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裁定对间接股东重整

法院裁定对间接股东重整

发布时间: 2021-01-14 22:26:55

⑴ 企业破产重整,法院能强制转让股东股权吗

您好,在重组期间法院是不参与实质性操作的,因此不能强制转让股权。
根据《企业破产版法》第七权十六条规定:“在重整期间,债务人的出资人不得请求投资收益分配。在重整期间,债务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向第三人转让其持有的债务人的股权。但是,经人民法院同意的除外。”因此,法律并没有对所有的持股人转让股票进行限制。也就是说,持股人在不具备上述身份的情况下,可以对其持有的股票进行转让。
也就是说,法院没有权利强制,但股东如果想转让还是有可能的。

⑵ 大股东股权被冻结,破产重整怎么让渡

挽救经营困境企业,并使之恢复营运能力,是现代破产法的基本目标之一。重整制度为2006年8月27日通过的《企业破产法》首次引入,并与破产清算、破产和解并称为我国现行破产法律制度的三大程序。但重整案件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如何正确理解重整制度的相关规定,并在实务中恰当操作与管理重整案件,成为破产律师,特别是破产管理人的挑战之一。本次讲座中,符望法官从重整程序的制度设计、中国式重整及案例、破产法新动态三个方面对破产重整制度和破产法新动态进行了阐述。
二、讲座主要内容
随着全球经济的下行及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众多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因面临经营困境而进入破产程序。同时,随着中国的破产案件的立案正在逐步创造开放,中国破产空间律师将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一)重整程序的制度设计
1、重整制度的理念
1)重整程序启动的私权化(法院不主动重整)、过程的公权化(重整贯彻国家干预主义)、程序的优位化(其他程序让位于重整程序)、目标的多元化(不仅要清理债务,还应从根本上恢复生产运营能力);
2)重整的底线在于不能使有担保的债权在清偿过程中打折扣;
3)破产不仅涉及到债权人及债务人,还有劳动者及社会利益;
4)国家社会利益优位于担保债权人利益,这使得迅速担保债权人承担了延期清偿的成本;
5)适用范围严格限制,一般适用于对国计民生、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企业。
2、重整的原因
美国重整制度分为自愿型重整与非自愿型重整腾,其中非自愿型重整的原因为无清偿能力;台湾地区重整的原因为因财产困难,暂停营业或有停业之虞;我国新破产法的原因有二:一为符合破产申请的一般条件;二为有明显丧失清偿能力可能的。
3、重整与和解、重组的不同之处

⑶ *ST力帆重整计划出炉:满江红基金成控股股东

11月10日,买车网Buycar获悉,*ST力帆发布《*ST力帆管理人关于重整计划(草案)之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的公告》称,力帆股份出资人权益将调整,总股本将由现在的约13.14亿股,增加到45亿股,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企业(有限合伙)将取代力帆控股,成为*ST力帆控股股东。

力帆股份表示,通过出资人权益调整,重整计划执行完毕之后,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将得到实质改善,可持续经营能力及盈利能力得以提升,有利于保护广大出资人的合法权益。

今年8月,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力帆股份重整一案,指定力帆系企业清算组为力帆股份的管理人,负责开展重整各项工作。在重整过程中,管理人通过公开招募方式,确定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吉利迈捷)、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两江基金)以联合体身份成为意向重整投资人。

具体来看,吉利迈捷与两江基金共同发起设立“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企业(有限合伙)”,根据公告,吉利迈捷、吉利科技或二者持股比例达70%以上的绝对控股的公司作为参与公司重整投资的实施主体。

根据《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由于*ST力帆已经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不抵债,若进行破产清算,现有资产在清偿各类债权后已无剩余财产向出资人分配,出资人权益为0。为挽救公司,避免其破产清算,出资人和债权人需共同做出努力,共同分担实现公司重生的成本。因此,本次重整计划将对公司出资人权益进行调整。出资人组由截至11月20日在中登上海分公司登记在册的力帆股东组成。

