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社会法官
㈠ 社会法庭指的是什么
社会法庭是指在法院正式的调解和审判机构之外,聘任一定区域内的志愿者中具有威信力和法律基础的人为社会法官,依法律规定及乡规民约、道德伦理等,以调解方式为主对邻里间、亲属间的有关相邻权、婚姻家庭等纠纷进行调解的一种纠纷解决机制。
1 社会法庭出现的背景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法庭这一国情相当契合。伴随着法治理念的深入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推行,社会主体和利益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诉讼成为人们解决矛盾的主要途径,法院受理案件的数量激增,人们群众对于法院在纠纷解决中的期待越来越高。固守传统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的发展形势,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势在必行。
河南省高院院长张立勇说,近年来,大量矛盾纠纷以案件形式进入法院,法院受案数量出现“井喷式”上涨,从解决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变成了最前沿,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已成为法院工作的一大难题。人们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与法院司法能力的缺乏便成为当前我国司法领域的一个基本矛盾。高效便捷的处理普通民事纠纷,将法院从社会纠纷解决的第一线解放出来在另一方面促使了社会法庭制度的产生。
2 社会法庭的价值分析
首先,社会法庭的构建是人民法院主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表现,“社会法庭建在乡村,社会法官来自农村基层”,这充分表现了社会法庭植根于乡土中国的特点。其次,社会法庭充分体现了“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精神,马锡五将群众路线工作方法与司法实践相结合,创造了贯彻司法民主的审判方式。社会法庭借助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调解,旨在从根源化解矛盾纠纷,与“马锡五审判方式”一脉相承。再次,社会法官处理案件在依据国家法律的基础上,还会因地制宜,灵活的运用乡规民约、道德准则等多种方法,充分体现了法律和社会的沟通与配合。这种解决纠纷的方法同时简化了诉讼程序,降低了诉讼成本,弥补了传统纠纷解决机制的部分不足,更加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3 社会法庭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第一,“社会法庭”是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力量。“社会法庭”与司法裁判相比,具有很多优势如调解纠纷程序简单、成本低廉、方法灵活。它充分利用民间力量调解矛盾纠纷,体现了司法正义,在民间调解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二,社会法庭有效缓解部分地区因司法资源不足而形成的压力。目前,我国很多基层法院出现了案多人少、积案不结的现象,这是因为我国目前处在社会转型期,利益纠纷比较复杂,人们趋向于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纠纷,使法院案件增多。社会法庭作为多元化纠纷解决的新机制,将农村日常生活的部分纠纷通过调解方式,借助社会力量来解决,不但方便群众,还可以平衡诉讼资源的供求,增强了纠纷解决的效率,最终实现减轻法院案件压力的目的。
第三,“社会法庭”的构建基于乡土民情,是情断与法判的相融合的体现。尤其是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虽然依法治国在全国范围内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民间的习惯法和乡约民俗仍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调解是“社会法庭”办案的唯一手段,社会法官进行调解的前提是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也就是说要在合法的基础下依据乡规民约、公序良俗对纠纷案件进行调解。在社会法庭进行调解的社会法官在调解时需要找到“情、理、法”间平衡点,利用社会人情力量来让矛盾双方对纠纷调解结果信服,最终实现情断和法判的融合。这也是为什么社会法官在选任社会法官的时候需要考虑其在一定地区威信力的原因,我们发现许多乡村老干部、老党员,在帮乡亲们调解矛盾的时候通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他们熟悉群众情况、在群众中具有较高威望密不可分。
第四,“社会法庭”能够彻底化解社会矛盾,同时促进社会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目前我国基层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都是涉及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的简单案件,双方当事人只是为达到心理预期的”公平正义“而提起诉讼。司法程序启动后,当事人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但是法院的审判与执行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其刚性过强反而使一般的纠纷变得更为复杂,反而使当事人双方结仇积怨,甚至影响社会稳定,社会效果并不理想。可以说是社会需要决定了我们的法律及司法运作方式。在法院审判达不到社会需求时,“社会法庭”依照法律规定、乡规民约,通过调节的方式来调处矛盾纠纷,运用灵活、富有弹性的调解方法,让当事人双方自主地选择”社会法官“,通过理性的沟通最终达成合意,这充分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和双方利益需求,增强了双方当事人对调解结果的信服程度,有利于纠纷的彻底解决, 对促进社会稳定起到很好的作用。
第五,社会法庭与现有纠纷解决机制的能够有效衔接。在依法治国的战略影响下,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步提升,诉讼作为纠纷解决的最终途径也有其局限性,并不能解决一切社会纠纷。而社会法庭聚合了比人民调解更广泛、更权威的民间力量,其调处手段也更加简便,更具灵活性和实用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人民调解在纠纷解决中的不足。
