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是否可以在需要验证证人的证词是否真实的情况下使用

是否可以在需要验证证人的证词是否真实的情况下使用

发布时间: 2021-01-21 14:48:48

『壹』 一般治安案件需要几个证人证词有效

最有效的证人证词应该是:证人需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基本条件,即具有完全民事专行为能力(特殊情属况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的证人证词也可参考)、与案件当事人没有利害关系、两人以上有效证人(在只有一个有效证人的情况下,如果其他的书证、物证、视、听资料与证人证词相互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物证连的话,也可采用)。

(1)是否可以在需要验证证人的证词是否真实的情况下使用扩展阅读

证人作证的基本要求:

1、证明的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健康状况相适应。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53条,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

2、证人能够客观陈述亲身感知的事实。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57条规定,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客观陈述其亲身感知的事实。证人为聋哑人的,可以用其他表达方式作证。证人作证时,不得使用猜测、推断或者评论性的语言。

参考资料:网络_证言证词

『贰』 对证人的证词进行验证需要走什么流程

对证人的证词进行验证需要走什么流程?
主要是在开庭过程中,接受质证。

『叁』 书面证人证言可否作为证据使用

刘翔光一、当事人提交的书面证言也是证据?民事诉讼中时见下列情况:在庭审调查时,当事人为了证明其主张,频频向法庭提交事先由其取得的证人书面证言。此类证言可否作为诉讼证据使用,在许多情况下成为法庭认定案件事实、左右判决结果的关键。因此,明确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种观点认为:当事人向法院提交的证人书面证言可以作为诉讼证据使用,其理由是: 1、《民诉法》第五十条规定:“当事人有权收集、提供证据”。该条并未限制当事人收集、提供证据的种类,当然包括证人证言。 2、《民诉法》第七十条规定:“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表明向法院提交证人的书面证言是法律所允许的。 3、《民诉法》第六十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既然负有举证义务,无疑也享有取证权利。 笔者认为上述观点欠妥。依照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当事人无权向证人取证,因而当事人自行取得而向法庭提交的证人书面证言也就不具备程序上的合法性,不能作为诉讼证据使用。二、正确理解法律条文是明确这一问题的关键1、《民诉法》第五十条虽未限定当事人有权收集的证据的种类,但根据立法精神和司法实践,“收集”不同于“调查”,调查的对象包括人和物,而收集的对象只能限于物化了的证据。在《民诉法》规定的七种证据中,因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这三种实物形态的证据在诉讼开始前已客观存在,所以才有可能由当事人查找到并予收集,而且这三种证据由谁收集一般都不影响其性状,所以《民诉法》规定的可以由当事人自行收集的证据实际上仅限于以上三种。至于证人证言,它与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一样,一般是在进入诉讼程序后人们主观意识对案件事实的反映,不可避免地受到反映主体立场、观点、方法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因为对此类证据是无法纯客观地“收集”的,而只能由诉讼法律关系主体通过一定方式的调查活动取得。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诉讼中的调查权是法律授予特定主体的特殊权利,当事人无权享有。因此,《民诉法》第五十条不能作为当事人有权向证人取证的依据。 2、《民诉法》第七十条关于可以向法院提交书面证言的规定,实际上存在两个前提:一是提交书面证言须事先经法院许可,而不是事后追认;二是由证人直接向法院提交,而不是假当事人之手提交。这两个前提在程序上保证了人民法院与证人的直接接触,以便验明证人身份,告知证人作证的要求,以保证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而由当事人向法庭提交证人书面证言,显然不符合该条的规定。所以,《民诉法》第七十条不能作为当事人有权向法庭提交证人书面证言的依据。 3、《民诉法》第六十条规定的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在证人证言方面,应是向法院提供证人,或证人的姓名、住址及其所了解的案件事实,由法院进行调查取证。因此,该六十条未规定当事人对证人的调查权。 三、明确这一问题是民事审判规范化的客观要求 1、法律规定了公民的依法作证义务,这种义务是相对于国家机关而言。公民有无对诉讼当事人作证的义务?答案应是否定的。那么证人应诉讼当事人的要求向其提供书面证言,究竟是在履行法定义务还是在行使法定权利?显然都不是。因此,诉讼当事人向证人调取书面证言是不符合法律规范的行为。 2、法律规定审判人员询问证人必须二人进行,并应告知证人作证的权利义务,询问笔录须由询问人、记录人和被询问人共同签名;而由当事人向证人调取书面证言,则没有上述程序上的保证。相反,有的当事人向证人索取书面证言时故意隐瞒用途和目的,有的甚至在自己写好的证词上要求证人签名,这种“证据”能保证其真实性吗?如果允许当事人直接向证人取证,势必使当事人公开争夺证人合法化,干扰诉讼的依法进行。 3、当事人取得的证人书面证言,一般都没有记载证人的年龄、单位、住址等基本情况,在庭审中各诉讼主体根本无法审查证人的真实身份,也无法判断证人是否具有行为能力,更无法核实证人是否确实了解案情;且这种证言内容一般都很粗略,有的甚至文理不通,不知所云,这些都使当庭质证产生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法院未对证人进行直接核实,则连证言是否确为该证人提供都无法肯定,如何确认其真实性?如果法院对证人进行询问核实,则只能在开庭后进行,如果将这种核实的材料作为诉讼依据,就没有机会进行当庭质证了,这就必然会出现法官“庭下质证”、随意取舍的情况,这些情况都是不符合诉讼规范化要求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人民法院应通过制定《开庭审理工作细则》、《当事人举证须知》等方式,明确规定当事人的举证范围和程序;在审判实践中,当事人当庭向法庭提交证人书面证言的,法庭应该当庭口头裁定否定其效力,以确保庭审活动合法、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肆』 如何知道证人证言的真实性

