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鞋扔法官
A. 法庭上,举止怎样才得当
随着法制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的进步,上法庭讨“说法”,成了不少老年人维权的途径。然而,对许多老年人来说,到法院打官司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那么到了法院怎样才算举止得当,又有哪些行为规范呢?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6/view-2661855.htm
衣着应当整洁
镜头回放之一:一天,张老汉因为一起损害赔偿官司到法院参加庭审,不料刚走到法院门口,就被威严的法警伸手拦住了,理由是他穿着拖鞋,让他回去换,张老汉是个倔脾气。看到法警这一“不友好”的举动,当时就心中不快,再一看表,马上就要开庭,心里一急,当下便与法警理论起来,最后非但没有进去,还因他经过合法传唤不到庭而进行了缺席审理,并对他罚款50元,对此,张老汉懊悔不已。
友情提示:法庭不是普通的公共场所,它代表了国家法治的权威与尊严,是最神圣的地方,所有到法院参加诉讼活动的人都必须注意自己的衣着和举止,这不仅仅是对法院工作人员的尊重,更是对法律和法治的尊重。《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第四条明确规定所有诉讼参与人都“应当衣着整洁”,否则,就会遭到法官的当庭训诫并有可能被“请”出法庭。
醉酒的人不许旁听
镜头回放之二:老王平生最大的嗜好就是喝酒。然而,不久前的一次经历彻底教育了他,使他懂得:在去某些场合前,酒也是不能随便喝的。那天下午,他作为被告到法院出庭,然而刚在庭审席上坐定,却被审判长当庭训诫,还严肃地警告说:“下次不许喝得醉醺醺地到法院来!”
友情提示:法官的训诫没有错,倒是老王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人民法院法庭规则》规定。不允许醉酒的人旁听案件。这是一条硬规矩。
迟到了要担责
镜头回放之三:老高由于一起相邻纠纷�人推上被告席。这天高某到法院出庭应诉。不料,在去法院的路上遇上了堵车,等他赶到法院时,已经比传票规定的开庭时间晚了20多分钟。老高虽然也感觉到有些难为情,但很快坦然了。他想,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如今有几个人可丁可卯遵守时间的,再说自己又不是故意的。没想到,他气喘吁吁地跑到法庭门口,见门已被锁上了,里面的原告正“义正词严”地读着起诉书,无奈之下,他只得硬着头皮敲开门,结果不仅被法官当庭训斥了一通,开完庭后还被留下写检讨。
友情提示:传票是有法律效力的,不仅是被传的人必须去,而且必须按传票上规定的时间到庭。如果真有正当的理由不能到庭,可以申请法庭延期审理。
旁听人员没有说话的权利
镜头回放之四:刘大爷生性耿直,心直口快,一天,邻居王某因琐事与魏某发生纠纷闹上了法庭,作为知情人,同时也是出于对邻里的关心,庭审那天刘大爷去参加旁听。法庭上,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法庭辩论。当魏某慷慨陈词时,刘大爷再也按捺不住了,因为作为整个事件的亲历者,刘大爷觉得魏某的发言完全偏离事实。于是坐在旁听席上的刘大爷当即举手要求发言,当被法庭制止后又大闹法庭,说法庭不给他说话的权利,是“限制人权”,是“枉法裁判”,同时起哄煽动其他旁听人员干扰审判,结果遭训诫后被逐出法庭,写了检讨和保证书后才回家。
友情提示:在法庭上,每个当事人都有陈述案件事实、理由以及为自己辩解的权利。至于这些陈述和辩解是否为法官采信, 法官会依据事实、法律作出判断。如果刘大爷熟悉案,情,他可以向法庭提供自己的证言或申请作为证人出庭作证。不过我国法律同时又规定,证人是不能旁听案件审理的,否则就丧失了作证的权利。
不得录音录像
镜头回放之五:何大爷的女儿在法院打离婚官司,为了让其他儿女了解法院审理的情况,何大爷在旁听时打开了带来的录音笔,准备全程录音后回家“实况转播”。不料,被法官发现后没收了。何大爷既生气又无奈。
友情提示:《人民法院法庭规则》规定,旁听人员“不得录音、录像和摄影;不得随意走动和进入审判区;不得发言、提问;不得鼓掌、喧哗、哄闹和实施其他妨害审判活动的行为”,对于违反这些规定的,法官可以“没收录音、录像和摄影器材,责令退出法庭或者经院长批准予以罚款、拘留”。
未经法庭也许不能随便进出
镜头回放之六:王大伯三年前借给了好友张某2万元钱,可后来无论王大伯怎么讨要,张某就是赖债不还,万般无奈,王大伯一纸诉状将张某告上法庭,法庭上,因王大伯没有当庭出示借据原件,被告张某提出质疑。在法庭中途休庭时,王大伯在没有征得法庭同意的情况下,闷声不响地离开了法庭,这一去便是一个多小时。等他返回时法庭已宣布休庭。最后,该案按王大伯自动撤诉处理。王大伯叫苦不迭。后来,据他自己说是回去取证据原件了。
友情提示:《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
不许干挠法庭秩序
