他结婚了让凯萨琳有梦想幻灭的惆怅。第八季中,一名妓女在华瑞克的车子里被杀,华瑞克成了嫌疑犯,当时他和妻子感情出现问题,并且与那名妓女发生了关系。其后,虽然他被证实无辜,却因为在事情中处理不当,被葛瑞森停职。在第八季最后一集结尾,华瑞克更被副警长(Undersheriff)杀害。
苏菲亚·寇蒂丝(Sophia Curtis):路易斯·伦巴(Louise Lombard)饰演,在第五季(507)出现,职位为CSI日班的代组长,并与凯瑟琳竞争日班组长一职。因为在调查葛瑞森是否处理案件失职时,苏菲亚所提的意见与艾克利所想的不同,而遭降职为葛瑞森的下属,后来申请转职调离CSI,调往其他警局成为警探,第六季以地区因素调回Las Vegas重案组而再度出现LV,母亲也是一名警官,在第六季的607、608有深刻演出。
莱莉·亚当斯(Riley Adams):原先在第9季加入接任华瑞克·布朗殉职后的缺。于第十季离职,并在离职书上表明对于凯萨琳的领导方式有所不满。
温蒂·希姆斯(Wendy Simms):丽兹·法瑟(Liz Vassey)饰演,实验室技师。 亚奇·强森(Archie Johnson):亚奇·高(Archie Kao)饰演,电脑与技术专家。(他曾参与多个台湾大哥大广告男主角演出)
康瑞德·艾克利(Conrad Ecklie):马克·凡(Marc Vann)饰演,前任早班主管,后为犯罪实验室副局长。
海瑟夫人(Lady Heather):美琳达·克拉克(Melinda Clarke)饰演,因旗下的员工遭到谋杀而认识葛瑞森,原本两人有发展感情的迹象,但是葛瑞森在查案时,发觉凶手有使用注射剂,恰好海瑟夫人有糖尿病问题需要使用注射剂,引起葛瑞森怀疑;事后证明凶手不是海瑟夫人,但是两人再也没联络。第六季615集,海瑟夫人女儿死亡案,两人再度见面。第七季23集时,海瑟夫人又卷入一个谋杀案件,并成为受害者。在第9季和第11季以心理医生身份出现。 达科塔·芬妮(Dakota Fanning)客串参与第1季第7集《灭门血案》。
杰瑞米·雷纳(Jeremy Renner)客串演出第2季第6集《代罪羔羊》。
丹尼尔·金 (Daniel Dae Kim) 出演第2季第10集《父女情深》,在ABC热门剧集《迷失》 (Lost)中饰演金(Jin).
《流言终结者》中的两位主持人杰米·海纳曼(Jamie Hyneman)和亚当·萨维奇(Adam Savage)客串参与第8季第15集《万有理论》。
在第3季集第15集《海瑟夫人》里面饰演歌手“糖糖”(Candeece)的演员,是同样在NCIS《重返犯罪现场》中饰演鉴识专家“艾碧”的宝莉·培瑞特(Pauley Perrette)。
凯特·沃许(Kate Walsh)客串演出第100集(第5季第8集)《变变变》,该集收视人数高达3千1百50万人,是本剧从开播至当时收视人数最多的一集。
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客串参与第9季第16集《Turn, Turn, Turn》。
Rascal Flatts真人出演CSI拉斯维加斯第十季第14集
贾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客串参与第11季 第1集,第15集《Shock Waves》。
Dita Von Teese 客串第11季第12集
David DeLuise(Wizards of Waverly Place的常规角色Jerry Russo)客串第二季第三集Cliff Ruitelier
Ⅳ 香港华仁书院的著名校友
曾荫权-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林瑞麟-香港政制事务局局长
孙明扬-教育局局长
胡经昌-前立法局议员黄星华-前房屋局局长
王永平-工商及科技局局长
邬维庸-前医管局委员,前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前全国人大代表张炳良-前立法局议员,新力量网络发展主席,行政会议成员
徐家祥-香港首位华人政务官蔡宗衡-汇贤智库理事及创会会员黄宏发-前立法局主席,前立法会议员
何京文-大律师
陈兆恺-终审法院常任兼高等法院首席大法官
余叔韶-香港首位华人检察官徐涂-前文康广播司
李福深-前任香港赛马会副主席,公民党党员,大律师
关卓然-胡关李罗律师行首席合伙人
周湛燊-前马会副主席, 前屋宇地政署署长
徐嘉慎-律师, 前保护海港协会主席 胡应湘-合和实业主席
