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官郭凤彩

法官郭凤彩

发布时间: 2021-01-21 06:52:59

『壹』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怎样答最好

技巧型题考查方式
①这首诗(两首诗或句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技巧)?并作简要分析。②从某个角度(如动与静、情与景、修辞等)来赏析这首诗。
解题提示
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解题秘诀
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②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运用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常用术语: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感情有: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 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贰』 我在课外背了蜂一首古诗,我还能写出题目和其中最喜欢的一句诗

诗歌鉴赏六种题型
中国是诗的国度,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古典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古代诗歌鉴赏越来越多地成为各地中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2007年中考诗歌鉴赏最后一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赏析。
一、领悟情感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江西、云南、广东梅州、浙江嘉兴等地的10多份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浙江嘉兴)阅读《山中与幽人对酌》,回答问题。
山中与幽人对酌
⊙ 李 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最后一题:“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技巧点拨】 诗歌是最适合抒情的一种文学体裁,因而理解一首诗的思想情感就显得十分重要。据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一考点的热度指数最高了。那么,我们怎样把握诗歌的情感呢?一是知人论“诗”,在平时阅读中多注意了解诗人的身世经历;二是借助诗歌的意象去领悟;三是注意题后的注释和题干的提示。
【参考答案】 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之情和朋友之间的深情。
二、综合检测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山东腾州、山东济宁、辽宁沈阳、江苏无锡等地的10来份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山东滕州)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题目。
雪 梅
⊙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最后一题: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技巧点拨】 很多时候,命题人往往会在最后一题中设计出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这种题目初看较难,其实仔细分析便会发觉很容易。只不过是在前面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番综合罢了。
【参考答案】 运用托物言志(或类比)的手法;一个人应看到自己的长处,但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更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
三、赏析评价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河南、浙江杭州、四川成都、江苏泰州、山东滨州等地的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浙江杭州)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题目。
兰 溪 棹 歌
⊙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最后一题:“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精彩传神,营造出优美活灵的意境,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作简要赏析。
【技巧点拨】 这是难度较高的一种题型,但命题人员对它却十分青睐。此种题目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同学们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说出其妙处和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鱼抢春水,涌上溪滩,啪啪蹦跳,看到这一情景,令人荡漾起欢乐之情。
四、分析技巧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河南非课改区、浙江温州、四川安岳、广东广州等地的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河南(非课改区))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题目。
钱塘湖春行
⊙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后一题: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技巧点拨】 几乎可以这样说,大凡考到诗歌鉴赏,写作技巧(艺术手法)是必考内容之一,它很少在盛宴上缺席。这种题型涉及的面很广,如:词语锤炼、诗眼寻找、对比的手法、象征的手法、虚实的结合、动静的结合等。
【参考答案】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五、描绘画面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湖北黄冈、贵州铜仁、四川内江、江苏盐城等地的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江苏盐城)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题目。
西江月
⊙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最后一题: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技巧点拨】 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想象去欣赏、品味每一首诗歌,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想象。如欣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可以闭上眼睛,想象出这样一幅图画:浩瀚的戈壁滩上,烽烟孤直上升;奔腾的黄河之上,一轮夕阳悬挂。
【参考答案】 乌云骤起,月光消逝,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心里是何等高兴呀!
六、诗意理解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浙江丽水、广西梧州、四川乐山等地的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浙江丽水)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题目。
竹枝词
⊙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最后一题:诗的三、四句语带双关,明说天气晴雨不定,暗指什么?
【技巧点拨】 古诗词诗意理解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同学们在阅读古诗词中通过联系写作背景,作家风格,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内容,概括诗词的大意,领会诗词的意境。因此,对于作家、作品,同学们一定要非常熟悉,这样才能准确理解诗意。
【参考答案】 暗指人物迷惘、忐忑不安的心情。

中考诗歌赏析的复习策略
作者:郭凤彩 文章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一、考点透视窗
“新课标”规定:“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纵观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诗歌赏析题考查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三个特点:课内为主,课外为辅;古代诗词为主(唐诗宋词),现代诗歌为辅;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
常考知识点:
1、理解诗意。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沉含义的领悟。
2、品味语言。品析生动、典型的词语,理解它们的表达效果、作用,体味诗句语言的精妙,品味全诗语言的特点。
3、分析技巧。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赏析重点语句(如一语双关、或含义深刻、或蕴含哲理等)的含义及表达作用,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咏怀、象征手法等。
4、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揭示的社会问题。
5、结合作者遭遇、社会背景及写作目的,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体味作品的意蕴。
二、诗歌赏析的常见题型
1、主旨情感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目,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写的形象特点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或者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题格式:这首诗通过()形象或景物,写出了()的情境或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应答材料:(情感类)忧国忧民,或怀古伤今,或建功立业,或忆友怀旧,或思念亲人,或寄情山水,或怀才不遇,或蔑视权贵,或相知相见,或离情别恨。
例1:(2006年潍坊中考题)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山青花欲燃”这句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作出分析。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1)暗含了山花的颜色:在青翠欲滴的山岭衬托下,红色的花朵就像一团将要燃烧的火焰一样,画面感强烈,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2)一种漂泊在外的孤独感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例2:(2006年连云港中考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2、表现手法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从诗歌的整体构思上来把握,不能只答其中一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找出全篇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后,还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一下运用的好处。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答题格式:这首诗运用了()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应答材料: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对比、象征、比兴、托物言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小中见大、虚实相间、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例3:(2006年河南中考题)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问:“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参考答案: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例4:(2006年成都中考题)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按要求回答问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问: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表现手法上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3、想象描述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诗化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主要提问方式: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你的话把诗中的画面描绘出来。
例5:(2006年南通海门中考题)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问: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歌前两句呈现的画面具体描绘出来。
参考答案: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例6:(2006年资阳中考题)阅读《山居秋暝》(王维),完成下面题目。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
参考答案: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边摆动,那是打鱼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
4、品味炼字类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上去把握它的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是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中“某”词为什么不能换成“某”词?这个词为什么用得十分传神?这个词在诗中有什么特定的含义?你最欣赏的是哪个字?请赏析。
例7:(2006年嘉兴中考题)阅读(宋)周敦颐的《题春晚》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问: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
参考答案: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象。
例8:(2006年温州中考题)赏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按要求回答问题。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
(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
参考答案:(1)满压(2)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5、名句赏析类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常见提问方式:这句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画线的千古名句?你从这句名诗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这句话在现在赋予了什么新的含义?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明理由。
例9:(2006年河南中考题)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题目。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问: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这句话表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或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或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
例10:(2006年扬州中考题)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画线句,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必然有“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三、应考方法帖
应考中,具体解题时,应仔细体味试题的要求,理解试题的侧重点,把握试题解答的切入点。从关键词语、诗句及作家、作品的背景入手,仔细品读、辨明题旨(试题重点)、纵横联系(课内外知识)、前后比较(语体风格)、结合要求(试题问题)多向思维(逆向、发散)、选准角度(准、新、小、巧)、审慎作答(满足试题各项条件),反复检查,订正修改。
解答诗歌赏析题的一般步骤
1、精读诗作(这是基础)。诵读全诗,要抓住所描写的意象,整体上准确把握其主要内容,感悟作者蕴含的情感,以获得整体感知。
2、知人论世(这是关键)。只有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性格、气质,结合作者所处的人生阶段、时代特点、文艺思潮等因素,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旨趣。
3、审题寻点(这是核心)。分析题目要求,揣摩命题人的意图,审清题意要做到对命题者的指向了然于心,明白该题是要鉴赏修辞手法还是抒情方式;是鉴赏表现手法还是诗人的感情,从而确定解题的范围,寻找答题思路的切入点。
4、组织答案(这是重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回答问题,答题要点要到位,语言力求诗化。答题规范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根据题意问号数,弄清有几个问题,从而确定答题的层次。最忌讳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要根据分值确定是简答还是分析,最忌讳繁简失调;三是分析题要有观点、有分析,最忌讳不切实际的架空分析或者观点不明。要在句中尽量输入关键词,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郭凤彩,男,教师,现居江苏扬中