据了解,重整计划将以力帆股份12.85826279亿股流通股为基数,按每10股转增24.99695156股的比例,实施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共计转增32.14173721亿股。而转增股票不向股东分配,全部由管理人按照重整计划的规定进行分配和处置。在力帆股份重整完成后,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将由力帆控股变更为满江红基金。

力帆股份表示,重整计划执行完毕之后,力帆股份出资人让渡部分股票用于保全主要子公司经营性资产,也能够使得主要子公司通过重整程序清理债务,保留在力帆股份体系内继续经营,继续发挥协同效应,为力帆股份的持续经营和持续盈利创造条件,最大限度维护力帆股份及十家子公司的营运价值,降低重整成本,使全体出资人所持有的力帆股份股票成为有价值且有潜力的资产,有利于保护广大出资人的合法权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⑷ 如何看待上市公司破产重整

首先,应当认识到债权人利益优先于股东利益的原则贯穿于整个破产法,对上市公司破产重整当然也不例外。对破产重整程序而言,正确认识和理解债权人利益优先原则需要注意三点。其一,债务人的财产首先应用于清偿债权人,在债权人未能全额清偿的情况下,股东权益理论上可以归零。其二,在债权人未能全额清偿的情况下,重整计划若为股东保留了一定权益,本质上属于债权人做出的利益让步。其三,在重整计划草案获得了债权人表决通过而未获得出资人表决通过的情况下,只要债权人不是全额受偿或超额受偿,出资人组的反对就不会成为法院强制批准重整计划的刚性障碍。
其次,应当在破产法框架下行使权利。股东应在破产法框架下行使权利,包括如下三点含义。第一,《企业破产法》赋予的权利股东可以行使,《企业破产法》没有赋予的权利则不能行使。列席债权人会议、出席出资人组会议并对重整计划草案涉及的出资人权益调整事项进行表决,是《企业破产法》赋予股东在破产重整程序中可以行使的权利。对法院指定管理人的异议、对债权审查确认的异议等,则不属于股东依据《企业破产法》享有的权利,股东在法律上无权对法院指定管理人的行为或者债权确认结论提出异议,如果坚持提出异议,法院或者管理人有权不做处理。第二,股东依据《公司法》享有的权利在破产重整程序中不当然都能行使,是否能够行使应以是否与破产重整程序相悖为判断标准。在重整程序中,股东下列常见的权利应受到限制:一是剩余分配请求权不得行使;二是除法院批准外,董监高持股转让禁止;三是分期出资的期限利益被剥夺,认缴出资加速到期;四是通过更换董事管理公司的权利受限;五是重大事项决策权受限;六是未经管理人或法院同意,不得行使更换董事、监事之权利;七是债务人自行管理,由管理层制定的重整计划草案在提交债权人会议表决前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八是股东的查阅权、提议召开股东大会的权利受限。第三,股东对破产重整程序有异议,应依照《企业破产法》向法院寻求救济。破产重整程序具有司法程序属性,法院是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程序的主导者和监督者。因此,在股东对破产重整程序有异议时,应依照《企业破产法》的规定向法院寻求救济。
最后,破产重整程序启动后不可逆转。与常见的诉讼程序不同,破产重整程序属于非诉程序。破产重整程序一旦启动就要按《企业破产法》设定的规则往前推进,程序走向和最终结果不可逆转。对于法院在破产重整程序中做出的裁定,《企业破产法》并没有赋予当事人提起上诉、申请再审的权利。破产重整程序属于非诉程序,在上诉和再审方面与诉讼程序都有区别。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380条规定,对于破产程序当事人不得申请再审,依照第414条规定,破产程序也不在检察院可以提出抗诉的范围之内。破产重整程序启动后,结果要么是重整成功,要么是重整失败,结果是确定的、不可逆转的。如果重整成功,债务人就脱离破产重整的保护期,恢复到正常经营的状态。如果重整失败,债务人依法被宣告破产转入破产清算程序,最终走向注销。除此之外,破产重整程序不具有其他的结果。在市场化、法治化成为证券市场主基调的今天,中小股民的维权行为应回归到法制框架中,应该尊重法律,尊重市场规律,唯有如此,自身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维护,证券市场才能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⑸ 什么是股东让渡股份让渡后股价是否会稀释

