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官没告知

法官没告知

发布时间: 2021-01-12 21:39:44

㈠ 被告庭前提交的证据,法官却没有告知原告也没有给原告,并合伙撒谎称是当庭提交的,可追究法官哪些责任

不管原告或者是被告所提交的证据,庭前,庭后或者是当庭都合法有效,不违规。开庭时法官还要提醒原被双方在判决之前尽量提供证据。只要是合法有效证据,不是伪造什么时候提供没有限制,必须在判决前。

㈡ 裁定书法官没有告知当事人裁定书签字的后果行吗

双方达成协议,签字后,法院制作的应该是调解书,不会是裁定书,
按你所述,你手里应该有裁定书的,看看写的内容。

㈢ 庭审中一个问题没有回答,因为不确认,之后可以书面补充或电话告知法官吗

当然要书面告诉法官了,有的法官在开庭时,没有办法确认的事情,要求回去之后下次再确认的。
如果这个案件需要再开庭的话,就在下次开庭时讲也可以。如果下次不开庭了,你就要跟法官说的!

㈣ 开庭前接到法院通知说法官要问话,是什么情况,是庭前调解吗

有可能是进行庭前调解。分析如下:

1、法官问话,应当是进行庭前调解。另外,可以了解一下你们双方的态度和事实情况,为开庭做准备。

2、调解时,你可以不接受调解,要求法官依法开庭审理,并作出判决。

3、如实回答法官的问题,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另外,判决是否胜诉,关键是看证据。与法官对你的印象关系不大。

(4)法官没告知扩展阅读:

1、首先,由书记员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并宣布法庭纪律;

2、其次,由审判长宣布开庭,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3、第三,进行法庭调查。法庭调查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当事人陈述;

(二)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

(三)出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

(四)宣读鉴定意见;

(五)宣读勘验笔录。其间,当事人经法庭许可,可以向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发问。

4、第四,进行法庭辩论。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二)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

(三)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

(四)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后,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5、第五,评议和宣判。法庭辩论或被告人最后陈述结束后,法官进入评议室评议,做出裁判。

㈤ 民事纠纷中,当事人单方面与法官约见,期间法官并没有告知当事人谈话内容需要记录的前提下,将谈话内容记

【1】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3条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2】法官打印当事人的谈话内容,

经过当事人签字确认后,生效

当事人如果认为记录不实,可以不签字,或者写补充说明。

【3】这些都是合法取证,不用事先告诉当事人。

【4】此提问是错误分类,应该是法律问题的分类。

㈥ 法院没有把借条给我,请问法官有没有告知义务

法院没有把借条退回,应当及时要回,法院应当留存复印件。

借条是指借个人或公家的现回金或物品时写答给对方的条子,就是借条。钱物归还后,打条人收回条子,即作废或撕毁。它是一种凭证性文书。通常用于日常生活以及商业管理方面。从法律的角度看,借条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一般由债务人书写并签章,表明债务人已经欠下债权人借条注明金额的债务。

起诉是指当事人就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判的行为。即请求法院通过审判,使被告人承担某种法律上的责任和义务。起诉须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还须属于受诉法院管辖范围。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㈦ 开完庭后双方私下解决没有告知法官会有什么后果

动之以来情:可以直接跟法官说自明困难,尽量让法官产生同情,这样可能法官在判案的时候就会手下留情。
1、一审判决可以开完庭后就出结果,也可以择日宣判;
2、简易程序就是程序简化,时间短,一般20天左右出判决;
3、普通程序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一般是3个月审结。

㈧ 法官没有送达执行裁定书、有查封了我的房产也未告知违法吗

法官没有送达执行裁定书就查封了房产是合法的。
法院一般是先查封后送达裁定书。
如果查封后不送达裁定书,未告知被执行人,就是违法的。

㈨ 开庭当天去法院,已经在庭上了,竟然被告知法官有事不能出席,也没提前通知,这种事情正常吗我怀疑男方和

法官审理来案件应当在法定审源限内结案。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刑诉法
第二百零二条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㈩ 被告请了律师原告有没有知情权法官有没告知的义务和责任

律师是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被告是否聘请律师无须告知原告,法官也没有告知的义务。原告可以向法官询问,被告和法官没有主动告知的义务。

热点内容
怎么看待民法典 发布:2025-08-29 17:43:53 浏览:102
劳动法配套规定 发布:2025-08-29 17:38:04 浏览:133
简述劳动合同法的适用的劳动关系 发布:2025-08-29 17:34:50 浏览:411
活动发起人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29 17:32:43 浏览:396
民法典的进步 发布:2025-08-29 17:28:17 浏览:790
法律顾问报酬支付办法 发布:2025-08-29 17:27:43 浏览:245
2019新婚姻法下载 发布:2025-08-29 17:25:02 浏览:785
公告是否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29 17:11:23 浏览:28
大学生暑假劳动法 发布:2025-08-29 16:52:09 浏览:376
白斌理论法学真题篇 发布:2025-08-29 16:49:10 浏览: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