诗歌鉴赏技巧谈
兰州十中 蒲涵云
诗歌鉴赏题自2002年作为主观题进行考查至今,已成为近几年来高考的必考题。从题目的选定、分值的设置,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道必须重视的题型。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定,学生在做这种类型的题时,都存有畏难情绪,如何才能让学生信心百倍地去应对鉴赏呢?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总结,我有了一些心得。现将认识总结中如下,希得同仁的批评指正。
首先我认为做任何一类高考题型都先要具有一种思路。我是以下面这种步骤去引导学生完成诗歌鉴赏训练的。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①送别类。以抒发离情为主。
②怀古类。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
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④战争或边塞类。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
⑤闲适类。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
⑥借景抒情类。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
⑦托物言志类。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
⑧爱情类。
⑨民生类。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找意象。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因此我将诗歌当中较常出现的意象的喻意给学生们做了一个小结,作为一种诗歌鉴赏必须积累的知识进行归纳。
比如说梅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兰、荷的高洁;笛声的思乡怀远;竹的气节、劲健、积极向上;菊的高洁、脱俗、隐逸;松的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别怀远;梧桐的凄凉、悲伤;桃花的美人之喻;杨花的离散、漂泊之意;杜鹃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牡丹的富贵、美好;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之人;月喻思乡怀远;飞星传恨;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暂,时光飞逝;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多指乡思乡愁;杜康喻酒;贾生、屈原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顿喻富商巨贾;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三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四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⒈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说明等五种。
⒉修辞手法: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反复、重章叠唱等。
⒊表现手法:象征、烘托、对比、想象、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卒章显志、明贬实褒、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即事抒怀、欲扬先抑、以乐景写哀情等。
五下结论。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六品风格。
诗歌鉴赏的最后,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而与相关的一些术语有: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语言表达效果: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以上六点看起来很分散,似把诗歌给拆开来读了,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这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不过我把它稍做了一点修改:“师傅引对门,修行在个人。”只有让学生懂得了诗歌鉴赏的门道,才能使学生建立一种赏析的思路,进而在不断的赏析中培养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赏析风格。

『叁』 2008年镇江增华阁的获奖名单

金 奖
姓 名 学 校 指导老师
郑立颖 大港中学高二(1)班 徐 斌

张 璐 镇江实验学校八(1)班 张 坚

刘天池 韦岗小学六(2)班 翟燕子

徐君琴 扬州市三元桥小学四(5)班

朱逸凡 句容实验小学四(3)班夏冬芳

钟书琪 市桃花坞小学三(4)班 鲍淑华

扬州赛区

一等奖

初中组

(扬教院附中)

曹亚东 指导老师 李 霞

胡 悦 指导老师 侯燕新

徐 凯 指导老师 侯燕新

朱 敏 指导老师 陈 铭

董 昕 指导老师 蒋 璟

小学高年级组

(扬州东关小学)

徐家瑞 指导老师 李洪怡

韩润苗 指导老师 袁 玲

(扬州沙口小学)

邵 成 指导老师 李晓媛

鞠诗航 指导老师 朱红娟

小学四年级组

(扬州三元桥小学)

张点点 林坤德 吴 炎 潘文健

李 娅

二等奖

初中组

谢子珺 朱 敏 曹 越 张 刚

徐 颖 张玲玲 邵美琴 罗 曼

吴 娟 夏海磊 尤广艳 刘英琪

吴娅婷 曹安臣 杨 雨 陈静山

刘 健 胥婷婷

小学高年级组

(东关小学)

陈 威 王闻多 陈剑秋 刘 歆

(沙口小学)

李 晨 张 迪 高裴洁 周琪缘

小学四年级组

(三元桥小学)

任 玥 张 然 王心怡 蒋玲玲

陆玉锋 曹 蕾 邓 雅 陈侯锦

(扬州沙口小学)

秦芊芊

三等奖

初中组

(扬州教院附中)

刘 雨 丁蒙蒙 姚志宇 顾凌峰

许雪冬 王 静 曹 凡 侯文娟

朱宏伟 尹 慧 邓晓磊 殷 婷

戴长俊 朱 桐 周子馨 宋 敏

汤嘉越 李 纵 尹玮彤 施文婧

卜小龙 樊 奇 雷 梦 谢华君

徐 辉 蔡云迪 陈心逸 禹婷婷

王 媛 严忆婕 王 禹 王 璐

潘 浩 胡金龙 吴冰青 马小倩

陈 涵 周悄君 张豪杰 吕洪伟

侯超宇 康嘉琪 王之韵 徐歆缘

奚晨雯 朱 蕾 夏英媛 陆 斐

睢 萌

小学高年级组

(扬州东关小学)

李婷婷 潘 研 夏天扬 严 昊

王宇廷 唐建琳 王 晨 董媛媛

赵 阳

(扬州沙口小学)

赵晨露 田建阳 徐 飞 严晓旭

张 鹏 陈 扬 潘 颖 李根坚

顾崇书 陈亚洁 张志勤 杨 宇

小学四年级组

(扬州三元桥小学)