让渡,具有出让、让与、交付的涵义,常用于权利让渡、权力让渡、价值让渡、利版益让渡等权。

所谓让渡,就是权利人将自己有形物,无形的权利,或者是有价证券的收益权等等通过一定的方式,全部或部分的以有偿或者无偿的方式转让给他人所有或者占有,也或让他人行使相应权利。在商品经济中,买进卖出就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有偿让渡形式;而对别人或相关地区的捐赠,就是一种无偿的让渡。

股价不稀释,但是原持股的股东账面资产会大减,因为你的一部分股票按照让渡比例给了债权人或者借壳上市的公司。如果涉及重组,那么复牌后股价往往是连涨,很优质的重组公司,那股价涨停板很多。

⑹ 破产重整期间可以拍买股东股权吗

题主问题有些不明,首先破产法规定公司资不抵债时,可以进行破产清算或重整,这是两专条不同的路线,拍卖的属话,先不说股权,拍卖通常是指公司重整失败,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之后的事件。

重整期间破产法在七十七条规定了:第七十七条在重整期间,债务人的出资人不得请求投资收益分配。
在重整期间,债务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向第三人转让其持有的债务人的股权。但是,经人民法院同意的除外。
个人认为如果债务人的股东已经尽到出资义务,且股权受让人明确知悉公司进入破产重整事实的,该转让是可以进行的。