邱木城-商人,富豪,前东华三院主席方中-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主席,摩斯伦马赛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深合伙人,及香港会计师公会副会长
方侠-香港交易及结算所董事,香港资深会计师方津生-沙士信托基金委员会主席
石镜泉-著名财经专家
陈南禄-国泰航空行政总裁
李修良-商人,上市公司力丰(集团)主席
关超然-前长江实业独立非执行董事,信德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前海洋公园公司主席,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前主席
林孝文-碓利达国际及现任董事总经理兼副主席
苏权国-香港支持奥运联会荣誉会长,商人
伍步刚-永隆银行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香港银行学会副会长
罗先煜-JL Capital Pte Ltd, Managing Director
邬硕晋-会计师,第三届立法会候选人
丘铭剑-百盛集团非执行董事
关亨时-南海商会副理事长
何世柱-香港福利集团董事兼总经理,临时立法会议员
倪少杰-港事顾问,临时立法会议员,日丰企业有限公司,欧亚机器工程有限公司,高中地产有限公司,北京金业畜产有限公司主席
何伟志-童军总会司库叶德铨-长实执行董事胡文新-合和联席董事总经理
方正-证监会主席
陈仲尼-金鹰控股有限公司主席 李克勤-歌手
倪震-DJ,倪匡儿子
郑嘉颖-歌手,演员
张智霖-歌手,演员,华仁小学
房祖名-歌手,成龙儿子
尹子维-歌手,演员, 华仁小学
萧亮-资深传媒人,演员
郑君绵-歌手,演员
秦沛-演员
梁继璋-香港电台副台长,DJ
杜浚斌-DJ,歌手
郭伟安-DJ
韦基舜-香港体坛前辈
吴煜民-作家
李我-知名广播人
谭伟权-演员
韩志勋-著名画家
黎伟聪-作家,大学讲师
胡世杰-电台主持
苏耀宗-香港商业电台DJ,司仪,配音人
卢大伟-主持 余国藩-芝加哥大学荣休教授
黄展华-著名教师,英语粤剧创作者
吕大乐-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专栏作家
雷鼎鸣-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教授,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专栏作家 何兆炜-前香港医院管理局行政总裁
郑志坚-肿瘤科顾问医生
谭广亨-香港大学副校长,医学院小儿外科讲座教授
简悦威-前美洲华人生物科学学会会长,首届邵逸夫生命科学奖得主
蔡永业-中大医学院创院院长,医务卫生署署长,前香港心理卫生会会长
胡定旭-医院管理局主席
曾浩辉-卫生署顾问医生
梁柏贤-前卫生署副署长
钟尚志-前中大医学院院长,是Sars的英雄之一
李健鸿-香港大学校董,前香港医务委员会主席
吴敏伦-香港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系教授
李大拔-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社区及家庭医学系教授
陈力元-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教授 邓以明-天主教广州总教区首任华籍主教、耶稣会会士
Ratna Kutrakhul-后称 Robert Ratna Bamrungtrakul)天主教叻丕府教区(1969-1975)及泰国清迈府教区(1975-1986)主教
郭春庆-澳门耶稣会神父 叶金豪-百万富翁25万得主,首位各出奇谋参赛者
莫乃光-香港因特网协会主席
吴煜民-资深注册建筑师
沈怡谋-香港资优生
卢文柱-第一个华人十优状元
Ⅳ 有懂易学的朋友吗
乾为天,为太阳,表现天的功能、意识及刚健的性质,还代表冰、雹、霰。 在国家为国君,为主席,为总统;在单位为一把手,主要领导人;在家庭为父亲,为大人,为老人, 易学