吕 悦 徐龙祥 杜昊杰 张 文

孙新明 徐隽泉 陶 慧 谢经国

周心琦 王文昊 杨科佼

高中组一等奖

号 码 姓 名 学 校 指导老师

K10017 迟 铭 省大港中学 倪竞生

K10227 王 妍 省大港中学 庞敬娟

K10249 杨 武 省大港中学 徐 凯

K10293 吴君姣 省大港中学 卫志平

K10396 徐 银 省大港中学 曹德祥

K10422 凌 沛 省大港中学 周玉林

K10429 陈 婷 省大港中学 周玉林

S10080 杨 杰 上党高级中学 蔡 瑜

H10008 周 雨 高资职业中学 赵秀霞

Bh10155 吴继清 句容后白中学 胡 斌

Bh10159 夏正云 句容后白中学 胡 斌

M10006 刘 婷 句容三中 王武香

M10011 赵胜男 句容三中 王 瑞

M10185 贺成越 句容三中 王春秋

M10279 成 宇 省句容中学 裔胜东

M10298 万 笑 省句容中学 潘 青

M10331 李 ■ 省句容中学 方贤顺

M10371 吴昊馨 省句容中学 李永军

M10414 文 月 省句容中学 裔胜东

M10479 韩 振 省句容中学 马文祥

M10665 尹 艳 省句容中学 裔胜东

Y10030 祝 敏 扬中八桥中学 张文妍

Y10067 杨 柳 扬中八桥中学 杨 军

Y10104 何 静 扬中八桥中学 陈晓香

初中组一等奖

号 码 姓 名 学 校 指导老师

A20011 葛陈蓉 江滨中学 阮笑嫣

A20053 耿嘉蔚 江滨中学 王彬彬

A20077 余倩芸 江南学校 徐 娟

A20194 胡晓非 江南学校 严 鹰

A20264 申菲菲 江南学校 朱春梅

A20456 魏砚池 江南学校 王怀忠

A20572 谢文君 江南学校 陈 羿

A20589 程博远 江南学校 陈 羿

A20640 王昕萌 江南学校 韦 林

A20724 董学东 江南学校 王莉莉

A20880 金 蕾 江南学校 汤建华

A29015 汤 侃 江南学校 王静波

A21235 姚 捷 江南学校 李仁济

A21504 钱 存 金山中学 徐君荣

A22210 王梦莹 市六中 杨 莉

A22292 马 玲 市六中 曹 静

A22333 卞倩颖 市六中 王春艳

A22336 邢 超 市六中 王春艳

A22427 李 莉 市六中 黄明秋

A22989 石 天 市外国语学校 王 萌

A22992 吴涵天 市外国语学校 王 萌

A22993 蒋 威 市外国语学校 王 萌

A23145 华 夏 市外国语学校 宗 鸣

A23165 花君钰 市外国语学校 宗 鸣

A23493 赵雨薇 市外国语学校 王余万

A23580 周于琦 市外国语学校 朱 燕

A23668 缪 玮 市外国语学校 毛丹枫

A23777 王舒衍 市外国语学校 何 艳

A24007 汤冰焱 市外国语学校 田 钧

A24033 游 乐 市外国语学校 田 钧

A24062 季嘉鹏 市外国语学校 田 钧

A24100 蒋天翔 市外国语学校 刘洪声

A24123 常 飞 市外国语学校 吕月华

A24159 陆 倩 市外国语学校 秦甄平

A24174 华佩毅 市外国语学校 秦甄平

A24323 朱韵婷 市外国语学校 李 娟

A24330 卢弈洋 市外国语学校 李 娟

A24514 朱 雯 市外国语学校 李 娟

A24791 田文韬 市外国语学校 吴 静

A25313 戴思昀 镇江实验初级中学 印 松

A25355 尹 艳 镇江实验初级中学 周春梅

A25480 朱 鹏 镇江实验学校 孔祥锴

A25600 朱娇娇 镇江实验学校 张 坚

A25622 石 婧 镇江实验学校 谢雪岭

A25795 胡金森 镇江实验学校 蒋建国

A25887 黄 岑 镇江实验学校 邬小马

A25903 陆苗苗 镇江实验学校 邬小马

A25914 钱 菲 镇江实验学校 刘 莲

Ab20355 程 辉 市九中 谢群花

K20034 韦 鹏 省大港中学 陈建红

K20116 冷梦婕 省大港中学 巫国震

K20198 魏 寒 省大港中学 贺雪梅

K20303 张文彧 省大港中学 党九运

J20110 庄 莹 谏壁中学 赵宏华

J20251 孙宇恒 谏壁中学 颜以林

Jb20047 王 倩 江心实验学校 骆春芳

Jb20064 徐 凯 江心实验学校 许艳燕

N20076 王 煜 辛丰中学 陈罗平

N20111 万 凡 辛丰中学 江秋霞

Z20086 张婷茹 冷遹中学 张苏琴

S20113 步 菲 三山中学 沈新娟

Q20003 高 蕾 宝堰中学 潘远成

Q20051 景秀辉 宝堰中学 张 明

Qb20011 高其凤 荣炳中学 吴腊平

Qb20129 洪 艳 荣炳中学 陈 浩

F20048 王 嘉 姚桥中学 王 磊

F20102 左嘉荟 姚桥中学 王 磊

F20132 徐国红 石桥中学 卢 萍

G20115 吴莹莹 高桥中学 汤国莉

G20136 周 阳 高桥中学 鞠敬海

H20056 王 雨 高资中学 张金美

H20254 祝如愿 高资中学 魏 健

H20272 魏国勋 高资中学 魏 健

E20022 许有琴 世业中学 陈 娇

L20057 魏志成 石马中学 陈小云

C20189 郭叶香 丹阳访仙中学 邱亚云

C20194 毛恒洋 丹阳访仙中学 邱亚云

Ta20252 丁文晶 丹阳行宫中学 马肖馨

BH20151 周 蓉 句容后白中学 汤银云

M20047 王 旭 句容三中 谈卫力

M20110 糜 倩 句容三中 谈卫力

M20113 梅 斌 句容三中 谈卫力

M20150 苏 婷 句容三中 王任平

M20277 陈蕴苗 句容三中 庄小兰

M20303 孙清清 句容三中 谭慧敏

M20370 尹晨曦 句容二中 罗家寿

M20456 杨唐惠子 句容二中 田明兰

M20777 赵 进 句容二中 徐宏利

M20827 张 正 句容二中 甘起美

M20842 张 翼 句容二中 甘起美

M20967 王君仪 句容二中 郑晓炜

M20979 陈梦溪 句容二中 郑小伟

M21017 刘佳杰 句容二中 孔 琴

M21022 周浩然 句容二中 孔 琴

M21026 王 灿 句容二中 孔 琴

M21027 张韵竹 句容二中 孔 琴

D20066 孙晨昊 扬中外国语学校 于菊芳

D20069 解 露 扬中外国语学校 于菊芳

D20189 徐 越 扬中外国语学校 于菊芳

D20258 朱 莉 扬中外国语学校 薛玉初

D20300 田钰莹 扬中外国语学校 郭凤彩

D20334 肖 雅 扬中外国语学校 钱巧英

D20436 朱文杰 扬中外国语学校 朱菊华

D20461 曹圣武 扬中外国语学校 徐彩云

D20683 姚程凯 扬中一中 戴光顺

D20856 姚梦圆 扬中一中 郭纪群

D21055 恽弘铭 扬中一中 狄红梅

D21192 杭 雨 扬中一中 季卫红

D21197 解珍瑾 扬中一中 季卫红

D21251 赵 敏 扬中一中 刘良美

D21276 贺 颖 扬中一中 吴锦华

D21343 姚茜芝 扬中外国语学校 倪志刚

Y20414 张玉佩 扬中八桥中学 黄伟良

Y20500 解贞健 扬中八桥中学 陈 涛

Y20688 于 磊 扬中八桥中学永胜校区 戴美蓉

Y20762 张 华 扬中八桥中学永胜校区 王桂华

Y20911 朱 伟 扬中西来桥学校 黄习兰

小高组一等奖

号 码 姓 名 学 校 指导老师

A50036 米天逸 解放路小学 朱丽敏

A50335 陈玉婷 五条街小学 唐 敏

A50676 顾令仪 中山路小学 张 怡

A50748 王嘉成 中山路小学 沈红霞

A50751 郭奕■ 中山路小学 沈红霞

A50763 张可■ 中山路小学 沈红霞

A50824 王星宇 中山路小学 高 静

A50921 王 钰 七里小学 陈明辉

A50926 周 丹 包家湾小学 樊 霞

A50989 胡丹宁 红旗小学 田 清

A51024 鲁诚昱 红旗小学 郭敏嘉

A51029 丁晓进 红旗小学 陈 晖

A51030 詹 婧 红旗小学 董苏苏

A51065 谭舒仪 红旗小学 华 宁

A51127 魏莲子 南门小学 周 婷

A51773 杨 航 江大附小 卢玉华

A59023 朱江江 市实小 郭 菲

A51860 毛羽飞 市实小 李 力

A51959 刘筱敏 市实小 朱月琴

A52109 刘奇伟 江滨实小 刘 明

A52255 钱翌灿 江滨实小 邹金卫

A52515 张子阳 京口实小 徐文建

A52525 仇静宜 京口实小 郭澎涛

A52533 彭 羽 京口实小 赵 胤

A53088 陈泓宇 宝塔路小学 谢朝芳

A53089 蔡赓辉 宝塔路小学 谢朝芳

A53112 李嘉欣 宝塔路小学 谢朝芳

A53437 江 浩 中华路小学 谢青青

A53558 高凌彦 宝盖路中心小学 杨桃花

A54502 蓝天雨 桃园中心小学 李旭红

A54537 滕 静 桃园中心小学 李旭红

A55441 黄天阳 七里甸中心小学 徐祥华

A55443 孙 ■ 七里甸中心小学 徐祥华

A55497 张 薇 七里甸中心小学 刘金萍

Aa50134 吴 梦 丹徒中心小学 王 云

X51066 扈雨珊 大港中心小学 王 放

X51068 胡 鹏 大港中心小学 王 放

N50001 黄 瑶 辛丰中心小学 罗方青

N50154 孔 毅 辛丰中心小学 王艳红

N50293 赵 ■ 辛丰中心小学 吴艳丽

N50302 朱 丹 辛丰中心小学 吴艳丽

N50235 姜星星 辛丰三星小学 蒋伟荣

S50023 夏 雨 上会三联小学 夏红亮

S50136 张 涵 上党中心校 付玉凤

Qb50197 张 雯 荣炳中心小学 凌建明

Qb50199 张文君 荣炳中心小学 凌建明

F50148 贾晨■ 姚桥中心校 仲国宾

F50254 黄宸曦 石桥中心校 马卫东

F50260 蒋浩宇 石桥中心校 朱佩清

F50261 蒋 璐 石桥中心校 朱佩清

F50284 孙 琪 丁岗中心小学 钱本安

F50297 孙晨莹 丁岗中心小学 贾志梅

F50347 张 静 纪庄小学 韦成元

G50020 葛 能 高桥中心小学 孔祥娣

G50169 王 珏 高桥中心小学 李叶琴

G50302 刘 玲 高桥中心小学 吴妹

H50080 王雨奇 高资中心小学 陈镇

E50087 王 雪 世业中心校 景桂萍

L50454 刘梦蝶 石马中心小学 韦玮

L50482 胡世昱 石马中心小学 李立勇

R50223 钱拾雨 丹阳实小 张学伟

R50364 荆 悦 丹阳实小 张益琴

W50167 张 天 丹师附小 蔡秀琴

W50304 张 勇 丹阳西门小学 王燕

W50371 张 露 丹阳西门小学 贡文彬

Wa50050 陆嘉楠 丹阳正则实小 殷爱华

Wa50099 徐 闻 丹阳正则实小 欧阳文青

Wa50113 张 益 丹阳正则实小 周琴芬

Wa50130 张 ■ 丹阳正则实小 单文娟

V50042 张 颖 丹阳云阳一小 姜 慧

V50110 李冰钰 丹阳云阳一小 冷爱萍

V50129 虞翌欢 丹阳云阳一小 陈春亚

V50327 张仲浩 丹阳云阳一小 胡云萍

V50329 戎安琪 丹阳云阳一小 胡云萍

V50438 王梦莹 丹阳云阳一小 黄玉红

