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美国法官选任

美国法官选任

发布时间: 2021-01-22 02:40:55

⑴ 人民法院审判长选任办法是否仍有效

《人民抄法院审判长选任办法(试行)》是‍2000年7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的精神,结合审判实践制定的,至今仍然有效。

⑵ 求德意志帝国宪法(1849年)英文内容

Paulskirchenverfassung:

The so-called Paulskirchenverfassung (Constitution of St. Paul's Church, Frankfurt) of 1849 was the first constitution of a German Empire (German Empire usually being associated with the Empire founded by Bismarck in 1871), and as such was actually titled Verfassung des Deutschen Reiches (Constitution of the German Empire). It was proclaimed by the Frankfurt Parliament, ring its meeting in the Paulskirche church on 27 March 1849, and came in effect on 28 March,[1] when it was published in the Reichs-Gesetz-Blatt 1849, p. 101-147.

Thus, a united German Empire, as successor to the German Confederation, had been founded de jure.[citation needed] De facto, though, most Princes on German soil were not willing to give up sovereignty and resisted it, so it did not succeed on land, with the German Confederation being restored a year later. On the other hand, this first and democratic German Empire, with its small Reichsflotte navy founded a year earlier, fought the First War of Schleswig at sea with the Battle of Heligoland. The fleet's black-red-gold war ensign was one of the first instances of the official use of the Flag of Germany.

After long and controversial negotiations, the parliament had passed the complete Imperial Constitution on 27 March 1849. It was carried narrowly, by 267 against 263 votes. The version passed included the creation of a hereditary emperor (Erbkaisertum), which had been favoured mainly by the erbkaiserliche group around Gagern, with the reluctant support of the Westendhall group around Heinrich Simon. On the first reading, such a solution had been dismissed. The change of mind came about because all alternative suggestions, such as an elective monarchy, or a Directory government under an alternating chair were even less practicable and unable to find broad support, as was the radical left's demand for a republic, modelled on the United States.

The people were to be represented by a bicameral parliament, with a directly elected Volkshaus (House of commons), and a Staatenhaus (House of States) of representatives sent by the indivial confederated states. Half of each Staatenhaus delegation was to be appointed by the respective state government, the other by the state parliament.

The constitution's text opens with § 1 Sentence 1: „Das deutsche Reich besteht aus dem Gebiete des bisherigen deutschen Bundes.“ (The German Empire consists of the area of the German Confederation).

⑶ 代理审判员可以参加主审法官遴选吗

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审判长选任办法》第二条第(四)项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和高内级人民容法院的审判长必须担任法官职务从事审判工作5年以上;中级人民法院的审判长必须担任法官职务从事审判工作4年以上;基层人民法院的审判长必须担任法官职务从事审判工作3年以上。”
代理审判员主要是未取得审判员资格的助理审判员代行审判员职务,但他们已经取得法官资格,如果符合上述从事审判工作年限,可以担任审判长。

