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边区法官

边区法官

发布时间: 2025-10-03 17:24:42

Ⅰ 马锡五:从边区中走出的司法实践者

马锡五(1899-1962),陕西省志丹县人。1943年4月至1946年5月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1949年12月,被任命为最高人民法院西北分院院长,1952年8月兼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政治法律委员会副 主任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 会议 后,被任命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抗日战争时期,马锡五同志创造了一种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针运用于司法审判工作的审判方式。这一方式在边区政权所辖范围内,逐步总结推广为“马锡五审判方式”,为边区的法制建设和政权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在甘肃省华池县有一个马锡五审判方式展览馆,记述着那段历史,记述着马锡五审判方式。

马锡五审判方式陈列馆

2009年9月,马锡五审判方式展厅在甘肃省华池县人民法院建立,这算得上是马锡五审判方式陈列馆的前身了。2016年1月7日,马锡五审判方式陈列馆在华池县南梁法官教育基地建成并开馆。这个坐落在黄土高原上的展览馆,从此开始将革命时期那段司法实践的历史向世人娓娓道来。

马锡五审判方式陈列馆

马锡五审判方式陈列馆展陈面积980平方米,展陈各类实物458件,各类司法案卷、公文印鉴等近千份。

部分展品

陈列馆由序厅、展厅两部分组成,序厅主题为《一刻也不离开群众》,展区分为人民司法从中国革命根据地走来、“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产生、“马锡五审判方式”对新中国人民司法建设的贡献三部分,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司法的发展历史和马锡五等一批人民司法工作者亲民、爱民、为民的执法理念,是集收藏、研究、展示、宣教、旅游为一体的红色司法文化教育基地。

马锡五与大历史中的小人物

1943年,毛 主席 曾为马锡五亲笔题词:“一刻也不离开群众。”在马锡五展览馆中,有马锡五与当事人的合影,办案的画像,情景复原图等等,无一不是对毛 主席 这句高度评价的展现。

毛 主席 的题词

马锡五在1955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陕甘宁边区人民司法工作》一文中介绍过边区 *** 时期所采用的群众路线的审判方式,分别是就地审讯、巡回审判、公审制、人民陪审制度、调解工作。

图为封芝琴一家合影

马锡五审理过的“封芝琴婚姻案”是最广为人知的一个案件。封芝琴原名封棒儿,分别在她4岁和18岁时被父亲先后许配给了张某和朱某为妻。张家按照当地“抢亲”习俗将封芝琴抢到家中。封芝琴的父亲将张家告到华池县司法所,司法裁判员未做深入调查便当庭宣布“抢亲”婚姻无效。封芝琴为了自主决定婚姻,找到陇东专署专员马锡五告状。马锡五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后,在当地召开群众大会,公开审理了封芝琴婚姻纠纷案。依照结婚自由的原则,宣布封芝琴与张某的婚姻有效。这对有情人终于按照自己的意愿喜结良缘。边区著名民间艺人韩起祥以此为素材创作了长篇说唱文学《刘巧儿团圆》,在边区广大地区演唱。新中国成立后,还基于该案拍摄了电影《刘巧儿》,封芝琴成为了青年人追求幸福婚姻的榜样。

马锡五审判方式陈列馆还简述了一件这样的案件:合水县王家庄的王治宽和王统一是地邻。王治宽企图霸占王统一家的一亩打谷场的地基,便故意歪曲事实,把南面说成西面,因此发生纠纷。最初曾由区乡干部和四邻出面调解,都认为王治宽无理。可是王治宽仍不死心,编写诉状,告到合水县 *** 。县司法处凭一纸诉状,偏信了原告一方,未做任何调查,便将王统一的场地判归王治宽所有。王统一不服,上诉到陇东分庭。马锡五派陇东分庭推事石静山赴当地进行实地调查。石推事协同县、区、乡干部和房亲证人以及年老乡邻,到现场当众展示原有买地的约据,并对照约据规定方位,进行实地丈量勘察。同时征询群众対本案的处理意见。经过干部群众摆事实讲道理,王治宽理屈词穷,当场承认错误,自请处分。经过群众评议决定场地仍归王统一所有,王治宽给王统一“装烟赔礼”(当地农民一种敬人道歉的风俗),和解结案。

合水县王治宽企图霸占地基案案情介绍

这个案件原载于1944年3月13日《解放日报》第一版。对于这个案件,评论员是这样评价的:“他是在坚持原则、坚决执行 *** 政策法令、有照顾群众生活习惯及维护其基本利益的前提下,合理调解的,是善于经过群众中有 威信 的人物进行解释说服工作的。是为群众、又依靠群众的。”