U50071 王明丽 丹阳新桥中心校 陈 霞

C50022 张文娜 丹阳访仙中心校 李学源

C50071 孙丹慧 丹阳访仙中心校 刘中元

T50005 杨 琪 丹阳珥陵中心校 谢雨花

T50079 毛燕萍 丹阳珥陵中心校 胡栋良

T50083 武 皎 丹阳珥陵中心校 蔡志龙

T50087 刘 婕 丹阳珥陵中心校 蔡志龙

T50104 李炳炳 丹阳珥陵中心校 潘海霞

Ta50033 景雯婷 丹阳行宫中心校 张小明

Ta50036 王秋萍 丹阳行宫中心校 张洪生

Ta50048 马雨桑 丹阳行宫中心校 罗锁花

Ta50060 谭江旭 丹阳行宫中心校 罗锁花

Ta50100 郦培娟 丹阳行宫中心校 范小林

B50083 陈靖娴 句容实小 王 健

B50191 陈星慧 句容实小 梅 蓉

B50244 张 帆 句容实小 俞正霞

B50262 凌 芝 句容实小 杨广银

B50268 朱锦文 句容实小 杨广银

B50373 李 敏 句容实小 王明珠

B50455 罗 欣 句容实小 费云芬

B50697 王毓昆 句容实小 刘玉明

B50766 宋安然 句容实小 史建红

Bb50253 郭素涵 句容华阳中心校 段丽君

Bb50255 张超越 句容华阳中心校 段丽君

Bb50256 马观祉 句容华阳中心校 段丽君

Bb50275 赵 玮 句容华阳中心校 笪贝青

Bb50366 吕梦婷 句容华阳一小 周明龙

Bb50382 许幸雨 句容华阳一小 高柏珍

Bb50440 时 悦 句容开发区中心校 徐 静

Bb50611 解 玲 华阳四小 王 瑛

Bf50003 葛新宇 句容双语学校 高月娥

Bf50045 蒋 静 句容双语学校 曹当妹

Bf50130 朱晓■ 句容双语学校 戴赛金

Bh50140 蒋长安 句容葛村中心校 杨玉辉

Bh50147 张台明 句容葛村中心校 胡基山

Bh50148 王 晨 句容葛村中心校 胡基山

BS50020 宋 佳 下蜀中心小学 吴克云

Bw50133 李星雨 句容天王中心校 孙太恩

Bw50154 李 帆 句容天王二小 徐济福

Bx50022 朱智文 句容行香中心校 李健荣

D50153 李苏豫 扬中实小 李 浩

D50217 张 颖 扬中实小 苏双娟

D50502 蒋梦其 扬中实小 严 海

D50523 钱 佳 扬中实小 钱学菁

Dd50156 杨蝶飞 扬中丰裕中心小学 印 洁

Dd50185 倪 俊 扬中同心小学 袁星昀

Dd50354 李冬冬 扬中二实小 奚松裕

Dd50356 周 蓉 扬中二实小 奚松裕

Dd50552 钱 程 扬中外国语学校 方 翔

Y30054 刘璐璐 扬中八桥中心校 李 玲

『肆』 用几句古诗概括这一段的含义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
诗歌鉴赏六种题型
中国是诗的国度,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古典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古代诗歌鉴赏越来越多地成为各地中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2007年中考诗歌鉴赏最后一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赏析。
一、领悟情感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江西、云南、广东梅州、浙江嘉兴等地的10多份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浙江嘉兴)阅读《山中与幽人对酌》,回答问题。
山中与幽人对酌
⊙ 李 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最后一题:“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技巧点拨】 诗歌是最适合抒情的一种文学体裁,因而理解一首诗的思想情感就显得十分重要。据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一考点的热度指数最高了。那么,我们怎样把握诗歌的情感呢?一是知人论“诗”,在平时阅读中多注意了解诗人的身世经历;二是借助诗歌的意象去领悟;三是注意题后的注释和题干的提示。
【参考答案】 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之情和朋友之间的深情。
二、综合检测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山东腾州、山东济宁、辽宁沈阳、江苏无锡等地的10来份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山东滕州)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题目。
雪 梅
⊙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最后一题: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技巧点拨】 很多时候,命题人往往会在最后一题中设计出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这种题目初看较难,其实仔细分析便会发觉很容易。只不过是在前面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番综合罢了。
【参考答案】 运用托物言志(或类比)的手法;一个人应看到自己的长处,但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更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
三、赏析评价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河南、浙江杭州、四川成都、江苏泰州、山东滨州等地的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浙江杭州)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题目。
兰 溪 棹 歌
⊙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最后一题:“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精彩传神,营造出优美活灵的意境,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作简要赏析。
【技巧点拨】 这是难度较高的一种题型,但命题人员对它却十分青睐。此种题目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同学们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说出其妙处和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鱼抢春水,涌上溪滩,啪啪蹦跳,看到这一情景,令人荡漾起欢乐之情。
四、分析技巧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河南非课改区、浙江温州、四川安岳、广东广州等地的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河南(非课改区))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题目。
钱塘湖春行
⊙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后一题: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技巧点拨】 几乎可以这样说,大凡考到诗歌鉴赏,写作技巧(艺术手法)是必考内容之一,它很少在盛宴上缺席。这种题型涉及的面很广,如:词语锤炼、诗眼寻找、对比的手法、象征的手法、虚实的结合、动静的结合等。
【参考答案】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五、描绘画面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湖北黄冈、贵州铜仁、四川内江、江苏盐城等地的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江苏盐城)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题目。
西江月
⊙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最后一题: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技巧点拨】 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想象去欣赏、品味每一首诗歌,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想象。如欣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可以闭上眼睛,想象出这样一幅图画:浩瀚的戈壁滩上,烽烟孤直上升;奔腾的黄河之上,一轮夕阳悬挂。
【参考答案】 乌云骤起,月光消逝,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心里是何等高兴呀!
六、诗意理解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浙江丽水、广西梧州、四川乐山等地的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浙江丽水)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题目。
竹枝词
⊙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最后一题:诗的三、四句语带双关,明说天气晴雨不定,暗指什么?
【技巧点拨】 古诗词诗意理解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同学们在阅读古诗词中通过联系写作背景,作家风格,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内容,概括诗词的大意,领会诗词的意境。因此,对于作家、作品,同学们一定要非常熟悉,这样才能准确理解诗意。
【参考答案】 暗指人物迷惘、忐忑不安的心情。

