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死刑复核法官

死刑复核法官

发布时间: 2021-01-13 12:52:14

⑴ 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要几名法官组成合议庭

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相关法律规定:回《中华人民共答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⑵ 从死刑到死缓到底有多远

如果云南李昌奎案只是特例,我们难以丈量出死缓到死刑的距离。在此之前,还有赛锐案也被媒体曝出有类似的生死改判:2008年,赛锐在向卫校学生吴倩求爱被拒绝后,对吴倩连刺27刀致其死亡。这一恶性案件也是云南昭通中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赛锐死刑,之后,云南高院二审以本案系情感纠纷及有自首情节为由改判被告人死缓。

现实中,地方中院判死而高院改判,这一现象很值得我们深思。法官对于死刑的判罚理念(有的理论平和,有的就理念超前),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法官在行使裁判权时将倒向何方。理念的养成,自然与每个人的成长经历、社会经验、教育背景等等紧密相关,也与特定制度下的利益考量相连。由人和制度这两个视角观察,我们所要寻找的答案或许能被窥见一二。

其一,易引发争议的案件多发生在熟人社会,而中级法院距离事发地通常不远,中院的法官在其日常生活中就能便捷地感知被告人的罪恶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

要知道,在中国,法官并不是一个离群索居、不食人间烟火的特殊阶层。即便没有大众传媒的关注,要免于当地民意的影响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但高院法官和基层法院的法官在生活圈和生活方式上,通常有着明显的差异。中国的司法区划依行政区划而设,这使得高院都坐落于远离乡土的都市。李昌奎案也好、赛锐案也罢,对于一些高院的法官来说,只不过是在某个遥远地方所发生的一宗个案而已。这种距离感,使得高院一些法官无法从场域上激发判罚死刑的信念。尤其是在有中国特色的审委会制度下,对死刑案件拥有最终决定权的其实并非合议庭成员,而是本院审委会成员。审委会成员并非都拥有刑事审判经历,法律这个行当里也有“隔行如隔山”,不同业务部门之间也有明显的距离感。而且,审委会成员又未切身经历庭审并审核证据,在听取简单的案情汇报之后就要行使生杀予夺之权,这种场域上的距离感,加上专业上的距离感与审理上的距离感,使得他们更愿意谨慎地选择死缓,以“留有余地”。

其二,根据当下的死刑复核制度,死刑立即执行的复核机关是最高人民法院,而死刑缓期执行的复核机关是高级法院。

从死刑核准制度上分析,高院更多考量的也许是:如果维持中院的死刑立即执行,那就得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若将来被最高人民法院驳回或改判,必然影响二审判决的维持率(或改判率)。而在高院就改判死缓,则是由高院自己核准,完全无影响“政绩”的担忧。当然,人命关天,改判死缓在程序上也要受到诸多制约,它一定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死刑复核制度形成的生死距离,未必是促发高院更愿改判死缓的关键原因,但至少是其中之一。说不定还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上述分析只是探讨一种潜在的原因,它当然不适用于所有的高院法官。但对于那些完全没有基层办案经验的高学历法官或高级法官来说,应该可以具有促使其反思的价值。

⑶ 死刑复核法官不教最高院怎么办

你怎么知道最高法院不复核,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我国刑法早就有明确规定。

⑷ 死刑复核时,二审法院法官让办理会见罪犯的手续,是什么情况

死刑复核二来审法官让办理会见罪犯的源手续是合法程序
1.死刑复核程序由二审法院报请北京最高法院审核是否决定执行死刑
2.最高法院审核执行死刑的由二审法院执行死刑,最后的程序就是让罪犯家属办理会见罪犯最后一面7日内押往刑场执行死刑
3.法院二审为终审制,适用法律得当判决合理的,最高法院将核准执行死刑,适用法律不当判决过重的最高法院会驳回报请执行死刑程序改判

⑸ 最高法院死刑复核的具体程序是主审法官说了算还是上审判委员会定是否核准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版死刑缓期二年执权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
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和判处死刑的第二审案件,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⑹ 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审判死刑复核案件的合议庭应当由三质七名法官组成

最高人民法抄院复核死刑案件,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法条链接:《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八条