当然,现阶段社会法庭的体制仍不成熟,还存在着如定性和其效力认可度等问题,但不能否认社会法庭以其突出的优越性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我们应该承认社会法庭尤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不断探索其发展道路。
㈡ 法院与法官的区别
1、区别主来要体现在“源法院”和“法官”上;
2、法院是一个机构、而法官是一个个人;
3、法院有可能独立,只是法院外的力量均不得干涉法院的审判,而法院内部,比如审委会、院长有可能进行干涉;
4、法官独立,法官以外的人均不得干涉,包括法院的领导和审委会。
㈢ 法院的庭长和法官哪个大
庭长是一种长期职务,法官是一个临时职位,根据“物以类聚”的原则来判断,二者是不具备可比性的。
一、庭长,是指一个法庭的长官,是一种行政职务。所谓主审法官,是指法院在审理一件案子的过程中,主持该案审判的法官,是一个人。
二、主审法官(或者是审判长)是临时性的,TA只对审理的本案负责任,案子审判完毕,这个职位也就不存在了。在一个案件较复杂的情况下,需要组成3人以上的合议庭来审理,这就需要一个主审法官。主审法官一般由庭长担任,也可以由其他资深法官担任,还可以由院长直接指定某法官担任。当然,如果某案件的审判工作只由一个法官来完成,那么TA就是主审法官了。
(3)法院社会法官扩展阅读:
法官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产生,在司法机关(一般指法院)中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是司法权的执行者。在不同法系的国家中法官的角色不尽相同,但要求都是不偏不倚、不受他人影响或掣肘、刚正无私地根据法律判案。
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二条明文规定“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
在民事诉讼审判中法官应当是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产生的,依法行使国家民事诉讼审判权的审判人员,而且法官在审判过程中不应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干扰。法官应当是独立的、中立的享有法定的裁判权,具有当然的裁判权威的第三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也规定了法官的权利和义务,法官依法履行职责,并受国家法律保护。法官必须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参考资料:庭长-网络法官-网络
㈣ 法官的具体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第五条法官的职责:
(一)依法参加合议庭审判或者独任审判案件;
(二)法律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法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
(二)审判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秉公办案,不得徇私枉法;
(三)依法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四)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维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五)清正廉明,忠于职守,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
(六)保守国家秘密和审判工作秘密;
(七)接受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
(4)法院社会法官扩展阅读
法官的条件
第九条担任法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满二十三岁;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
(五)身体健康;
(六)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或者非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一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
㈤ 在法院工作的国家公职人员都是法官
在法院工作的国家公职人员不都是法官,还包括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审判员等回人员。
根据《中华人答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四十条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由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审判员等人员组成。
第四十六条法官实行员额制。法官员额根据案件数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人口数量和人民法院审级等因素确定。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员额由最高人民法院商有关部门确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法官员额,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
(5)法院社会法官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五十二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要求法官从事超出法定职责范围的事务。对于领导干部等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或者人民法院内部人员过问案件情况的,办案人员应当全面如实记录并报告;有违法违纪情形的,由有关机关根据情节轻重追究行为人的责任。
第五十三条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等生效法律文书,义务人应当依法履行;拒不履行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㈥ 法院的只能是什么法官的职责是什么
人民法院以及基层人民法院的基本职能是:(1)审判刑事案回件和民事案件;(2)通过审判活动,惩答办一切犯罪分子,解决民事纠纷;(3)保卫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秩序;(4)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5)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6)保障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㈦ 法官和主审法官有什么区别