中考诗歌赏析的复习策略
作者:郭凤彩 文章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一、考点透视窗
“新课标”规定:“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纵观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诗歌赏析题考查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三个特点:课内为主,课外为辅;古代诗词为主(唐诗宋词),现代诗歌为辅;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
常考知识点:
1、理解诗意。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沉含义的领悟。
2、品味语言。品析生动、典型的词语,理解它们的表达效果、作用,体味诗句语言的精妙,品味全诗语言的特点。
3、分析技巧。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赏析重点语句(如一语双关、或含义深刻、或蕴含哲理等)的含义及表达作用,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咏怀、象征手法等。
4、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揭示的社会问题。
5、结合作者遭遇、社会背景及写作目的,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体味作品的意蕴。
二、诗歌赏析的常见题型
1、主旨情感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目,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写的形象特点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或者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题格式:这首诗通过()形象或景物,写出了()的情境或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应答材料:(情感类)忧国忧民,或怀古伤今,或建功立业,或忆友怀旧,或思念亲人,或寄情山水,或怀才不遇,或蔑视权贵,或相知相见,或离情别恨。
例1:(2006年潍坊中考题)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山青花欲燃”这句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作出分析。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1)暗含了山花的颜色:在青翠欲滴的山岭衬托下,红色的花朵就像一团将要燃烧的火焰一样,画面感强烈,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2)一种漂泊在外的孤独感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例2:(2006年连云港中考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2、表现手法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从诗歌的整体构思上来把握,不能只答其中一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找出全篇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后,还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一下运用的好处。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答题格式:这首诗运用了()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应答材料: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对比、象征、比兴、托物言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小中见大、虚实相间、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例3:(2006年河南中考题)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问:“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参考答案: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例4:(2006年成都中考题)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按要求回答问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问: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表现手法上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3、想象描述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诗化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主要提问方式: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你的话把诗中的画面描绘出来。
例5:(2006年南通海门中考题)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问: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歌前两句呈现的画面具体描绘出来。
参考答案: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例6:(2006年资阳中考题)阅读《山居秋暝》(王维),完成下面题目。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
参考答案: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边摆动,那是打鱼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
4、品味炼字类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上去把握它的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是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中“某”词为什么不能换成“某”词?这个词为什么用得十分传神?这个词在诗中有什么特定的含义?你最欣赏的是哪个字?请赏析。
例7:(2006年嘉兴中考题)阅读(宋)周敦颐的《题春晚》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问: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
参考答案: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象。
例8:(2006年温州中考题)赏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按要求回答问题。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
(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
参考答案:(1)满压(2)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5、名句赏析类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常见提问方式:这句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画线的千古名句?你从这句名诗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这句话在现在赋予了什么新的含义?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明理由。
例9:(2006年河南中考题)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题目。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问: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这句话表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或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或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
例10:(2006年扬州中考题)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画线句,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必然有“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三、应考方法帖
应考中,具体解题时,应仔细体味试题的要求,理解试题的侧重点,把握试题解答的切入点。从关键词语、诗句及作家、作品的背景入手,仔细品读、辨明题旨(试题重点)、纵横联系(课内外知识)、前后比较(语体风格)、结合要求(试题问题)多向思维(逆向、发散)、选准角度(准、新、小、巧)、审慎作答(满足试题各项条件),反复检查,订正修改。
解答诗歌赏析题的一般步骤
1、精读诗作(这是基础)。诵读全诗,要抓住所描写的意象,整体上准确把握其主要内容,感悟作者蕴含的情感,以获得整体感知。
2、知人论世(这是关键)。只有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性格、气质,结合作者所处的人生阶段、时代特点、文艺思潮等因素,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旨趣。
3、审题寻点(这是核心)。分析题目要求,揣摩命题人的意图,审清题意要做到对命题者的指向了然于心,明白该题是要鉴赏修辞手法还是抒情方式;是鉴赏表现手法还是诗人的感情,从而确定解题的范围,寻找答题思路的切入点。
4、组织答案(这是重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回答问题,答题要点要到位,语言力求诗化。答题规范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根据题意问号数,弄清有几个问题,从而确定答题的层次。最忌讳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要根据分值确定是简答还是分析,最忌讳繁简失调;三是分析题要有观点、有分析,最忌讳不切实际的架空分析或者观点不明。要在句中尽量输入关键词,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郭凤彩,男,教师,现居江苏扬中

诗歌鉴赏技巧谈
兰州十中 蒲涵云
诗歌鉴赏题自2002年作为主观题进行考查至今,已成为近几年来高考的必考题。从题目的选定、分值的设置,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道必须重视的题型。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定,学生在做这种类型的题时,都存有畏难情绪,如何才能让学生信心百倍地去应对鉴赏呢?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总结,我有了一些心得。现将认识总结中如下,希得同仁的批评指正。
首先我认为做任何一类高考题型都先要具有一种思路。我是以下面这种步骤去引导学生完成诗歌鉴赏训练的。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①送别类。以抒发离情为主。
②怀古类。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
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④战争或边塞类。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
⑤闲适类。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
⑥借景抒情类。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
⑦托物言志类。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
⑧爱情类。
⑨民生类。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找意象。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因此我将诗歌当中较常出现的意象的喻意给学生们做了一个小结,作为一种诗歌鉴赏必须积累的知识进行归纳。
比如说梅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兰、荷的高洁;笛声的思乡怀远;竹的气节、劲健、积极向上;菊的高洁、脱俗、隐逸;松的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别怀远;梧桐的凄凉、悲伤;桃花的美人之喻;杨花的离散、漂泊之意;杜鹃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牡丹的富贵、美好;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之人;月喻思乡怀远;飞星传恨;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暂,时光飞逝;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多指乡思乡愁;杜康喻酒;贾生、屈原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顿喻富商巨贾;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三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四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⒈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说明等五种。
⒉修辞手法: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反复、重章叠唱等。
⒊表现手法:象征、烘托、对比、想象、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卒章显志、明贬实褒、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即事抒怀、欲扬先抑、以乐景写哀情等。
五下结论。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六品风格。
诗歌鉴赏的最后,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而与相关的一些术语有: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语言表达效果: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以上六点看起来很分散,似把诗歌给拆开来读了,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这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不过我把它稍做了一点修改:“师傅引对门,修行在个人。”只有让学生懂得了诗歌鉴赏的门道,才能使学生建立一种赏析的思路,进而在不断的赏析中培养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赏析风格。