开庭时,证人出庭接受当事人双方的质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2)版
第七十二条 凡是知道案权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
第一百三十九条 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证据。
当事人经法庭许可,可以向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发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5)
第一百一十九条人民法院在证人出庭作证前应当告知其如实作证的义务以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并责令其签署保证书,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除外。
证人签署保证书适用本解释关于当事人签署保证书的规定。
第一百二十条证人拒绝签署保证书的,不得作证,并自行承担相关费用。

『伍』 有人说:证人的证词只能证明事实,不能作为证据提交

这是刑事诉讼法明文规定的好吧...证据法定种类的一种
而且那个人的说法本身就自内相矛盾吧,证明事实的东西不容就是证据吗...
他们家证据不用来证明事实的话,那用来干嘛?炒着吃?

你这跟证人证言没关系,跟明文规定也没关系,你硬要找的话,可以自己去找民事诉讼法的法条

你这里所要证明的事实是增加了工程,并且对方认可;这个事实无法通过单纯的那个人的证人证言来证明,必须通过签字的单据来证明;

所以问题不是说证人证言不能作为证据,而是在你这个案子中,这个事实光用证言无法来证明!

『陆』 证人证言是否有效

证人一般出庭作证,接受交叉质询和法庭询问。只有特殊情况才可以提供书面内证词。证人必须如实陈述自容己所知道的事实,不应将自己认为的,推测的作为事实作证。证人陈述虚假要承担法律责任。证人及其近亲属不得因作证打击报复,如有打击报复,法庭予以保护。

『柒』 证人证言是否都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并非如此。
法庭定案、判决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都必须以事实为根据。证言是证人对与案件有关的情况的说明、陈述,可以揭示案件的真实情况,但并不是说所有的证人证言都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因为,有的证人证言可能反映的只是案件的表面现象而不是本质,如证人讲那天晚上从被害人家逃出的凶手好像是张三,实际上凶手是像张三的另一个人;还有的证人出于种种原因,故意歪曲事实,作虚假的陈述证明。这些证人证言就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否则就可能会冤枉好人或者是放纵了坏人。只有那些反映案件真实情况的证人证言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根据法律的规定,具体讲,可以作为定案根据的证人证言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无论是公诉人、被害人一方提出的证人还是被告人、一方提出的证人所作的证言,在法庭上都要当庭经过双方的讯问和对质、证明,双方都可以对证言的具体内容与相关情况提出问题,对证言中不真实或者存在疑问的地方提出问题和反驳意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证人证言的全面性、真实客观性。
2、证人证言要作为定案的根据,应当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进行综合的比较、印证,以确定其是否反映案件的实际情况。各方证人的证言和不同的证人的证言会有不一致、甚至是相互矛盾之处,法庭必须要鉴别、比较,去伪存真,而不能只听一面之辞。
3、证人证言要经过查证属实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法庭对于证人证言反映的情况是否确实还要经过调查,运用调查、询问、技术鉴定等手段,综合分析被告人的供述、被害人的陈述以及物证、书证、视听资料、鉴定结论等其他证据,排除其中的疑点,最终确定证人证言的真实可信性。