镜头回放之七:傅某与薛某老两口感情出现裂痕,于是傅某起诉与丈夫薛某离婚。开庭时,傅某义愤填膺,破口大骂薛某忘恩负义,还“越位”从原告席跑到被告席将丈夫薛某抓伤,在法警的劝阻下才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傅某因“扰乱法庭秩序”被拘留7天,并被罚款200元。
友情提示:《人民法院法庭规则》规定,诉讼参与人应当遵守法庭规则,维护法庭秩序。对哄闹、冲击法庭,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予以罚款、拘留。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6/view-2661855.htm
B. 去出庭法院穿衣服有讲究吗
旁听人员:
1、在法院出庭,上衣,裤子,鞋等服饰要整洁。不要穿拖鞋。
2、不要浓妆艳抹,不要赤膊上阵。仪表要端庄。
律师:
1、穿着应以庄重智慧为原则。蓝黑色的西装,白色衬衫搭配银灰色斜纹领带,黑色皮鞋,黑色袜子,黑色真皮公文包,整齐传统的短发,给人以干净、成熟睿智的感觉。
2、形象气质要好,男生要注意头发胡子,女生最好化点淡妆,切记不要浓妆艳抹。
(2)拖鞋扔法官扩展阅读:
1979年12月,最高法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制定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试行)》。1993年11月,最高法对其进行修改,修改后的规则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据最高法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胡仕浩介绍,修改后的《规则》共有27条,除对原有条文进行直接修改外,新增加的内容有15条。
《规则》主要有六大变化:更加注重庭审参与人的权利保障,更加注重庭审规则公平,更加注重保障法庭安全,更加注重规范法庭秩序,更加注重庭审活动公开,更加注重司法礼仪。
《规则》规定,刑事在押被告人或上诉人出庭受审时,着正装或便装,不着监管机构的识别服;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在庭审活动中不得对被告人或上诉人使用戒具。
《规则》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予以特别保护,规定审理未成年人案件的法庭应当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特殊设置。
《规则》规定,公民对公开的庭审可以自由旁听;只有在旁听席位不能满足需要时,人民法院才可以根据申请的先后顺序或者通过抽签、摇号等方式发放旁听证。
当事人的近亲属或其他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的旁听优先安排;公布各法庭的编号、位置以及席位数量等信息,既方便引导旁听,又有利于接受监督,防止限制旁听。
C. 住对门的退休法官,把他家的鞋柜放到我家门口
我现在住的房子是一梯两户的安排,据说住在我家对门的是一段高册位前县法院法官。
我们家是重组家庭,所以在有些事情上会存在莫名其妙的注意点,比如对待对门的态度。
继父王老师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他非常喜欢对门这家人,虽然不常来这边的房子,但只要出门遇到对面的人,一定会笑容满面地跟人家攀谈许久。
倒不是跟对门多么的志趣相投,甚至对面的人到底是个什么性格品行,他根本不在意。
他喜欢的,是自己家对面住了一个退休法官。
对面住的那个家人,是高是矮、是胖是瘦、说话是爆粗口还是掉书袋,他都不在意,他在意的是人家的社会地位,即使是已经退休了,他也对自己邻居的社会地位与有荣焉。
当他和别人谈论起自己的房子时,介绍完这个房子多大多好之后,下一句紧跟着是:我对门的人之前是xx县法院的法官。
他为自己这个邻居的头衔感到骄傲。
用跟法官做邻居,来侧面认证他小区的高端大气上档次。
虽然这个小区路面因为地基下陷像波浪一样起起伏伏;虽然小区里面连凳子都不超过10个;虽然我们小区因为公共面积太小连核酸检测都要去对面小区做……
但他依然认为这个小区好极了~
特别是他对门还住了一位退休法官。
相对应的,他另一个房子的邻居就不太让他满意。
那家人一起经营着一个小门面。
虽然王老师自己也是个个体户,但他就很不喜欢这户邻居,说起来也是非常嫌弃的样子,觉得人家拉低了他这个小区的格调。
这家人有两个小孩,在旁边的学校上学,两个男孩子不知道为什么不喜欢带家门钥匙,每次回家都要敲门、按门铃。
小男生敲门嘛,下手没个轻重,经常敲门变砸门。
王老师只要在家,听到隔壁小孩”哐哐哐“砸门,他就很生气,嘟囔着这些孩子没家教,没素质。
虽然我也觉得因为敲门重就说人家小孩没素质,定义下的有些重。
但考虑到这些孩子天天如此,两个孩子不在同一个年级,有时分两批回来,那就是一天砸4次念核门,一周砸5天,一砸就几年……
像我妈和王老师这种自己当老板,做个体的,工作没有规律,忙起来不着家,闲起来不离家。
好多时候邻居小孩放学回家的时候,正是他们头天熬夜工作现在补觉的时候。
睡觉握宏时候被砸门声叫醒,谁都有起床气,这我可以理解。
而且所谓教养,不就是表现在生活的细节里么?