『伍』 XXXX输梅一段香 的原句是怎样的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 诗歌鉴赏六种题型 中国是诗的国度,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古典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古代诗歌鉴赏越来越多地成为各地中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2007年中考诗歌鉴赏最后一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赏析. 一、领悟情感型【热度指数】 ★★★★★(2007年有江西、云南、广东梅州、浙江嘉兴等地的10多份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中考再现】 (2007年浙江嘉兴)阅读《山中与幽人对酌》,回答问题. 山中与幽人对酌 ⊙ 李 白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最后一题:“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技巧点拨】 诗歌是最适合抒情的一种文学体裁,因而理解一首诗的思想情感就显得十分重要.据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一考点的热度指数最高了.那么,我们怎样把握诗歌的情感呢?一是知人论“诗”,在平时阅读中多注意了解诗人的身世经历;二是借助诗歌的意象去领悟;三是注意题后的注释和题干的提示. 【参考答案】 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之情和朋友之间的深情. 二、综合检测型【热度指数】 ★★★★★(2007年有山东腾州、山东济宁、辽宁沈阳、江苏无锡等地的10来份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中考再现】 (2007年山东滕州)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题目. 雪 梅 ⊙ 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最后一题: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技巧点拨】 很多时候,命题人往往会在最后一题中设计出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这种题目初看较难,其实仔细分析便会发觉很容易.只不过是在前面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番综合罢了. 【参考答案】 运用托物言志(或类比)的手法;一个人应看到自己的长处,但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更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 三、赏析评价型【热度指数】 ★★★★(2007年有河南、浙江杭州、四川成都、江苏泰州、山东滨州等地的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中考再现】 (2007年浙江杭州)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题目. 兰 溪 棹 歌 ⊙ 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最后一题:“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精彩传神,营造出优美活灵的意境,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作简要赏析. 【技巧点拨】 这是难度较高的一种题型,但命题人员对它却十分青睐.此种题目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同学们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说出其妙处和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鱼抢春水,涌上溪滩,啪啪蹦跳,看到这一情景,令人荡漾起欢乐之情. 四、分析技巧型【热度指数】 ★★★★(2007年有河南非课改区、浙江温州、四川安岳、广东广州等地的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中考再现】 (2007年河南(非课改区))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题目. 钱塘湖春行 ⊙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后一题: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技巧点拨】 几乎可以这样说,大凡考到诗歌鉴赏,写作技巧(艺术手法)是必考内容之一,它很少在盛宴上缺席.这种题型涉及的面很广,如:词语锤炼、诗眼寻找、对比的手法、象征的手法、虚实的结合、动静的结合等. 【参考答案】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五、描绘画面型【热度指数】 ★★★(2007年有湖北黄冈、贵州铜仁、四川内江、江苏盐城等地的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中考再现】 (2007年江苏盐城)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题目. 西江月 ⊙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最后一题: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技巧点拨】 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想象去欣赏、品味每一首诗歌,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想象.如欣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可以闭上眼睛,想象出这样一幅图画:浩瀚的戈壁滩上,烽烟孤直上升;奔腾的黄河之上,一轮夕阳悬挂. 【参考答案】 乌云骤起,月光消逝,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心里是何等高兴呀! 六、诗意理解型【热度指数】 ★★★(2007年有浙江丽水、广西梧州、四川乐山等地的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中考再现】 (2007年浙江丽水)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题目. 竹枝词 ⊙ 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最后一题:诗的三、四句语带双关,明说天气晴雨不定,暗指什么? 【技巧点拨】 古诗词诗意理解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同学们在阅读古诗词中通过联系写作背景,作家风格,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内容,概括诗词的大意,领会诗词的意境.因此,对于作家、作品,同学们一定要非常熟悉,这样才能准确理解诗意. 【参考答案】 暗指人物迷惘、忐忑不安的心情. 中考诗歌赏析的复习策略作者:郭凤彩 文章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一、考点透视窗 “新课标”规定:“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纵观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诗歌赏析题考查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三个特点:课内为主,课外为辅;古代诗词为主(唐诗宋词),现代诗歌为辅;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 常考知识点: 1、理解诗意.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沉含义的领悟. 2、品味语言.品析生动、典型的词语,理解它们的表达效果、作用,体味诗句语言的精妙,品味全诗语言的特点. 3、分析技巧.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赏析重点语句(如一语双关、或含义深刻、或蕴含哲理等)的含义及表达作用,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咏怀、象征手法等. 4、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揭示的社会问题. 5、结合作者遭遇、社会背景及写作目的,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体味作品的意蕴. 二、诗歌赏析的常见题型 1、主旨情感类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目,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写的形象特点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或者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题格式:这首诗通过()形象或景物,写出了()的情境或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应答材料:(情感类)忧国忧民,或怀古伤今,或建功立业,或忆友怀旧,或思念亲人,或寄情山水,或怀才不遇,或蔑视权贵,或相知相见,或离情别恨. 例1:(2006年潍坊中考题)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绝句两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山青花欲燃”这句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作出分析.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1)暗含了山花的颜色:在青翠欲滴的山岭衬托下,红色的花朵就像一团将要燃烧的火焰一样,画面感强烈,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2)一种漂泊在外的孤独感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例2:(2006年连云港中考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2、表现手法类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从诗歌的整体构思上来把握,不能只答其中一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找出全篇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后,还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一下运用的好处.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答题格式:这首诗运用了()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应答材料: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对比、象征、比兴、托物言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小中见大、虚实相间、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例3:(2006年河南中考题)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问:“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参考答案: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例4:(2006年成都中考题)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按要求回答问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问: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表现手法上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3、想象描述类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诗化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主要提问方式: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你的话把诗中的画面描绘出来. 例5:(2006年南通海门中考题)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问: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歌前两句呈现的画面具体描绘出来. 参考答案: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例6:(2006年资阳中考题)阅读《山居秋暝》(王维),完成下面题目.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 参考答案: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边摆动,那是打鱼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 4、品味炼字类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上去把握它的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是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中“某”词为什么不能换成“某”词?这个词为什么用得十分传神?这个词在诗中有什么特定的含义?你最欣赏的是哪个字?请赏析. 例7:(2006年嘉兴中考题)阅读(宋)周敦颐的《题春晚》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问: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 参考答案: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象. 例8:(2006年温州中考题)赏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按要求回答问题.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 (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 参考答案:(1)满压(2)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5、名句赏析类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常见提问方式:这句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画线的千古名句?你从这句名诗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这句话在现在赋予了什么新的含义?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明理由. 例9:(2006年河南中考题)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题目.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问: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这句话表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或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或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 例10:(2006年扬州中考题)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画线句,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必然有“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三、应考方法帖应考中,具体解题时,应仔细体味试题的要求,理解试题的侧重点,把握试题解答的切入点.从关键词语、诗句及作家、作品的背景入手,仔细品读、辨明题旨(试题重点)、纵横联系(课内外知识)、前后比较(语体风格)、结合要求(试题问题)多向思维(逆向、发散)、选准角度(准、新、小、巧)、审慎作答(满足试题各项条件),反复检查,订正修改. 解答诗歌赏析题的一般步骤 1、精读诗作(这是基础).诵读全诗,要抓住所描写的意象,整体上准确把握其主要内容,感悟作者蕴含的情感,以获得整体感知. 2、知人论世(这是关键).只有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性格、气质,结合作者所处的人生阶段、时代特点、文艺思潮等因素,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旨趣. 3、审题寻点(这是核心).分析题目要求,揣摩命题人的意图,审清题意要做到对命题者的指向了然于心,明白该题是要鉴赏修辞手法还是抒情方式;是鉴赏表现手法还是诗人的感情,从而确定解题的范围,寻找答题思路的切入点. 4、组织答案(这是重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回答问题,答题要点要到位,语言力求诗化.答题规范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根据题意问号数,弄清有几个问题,从而确定答题的层次.最忌讳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要根据分值确定是简答还是分析,最忌讳繁简失调;三是分析题要有观点、有分析,最忌讳不切实际的架空分析或者观点不明.要在句中尽量输入关键词,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郭凤彩,男,教师,现居江苏扬中诗歌鉴赏技巧谈兰州十中 蒲涵云 诗歌鉴赏题自2002年作为主观题进行考查至今,已成为近几年来高考的必考题.从题目的选定、分值的设置,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道必须重视的题型.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定,学生在做这种类型的题时,都存有畏难情绪,如何才能让学生信心百倍地去应对鉴赏呢?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总结,我有了一些心得.现将认识总结中如下,希得同仁的批评指正. 首先我认为做任何一类高考题型都先要具有一种思路.我是以下面这种步骤去引导学生完成诗歌鉴赏训练的.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①送别类.以抒发离情为主. ②怀古类.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 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④战争或边塞类.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 ⑤闲适类.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 ⑥借景抒情类.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 ⑦托物言志类.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 ⑧爱情类. ⑨民生类.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找意象.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因此我将诗歌当中较常出现的意象的喻意给学生们做了一个小结,作为一种诗歌鉴赏必须积累的知识进行归纳. 比如说梅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兰、荷的高洁;笛声的思乡怀远;竹的气节、劲健、积极向上;菊的高洁、脱俗、隐逸;松的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别怀远;梧桐的凄凉、悲伤;桃花的美人之喻;杨花的离散、漂泊之意;杜鹃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牡丹的富贵、美好;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之人;月喻思乡怀远;飞星传恨;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暂,时光飞逝;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多指乡思乡愁;杜康喻酒;贾生、屈原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顿喻富商巨贾;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三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四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⒈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说明等五种. ⒉修辞手法: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反复、重章叠唱等. ⒊表现手法:象征、烘托、对比、想象、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卒章显志、明贬实褒、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即事抒怀、欲扬先抑、以乐景写哀情等. 五下结论.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六品风格. 诗歌鉴赏的最后,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而与相关的一些术语有: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语言表达效果: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以上六点看起来很分散,似把诗歌给拆开来读了,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这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不过我把它稍做了一点修改:“师傅引对门,修行在个人.”只有让学生懂得了诗歌鉴赏的门道,才能使学生建立一种赏析的思路,进而在不断的赏析中培养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赏析风格.