⑺ 控股股东被申请合并重整是利好利空

控股股东被申请合并重整是利好利空
~~~~~~~~~~~~~~~~~~~~~~
现在的股市当小散得到消息往往就是最后一个接棒者!就成了利好出尽皆是空!!
当然也要看你所说股票趋势!!

⑻ 法院宜判终止重整,控股股东破产对上市公司有什么影响

公司成立时,股东投入的财产就不属于股东所有,变为公司的财产,因此如果控股股回东是足额出资,即使答其后来破产,该部分财产仍然属于公司财产,不得随意转移、变卖。

一般来说,股东与上市公司属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所以股东负债与上市公司无关。但国内股市属于新兴市场,大股东往往属于上市公司经营者,所以大股东负债过多,一旦影响到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就会极大影响上市公司。




(8)法院裁定对间接股东重整扩展阅读:

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上市公司相对于非上市股份公司对财务批露要求更为严格。

2、上市公司的股份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中挂牌自由交易流通(全流通或部分流通,每个国家制度不同),非上市公司股份不可以在证交所交易流动。

3、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之间他们的问责制度不一样。

4、上市公司上市具备的条件是:股本部总额达3000万元以上。

⑼ 企业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后,少数股东及债权人要求审查企业账务行吗

公司破产重整流程一、公司出现《破产法》第二条规定的重整事由。二、债权人或债务人直接向法院提出《重整申请》,启动重整程序。在债权人申请对债务人进行破产清算的,法院受理申请后宣告破产前,债务人或者出资额占债务人注册资本1/10以上的出资人,可以向法院申请重整。(破产法7、70条)三、法院对《重整申请》进行审查,认为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裁定债务人重整,并予以公告。(破产法71条)四、法院指定管理人。五、法院通知已知的债权人并公告通知未知的债权人。法院应当确定债权人申报债权的期限,并确定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六、债权人向管理人申报债权,管理人收到债权申报材料后应当登记造册并对申报的债权进行审查,编制债权表并提交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核查。七、债权申报期满之日起15日内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八、在破产重整中,进入重整期间后,经债务人申请法院批准,债务人可以在管理人的监督下自行管理财产和经营事物,管理人应当向债务人移交财产和经营事物。(破产法73条)九、债务人或者管理人应当自法院裁定重整之日起6个月内,同时向法院和债权人会议提交《重整计划草案》。经债务人或者管理人请求,法院可以裁定延期3个月。未按期提交的,法院应当裁定终止重整程序,并宣告债务人破产。(破产法79条)《重整计划草案》的内容包括:(1)债务人的经营方案;(2)债权分类;(3)债权调整方案;(4)债权受偿方案;(5)重整计划的执行期限;(6)重整计划执行的监督期限;(7)有利于债务人重整的其他方案。(破产法81条)十、法院应当自收到《重整计划草案》之日起30日内召开债权人会议,债权人参加会议进行讨论,并分组进行表决。出席会议的同一表决组的债权人过半数同意,并且其所代表的债权额占该组债权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即为该组通过。(破产法82、84条)十一、各表决组均通过《重整计划草案》的,《重整计划》即为通过。《重整计划草案》未获通过的依《破产法》87条处理。(破产法86、87条)十二、自《重整计划》通过之日起10日内,债务人或管理人应当向法院提出批准《重整计划》的申请,法院审查认为合法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裁定批准,终止重整程序并予以公告。法院批准的《重整计划》对债务人和全体债权人均具有约束力。《重整计划草案》未获通过且未依87条的规定获得批准,或者已通过的《重整计划草案》未获批准的,法院应当裁定终止重整程序,并宣告债务人破产。(破产法86、88、92条)十三、《重整计划》获批准后,进入《重整计划》的执行程序,由债务人负责执行。此时,已经接管财产和营业事物的管理人应当向债务人移交财产和营业事物。在《重整计划》规定的监督期内,有管理人监督《重整计划》的执行。在监督期内债务人应当向管理人报告《重整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收入财务状况。监督期届满,管理人应当向法院提交监督报告。报告提交之日管理人监督职责终止。经管理人申请,法院可以裁定延长监督期限。(破产法89、90、91条)十四、《重整计划》执行期限届满,债务人执行完毕公司恢复良好状态的,重整程序结束,公司恢复正常运行。十五、债务人不能执行或者不执行《重整计划》的,法院经管理人或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应当裁定终止《重整计划》的执行,并宣告债务人破产。此后进入破产程序。(破产法93条)至此,公司破产重整程序结束。

⑽ 控股股东破产重整意味着什么

1、对被重整的债务人而言,债务人重整的直接目的是挽救财务状况恶劣或已暂版停营业及有停业危险的公权司,因其有继续经营的价值、重整的可能和必要,从而予以重整使其免予解体或破产,并能够清偿到期债务,使濒临破产或已达到破产界限的债务人起死回生;

2、对债务人的债权人而言,若债务人重整成功,将有效避免一旦其进入破产清算所导致的债权清偿比例过低这一现象的产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最差局面的发生,有机会挽回损失。

3、对社会整体利益而言的,因债务人重整的间接目的也是为保护债权人以及社会部分公众的整体利益,其中包括了职工利益,故债务人的重整成功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安定与发展。

(10)法院裁定对间接股东重整扩展阅读

非正常终结,在重整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管理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请求人民法院应该裁定提前终止重整程序,并宣告债务人破产:

1、债务人不能执行或者不执行重整计划的;

2、债务人的经营状况和财产情况继续恶化,缺乏挽救的可能性;

3、债务人有欺诈、恶意减少债务人财产或者其他按住不利于债务人的行为;

4、由于债务人的行为使管理人无法执行职务。

热点内容
2018婚姻法解释二24条 发布:2025-08-28 12:30:22 浏览:160
法律服务队伍建设问题及建议 发布:2025-08-28 12:28:28 浏览:303
商丘律师事务所电话 发布:2025-08-28 12:27:50 浏览:295
法官用枪 发布:2025-08-28 12:16:05 浏览:601
征拆法规 发布:2025-08-28 12:13:33 浏览:7
广场舞行政法 发布:2025-08-28 12:13:27 浏览:520
八大进化法规 发布:2025-08-28 12:07:23 浏览:859
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b 发布:2025-08-28 12:01:39 浏览:774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最根本的保证 发布:2025-08-28 11:51:49 浏览:527
长沙县律师事务所咨询 发布:2025-08-28 11:50:25 浏览: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