一个个广为流传的案件只是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缩影。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产生,在司法审判工作中改变不适应旧民主主义司法制度坐等群众上门告状等弊端,在陕甘宁边区形成了以为民为宗旨,深入实地、依靠群众、调查研究、调判 结合 、便于人民诉讼的审判方式,并在其他解放区大力推广。

马锡五曾说,“ *** 反动法院所经常采用的审判方式是高高在上的、坐大堂问案的方式;而我们所采用的审判方式,是群众路线的审判方式。”

情景复原图

虽然马锡五审判方式是走群众路线,但在总结边区时期的调解工作时他说过:“我们的调解工作,是增强人民内部互相团结、便利生产、教育人民爱国守法、减少讼争的有效方法,也是实现司法群众化的重要标志。并且它只限于一般民事纠纷和轻微刑事案件,而对社会危害性较大的刑事案件,是不能调解的。”

历久弥新的红色精神

在马锡五审判方式展览馆中,有一张马锡五的亲笔题字的复制品,“ *** 反动法院所经常采用的审判方式是高高在上的坐大堂问案的方式;而我们所采用的审判方式,是群众路线的审判方式”。

马锡五亲笔题字复制品

从2016年1月开馆到2018年10月,马锡五审判方式陈列馆参观人数超过 30 万人。在众多博物馆和红色景点中高居的参观人数说明人们对于当年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崇敬。马锡五审判方式陈列馆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审判历史和中国法治史,也向来参观的人们全面展示了陕甘宁边区的革命史,向人们进行优良的人民司法传统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激励人们为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进程而努力奋斗!

编辑:王 蕾

排版:孙 丽

审核:殷秀峰

来源: 中国法院博物馆

方式(2)陈列馆(1)司法(1)

Ⅱ 马锡五审判方式

马锡五审判方式是以陕甘宁边区从事司法审判工作的马锡五命名的。这种审判方式是在当时的司法理念、制度和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和发展出来的较系统的民事诉讼模式。我们可以用以下四个特点归结马锡五审判方式:(1)法官全面调查证据,发现案件事实真相;(2)发动和依靠群众,调解为主,司法干部与群众共同断案;(3)坚持原则,依法办事,廉洁公正;(4)实行巡回审理、田头开庭等简便利民的诉讼程序。其中许多具体原则和做法以后被直接运用于新中国的民事诉讼制度。马锡五审判方式包括三个有机联系的步骤:查明案件事实、听取群众意见形成解决方案、说服当事人接受。马锡五审判方式之所以为广大老百姓所推崇,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着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构建,是因为:首先,马锡五审判方式强调法官调查研究,查明案件事实,这充分回应了当事人对查明“真相”的要求;其次,充分考虑群众意见作出的裁判为群众所乐于接受;最后,当事人在社区舆论压力下,也容易服从判决和调解结果。因此,马锡五审判方式既满足了当事人对法官“为我做主”的客观期望,又能让当事人的情理要求得到表达。这是这种审判方式获得当时社会民众热烈拥护的主要原因。但是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另一面是周期长、成本高、法官权力大,审判的正当性主要依赖于法官个人的品德和人格魅力。