这样看,对方小孩确实称不上有教养。
教养和教育有关,但也跟教育无关。
比如题目里住在我家对门的退休法官。
我觉得世界上应该很少有人能比法官更清楚什么叫做”合法权利,公平公正“了吧?
那一梯两户,大家买房子时花一样的公摊费,楼道里的面积是不是应该一人一半呢?
楼道里铺80*80的瓷砖,两户对门,中间铺了24块,没切没裁,足量瓷砖,是不是大家一人12块砖?
ok,我们家靠楼梯,在楼梯这里又多了8块砖,所以你们要把拖把桶和空花盆摆在楼梯这边的空地上。
只要不挡着楼梯,你随便放,本来也该大家一人一半。
但你家把鞋架怼到我防盗门门口算怎么回事?
您一个老同志,前县法院院长,知识分子,社会上层人士,替gj执掌正义天枰的zgdy。
您把一架子臭拖鞋,旧鞋子放别人家门口,是不是不太合适?
怎么您工作的时候没有调节家庭矛盾、邻里纠纷,上手就大案、要案了是吗?
您不知道邻里相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六尺巷的故事九年义务教育时候老师没教过嘛?
还是您上班文件都摆隔壁同事书桌上,走路占了人行道右边还得往左边伸只胳膊挡一下呗?
占地是占了,每天也见您打扫卫生时顺便扫一下门口地毯,怎么鞋架下面那泥团子就不知道扫一下呢?
不会是等我去扫吧?
合着用的时候这地归你,打扫起来是我的事,就使用权归你,打扫权归我了是嘛?
不愧是拎过天枰的,是真会拎啊。
原来精致的利己主义竟在我身边,马基雅维利见到他们都直呼内行。
当然我也只能在这里无能狂怒。
因为王老师很喜欢他们。
今天他和我妈出门的时候,一开门我觉得这鞋架的位置不太对,像是往我们这边又推了推,跟他们等电梯的时候,我问我妈:妈,你看这鞋架是不是往我们这边推了一下。
我妈看了一下,表示是推了一段距离。
就我们是个软柿子呗,不反抗就是默认,你等着人家自觉,人家觉得你太不自觉。
我跟王老师说:爸,你看他们把鞋架又往我们这边推了。
王老师说:人家要开门,挡着了,往我们这边推一下很正常。
我:。
我能说什么呢?
我只能说有些人看起来是站着的,实际上骨头比谁都软。
趋炎附势,欺软怕硬,爱慕虚荣。
人和人的交往是相互的,你自己要放低姿态伏低做小,对方就是会对你呼来喝去,不把你的尊严当作尊严。
重组家庭的相处是很微妙的,一些不该介意的点会介意;一些该介意的点会不再介意。
比如对门,比起鞋架和对门,我更介意和对门起争执以后,王老师会生气,因为他觉得我影响了他和这位优秀邻居的关系,所以我会忍。
但对门这种行为,其实可以归结为“欺负、不尊重”对行为,是对一家之主尊严的蔑视:我就是占了你们家的地你能怎么样?
这种对于尊严的蔑视其实我应该介意,应该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但很可惜的是,我也不在意我们家这位一家之主的尊严。
所以,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