为长辈人;在社会为名人,公门人,宦官;在性别为男,在年龄为老头。 在场所为京都,为大城市,形胜之地,高亢之所。 在方位为西北方,为南方(先天八卦方位),为上方,为高处。 在时间为秋季,农历九、十月,戌、亥年、月、日、时,立冬至大雪45天。 在数字为一(先天八卦数)、六(后天八卦数)、四、九(五行金数)。 在动物为马、象、天鹅、狮子。 在静物为金玉、珠宝、圆物、木果、刚物、冠、镜。 在人体为头、右腿(九宫位),肺、骨骼,男性生殖器。 在颜色为白色、大赤色、玄色。 在五味为辛、辣。
坤卦
坤为地,表现地的功能、潜意识及柔顺的性质。在天时又为阴云、雾气、冰霜。 在国家主皇后、第一夫人;在单位为职工、群众;在家庭为母亲、为祖母,为老母、后母、老妇人;在社会为众人,为乡人、为小人、为大腹人、为懦弱之人、吝啬之人;在性别为女;在年龄为老妇,老年女人。 在场所为田野,为大地、为乡村、为平地。 在方位主西南方,北方(先天八卦方位),下方,底层。 在时间为农历六月、七月,未、申年月日时,辰、戌、丑、未五行为土年、月、日、时,立秋至白露45天。 在数字为二(后天八卦数)、八(先天八卦数)五、十(五行土数)。 在动物为牛,为牝马、为猫、为百兽。 在静物为水泥、砖瓦、五谷、布帛、丝绵、方物、柔物,土中之物,牛肉、食品、大车、锅。 在人体为腹,右肩(九宫位),脾、胃、肌肉,女性生殖器。 在颜色为黄色、黑色。 五味中为甘味、甜味。
震卦
震为雷,表示震动、奋起的性质和状态。在天象为雷雨、雷鸣、地震、火山喷发。 在家和单位为当权的二把手;在家庭为长男;在社会为驾驶员、运动员,警察、法官、军人、飞行 易学
员、列车员、社会活动家、舞蹈演员、足球爱好者、狂人、壮士。 在场所为工厂、广播电台、乐器店、游乐场、机场、发射场、车站、舞厅、歌厅、闹市、战场、森林、草木茂盛之所。 在方位为东方,东北方(先天八卦方位)。 在时间为农历春二月,春分至谷雨45天,卯年、月、日、时。 在数字为四(先天八卦数)、三(后天八卦数)三、八(五行木数)。 在动物为龙、蛇、善鸣之马、善鸣之鸟,百虫、鲤鱼。 在静物为木、竹、苇、乐器、蔬菜、鲜花、树木、电话、飞机、汽车、火箭、鞭炮、闹钟、花草繁鲜之物。蹄、肉、山林野味。 在人体为足,为肝胆,为左胁。 在颜色为青、绿、碧色。 五味为酸。
巽卦
20世纪80年代。1980年《考古学报》上发表《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1984年为武汉召开的中国周易学术研讨会提供论文《易辨—一近几年根据考古材料探讨(周易)问题的综述》,首次提出“数字卦”问题,主张八卦符号沿于上古占篮记录的数字符号。徐锡台、韩仲民等办发表论文阐述此观点。为八卦起源问题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 三、科学易巽军突起 《周易》同现代自然科学的联系,不少当代科学家作了深入探讨,力图从易学思维中找到现代科学方法的微妙启示。董光壁《易图的数学结构》(1987)、李树菁主编《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1990)、丘亮辉主编《周易与自然科学研究》(1993)、徐道一《周易科学观》(1992)、顾明《周易象数图说)(1994),焦蔚芳《周易宇宙代数学》(1995)、董光壁《易学与科技》(1997)、韩增禄《易学与建筑》(1997)、刘子华《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1989)、商桂《易索》(1998)、何世强《易学与数学》(1999),罗翊重《易经象数学概论》(1999)等著作。剖析了《周易》及其象数模式同现代数学、物理、化学、分子生物学、天文、地震等方面的关系,着重论述了《周易》的太极思维,阴阳观念。对称法则,互补原理等对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启迪作用,显示了《周易》这一“宇宙代数学”的科学价值。与此同时,江国梁《周易原理与古代科技》(1990),邬恩溥《周易——中国古代的世界图式》(1988),黄寿棋、张善文选编《周易研究论文集》第四集(1990),刘振修《周易与中国古代数学》(1993)等著作,着重论述了《周易》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周易》同中国传统医学、养生学关系尤为密切。召开过多次关于周易与中医学学术研讨会。邹学嘉、邹成永《中国医易学》(1987)、杨力《周易与中医学》(1989)、李浚川、萧汉明主编《医易会通精义》(1991)、刘杰、袁峻《中国八卦医学》(1995)、黄自元《中国医学与周易原理》(1989)、刘长林《易学与养生》(1997)等著作,对医易会通思想、易学与养生法则作了全面而透彻的论述。 