Ⅲ 新时期如何看待马锡五审判方式

马锡五审判方式是将群众路线的方针运用于司法实践的审判方式。马锡五(1898-1962年)在担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庭长期间,在巡回审判中,贯彻群众路线,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依靠群众、尊重群众意见;同时,又注意在审判活动中使群众受到教育;并且方便群众诉讼,手续简便,不拘形式,他依靠群众,纠正错案,解决疑难案件,被群众誉为“马青天”。他的审判工作经验被总结为“马锡五审判方式”。在抗日根据地的推广,使得人民司法工作的面貌有了很大改变,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各类案件不断增加,各类纠纷日益复杂。新的历史时期,总结和分析应用马锡五审判方式,有助于我们继承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优良传统,也有助于我们解决目前司法审判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情况。学习马锡五审判方式,有利于我们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做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法官。一、 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特点1、简化诉讼审判手续简化诉讼审判手续是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一个显著特点。马锡五在审判活动中,废除了国民政府诉讼法规定的繁杂的诉讼手续。实行便民利民的简便诉讼手续。例如:马锡五审判方式中,口头诉讼与书面诉讼的效力相同,对于当事人不明管辖而错投的诉状也不是一推了事,而是代为传递。另外,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免除诉讼费,并且免除状纸、抄录、传讯、检验等杂费,极大地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诉讼负担。在审判方面,实行巡回审判、就地审判等便民制度,判决书都强调通俗易懂,反对文辞晦涩。这些优良的传统作风在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中都有具体的体现,并且规定更加人性化,从而体现了司法为民的时代精神。2、注重调解制度注重调解制度是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又一显著特点。人民调解制度确立调解工作是人民司法诉讼制度的重要补充。对于以后新民主主义法制制度建设具有重大的影响。其中确立的调解原则有:自愿原则(双方当事人自愿)、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并照顾当地的民间习惯、调解并非诉讼必经的程序等等。一般规定调解应当制作调解书,且认为调解书与判决书有同等法律效力,一方不履行协议 ,另一方可以申请强制执行。虽然马锡五审判方式中调解原则与现行法律的调解原则不尽相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但是,马锡五审判方式的调解原则对于今天的司法实践仍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二、 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继承马锡五审判方式是群众路线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体现。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识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党的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群众路线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对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社会稳定以及新中国的法制建设都发挥了巨大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具体到现在的司法实践,继承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优良传统,就是在审判实践中坚持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因此,在新时期,继承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精髓,对于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具有现实的意义。马锡五审判方式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审判方式,应该也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看待,要同新的时代、新的形势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这种优良的作风保持活力,并且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需要一个安定团结、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来进行经济建设,这就要求在司法审判活动中,更好地以人为本,发挥法院调解工作的作用,强化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及时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在这方面,马锡五审判方式值得我们去借鉴。三、 马锡五审判方式与当代审判制度1、马锡五审判方式与当代的巡回审判巡回审判是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一大显著特点。巡回审理、就地办案,方便了当事人,有利于工作和生产,易于得到当地基层组织、群众的支持、有利于纠纷的及时解决,也有利于生效法律文书的具体执行,便于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是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是民事审判贯彻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独特的审判方式。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根据需要进行巡回审理,就地办案。人民法院或其派出法庭应根据民事案件的实际情况和当事人的需要,派出审判人员到当事人所在地、案件发生地、争执标的物所在地开庭审理案件。这些规定就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精髓,但是在巡回审判的过程中,还存在执行力度不够等一些现实问题,需要进一步予以完善。2、马锡五审判方式与当代的诉讼调解诉讼调解是马锡五审判方式的重要特点。诉讼调解,又称法庭调解。是指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争议的问题,本着相互谅解的精神进行协商以达成一定协议的诉讼行为。法庭调解一方面可以简化诉讼程序,节约诉讼费用;另一方面有利于及时解决纷争,增进社会和谐稳定;再一方面,对于调解达成的有支付内容的协议,当事人更能从心理上予以接受,使协议更快、更好地得到执行。以调解方式解决民事纠纷是我国民事审判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我国的诉讼调解,从调解为主、审判为辅的方针到目前的法院调解遵循自愿、合法原则,经历了一个反复而漫长的过程。马锡五审判方式的诉讼调解是以调解为主、审判为辅的审判方式。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民事、经济纠纷种类越来越多,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人们的权利观念也逐渐增强,那种审判人员一调再调,以调代审的做法已不适应客观需要,所以,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调解自愿和合法的原则,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法制的进步。但是,马锡五审判方式注重调查研究,做好庭前调解;摆事实,讲法理,做好当庭调解;慎判决、重执行,做好庭后调解,将调解工作贯穿于审判工作的全过程,对于新时期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我们的重视和学习。3、马锡五审判方式与当代的司法为民的司法精神马锡五审判方式通过简化诉讼手续,实行巡回审判、就地审判等便民利民措施,最大程度为人民群众提供司法服务,从而体现司法为民的精神。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核心就是在司法审判活动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新的历史时期,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能变,要结合新形势,对司法审判活动中如何便民、利民,切实做好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法院举行的大接访活动,以及判决书的审后说明理由制度都体现马锡五审判方式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扬。总之,马锡五审判方式虽然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审判方式的代表,但是,这种审判方式的精神并不过时,对于今天的司法实践仍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精髓,结合新时期司法实践的新情况,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地加以运用。马锡五审判方式也将在新的历史时期绽放出新的光芒。

热点内容
海丰法院副院长 发布:2025-10-03 19:28:55 浏览:421
道德经清朝 发布:2025-10-03 18:55:10 浏览:320
劳动法病假薪资 发布:2025-10-03 18:55:01 浏览:148
防控疫情法治同行征文 发布:2025-10-03 18:53:14 浏览:641
劳动法周末上班补休 发布:2025-10-03 18:30:42 浏览:988
自治区立法 发布:2025-10-03 18:30:42 浏览:308
重庆南川区法治征文 发布:2025-10-03 18:19:08 浏览:119
劳动合同法200问 发布:2025-10-03 18:15:17 浏览:226
财税公司规章制度 发布:2025-10-03 18:12:57 浏览:780
私营企业劳动法 发布:2025-10-03 17:52:39 浏览: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