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新闻发布
❶ 法院发的公告在哪里能看到
法院公告按程序可分为非诉讼公告和诉讼公告。
非诉讼公告一般采用张贴,刊登,网络发布等几种形式。
您可去当地法院的公告栏查看张贴的公告,或订阅《人民法院报》即最高人民法院机关报,查看公告。还可进入人民法院公告网、中国法院网查找公告。
诉讼公告主要采用送达,张贴,刊登和网络发布等几种形式。
您可在收到法院专用投递公告的信封后拆开查看公告。如果法院无法将公告投递到您手中,一般会在居住地或公司等附近张贴和刊登公告。
(1)法院新闻发布扩展阅读:
当事人申请法院刊登公告的类别和价格明细:
起诉状副本、上诉状副本、开庭传票、遗失声明(法院、律所、机关事业单位证件、印章等):普通200元、加急260元、特急600元。
起诉状副本及开庭传票:普通260元、加急300元、特急780元。
裁判文书(申请宣告失踪、死亡、申请公示催告的判决和裁定等):普通300元、加急390元、特急900元。
申请宣告失踪、死亡、执行文书(通知书、裁定书、评估报告等)、拍卖(落款法院)、无主财产认领公告、司法鉴定书、行政处罚通知书:普通600元、加急800元、特急1800元。
申请公示催告、破产文书(受理、宣告、终结)、清算公告(落款法院)、海事文书(落款海事法院) 、仲裁文书(落款仲裁委员会):普通1000元、加急1200元、特急1800元。
拍卖公告(落款拍卖公司)、清算公告(落款清算组或企业)、其他【行政执法公告、公证书、致歉声明(落款法院)等】、更正:每件50元。
公益诉讼:司法救助、减免诉讼费,不需要交纳公告费。
法院公告办理流程:
1、当事人提出公告要求。
2、承办法官告知公告办理有关规定(等级价格等)以及起草公告文书(加盖院章)。
3、将公告稿件和刊登费用送交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4、法院公告部进行收稿、核款、录入、校对、排版、传版、刊登。
5、人民法院公告网、中国法院网同步发布刊登信息并给承办法官和各级法院立案庭寄送样报(含专版)。
❷ 重磅!民间借贷利率从24%断崖下调至15%,还有哪些重拳
编辑 | 七月
作者 | 王倩玉 槐城律师
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新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明确将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修改为4倍LPR,大大降低民间借贷成本。同时为了打击“套路贷”以及“校园贷”,倡导金融服务实体的价值导向,对借贷合同无效情形进行修改。
槐城律师根据修订后的《民间借贷司法解释》重点条款,以及修改后的适用进行以下两方面的分析。
1
利率上限由年利率24%
变更为4倍LPR
根据修订后《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26条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 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 的除外。
“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即LPR。
首先,LPR利率代替了原《民间借贷司法解释》中“以24%和36%为基准的两线三区”,大幅降低了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以2020年7月20日发布的一年期LPR为3.85%的4倍计算, 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为15.4%。
其次,LPR为浮动利率,每月20日予以公布,可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查询。而4倍的标准是以合同成立时的LPR为标准,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可以在上述网站上查询了解一下。
最后,根据修订后《民间借贷司法解释》规定, 民间借贷合同约定的逾期利率以及主张的逾期利率、违约金、其他费用之和也不得高于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即4倍LPR。
2
“套路贷”“校园贷”
借款合同或将被认定无效
目前,市场上还存在一些未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而面向 社会 公众发放贷款的行为,此类行为常与“套路贷”“校园贷”交织在一起,严重影响地方的金融秩序和 社会 稳定,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生活安宁。
最高院在新修订的《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14条民间借贷合同无效的情形中,增加 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 社会 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的情形。
因此,无对外借贷资质的“高利贷”公司要小心了,因为一旦民间借贷合同被认定无效,借款人只需归还本金,甚至资金占用费也不予支持,之前支付的利息一并被抵顶本金,多余部分将要求返还。
3
套取信贷资金转贷
合同无效
本次另外一项重要的修改,就是针对套取信贷资金转贷行为进一步作出限制。
本次修订的目的是希望严格限制转贷行为,即有的企业从银行贷款后再转贷,尤其是少数国有企业利用其国有企业背景,从银行获得贷款后转手从事贷款通道业务,违背了金融服务实体的价值导向。
因此,修订后的《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14条第1项“合同无效情形由原来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修改为“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删除了之前的一些限制条件,即只要存在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行为的,民间借贷合同即为无效。
4
槐城律师建议
针对这次最高院下调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解释保护上限,律师结合实务操作,提出如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1、一些“高利贷”公司为规避高利率,会要求借款人以现金形式支付部分利息,且不出具收条,或者是以砍头息的方式预收不受法律保护的部分的利息,因此建议借款、还款时, 均采取银行转账的方式。
2、建议未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无论是公司还是自然人,之后均慎重从事经常性对外借款行为。由于国家目前在打击“套路贷”“校园贷等非法借贷行为,因此在 民间借贷合同被认定无效后,法院或将只支持借款本金的返还,对占用费不予支持,或根据双方的过程程度确定占用费。
● 本文涉及的相关问题,您还可以进入“槐城律师”公众号,点击页面下方的“问一下”或“找律师”与律师交流咨询。
适用法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十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一)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
(二)以向其他营利法人借贷、向本单位职工集资,或者以向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资金转贷的;
(三)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 社会 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的;
(四)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六)违背公序良俗的。
第二十六条 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
前款所称“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❸ 最高法发布「坚决防止谁闹谁有理、谁横谁有理、谁受伤谁有理等『和稀泥』做法」,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8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提出人民法院要居中裁判,不偏不倚,分清是非,定分止争,有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给当事人一个“说法”,给社会公平正义一个交待。坚决防止谁闹谁有理、谁横谁有理、谁受伤谁有理等“和稀泥”做法,让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让司法回归本源、捍卫公平正义。有网友就补充,说这个不完整,还有谁是老外谁有理,谁穷谁有理,谁年纪大谁有理,谁未成年谁有理,谁弱势谁有理,谁嗓门大谁有理,这些情况也都应该包含进去。
这在以前,有人问,是不是在自己快被打死的时候反击才是正当防卫,其他情况下,不是防卫过当就是故意伤人。其实,在最高检最高法出台正当防卫指导意见之前呢,什么事前防卫,事后防卫,防卫过当甚至是故意伤害都有可能出现,唯独当真正的防卫很难进行认证。
但是现在,指导意见出台之后,杜绝了谁死谁有理,谁闹谁有理的相关规定,坚决的捍卫了法律不能向不法低头的法治精神,对于非法限制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拉拽方向盘、殴打司机、校园霸凌等这些行为都可以实施正当防卫了,而且在正当防卫的时间点,也没有那么的苛刻了。这里大家的建议是,前期如果能避免则避免,如果对方,还是蹬鼻子上脸的情况下,那我们就要贯彻“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中心思想了。
无论怎样,这都是司法公正的一个进步,真正的理清责任,保护各方利益。公众心中自有“邪不胜正”的朴实正义感,如果让这些无理取闹、胡搅蛮缠的行为占据了上风,不仅是对道德秩序的破坏,也是对法律威严的践踏。矫正“谁能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才能保护真正的受害者,体现出“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严谨法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