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法官的访谈
1. 种子案回顾:原被告成观众,省人大称法院违法,法官称是依法裁判
河南洛阳种子案:法律交锋与权力边界
1998年以来,李慧娟法官因其对法规的独特解读,成为了《条例》与《种子法》冲突点上的关键人物。在2019年的妇女节访谈中,她因16年前的判决面临审视。李慧娟明确指出,相关冲突条款无效,这一判决导致河南省人大要求纠正“违法裁判”,司法责任与立法审查的界限被拉近。
案件的核心围绕一宗赔偿争议,被告因违约被原告索赔市场价,但被告主张政府指导价。李慧娟法官依据《种子法》判决,判定被告赔偿近60万,这一决定引发争议升级。河南省人大常委会质疑洛阳中院对地方法规的审查权限,要求当地人大纠正并对李慧娟法官的判决提出质疑。
后续,洛阳中院对部分法官职务作出调整,案件影响不断扩大,法律适用与司法审查权的讨论愈发激烈。此案不仅挑战了法院的职责,还引发了对全国人大监督与法院独立审判权的深入探究。律师请求全国人大审查条例,引发了法律适用的深层次争论。
- 人大与法院:监督与独立的微妙平衡
- 判审分离:种子案的司法改革试金石
值得注意的是,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对于地方性法规的合法性审查权并非其法定职责。全国人大常委会才是这一权力的行使者。2013年的主审法官责任制改革旨在增强法官独立性,而2014年的行政诉讼法赋予法院审查规范性文件的新权限。1998年河南沁阳法院的判例,正是法治国家建设中权力制衡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此案的每一步都揭示了司法实践中的复杂性,它在法律适用、权力划分以及司法独立的讨论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期待着未来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清晰界定。
2. 倪红霞:当好时代问卷的“答题人”丨榜样的力量
访谈在一个工作日的中午。
上午的庭审持续到近12点,倪红霞却没有疲态,依旧神情认真、思维活跃,看起来能量满满。
每个接触过她的人都了解,这种状态就是她的常态。
我们的对话由此展开。
倪红霞:学习法律,真的是一念之间决定的。
在1990年,倪红霞毕业并顺利分配到了当时的川沙县人民法院,真正成为一名“法律人”。就在这一年,浦东宣布开发开放。
新人们接到的第一项任务是整理档案。当时不少老材料还是毛笔写就,年代久远,字迹发黄模糊,倪红霞做什么都认真,逐字逐句地辨认、审核、归档,每一页都整理得清晰有序。
但令她意想不到的是,相较于同龄人更静得下来的性格,加上出色的表现,吸引了办公室领导的注意。不久后,倪红霞就被留在了档案室。这对一心想要办案的她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当时还忍不住“哭了鼻子”。
哭完工作还是要继续。倪红霞逐渐从档案工作中体会到,一本本看似不起眼的卷宗中,凝聚着法官的办案智慧和法院的公平正义,别有天地。
怀着这样的认识,倪红霞一年后被调到经济庭,成为一名书记员,兼任内勤。
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对她来说,司法工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书记员就是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必经之路。
书记员生涯持续了11年。
倪红霞在知产庭担任助理审判员。得知消息的那天,倪红霞有些忐忑,“我到底能不能胜任?”尽管有着多年的审判经验,但还没独立办过案子,一上手又是如此新的领域,难免紧张。
面对新情况,书本也未必能给出答案。倪红霞时常疑惑,法条好像都理解了,但在使用时却无从着手。到底怎样才能把法律准确地运用到审理中?