易学 科学易的巽军突起,支持者、参与者大有人在,持批评态度者亦不乏其人。董光壁《易学科学史纲》(1993)对科学易与易科学作了正确介定,论述了易学与中国科学的三次高峰,分析了易科学的困境,提出了易学的科学再造等新思路。 四、象数易复苏、易学史开卷。 80年代以前,象数易一直处于冷落局面。除尚秉和对易象有专门研究外,不少易学家表明他们的研究不及象数。义理易得到弘扬,象数易无人问津。80年代以后,情况逐步改观,研究周易象数者,除一些科学家外,已有学者专门从事。钱世明《易象通说》(1989)、林忠军《象数易学发展史》第一集(1994)、第二集(1996)、刘大钧主编《象数易学研究》第一集(1996)等,对象数易的历史与现状作了探讨,象数易同科学易的关系作了分析与展望。易图亦随之受到特别重视。欧阳红《易图新辨》(1996)、李申《易学与易图》(1997)对易国作了深入研究,正确评述易图在易学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 在人文易、科学易、象数易大为兴盛的学术氛围里,易学史开始受到重视,并取得可喜成就。朱伯*《易学哲学史》一至四卷(1986-1989),对易学哲学发展作了全面系统的剖析,为易学史研究开辟道路,作出典范。廖名春等编著的《周易研究史》(1991),郑万耕《易学源流》(1997),亦对易学发展历程作了简明论述。李学勤《周易经传溯源》(1991)、王兴业《三坟易探微》(1998),对易学前史的评析,予人以深刻启迪。 易学史上著名人物的研究,亦已初步开展。萧汉明《船山易学研究》(1987)、梁绍辉《周敦颐评传》(1994)、卢央《京房评传》(1998)、唐明邦《邵雍评传》(1999),是对古代著名易学家进行个案研究的第一批成果,为今后易学名家个案研究,开辟了广阔领域,积累了初步经验。 五、《周易》辞书蔚为大观。 中国易学史上,80年代以前,没有一部《周易》辞典。随着“周易热”的高涨,《周易》爱好者日益增多,人们普遍要求编撰可靠的《周易》辞典,以应初学及研究之急需。多种《周易》辞书应运而生。几部辞典几乎同时问世。萧元主编《周易大辞典》、吕绍纲主编《周易辞典》、张其成主编《易学大辞典》、张善文编《周易辞典》,均于1992年出版。任华主编、卢叔度审定《周易大辞典》(1993)、朱伯主编《易学知识通览》(1993)、张其成主编《易经应用大网络》(1994),为易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易学知识,填补了辞书和易学史上的一大空白。
编辑本段西方研究
种种迹象表明,近代之前“《易》学”及与《易经》的思想阐释和实际应用而形成的各类学术和实用知识,就已经传入西方世界,但这种传播基本属于文化影响史的范畴。外来的文化影响,对于学术思想的发展当然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不过还不能看作是严格的学术交流。西方人直到16世纪以后才对《易经》展开直接而系统的研究,最初的一批研究者就是来华传教的欧洲耶稣会士。这一研究始于对《易经》原典和中国当时某些具有权威性的注释本的深入的研读,结果就形成一批由耶稣会士直接用汉文字写作的《易》著。这确实是中西文化史上一种令人惊异的现象。与此同时,为了使西方人更好地理解中国思想及其古老的传统,一些耶稣会士开始翻译《易经》,法国耶稣会金尼阁的拉丁文译本《易经》是迄今所知最早的《易经》西语译本,已佚失。随后耶稣会士中宋君荣、雷孝思、顾赛芬都曾从事《易经》的翻译,而以雷孝思的拉丁文译本影响最大。将这一经典完整地介绍给西方世界,从此开始了《易经》传入西方和西方《易经》研究的近代时期。 16至19世纪期间,在华传教的耶稣会士留下的易学著述,其数量相当可观。除了拉丁文翻译和研究著作,17世纪耶稣会士还留下了一批直接用汉语写的《易》著,这批著作基本完好地保存在梵蒂冈图书馆和巴黎图书馆。他们在许多宗教、哲学和科学著作中,也不时对《易》及与易学相关的问题作出阐述。 传教士白晋于1698年自法国返回中国,此后半生皆致力于对中国典籍中的象征作深入的探讨。白晋在其一系列著作诸如《古今敬天鉴》()、《易经大意》()和一系列通信中表述了他的形象主义理论。这种理论可以大致归纳为两个方面: 白晋认为《易经》及中国古史以“先知预言”方式表达了基督教教义。