『捌』 有证人的证言就可以判断事实么

证人证言未经鉴别和查证核实以前,绝不能轻易相信。审查判断证人证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审查证人证言的来源是否真实可靠。主要审查证人所提供的案件情况是怎样知道的。是他自己亲自看到、听到的,还是听别人告诉的。

2.审查证人与案件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有无利害关系,是否有作伪证的动机。在诉讼实践中,由寸:证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或者案件的处理结果具有利害关系,为了加重或减轻犯罪嫌疑人、被告入的罪责,证人可能提供虚假的证言。

3.审查证人提供证言是否受外界的干扰影响,即查明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提供证言的。一般来说,证人在没有思想顾虑和外界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地提供的证言,比较准确,真实可靠。如果证人受到别人的指使、收买或者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压力的影响,或者在询问证人的过程中,司法人员采取了威胁、引诱、欺骗、暗示等非法的方法,在这些情况下,证人提供的证言就可能失真。

4.审查证人证言的内容是否合情合理,有无矛盾。证人证言是证人对案件事实情况的反映。真实的证言应当是合情合理,没有矛盾,符合客观实际的。伪证和错证本身是不合情理的,会漏洞百出,存在矛盾,经不起查证。所以,如果发现证言中所提供的情况前后矛盾,本身就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证言内容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同时,还要审查证言内容是否明确、具体,分析证言中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对查明案件事实有什么证明意义。

5.审查证人证言的形成过程,查明有无影响证人作出不正确证言的因素。这种因素一般应从主观租客观两个方面去分析。

『玖』 证人另行指定地点提供的证言能否作为证据使用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规定:“侦查人员询问证人,可以到证人的所在单位或住内所进行,……在必要的时候容,也可以通知证人到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提供证言。”六部委(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也规定:“侦查人员询问证人,应当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的规定进行,不得另行指定其他地点。”依照法律的规定,侦查人员不另行指定询问地点确定无疑,但遇到证人要求另行指定地点接受询问时,侦查人员该如何处理呢? 笔者在办案中曾遇到这样一个证人,他被单位辞退,又不愿意在住所接受询问,更不想到检察机关提供证言,他给我们办案人员约定在市一宾馆面谈。我们虽然给他讲了(刑事诉讼法》关于询问证人地点的规定,但他仍表示很为难,执意要在该宾馆接受询问。办案人员无可奈何,只得就地对他进行询问,他也如实提供了证言。 对于在此情况下证人提供的证言,能否作为证据使用呢?在认识上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在宾馆询问证人不妥,违反了(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该证言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另一种意见认为,该证人证言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其理由是:1.《刑事诉讼法》对侦查人员询问证人的地点进行规定,是为了规范侦查行为,保护证人的合法权益

热点内容
部队学法规守法规心得 发布:2025-08-25 12:02:09 浏览:74
法治在线论文 发布:2025-08-25 11:47:44 浏览:122
北京明正司法鉴定 发布:2025-08-25 11:46:51 浏览:264
在法院撒谎 发布:2025-08-25 11:41:53 浏览:969
法院独立与法官独立 发布:2025-08-25 11:29:03 浏览:390
本科是自考研究生是法律硕士司考 发布:2025-08-25 11:27:31 浏览:502
农用车交通法规问题 发布:2025-08-25 11:20:12 浏览:637
陆中宝2018经济法 发布:2025-08-25 11:19:37 浏览:719
经济法计入营业税金和成本的税金有哪些 发布:2025-08-25 11:19:34 浏览:223
广西劳动合同法产假 发布:2025-08-25 11:13:34 浏览: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