倪红霞在实践中摸索钻研,在学习中和大家一起“摸着石头过河”。在案件审理中,她反复梳理斟酌,将这些间接证据搭建成完整的证据链条,在复杂的推理证明前提下一步步还原事实真相。
最终,判决后,媒体盛赞该案“体现了知识产权法官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应对新型高科技犯罪的司法智慧”,并被评为2019年度上海市打击侵权假冒“十佳案例”,倪红霞还因此案被国家版权局授予了该年度“全国查处侵权盗版案件有功个人一等奖”。
现在,倪红霞已经是知产庭副庭长、审判团队负责人。几乎连续不断的开庭,加上庭里的一些管理工作,倪红霞每天都连轴转。
她再忙也坚持要把庭前准备工作做足,对卷宗的烂熟于心,那些堆积如山的材料,她全部仔细审阅过,先从材料中提取出关键节点和核心脉络,记在纸上,再根据脉络把内容填充进来。
倪红霞深知,知识产权无小案,一纸判决可能不仅仅影响到企业前途,更是关系到行业发展,甚至是国家利益,不得不严谨。
在审判之外,倪红霞用真心传递司法的人文关怀和温暖。她在公众号上开设工作室专栏,用最朴实的语言跟大家聊聊知识产权那些事儿,把司法服务向外扩展、向下延伸。
这就是她,总是闲不住,每天在法庭内外奔忙,累并快乐着。
在审判之外,倪红霞的许多爱好也被工作所影响。虽然她也有些许遗憾,但是她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给自己打开了“许多扇窗”,让她能拥抱新鲜事物,能看到更丰富更广阔的世界。
3. 黄坚的有关报道
10月10日,百色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黄坚应邀做客中国法院网,参与该网“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院长系列访谈”节目,围绕“弘扬百色起义精神,扎实践行司法为民”等话题接受专题访谈,与网友进行交流,回答全国网友实时提问。中国法院网对访谈进行图文和视频直播。据悉,黄坚是首位走进直播间、直面网友提问的广西中级法院院长。
访谈中,黄坚院长简要介绍了百色和百色法院的情况,并详细介绍百色市两级法院开展巡回审判、调解、法院文化和联动司法等有关工作。
近年来,百色中院秉承“百折不挠,团结务实,奉献拼搏,争先创优”的百色起义精神,深入实践“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大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走出了一条山区法院工作科学发展的路子。法院文化建设、调解工作、立案信访窗口建设等迈入全国先进行列,多项工作居于全区领先地位,有7年综合目标考评和绩效考评获全区法院一等奖,5项工作经验通过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得到推广,19项工作在全区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10项研究成果、27篇审判理论和调研文章在全区会议上交流、获奖。全市法院共有356个次集体和436人次获市级以上表彰奖励。其中百色中院被命名为“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全区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百色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获自治区高院记集体二等功;2012年有3个基层法院连续20年无违纪,被评为“全区公正廉洁模范法院”,有5个基层法院连续10年无违纪,被评为“全区公正廉洁先进法院”;隆林德峨人民法庭庭长黄登林同志被评为全国模范法官。最高法院院长王胜俊、中央巡视组副组长毛林坤、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石生龙、自治区高级法院院长罗殿龙等各级领导都到基地指导,并给予积极评价。中央主流媒体先后采访报道。基地受到市民的普遍赞誉,社区民众及在校青少年学生走进法院开展教育活动,2006年以来,全国各地法院和其他部门共有160多批5200多人次来基地考察指导、参观学习。
在访谈中,通过典型案例和具体工作成效,展现了百色法院、百色法官的良好形象,百色法院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受到广大网友的普遍好评。黄坚院长表示,法院网作为一个交流平台,是法院追求司法公开常态化的重要措施。今后,该院将充分利用网络渠道,经常性地上网搜集网友对该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与网友交流沟通,促进法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据了解,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中国法院网视频台推出“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院长系列访谈”节目,通过访谈的形式集中展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人民法院取得的新成就。该网邀请全国部分模范法院院长做客网站,接受该网记者的采访并与网友交流。 9月5日,百色市中级人民法院院党组书记、院长黄坚专程到田东县法院思林、印茶两个人民法庭进行调研。
黄坚一行重点了解和询问了人民法庭基础设施、队伍建设、案件结构,以及干警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并分别结合两个人民法庭实际情况就改善法庭办公环境、科学处理群众纠纷等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黄坚强调指出,人民法庭的工作平凡琐碎,但更接近群众、更直接了解群众需求,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地方和谐发展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更应密切联系群众,快速提高化解群众纠纷的能力,科学化解纠纷。
黄坚还与当地政府党政机关领导进行了交谈,了解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民俗民风,并为加强和完善人民法庭与党政机关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