他在1700年11月8日致莱布尼茨的信中不无得意地宣称:“今年我曾经应用同样的方法继续对中国古籍进行研究,幸而有些新的发现。……几乎完整的一套圣教体系,即在其中……。极大的神秘,如圣子的降生,救世主的身世与受死,以及他宣教的圣工(对世人)所起的重大作用,这类似预言性的表现,在珍贵的古代中国哲学巨著中,亦隐约有迹可寻。当你看到这无非是联篇累牍的虚无与象征的词语,或者真理新定律的谶语时,你的惊奇程度当不在我下。” 白晋试图通过揭示“数学中的神秘”的方式来证明《易经》为以色列祖先所遗留下来的圣典。他说:“《易经》数字的神秘,似与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埃及犹太哲学中的神秘数学相呼应,此秘密是由第一个祖先给其后代的,虽然后来消失了,但必然是来自造物主之神秘启示。”由此他得出结论“在八卦中可以看出创世及三位一体之奥秘”。 傅圣泽作为白晋的合作者,对形象理论亦加以发挥。他于1711年来到北京,协助白晋编写《易经稿》等易著。傅圣泽未到北京之前,就已加入形象学派。傅圣泽通过《易经》等典籍来了解中国古史。他认为,在中国文字中亦含有很多的象征意义,其来源为以色列十二支派及其基本的基督教义。他将《周易》之“周”解释为宇宙,可衍申为洪水后保存于诺厄方舟中最早世界记录及普世教训的宝库;而将“儒”解释为“人”、“需”两字合成,需原意为期待;又解释《易》之需卦,谓需乃从天而降之云彩,此乃符合《圣经》所载神乘着云彩从天降下;孔丘之“丘”字则被解释为“亚当厄娃的象征”。厄娃,今译夏娃。 刘应,字声闻。他于1687年同白晋一起抵华。先后在北京、南京、广州、陕西等地传教。刘应精通汉语,涉猎了许多中国古籍,对《易经》作了深入的研究。他与康熙太子相善,据说有一次皇太子翻开《书经》的一章,刘应即取读之,并解释其义,毫不费力。太子奇甚,连声说“大懂”,并赠给题上赞语的绢本《书经》。刘应是最早对《易经》进行注释的耶稣会士之一,他对《易经》所作的注释被附在宋君荣《书经译本》之后,并被辑入《东方圣经》(livresSacresdeI’orient)。在对《易经》的理解上,刘应在许多地方与白晋的观点相异。由于在“礼仪”问题上,他与同会其他教士意见相反,支持了教皇的主张,他的著作也由此而得到罗马教廷的赏识。刘应对卦作了不同于白晋的解释,认为卦象符号是伏羲创造的,过去许多书之所以对卦的符号作不同解释,是因为时代和作者不同。 16世纪后期到18世纪末二百余年间,在华传教的耶稣会士留下的《易》著及与易学相关的著作,其数量相当可观,并就与易学相关的宗教、哲学和科学问题展开阐述。从易学史的观点看,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易说,无疑是中国本土易学演进的一个相当独特的组成部分,构成该时期多元化易学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流派。 莱布尼兹研究 英国哲学史学会秘书、莱布尼兹学会负责人麦唐纳·罗斯教授的教科书《莱布尼兹》第二章《数学》的第二节《二进位制算法》中在充分介绍和高度评价二进制本身的伟大意义之后指出,二进制对莱布尼兹来说“除了一个非常模糊的草稿而外”,更重要的意义是“神而上的”,而且与他的发明计算器算法毫无关系。这个“非常模糊的草稿”本身罗斯并没有太大兴趣,于是他用不少笔墨引用莱布尼兹的“神而上”文献。如下: 或许只有一个东西能够独立地被设想,那就是神本身——还有无,或者说不存在。这可以通过一个极好的类比弄清楚,……〔他概略地论述了二进制记数法,并继续说:〕我这里不打算论述这种体系的巨大用处;只要指出所有的数通过一和无的方式加以表达是何等的美妙就足够了。然而,尽管事物隐秘的秩序使一切事物都产生于纯存在和无这点成为自明的,而人们并无希望在此生中就能达到这种秩序,但是对观念的分析来说,进行证明真理所必须的程度也就足够了。? 罗斯接着写道:莱布尼兹对这个思想感到很骄傲,以致他打算用一个刻有铭文的纪念章来纪念它。铭文是:“G.W.莱布尼兹所发现的创造物的典型。”以及“为了从无中派生出一切来,一就够了。” 罗斯在总结性评价中说:“仅就与莱布尼兹有关而言,这一发现最重大的意义是形而上学方面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神而上的,因为它说明了整个宇宙如何可以看成是由数所构成的。” 选我做最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