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证据证明共同诈骗法官一般
⑴ 原告证据不足法官为啥不判
一、被告不认可的证据不一定就是假证据,证据是不是具有真实性需要由双方进行质证,虽然法官也有核实证据的权力,但是考虑到他案子这么多,还是要依赖原被告的质证的。你认为是证据不具有真实性,但就在质证的时候提出来并且要有充分的证据来证伪,至少也要达到让法官在心中对原告证据不足证据的真实性产生极大疑惑这个标准。如果每一个证据法官都要仔细审查,那要原被告律师质证干什么,一股脑全提交上来好了。质证不是你说一句不认可就可以的。我见过被告对所有证据都不认可的,包括原告证据不足的身份信息(笑)。从某种角度说,出现你题目中描述的情况是被告代理律师的质证工作做的不够好。
二、如果你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原告证据不足提交的证据是不真实的,最次的情况是该证据被排除在讼争案件之外,你还可以要求法官对原告证据不足进行训诫,甚至是罚款。如果是影响到本案的关键证据或是影响到案由是否成立的前提性证据有假,法官很有可能直接驳回原告证据不足起诉,训诫、罚款。根据最高法2016年发布的《关于防范和制裁虚假诉讼的指导意见》,对于虚假诉讼的一方(尤其是原告证据不足),要纳入失信人的行列,对于有代理律师参与的,要向其所在的我、律师协会和司法局进行通报,对于律师来说这是很严重的执业污点,要被停业甚至是吊证。如果造成了严重后果的可能会构成虚假诉讼罪,这是个新罪名。如果是已经签发尚未生效的一审裁判文书,在二审中你提出关键证据不真实的证据,二审法院会依法改判的。如果是二审的裁判文书采纳了假证据,你可以向上一级法院或者同级、上级检察院民行科去申诉。
三、法官不是当事人的下属,没有当事人“要求法官审查证据”这种说法。无论是当事人还是律师都没有这个权力。要不要对某个证据进行审查,审查到哪一步,都是法官自己的独立判断。但是证据明显存在问题而法官没有发现的,往小里说是办案不仔细,二审被改判影响他指标,还可能吃内部的行政处罚,如果是大案要案或者造成当事人严重损失无法挽回的,可能会被追究玩忽职守罪(比较少见)。如果法官发现了还故意帮助原告证据不足的,可能会构成枉法裁判罪等罪名。但这个是不是故意的,你说了不算,要检察院(或监察委员会)介入调查以后才能确定。一般法官智商没那么低,不会干这么明显的事。大多数情况下,即便在二审或再审中认定一(原)审的证据存在虚假,最多就是改判,然后内部处罚一下这个法官。
【拓展资料】
四、我虽然不是法官,也没当过法官,但是我知道法官是很忙的,很多业务庭法官每年人均办案数量超过200件。一年的工作日大约是250天,一个案件从拿到业务庭开始,阅卷、开庭、合议、写判决书,全过程平均只能有大约1.25天,你觉得做得到吗?这只是审判业务,你要知道法院还是个国家机关,还有很多的行政事务和学习这个讲话、那个精神的党政活动。他不可能对每个案子都审查地很仔细,然后还要有耐心照顾原被告双方当事人的感情。一方当事人动动嘴皮子说“法官你这个证据去核实一下”,法官就要跑断腿,换你你干吗?我执业遇到的大多数情况是法官说“XX律师,这个事实你再提交下补充证据。”然后我跑各个地方去调取证据。会提醒我提交补充证据已经不错啦,有的法官就以证据不足直接判败诉啦。毕竟民事诉讼是谁主张、谁举证,自己举证有问题的不利后果要自己承担。同样道理,质证不利的后果也要自己承担。
五、现在好像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风气,喷法官的判决总是“政治正确的”。我觉得换那些喷子来审判只会更糟。凭良心讲,我自己在东部沿海地区执业过程中遇到过的法官大多还是能讲道理的。尤其是上海法院的年轻法官,一个个学历水平不要太高,秒杀大部分喷子,而且虽然忙,但是有限的接待时间里能把问题都讲的很清楚。颠倒黑白?说的不好听点,一方当事人出得起什么代价让法官给他颠倒黑白?现在监督机制比十几年前严了不知多少,有几个法官敢明目张胆徇私枉法的?至于你说的法律市场化是什么我没听说过。如果你说的是法律服务(律师服务)市场化,那绝对是好事,我看还市场化的远远不够。如果你说的是审判活动,那我还真没看出和市场有啥关系。这地,我替法院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