法官和主审法官的抄区别在于,法官是对普通法官和主审法官的统一的职务称呼;主审法官是在法庭上对某个案件主理法官的称呼,在案件中,主审法官是可以申请更换的,但是必须提供法定理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二条规定:“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
(7)法院社会法官扩展阅读:
主审法官是为了提高办案效率而在合议庭内部进行分工的产物,主审法官的主要职责如下:
1、与其他法庭上的成员(普通法官等)平等地参与案件的审理、评议和裁判等审判活动;
2、负责处理该案件办案过程中产生的某些具体事务,比如主要包括保管案卷材料、调查收集证据、委托鉴定或审计、组织庭外调解、制作法律文书等辅助性事务;
注意事项:主审法官在处理具体事务时,是以合议庭的“代理人”角色出现的,只能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合议庭的名义行事,要接受审判长的指导和其他成员的监督并做好通报工作,当然行为后果也由合议庭承担。
㈧ 法官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第五条法官的职责:
(一)依法参加合议庭审判或者独任审判案件;
(二)法律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法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
(二)审判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秉公办案,不得徇私枉法;
(三)依法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四)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维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五)清正廉明,忠于职守,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
(六)保守国家秘密和审判工作秘密;
(七)接受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
(8)法院社会法官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第八条法官享有下列权利:
(一)履行法官职责应当具有的职权和工作条件;
(二)依法审判案件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三)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四)获得劳动报酬,享受保险、福利待遇;
(五)人身、财产和住所安全受法律保护;
(六)参加培训;
(七)提出申诉或者控告;
(八)辞职。
第九条担任法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满二十三岁;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
(五)身体健康;
(六)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
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或者非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一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
㈨ 法院的审判法官和执行法官有什么区别
法院的审判法官(审判员)和执行法官(执行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区别:
1、定内义不同
①前容者在人民法院审判案件所组成的合议庭中,是负责组织审判活动的审判人员;
②后者属于人民法院执行机构,是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负责有关执行事项的人员。
2、目的不同
①前者设立的目的在于完成人民法院的工作职责,审判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
②后者设立的目的是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和审判人员的移交,开展执行工作,实现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财产给付内容。
3、方式不同
①前者除简单案件依法可由一人独任审判外,一般应由自己或自己和陪审员依法组成合议庭审判案件;
②后者在执行活动中,根据需要可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而案件人员如对执行提出异议,其有权依照法定程序作出处理。
㈩ 中国 各级法院各级法官对应的行政级别是什么
法院等级设下列四等十二级:
(一)首席大法官;
(二)大法官:一级、二级;
(三)高级法官: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四)法官: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最高人民法院
院长:首席大法官;
副院长:一级大法官至二级大法官;
审判委员会委员:二级大法官至二级高级法官;
庭长:一级高级法官至二级高级法官;
副庭长:一级高级法官至三级高级法官;
审判员:一级高级法官至四级高级法官;
助理审判员:一级法官至三级法官。
高级人民法院
院长:二级大法官;
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至三级高级法官;
审判委员会委员:二级高级法官至四级高级法官;
庭长:二级高级法官至四级高级法官;
副庭长:二级高级法官至一级法官;
审判员:二级高级法官至二级法官;
助理审判员:一级法官至四级法官。
中级人民法院
院长:一级高级法官至三级高级法官;
副院长:二级高级法官至四级高级法官;
审判委员会委员:三级高级法官至一级法官;
庭长:三级高级法官至一级法官;
副庭长:三级高级法官至二级法官;
审判员:三级高级法官至三级法官;
助理审判员:二级法官至五级法官。
基层人民法院
院长:三级高级法官至四级高级法官;
副院长:四级高级法官至一级法官;
审判委员会委员:四级高级法官至二级法官;
庭长:四级高级法官至二级法官;
副庭长:四级高级法官至三级法官;
审判员:四级高级法官至四级法官;
助理审判员:三级法官至五级法官。
省高院的行政级别主要如下:
院长,行政副省级
副院长,党组人员,政治部主任等,行政正厅级
审判庭庭长,副厅级
目前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属法律职务,暂未与行政级别挂钩
县级法院审判员对应级别如下:
法官的行政级别参照公务员基层法院院长,副处
副院长,正科或副科
庭长,科员或副科或享受正科待遇
审判员相当于股级、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