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首问
Ⅰ 如何开展司法行政工作网格化管理和服务
深入理解和把握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创建为司法行政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和营造法治氛围为职能定位,通过一系列措施增强社会参与度。建立由领导担任组长的人民调解工作指导管理委员会、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协调小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乡镇和街道相应设立机构,形成网格化管理和组团式服务的领导格局。在乡镇、企事业单位及交通、劳动争议、集贸市场等行业和领域建立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任人民调解员、安置帮教工作人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矛盾纠纷信息员,实施首席人民调解员制,司法所指导下共同负责矛盾纠纷排查、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工作。
整合司法助理员、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人民调解员、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组建司法行政工作网格服务团队,将司法行政工作与基层网格有效对接,确保各项职能全面融入“网格”。依托社区文化驿站、社区居民之家等场所,收集社情民意,及时调处化解矛盾纠纷,上报法律需求信息,开展日常法制宣传活动,报告群众法律要求,实现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并对社区矫正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开展帮扶。
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使司法行政工作体系从垂直型转向网格型,工作力量从独立作战转向集团作战,工作方式从注重管理转向突出服务,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转变为公共服务模式。工作理念上,坚持“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最好的理念就是最好的创新”,努力缩小服务半径,提升服务效能,强化基层基础,将业务融入网格,凝聚工作力量,实现服务网格化。
网格管理员作为服务网格化管理的宣传者,做到“三清”,即网格基本情况、人员类别、区域职责清晰;主动服务,深入了解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动态需求,妥善处理矛盾纠纷,疏导情绪,及时提供就业培训、低保、困难救济、法律咨询等服务,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抗。管理方法上,建立适应开放、动态社会环境的工作方式,推进特殊人群的衔接管理,实施庭前调查社会评估制度,为法院判决提供依据。
重视规章制度在推进司法行政工作网格化管理中的作用,健全完善工作机制,规范运作,提高工作主动性,明确工作业务范畴,规范网格服务队伍的走访、信息采集和问题处理流程,进行业务操作培训,提高服务质量。以加强人民调解制度建设为主题,建立统一集中培训、业务咨询工作机制,设立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建立司法行政工作QQ群,实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重要情况报告等制度。
建立网格工作评价、培训、考核、激励制度,落实群众参与评议、监督,实行司法所定期联系和日常坐班制度,保障工作运行。将网格管理服务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评,制定检查、评价、考核、奖励、处罚办法,与评优评先挂钩,激励工作积极性。
Ⅱ 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内设机构
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设有多个职能机构,包括政治部、监察室、机关党委、离退休干部工作处以及20个具体部门。
(一)办公室:负责司法政务的组织协调,会议安排,信息传递,文秘、保卫、档案等工作,参与社会治安和依法治市事务,执行院领导交办的任务。
(二)督查办公室: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保持联络,督查上级和相关部门交办事项,处理建议提案,协助院长决策监督,负责法官监督委员会的案件评查。
(三)司法行政装备处:负责法院系统的财务和装备管理,监督经费使用,负责装备购置、报废、采购及通信设备管理,指导下级法院相关工作。
(四)政治部:负责法院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培训,人事管理,法官等级和司法警察管理,法官教育培训规划,法制宣传等。
(五)立案一庭:负责案件审查立案,处理司法救助,监督下级法院立案。
(六)立案二庭: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申诉再审案件,负责信访工作,提供首问负责的服务。
(七)审判管理办公室:负责审判流程管理、统计分析、案件评查和质效考核等。
(八)刑事审判庭:负责审理各类刑事案件,协调指导重大案件,监督下级法院刑事审判。
(九)少年审判庭:审理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监督指导少年审判。
(十至十四)民事审判庭、破产审判庭、知识产权审判庭、行政审判庭、审判监督庭、执行局等负责各类民事、行政、执行案件的审判和监督。
(十五)研究室:负责法律研究、立法建议、审判工作应用法律研究等。
(十六)司法警察支队:组织协调警察业务,保障法庭安全,执行死刑等任务。
(十七)司法技术处:提供技术咨询,审核鉴定文书,监督指导司法技术工作。
(十八)监察室:领导全市法院监察工作,监督执行纪律,受理检举控告,调查处理违纪行为。
(十九)机关党委:负责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工作,领导工会和群众组织,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二十)离退休干部工作处:负责离退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服务和活动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