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作出一审宣判
有时间要求,简易程序四十五日内审结;普通程序六个月内审结。
判决内书的送达也有要求,当庭宣判容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三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
第八十一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八十条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人民法院。
㈡ 法院一审判决造成的损失如何赔付
不知道你指的是刑事诉讼还是民事诉讼。
如果是民事诉讼,由于我国的《国家赔偿法》只规定了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两种国家赔偿,没有规定民事赔偿,所以由于民事判决造成的损失是得不到国家赔偿的。所以你如果对于一审判决不服的,你应当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如果没有在十五日内上诉,那么判决发生效力,这时如果你认为一审生效判决所据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或程序不当,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或者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只能向一审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或者向上级检察院申请提出抗诉,如果经审查批准再审,由于原审是一审,再审时仍按第一审程序进行审理,作出的判决是未生效判决,可以提起上诉。如果你在十五日内提起上诉,经过二审作出判决,由于二审判决是终审判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效力,所以如果你对于二审判决不服,只能向二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或者向上级检察院申请提出抗诉,如批准再审将会按二审程序进行,作出的判决为生效判决,不得上诉,对此判决不服,只能向作出再审判决法院的上一级法院申请再次再审或者向上级检察院申请抗诉。如果二审判决或者再审判决改判,对于原判决造成的损失可以通过执行回转程序纠正。
如果是刑事诉讼,你只能就诉讼过程中发生的以下侵权事项要求国家赔偿
(1) 对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拘留的
(2) 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错误逮捕的
(3) 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刑罚已经执行的
(4) 刑讯逼供或者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5) 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6) 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追缴等措施的
(7) 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罚金、没收财产已经执行的。
刑事诉讼的程序和民事诉讼差不多,也是一审,二审,再审。一审不服可上诉,不上诉的一审判决或者二审判决为生效判决,对这两类判决不服只能申请再审或者向检察院申请抗诉。
既然你现在处于一审作出判决还未进行二审判这一阶段,那么现阶段你有可能要求的国家赔偿只有着几种
1、相关机关在审讯过程中刑讯逼供或者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身体伤害或者死亡
2、相关机关在执行逮捕或者拘传过程中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身体伤害或者死亡
3、有关机关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追缴
其他的赔偿必须等到二审判决或者再审判决作出定论时才谈的上。
赔偿机关有以下几类
(1) 行使国家侦查、检察、审判、监狱管理职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2) 对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拘留的,作出拘留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3) 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错误逮捕的,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4) 再审改判无罪的,作出原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二审改判无罪的,作出一审判决的人民法院和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
具体赔偿请求应当这样进行申请
先向赔偿义务机关申请赔偿,和赔偿义务机关先行就有关赔偿的范围、方式和金额等事项进行自愿协商,达成赔偿协议。赔偿义务机关应在两个月内决定是否赔偿。赔偿义务机关逾期不予赔偿或者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赔偿义务机关是人民法院的,你可以直接向其上一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赔偿(中级以上人民法院都设立了赔偿委员会,由人民法院三名至七名审判员组成),如果赔偿义务机关是人民法院以外的公安、安全、检察机关的,你必须先向赔偿义务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你不服复议决定或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你可以再向复议机关所在地的同级人民法院的赔偿委员会申请赔偿,由人民法院的赔偿委员会进行审理并作出决定。
㈢ 二审维持原判,一审判决的生效时间如何确定
目前还存在争议,也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司法解释。 我国法律对一审判回决生效很明确,答自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为上诉期,过15日未上诉的判决就生效。而二审判决作为终审判决,并没有上诉期,二审判决何时算生效没有明文。 只在民事诉讼法中规定“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也就是人民法院在庭审结束后另定日期宣告判决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但司法实践中,由于地域或时间等原因,定期宣判的,法院并不一定都专门安排开庭宣读裁判文书,而是通知当事人领取判决书或送达当事人。 这样就会出现判决书上的日期与送达日期不同,当事人不能同时签收判决书的情况。法律没有规定双方送达之日起生效或者最后一个人送达之日起生效。
㈣ 一审宣判是什么意思
一审判决,是一审法院适用第一审程序对案件进行审理后作出的判决。
对于一审判决,法律规定可以上诉的,当事人可以在法定上诉期限内提起上诉,如适用普通程序、简易程序作出的一审判决即是。法律规定不准许上诉的,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如根据特别程序作出的判决即是。
二审判决,是二审法院依照第二审程序对上诉案件进行审理后,依法作出的判决。二审判决是终审判决,判决书在宣告或者送达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对此不得上诉。
(4)法院作出一审宣判扩展阅读:
上诉二审的流程: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上诉状的内容,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称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原审人民法院名称、案件的编号和案由;上诉的请求和理由。
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
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应当在五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
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
㈤ 法院判决书下来多长时间能结案
《行政诉讼法》第81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作出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行政诉讼法》第88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一、民事案件
1、一审简易程序从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结案,一审普通程序从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结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
2、理民事二审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3个月。审理不服裁定的上诉案件,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30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二、刑事案件
1、用普通程序审理一审刑事公诉案件和被告人被羁押的自诉案件及刑事二审案件的审理期限为一个月,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期限,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两个月。
有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经审、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决定,可以再延长一个月。
2、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刑事案件,在受理后20日内审结。
三、行政案件
1、程序: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2、审简易程序: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
3、审程序: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5)法院作出一审宣判扩展阅读:
法院判决诉讼时效:
一、一般诉讼时效
指在一般情况下普遍适用的时效,这类时效不是针对某一特殊情况规定的,而是普遍适用的,如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的:“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限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表明,我国民事诉讼的一般诉讼时效为2年。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该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该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这表明,我国民事诉讼的一般诉讼时效从2017年10月1日起为3年。
二、特殊诉讼时效
特殊时效优于普通时效,也就是说,凡有特殊时效规定的,适用特殊时效,我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1、短期时效。短期时效指诉讼时效不满两年的时效。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被损坏的。”
2、长期诉讼时效。长期诉讼时效是指诉讼时效在两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诉讼时效。
《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五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环境保护法》第六十六条 “提起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海商法》第二百六十五条“有关船舶发生油污损害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损害发生之日起计算;但是,在任何情况下时效期间不得超过从造成损害的事故发生之日起六年。”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九条“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因其他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
3、最长诉讼时效。最长诉讼时效为二十年。
我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根据这一规定,最长的诉讼时效的期间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权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效最长也是二十年,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时效具有强制性,任何时效都由法律、法规强制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对时效的延长、缩短、放弃等约定都是无效的。
㈥ 法院一审宣判后进入二审二审最长要多少时间才判决
最快三个月、最长六个月会有判决书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