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⑺ 林森浩的林森浩父亲将再递交撤销死刑意见书

人民网报道:《复旦投毒案林森浩父亲将再递交撤销死刑意见书》 (摘要)
人民网北京8月12日电,近日,备受媒体关注的‘复旦投毒案“再度引起热议——被告人林森浩父亲林父请求不核准并撤销林森浩死刑,并与最高法法官为此见面了数个小时的消息引爆了舆论。专家表示,死刑复核阶段,法官见被告人家属是非常罕见的,但对其意见,最高法可答复也可不答复。
林父的代理律师谢通祥则介绍,林父的意见对案件有重要意义,他们近期将提交《请求最高法院不核准并撤销林森浩死刑意见书(二)》。
最高法法官在审判庭内见林父 律师:是首例
林父的律师谢通祥告诉记者, 7月28日,经他申请和沟通,最高法院刑庭主办法官经过请示领导研究和慎重考虑同意了被告人林森浩的父亲与主办法官的会见请求。在最高法院刑事审判庭内,林森浩案件的主办法官和林父交流了部分案情,并告诉林父最高法院已经多次派人到上海方面了解情况了。林父称,整个会见持续了几小时,法官与书记员还详细地作了笔录。
对于这次主办法官会见被告人家属,谢通祥律师表示,他每年都办理许多死刑复核案件,以前从来都没有过主办法官在刑事审判庭内接见被告人家属的先例,“这次是自从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以来,死刑复核法官首次与被复核人员的亲属在刑事审判庭直接见面并听取意见。”
谢通祥律师认为,本案案情重大,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死刑复核听取当事人家属的意见有利于案件公正处理,主办法官能与被告人家属见面也体现了最高人民法院对死刑复核案件高度认真负责的办案态度。
谢律师还表示,他与林父将于近期继续递交《请求最高法院不核准并撤销林森浩死刑意见书(二)》。
专家、律师:死刑复核被告人家属多见不到法官
北京律师告诉记者,最高院的死刑复核程序对社会,甚至对辩护律师来说都是很神秘的。当一个死刑复核案件到了最高院后,辩护律师只能从立案庭查到这个案件由哪个庭进行复核,不会知道经办人是谁,辩护律师想提交辩护意见时,只能寄到某个庭,而没有具体的接收人。据《关于办理死刑复核案件听取辩护律师意见的办法》规定,当面听取辩护律师意见时,辩护律师可以携律师助理参加,当面听取意见的人员应当核实辩护律师和律师助理的身份。从这个规定看,只是说辩护律师可以带助理参加表达辩护意见,而没有规定可带家属参加会见经办法官。从媒体的报道来看,林案经办法官与家属见面,接受相关申请,这是少见的做法,应该是特例,可能是林案社会影响较大,已成为公众关注的案件,同时其本身的争议点可能较多,这促使经办法官更审慎地对待这个案件,多方听取意见,从公平、公正处理这个案件的角度来看是好的。
西北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教授冯卫国认为在死刑复核阶段,被告人家属与法官见面应是特例。也就是说,办案法官原则上不应会见被告家属,家属对于案件的意见及诉求,可以在得到委托律师的认可后,由律师向法官提出。目前法律和有关司法文件都没有死刑复核阶段法官会见被告人家属的规定。
林父申请撤销死亡判决称黄洋非因投毒死
记者从谢通祥律师处获悉,7月31日下午,他和林森浩的父亲来到最高法院刑事审判庭第三庭,提交了《请求最高法院不核准并撤销林森浩死刑意见书(一)》以及10多份和案件有关的申请。最高法院刑三庭法官当面接收了材料并出具了加盖最高法院刑事审判庭公章的材料收取清单。
记者看到,这份有一万多字的《请求最高法院不核准并撤销林森浩死刑意见书(一)》核心内容主要是,法院不能仅凭林森浩口供,还必须有科学的证据来判断黄洋的死亡原因。这份意见书表示,该案的证据有多处疑点。第一,该案有两份司法鉴定报告,其中,司法部科学技术研究所并未检测到被害人尿液中含有二甲基亚硝胺,而上海市公安局鉴定中心的检验结果则检测到二甲基亚硝胺,两个国家级的鉴定机构对同一个检材得出完全不一样的检验结果,而法院却认定了有毒物的检测。第二,现有科学研究报告证明,N-二甲基亚硝胺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因为没有提供检测时的质谱图,所以现有证据就不能确定检测到的毒物是否来自于环境、人体自身合成,也不能排除取样、送检过程中的人为污染。
同时意见书中,林父提出了对黄洋死亡原因进行重新鉴定等11项申请。意见书中称“有四张化验单检验结果可证明黄洋死因并非中毒”。除此之外,这11项申请还包括对饮水机及其里面的水进行鉴定的申请、对所谓“林森浩投毒的饮水机、饮水桶做指纹鉴定”的申请、调取204实验室监控录像、对所谓装有毒物的黄色塑料袋监控录像进行鉴定等,因为卷宗材料里没有这些鉴定。此外还有死亡原因鉴定,质谱图专家质证、医疗事故鉴定等等。
据悉,谢通祥还带着林父一起去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在见到了相关负责人后,向最高人民检察院死刑复核检察厅提交了包括《请求最高法院不核准并撤销林森浩死刑意见书(一)》、与儿子林森浩见面的申请在内的15份相关材料。
但是谢通祥律师认为最高法院此次给林父出具的材料收取清单与以往最高法院给律师出具的是一模一样的,这也是最高法院首次给被告人家属出具这种材料收取清单,这体现了最高法院对于死刑复核案件的非常严谨的态度。 2015年12月9日,“复旦投毒案”出现新进展,林森浩的死刑复核已出结果,最高法已下发核准林森浩死刑的裁定书。
2015年12月11日,“复旦大学医学院学生投毒案”的罪犯林森浩被依法执行死刑。

热点内容
中国人民国合同法 发布:2025-08-29 04:09:45 浏览:40
2020行政法学自考重点 发布:2025-08-29 04:03:32 浏览:586
大三下学期法律硕士 发布:2025-08-29 04:03:31 浏览:777
法院如何扣工资 发布:2025-08-29 03:23:21 浏览:8
合同法是特殊法吗 发布:2025-08-29 03:07:35 浏览:452
常设国际法院 发布:2025-08-29 02:58:24 浏览:40
合同法购物赔偿问题 发布:2025-08-29 02:50:41 浏览:118
古代经商法则 发布:2025-08-29 02:31:00 浏览:45
刑事诉讼法一百二条 发布:2025-08-29 02:29:39 浏览:734
委托代表人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29 02:19:25 浏览: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