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依职权鉴定
⑴ 法院依职权可以调取的证据有哪些
人民法院依职权可以调查的证据主 要有:(1) 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回社会公共利益的;答(2) 涉及可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3) 涉及身份关系的;(4) 当事人有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可能的;(5) 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避等程序性事 项的;(6) 除前款规定外,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应当依照当事人的申请进行。
⑵ 民事诉讼中法院依职权调查有什么具体的规定
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证据的情形有两种:
一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
二是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将“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明确为:
(1)涉及可能有损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
(2)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避等与实体争议无关的程序事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七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
(一)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档案材料;
(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
(三)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收集的其他材料。”
(2)法院依职权鉴定扩展阅读: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应当对自己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证据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依法调取,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可以自行决定调取。这些情形主要包括:
①涉及可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
②涉及身份关系的。
③涉及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
④当事人有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可能的。
⑤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避等程序性事项的。
⑶ 人民法院在什么情况下依职权进行司法鉴定
与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条件相同.
费用由败诉方承担。
⑷ 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做出哪些行为
诉讼中财产、证据保全
法律裁判文书的移送执行
调取法院认为有必要调取的证据(含鉴定)
对妨碍诉讼进行的行为决定采取强制措施
……
⑸ 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情形有哪些
主要是当事人无法自行调查取证的情况下且未提出调查取证申请,但案情仍旧不明的情况下法院可以依职权调查取证。
⑹ 如何知道鉴定是由当事人申请委托鉴定的还是由法院依职权决定委托司法鉴定的
法条中这复样一句话“人民法制院根据谁主张、谁负担的原则”,注意是“谁主张,谁负担”也就是指当事人的申请,这个法条重点在于规范法院的在鉴定、公告等方面的收费状况,并不能单纯判断出是不是法院依职权委托司法鉴定的。
你上面给的例子,是法院依职权决定的。委托人一栏是法院的名字,如果是当事人申请的话,委托人一栏应该是当事人的名字,法院只会推荐鉴定机构,现在都是法院主持双方当事人根据电脑随机选择鉴定机构,这样为了保持公平。
⑺ 人民法院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依职权委托医疗损害鉴定
双方均不委托鉴定,而法院为了查明事实,需要对责任进行认定。
⑻ 工程造价鉴定中法院依职权判定的事项包括哪些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证据的情形有两种专:一是当事属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二是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前者由当事人申请而启动,后者是法院主动依职权而进行。由于该条对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规定过于宽泛,为明确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范围,最高法院于1992年7月颁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称《适用意见》)的第73条将“由人民法院负责调查收集的证据”限定为以下3种情形:(1)人民法院需要鉴定、勘验的;(2)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互相有矛盾、无法认定的;(3)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由自己收集的其他证据。不难看出,该条第三款的规定仍很宽泛,并没有达到限定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范围的目的。为此,2002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将《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二款,即“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明确为:(1)涉及可能有损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2)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避等与实体争议无关的程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