『陆』 争先创优汇报材料

一、 以学习为引领,科学发展观思想得到初步确立
我校党支部是教育局党委直属支部。今年上半年,我校被列为市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教单位。学校党支部于3月27号组织全体党员参加了局党委在实小报告厅召开的党建工作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会。回来后,学校支部成立了以学校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学教活动领导小组,并及时召开了相关会议,根据局党委有关文件精神及学教活动要求,我校对学习实践活动作了全面的安排,先后拟定了《外国语学校党支部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及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提高三个不同阶段工作实施办法和具体计划进程安排表,同时根据三个不同阶段的要求,先后有序地开展了各项活动,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任务。尤其是第一阶段(学习调研),我支部在去年组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了领导《论科学发展观言论》、《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要》,聘请了有关专家开展了党课教育。全体党员在学习的同时,都能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并积极参与了“深化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开展了心得体会交流,参加了市委组织的科学发展观应知应会知识测试。通过各科不同形式的学习,全体党员同志进一步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总而言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在全体党员的头脑中得到了初步的确立。结合教育的实际,教育科学发展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教育科学发展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教育科学发展的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除此以外,学校党支部还组织全体党员、教职工先后学习了关于师德修养,教育法律法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文章,通过学习,党员及教职工的精神家园得到了一定的打造。
二、 以活动为抓手,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我校共有教职工108人,教学一线人员93人,后勤人员15名,现共有党员50名,其中预备党员一名,教学一线党员就有39名,行政14名全是党员。**年,学校党支部,坚持以活动为抓手,努力通过各种活动进一步保持和弘扬党员的先进性,展示共产党的先锋、模范形象。
1.首先组织全体党员,于**月11日赴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沙家兵,开展了以“忆红色之旅,扬革命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青青的芦苇,弯弯的小道,和煦的春风,红色的回忆,不仅丰富了党员的教育学习形式,深入推进了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党员切身感受到战争年代,艰难环境中共党员的先进性,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的深刻洗礼,潜移默化地增长了全体党员在新的改革开放时代继续弘扬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动力。
2.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围绕“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扬中教育新跨越”,学校党支部在全体党员中间开展了“争当扬中教育跨越发展排头兵”主题实践活动。
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努力做到领导班子引领教育跨越发展的能力更加凸显,广大党员实践教育跨越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学校党组织推动教育跨越发展的成效更加显著。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尤其是分析检查阶段的要求,一方面学校党支部积极引导领导班子密切联系学校和自身工作实际,以“谋划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一是认真查找自身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二是认真查找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主要方向,赶超目标,总体思路。另一方面,学校党支部引领全体党员积极参与“深化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使全体党员的思想统一到谋划教育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方面来。全体党员结合自身和学校工作实际,为学校进言献策20多条,并在自己工作中将科学发展的要求努力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内化为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自觉行动,同时与学校一直开展的“党员先锋工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契合,在各自岗位上将“我是党员,向我看齐”、“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等响亮口号转化为教育改革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一个个具体的行动,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了充分彰显。在今年下半年开展的全市教学基本功大赛中,我校一线党员都能积极带头参与,在学校各个学科获一等奖并上线参加市比赛的5名选手中,有四名党员(语文:郭凤彩 数学:潘金城 史地:李晓君 音体美:戎梅)。在全市的教学基本功大赛中,我校教导处主任党员数学教师潘金城获“扬中市十佳教学能手”光荣称号(初中共两名),我校党员教师李晓君、戎梅也成功杀入“扬中市十佳教学能手”最后决赛;在学校学习蠡园中学促课堂教学改革第五届教学节中,党员教师叶纪元老师勇担重任,主动为学校老师上了一堂教学展示课,赢得了全校老师的一致好评;在省第七届“蓝天杯”优秀论文评比中,我校共有21位老师获奖,其中13位是党员(潘金城 严维芳 王文娟 叶纪元 张佩玲 戴海峰张孝敏 戎梅 徐彩云 顾彩萍 李晓君 田文娟童纪宏);在庆祝建国60周年活动中,我校音乐组3名党员,王文娟副校长、戎梅团委书记、王丽群老师辅导训练的女生小合唱《青青世界》获省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省教育电视台举办的“歌唱祖国”电视大奖赛省一等奖;在义务献血活动中,我校党员干部教师王文娟、戎梅、徐昌祥等人主动带头义务献血各300CC,体现了热心参与公益事业服务关爱他人的善良之举。还有更多的普通党员坚持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工作,起到一名共产党员应起的作用。3.在学校党支部开展的“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主题特色活动中,学校一线党员在去年学习、讨论、承诺的基础上,绝大部分党员都能信守承诺,率先垂范,坚决拒绝有偿家教,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当然,我们也有少数党员,可能因为某些特殊情况还在从事着有偿家教,我们希望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乃至绝迹。4.学校党支部还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前年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了“双联四送”活动,今年以来于暑期和年底去港联六组贫困户朱锦友家中走访慰问两次送去帮扶现金1100元。
3.以群团为纽带,综合育人功得到更好发挥
一年来,学校党支部还积极配合行政,不断加强和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的联系,以群团组织为纽带,在工会、团委组织的努力下,使学校综合育人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学校工会在参与学校管理,倾听教职工心声,反映教职工民意,团结教职工立足自身岗位建功立业等方面发挥着独特重要的作用。今年以来,学校党支部能够经常和工会领导及会员共同交流对学校管理的看法,通过工会组织了解教职工的诉求,积极支持工会开展多项有意义的活动,从而使工会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召开了三届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了新一届工会委员会;如在实行绩效工资后,学校原有的一些考核方案,现在有不少已不适应目前的要求,学校党支部积极配合行政督促工会正在努力拿出新的考核方案,形成新的考核机制,尤其是在现有绩效工资发放方案与学校原有方案发生较大冲突时,在学校教职工切身利益实际收入降低时,在教职工对上级现有方案产生较强抵触情绪时,学校党支部能积极配合行政和工会一起,细心倾听教职工心声,耐心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并在宪法规定地范围内有组织地向上级领导反映我校教职工的合理要求,同时予以据理力争,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另外,学校工会还先后开展了多样活动。如组织全体教职工在“三 八”妇女节春游扬州,组织退休老教师在重阳节赴溧阳南山秋游竹海,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冬季趣味运动会,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健康体检等活动,激发了教职工主人翁意识,调动了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
共青团是党组织的得力助手,在学校青年教师及全体学生教育工作、学习生活中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学校党支部能够配合学校行政,重视学校共青团的组织建设和共青团各项工作的开展。学校团委也能主动开展各项工作,发挥了共青团的影响力。在团外青年培养、引导方面,在学生思想品德、法制纪律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方面开展了多样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神七航空航天暨南京科技馆,组织开展庆祝国庆60周年“我的祖国”读书演讲比赛,组织以“多彩青春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第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及规范语言文字街头“啄木鸟”志愿者行动等等。团的自身建设也有了进一步发展,今年共发展团员两批计391名。
学校综治工作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学校党支部能积极配合努力从多方面做好相关工作,围绕“创建平安校园”,认真拟订计划,逐渐完善管理机制,扎实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先后开展了“交通安全法制公开课”、“校园法律知识讲座(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法律)”、“禁毒知识竞赛”“法律知识竞赛”,年底顺利通过镇江市综治工作专项检查验收并获好评。
另外,学校党支部还十分重视自身组织建设,定期开展组织生活,及时吸收党外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本年度上半年一名预备党员冯锦罗按时转正。同时接纳一名预备党员(**)同时认真做好支部各项台帐。
一年来,由于教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关心,由于全体党员的努力、进取,学校支部有力地配合校行政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年中考取得历史性辉煌,成绩瞩目,8名学生进入全市前10名,并包揽前6名,80名学生进入全市前一百名,212名学生达省扬高中统招录取分数线,占录取总人数的58%,再创历史新高。**年我校被镇江市教育局评为“三大活动”先进集体,我校工会被教育局工会评为“先进教工之家”,我校团委再次被市团委评为“先进基层团组织

『柒』 初中重要的古文

诗歌鉴赏六种题型
中国是诗的国度,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古典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古代诗歌鉴赏越来越多地成为各地中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2007年中考诗歌鉴赏最后一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赏析。
一、领悟情感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江西、云南、广东梅州、浙江嘉兴等地的10多份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浙江嘉兴)阅读《山中与幽人对酌》,回答问题。
山中与幽人对酌
⊙ 李 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最后一题:“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技巧点拨】 诗歌是最适合抒情的一种文学体裁,因而理解一首诗的思想情感就显得十分重要。据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一考点的热度指数最高了。那么,我们怎样把握诗歌的情感呢?一是知人论“诗”,在平时阅读中多注意了解诗人的身世经历;二是借助诗歌的意象去领悟;三是注意题后的注释和题干的提示。
【参考答案】 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之情和朋友之间的深情。
二、综合检测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山东腾州、山东济宁、辽宁沈阳、江苏无锡等地的10来份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山东滕州)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题目。
雪 梅
⊙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最后一题: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技巧点拨】 很多时候,命题人往往会在最后一题中设计出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这种题目初看较难,其实仔细分析便会发觉很容易。只不过是在前面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番综合罢了。
【参考答案】 运用托物言志(或类比)的手法;一个人应看到自己的长处,但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更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
三、赏析评价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河南、浙江杭州、四川成都、江苏泰州、山东滨州等地的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浙江杭州)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题目。
兰 溪 棹 歌
⊙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最后一题:“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精彩传神,营造出优美活灵的意境,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作简要赏析。
【技巧点拨】 这是难度较高的一种题型,但命题人员对它却十分青睐。此种题目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同学们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说出其妙处和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鱼抢春水,涌上溪滩,啪啪蹦跳,看到这一情景,令人荡漾起欢乐之情。
四、分析技巧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河南非课改区、浙江温州、四川安岳、广东广州等地的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河南(非课改区))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题目。
钱塘湖春行
⊙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后一题: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技巧点拨】 几乎可以这样说,大凡考到诗歌鉴赏,写作技巧(艺术手法)是必考内容之一,它很少在盛宴上缺席。这种题型涉及的面很广,如:词语锤炼、诗眼寻找、对比的手法、象征的手法、虚实的结合、动静的结合等。
【参考答案】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五、描绘画面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湖北黄冈、贵州铜仁、四川内江、江苏盐城等地的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江苏盐城)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题目。
西江月
⊙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最后一题: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技巧点拨】 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想象去欣赏、品味每一首诗歌,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想象。如欣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可以闭上眼睛,想象出这样一幅图画:浩瀚的戈壁滩上,烽烟孤直上升;奔腾的黄河之上,一轮夕阳悬挂。
【参考答案】 乌云骤起,月光消逝,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心里是何等高兴呀!
六、诗意理解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浙江丽水、广西梧州、四川乐山等地的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浙江丽水)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题目。
竹枝词
⊙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最后一题:诗的三、四句语带双关,明说天气晴雨不定,暗指什么?
【技巧点拨】 古诗词诗意理解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同学们在阅读古诗词中通过联系写作背景,作家风格,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内容,概括诗词的大意,领会诗词的意境。因此,对于作家、作品,同学们一定要非常熟悉,这样才能准确理解诗意。
【参考答案】 暗指人物迷惘、忐忑不安的心情。

