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章
最高人民法院依照《刑法》的规定,分别以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和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定罪处罚。
对于2015年10月31日以前提起的民事诉讼,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对于2015年10月31日以后提起的诉讼,《刑法》第三百零七条【妨害作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1)最高人民法院章扩展阅读
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的司法解释
关于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犯罪的处刑规定。根据本款规定,对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关于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犯罪的处刑规定。这里的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包括伪造虚假的居民身份证和对真的居民身份证进行涂改,改变姓名、年龄等。
根据犯罪情节轻重,本款对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犯罪规定了两档处刑:1.情节一般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的“情节严重的”,主要是指伪造、变造的次数多、数量大的;非法牟利数量大的;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等等。
Ⅱ 最高人民法院使用盖有单位印章的空白函如何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
连带责任,无论是偷窃的,借给的,都要承担连带责任
Ⅲ 最高人民法院如何认定企业多枚公章
若有证据证明多枚印章都是企业确实在使用的印章,只是其中一枚没有公安备案的话,通过最高法以往的判例可以看到,对两枚印章的法律效力都是予以认可的。
案例摘抄:
4、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使用两枚公章的情况,两枚公章对外均代表鲁
泉公司,合同上加盖哪一枚公章,不影响合同的效力。
【相关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2013)民提字第184号邹春金与陈怀深、海南鲁泉实业有限公司、王洪英、崔传珍、陈延峰建设用地使用权纠纷案
裁判摘要:
关于转让合同上加盖的公章问题。根据本案证据显示的内容,鲁泉公司成立后,没有向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公章备案;鲁泉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使用两枚公章的情况。一审法院委托海南公平司法鉴定中心作出的鉴定意见可反映,鲁泉公司的两枚公章在公司年检、经营管理中均先后使用过。鲁泉公司主张合同上加盖的该枚公章系刘法亭私刻使用、鲁泉公司不认可,但就此没有充分证据证实,且与案件证据反映的内容不相符,本院不予采信。况且,陈怀深作为与鲁泉公司签订合同的相对人,根据经济交往常理,客观上也有充分理由相信合同上加盖的公章系鲁泉公司使用的印章。至于鲁泉公司使用公章不规范的问题,不属于本案审查的范围。因此,两枚公章对外均代表鲁泉公司,合同上加盖哪一枚公章,不影响合同的效力。
Ⅳ 法院在文书上写着最高人民法院审核,终止息诉罢访,却没有最高人民法院印章。可以作批示吗,
法院在文书上写着最高人民法院审核,终止息诉罢访,却没有最高人民法院印章。可以作批示吗,应该有印章
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章是哪样图案
网络图片搜索“最高人民法院公章”即可查看样式。
基本图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四个字围绕在国徽上面。
Ⅵ 法院专递封面是盖法院的印章还是最高人民法院的标识
属于具有来效力的法源规(司法解释类),但其内容上有与后颁布的法规(司法解释)有抵触的地方以后法为准;同时关于民事诉讼的最有效的法规当属最近最高院颁布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法释〔2015〕5号)。
Ⅶ 最高人民法院如何认定企业的多枚公章
若有证据证明多枚印章都是企业确实在使用的印章,只是其中一枚没有公安专备案的话,通过最属高法以往的判例可以看到,对两枚印章的法律效力都是予以认可的。
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章是哪样图案,时间2015年
与国务院公章差不多,圆形章,中间是国徽,边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字样。
Ⅸ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属于
发文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文号:法释〔2012〕21号
发布日期:2012-12-20
执行日期:2013-1-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已于2012年11月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5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2年12月20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2012年11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59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管 辖
第二章 回 避
第三章 辩护与代理
第四章 证 据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物证、书证的审查与认定
第三节 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的审查与认定
第四节 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审查与认定
第五节 鉴定意见的审查与认定
第六节 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的审查与认定
第七节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审查与认定
第八节 非法证据排除
第九节 证据的综合审查与运用
第五章 强制措施
第六章 附带民事诉讼
第七章 期间、送达、审理期限
第八章 审判组织
第九章 公诉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一节 审查受理与庭前准备
第二节 宣布开庭与法庭调查
第三节 法庭辩论与最后陈述
第四节 评议案件与宣告判决
第五节 法庭纪律与其他规定
第十章 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
第十一章 单位犯罪案件的审理
第十二章 简易程序
第十三章 第二审程序
第十四章 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和特殊假释的核准
第十五章 死刑复核程序
第十六章 查封、扣押、冻结财物及其处理
第十七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十八章 涉外刑事案件的审理和司法协助
第十九章 执行程序
第一节 死刑的执行
第二节 死刑缓期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的交付执行
第三节 管制、缓刑、剥夺政治权利的交付执行
第四节 财产刑和附带民事裁判的执行
第五节 减刑、假释案件的审理
第六节 缓刑、假释的撤销
第二十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开庭准备
第三节 审 判
第四节 执 行
第二十一章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第二十二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第二十三章 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
第二十四章 附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