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的镇兽
① 法院门口的狮子为什么一只张着嘴,一只闭着嘴
民间习俗狮子是镇宅神兽。也有避邪的作用,而且狮子的嘴一个张开一个闭合,两者代表吐纳之意,有些放麒麟,麒麟也是神兽,而且有助于风水,特别对那些门对水(河,江)的,有驭水的作用。
银行前面的狮子嘴巴一张一闭,张是招财,闭是守财,钱财只吃不吐的意思。
古老的庙前正门两侧的石狮左公右母,公狮张口注视来往信众;母狮子闭口护子,表现传统社会男尊女卑、各司其职的特性。
② 在法院的大门内有一个雕塑,像狮子,但是头顶上有个独角。问:是什么动物说法
一般是“獬豸”(音xie),能够辨善恶与忠奸。是我国上古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它似羊非羊,似鹿非鹿,头上长着一只角,故又俗称独角兽。在古代的法律文化中,一向被视为公平正义的象征,它怒目圆睁,能够辨善恶与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它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处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后人视之为驱害辟邪的吉祥瑞物。
獬豸与法的不解之结,还可从古代“法”字的结构得到解答,古体的“法”字写作“灋”,而“廌”即为獬豸,“廌法”二字合为一体,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从水,取法平如水之意。獬豸作为法律象征的地位就这样被认定下来。由“灋”到“法”,“廌”字虽然已被隐去,然而它象征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并没有消失。
毕竟是传说,不曾有人亲眼见识獬豸究为何物,因而引出人们诸多想像,有人认为它象鹿,有人称它似牛,更多的说法还是羊。除了相关的古籍如《后汉书》、《论衡》、《五杂组》等记述之外,考古发现,秦之前文物中的獬豸都是一角羊的造型,牛形獬豸则出现在东汉之后。
作为中国传统法律的象征,獬豸一直受到历朝的推崇。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文王曾获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于头上,于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国成为时尚。秦代执法御史带着这种冠,汉承秦制也概莫能外。到了东汉时期,皋陶像与獬豸图成了衙门中不可缺少饰品,而獬豸冠则被冠以法冠之名,执法官也因此被称为獬豸,这种习尚一直延续下来。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
显然,獬豸形象是蒙昧时代以神判法的遗迹。进入近代,仍将其视为法律与公正的偶象。
与此相类似,在西方,独角兽也被认为是纯洁的象征。人们认为它的角的力量能够压制任何道德败坏的事情。同时有贞洁的含义,是完美骑士的代表。
③ 人民法院门口摆放的动物叫什么
狴犴。
《龙经》有云:“狴犴好讼,亦曰宪章。”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
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
狴犴既是牢狱的象征,又是黎民百姓的守护神。此外,上虞市上浦镇冯浦村还有“狴犴龙舞”的文化习俗,颇具地方特色,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3)法院的镇兽扩展阅读
在牢狱门头上、公堂两侧、法官审讯犯人或出巡时分立两边的肃静回避牌上,是狴犴所在的地方。传说狴犴像獬豸一样,爱好诉讼,主持正义,明辨是非,又生得相貌堂堂,能够增加威严的氛围,高高在上镇慑犯人,所以人们把它雕刻、绘饰在了这一正义较量非正义的地方。
狴犴龙舞原是上虞市上浦镇冯浦村的旧时民俗。南宋年间,冯姓随宋高宗康王南渡定居渔浦庙,是祭祀虞舜大帝的场所,庆典时独特的“狴犴龙舞“颇具地方特色,深受当地群众欢迎。抗战胜利时,在章镇举行的庆典会上,狴犴龙舞最引人注目。
解放后,因种种原因,狴犴龙舞没有得到传承和保护,直到2008年,在狴犴龙舞传承人冯占龙老人的指导下,狴犴龙舞传承才在我市举行的“娥江之春”文艺晚会上得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