中考诗歌赏析的复习策略
作者:郭凤彩 文章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一、考点透视窗
“新课标”规定:“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纵观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诗歌赏析题考查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三个特点:课内为主,课外为辅;古代诗词为主(唐诗宋词),现代诗歌为辅;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
常考知识点:
1、理解诗意。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沉含义的领悟。
2、品味语言。品析生动、典型的词语,理解它们的表达效果、作用,体味诗句语言的精妙,品味全诗语言的特点。
3、分析技巧。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赏析重点语句(如一语双关、或含义深刻、或蕴含哲理等)的含义及表达作用,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咏怀、象征手法等。
4、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揭示的社会问题。
5、结合作者遭遇、社会背景及写作目的,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体味作品的意蕴。
二、诗歌赏析的常见题型
1、主旨情感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目,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写的形象特点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或者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题格式:这首诗通过()形象或景物,写出了()的情境或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应答材料:(情感类)忧国忧民,或怀古伤今,或建功立业,或忆友怀旧,或思念亲人,或寄情山水,或怀才不遇,或蔑视权贵,或相知相见,或离情别恨。
例1:(2006年潍坊中考题)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山青花欲燃”这句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作出分析。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1)暗含了山花的颜色:在青翠欲滴的山岭衬托下,红色的花朵就像一团将要燃烧的火焰一样,画面感强烈,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2)一种漂泊在外的孤独感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例2:(2006年连云港中考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2、表现手法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从诗歌的整体构思上来把握,不能只答其中一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找出全篇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后,还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一下运用的好处。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答题格式:这首诗运用了()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应答材料: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对比、象征、比兴、托物言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小中见大、虚实相间、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例3:(2006年河南中考题)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问:“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参考答案: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例4:(2006年成都中考题)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按要求回答问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问: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表现手法上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3、想象描述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诗化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主要提问方式: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你的话把诗中的画面描绘出来。
例5:(2006年南通海门中考题)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问: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歌前两句呈现的画面具体描绘出来。
参考答案: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例6:(2006年资阳中考题)阅读《山居秋暝》(王维),完成下面题目。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
参考答案: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边摆动,那是打鱼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
4、品味炼字类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上去把握它的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是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中“某”词为什么不能换成“某”词?这个词为什么用得十分传神?这个词在诗中有什么特定的含义?你最欣赏的是哪个字?请赏析。
例7:(2006年嘉兴中考题)阅读(宋)周敦颐的《题春晚》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问: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
参考答案: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象。
例8:(2006年温州中考题)赏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按要求回答问题。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
(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
参考答案:(1)满压(2)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5、名句赏析类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常见提问方式:这句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画线的千古名句?你从这句名诗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这句话在现在赋予了什么新的含义?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明理由。
例9:(2006年河南中考题)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题目。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问: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这句话表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或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或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
例10:(2006年扬州中考题)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画线句,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必然有“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三、应考方法帖
应考中,具体解题时,应仔细体味试题的要求,理解试题的侧重点,把握试题解答的切入点。从关键词语、诗句及作家、作品的背景入手,仔细品读、辨明题旨(试题重点)、纵横联系(课内外知识)、前后比较(语体风格)、结合要求(试题问题)多向思维(逆向、发散)、选准角度(准、新、小、巧)、审慎作答(满足试题各项条件),反复检查,订正修改。
解答诗歌赏析题的一般步骤
1、精读诗作(这是基础)。诵读全诗,要抓住所描写的意象,整体上准确把握其主要内容,感悟作者蕴含的情感,以获得整体感知。
2、知人论世(这是关键)。只有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性格、气质,结合作者所处的人生阶段、时代特点、文艺思潮等因素,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旨趣。
3、审题寻点(这是核心)。分析题目要求,揣摩命题人的意图,审清题意要做到对命题者的指向了然于心,明白该题是要鉴赏修辞手法还是抒情方式;是鉴赏表现手法还是诗人的感情,从而确定解题的范围,寻找答题思路的切入点。
4、组织答案(这是重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回答问题,答题要点要到位,语言力求诗化。答题规范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根据题意问号数,弄清有几个问题,从而确定答题的层次。最忌讳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要根据分值确定是简答还是分析,最忌讳繁简失调;三是分析题要有观点、有分析,最忌讳不切实际的架空分析或者观点不明。要在句中尽量输入关键词,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郭凤彩,男,教师,现居江苏扬中

诗歌鉴赏技巧谈
兰州十中 蒲涵云
诗歌鉴赏题自2002年作为主观题进行考查至今,已成为近几年来高考的必考题。从题目的选定、分值的设置,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道必须重视的题型。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定,学生在做这种类型的题时,都存有畏难情绪,如何才能让学生信心百倍地去应对鉴赏呢?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总结,我有了一些心得。现将认识总结中如下,希得同仁的批评指正。
首先我认为做任何一类高考题型都先要具有一种思路。我是以下面这种步骤去引导学生完成诗歌鉴赏训练的。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①送别类。以抒发离情为主。
②怀古类。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
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④战争或边塞类。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
⑤闲适类。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
⑥借景抒情类。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
⑦托物言志类。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
⑧爱情类。
⑨民生类。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找意象。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因此我将诗歌当中较常出现的意象的喻意给学生们做了一个小结,作为一种诗歌鉴赏必须积累的知识进行归纳。
比如说梅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兰、荷的高洁;笛声的思乡怀远;竹的气节、劲健、积极向上;菊的高洁、脱俗、隐逸;松的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别怀远;梧桐的凄凉、悲伤;桃花的美人之喻;杨花的离散、漂泊之意;杜鹃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牡丹的富贵、美好;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之人;月喻思乡怀远;飞星传恨;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暂,时光飞逝;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多指乡思乡愁;杜康喻酒;贾生、屈原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顿喻富商巨贾;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三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四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⒈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说明等五种。
⒉修辞手法: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反复、重章叠唱等。
⒊表现手法:象征、烘托、对比、想象、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卒章显志、明贬实褒、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即事抒怀、欲扬先抑、以乐景写哀情等。
五下结论。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六品风格。
诗歌鉴赏的最后,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而与相关的一些术语有: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语言表达效果: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以上六点看起来很分散,似把诗歌给拆开来读了,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这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不过我把它稍做了一点修改:“师傅引对门,修行在个人。”只有让学生懂得了诗歌鉴赏的门道,才能使学生建立一种赏析的思路,进而在不断的赏析中培养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赏析风格。

『捌』 浅谈如何品读古诗意象

这个嘛就说的有来点朦胧了,我是自因为喜欢,然后就想细细的品味字句,慢慢带入其境,我倒不觉得粗看有什么用,读是真的很必要,多读几遍,可能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每天诗句在你脑海中慢慢的浮现出来,你可能就会有这种会心之感心照不宣了。浅读二字是真的精妙!

热点内容
劳动局现劳动法 发布:2025-08-25 15:08:45 浏览:52
2020年中级会计师经济法真题 发布:2025-08-25 15:08:33 浏览:518
北京吴宁律师 发布:2025-08-25 15:02:43 浏览:112
劳动法每月正常工作时间 发布:2025-08-25 15:02:06 浏览:826
民警审讯条例 发布:2025-08-25 14:47:24 浏览:966
张雷锋律师 发布:2025-08-25 14:41:46 浏览:49
如何开展道德教育 发布:2025-08-25 14:34:33 浏览:662
李洪律师 发布:2025-08-25 14:20:32 浏览:561
司考经济法考多少分 发布:2025-08-25 14:19:24 浏览:636
海信集团法律顾问 发布:2025-08-25 14:18:38 浏览: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