⑷ 海南法院员额法官第二次选任面试选出多少名入额法官

7月18日上午,通过笔试的200名海南法院干警来到政法学院参加全省法院员额法官第二内次选任考试面试,选出容159名入额法官。

希望这次的司法体制改革,能够解决案多人少、监管缺失、配套制度滞后等短板和问题,提高司法质量和效率,助力审判执行工作发展。

⑸ 司法原则主要包括哪些

司法独立时现代法制国际的标志,是现代宪政的重要内容。本篇文章就我国司法独立原则的现状、司法独立的内涵进行了阐述,从我国司法独立的主体、模式、保障等三个方面作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构建的设想。 【关键词】司法独立 主体 模式 保障 司法独立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主要标志,是现代宪政的重要内容,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我国司法独立制度与国际社会“司法独立”制度在形式和内容乃至性质上有着较大差距。当期,随着我国加入WTO成为现实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司法独立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司法独立是我国司法改革的关键,也是我国加入国际政治、经济和法律主流的关键。 一、 我国现行法律对司法独立原则的规定 我国1982年通过建立新修订的《宪法》。该法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①随后于1983年通过的《人民法院组织法》第4条、1989年通过的就《行政诉讼法》第3条以及1991年通过的《民事诉讼法》第6条都对司法独立问题作了相应的规定。《宪法》131条还规定:“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②1983年通过的《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9条也对此作了相应规定。我国1979年颁布的《刑事诉讼法》对司法独立原则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但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则对司法独立原则作了专门规定。该法第5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③上述规定为司法独立原则在我国的确立和贯彻实施提供了宪法和法律依据。这表明,司法独立原则在我国既是一项宪法原则,也是一项司法活动准则。作为一项宪法原则,它调整着我国国家司法审批机关与立法机关、行政机关等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确认审判权和检察权的专属性和独立性;作为一项司法活动准则,它确保人民法院审判权和人民检察院检察权的独立、公正行使,防止人民法院的审批活动和人民检察院的检察活动受到外来的不当干扰、影响和控制随着司法独立原则在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上的确立,我国的司法制度也开始迈上了现代司法制度的轨道,开始朝着现代司法制度的目标前进。 二、 司法独立的内涵 司法独立的原则和制度是宪政十分重要的内容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指司法机关独立于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司法机关行使其职权时,只服从法律,不受任何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它包括三个基本内容和“四个不”。三个基本内容:一是司法官独立审批案件;二是司法机关有自己独立的组织系统;三是法律对司法官的地位特设有保障条款。“四个不”是指不侵权、不介入、不施压、不妄评。所谓不侵权是指不侵犯司法机关的管辖权,即不得任意缩小司法机关的管辖范围。不介入,指不能违法进入司法程序干预司法裁决。所谓非法介入司法,主要是指“局外人”未经法律授权和正当程序进入司法程序充任法官或充当实际上的法官,此外,非侦察和检查人员未经法律授权而行具有特定司法意义的侦查和检查权力,也属有损于司法独立的非法介入。不施压,指禁止对司法官员和官署直接和间接施加某种压力,以特定和不特定的不利性后果迫使其按照施压者的意思作出司法决定。不妄评,指在法律裁决作出可能影响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的报道和评论。由于司法机关在国家机构体系中的这种弱势地位,且对社会的危害性最小,它的任务只是搞清案件的事实和正确适用法律,因此,保证司法工作不受来自任何外界的干预和影响,以保障和维护法律崇高权威,是真正实现司法独立的外部条件。 三、 构建我国司法独立体制 现在,我国已经加入WTO,只有构建新的司法独立体制,才能使司法独立既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又能融会贯通司法独立之内在精神,以缩小中西方在司法独立问题上的差距,同时顺利地与国际社会在司法独立上的接轨。以下我拟从我国司法独立的主体、模式、保障等三个层面分析,并提出进行构建的设想。 (一) 重构中国司法独立的主体 重新构建中国司法独立的主体仅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理由有两点:第一,司法独立首先是审判独立,人民法院作为审判机关,是司法独立的首要主体;检察机关作为公诉机关,是司法独立的重要主体。人民法院作为司法独立的主体,既要独立于其他国家机关,还要独立于法院的上级机关,同时,法官身分和地位也应当独立。检察机关作为司法独立的主体,同样既要独立于其他国家机关,还要独立于上级检察机关(但不独立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之所以不再作为司法机关,是因为,其一,公安机关本身是行政机关,受到本级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双重领导。其二,在刑事诉讼中,如果公安机关按法院和检察院的标准来要求,在客观上不利于某些重大、复杂、疑难案件的侦破。其三,即使公安机关独立于其他国家机关,但是也不能独立于检察院;独立于本级政府但不独立于上级公安机关;公安人员的身份和地位也不能独立。第二,根据控审分离的原则。没有控诉就没有审判;没有控诉的审判只能是司法专横。刑事公诉案件审判需要检察机关的发动,而且只有检察机关的控诉才是强有力的。尽管法律可以赋予被害人通过自诉的方式来发动本应由公诉机关发动的审判,但是,这样的刑事案件由被害人通过自诉的方式来发动审判,不利于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因此,独立检察机关的诉与不诉,同独立审判机关的审判变得同样重要了,所以,人民检察院同人民法院一样,应当作为司法独立的主体。 (二) 构建中国司法独立的模式 我国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是基于西方的“分权说”而产生,而是基于“职权分工说”。但是我们可以借鉴“分权说”中的某些合理因素。其实,不管是“二权分立”、“三权分立”、“四权分立”还是“五权分立”,都可成为防止司法专横和腐败的模式,不过,任何一种模式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利弊。中国不能完全照搬照抄任何的模式,尤其是美国式的“三权分立”。但是我国在设置中国的司法独立的模式时,应当借鉴“分权说”中有利于司法公正的合理因素,并使之与我国的国情紧密相结合。第一,人民法院的设置。1、审判机关的组织体系的设置:在现有的审判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增设东北、西北、西南、华东、华北和中南等地方巡回申诉人民法院,作为高级人民法院的高等法院,从而变成五级法院的体系。2、法官的任免:最高人民法院的首席大法官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免;最高人民法院的其他法官和军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等专门审判机构、地方巡回申诉人民法院以及高级人民法院的法官均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免;其他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最高级别的法官由上一级地方人大任免,其余法官一律由上一级地方人大常委会任免。3、人民法院的职权:取消人民法院的罚金和没收财产的执行权;取消人民法院民事、行政强制执行权;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的决定权完全归人民法院。第二、人民检察院的设置。1、检察机关的组织体系的设置与审判机关的组织体系的设置相对应。2、检察官的任免与法官的任免相同。3、人民检察院的职权:取消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的决定权;将刑警划归人民检察院,由人民检察院统一行使刑事案件的立案权和侦查权。 (三)、构建中国司法独立的保障制度 第一、保障司法机关的整体独立。司法机关的整体独立既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独立于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也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相互之间整体独立。目前,中国司法机关(尤其是法院)的整体独立难以实现的原因在于,司法机关不独立于行政机关,尤其严重依附地方行政势力。问题的关键在于,司法机关的经济不独立。由于司法机关的经济不独立,从而使地方各级政府通过财政拨款的方式,直接控制司法机关的经济命脉,从而间接控制司法机关的意志,司法机关为了生存,不得不搞好与当地政府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不得不搞好与当地某些党政首长之间的关系。为此,司法机关沦为“创收部门”,不得不“自收自支”,把直接收取的诉讼费用转化为办案经费,甚至不惜充当“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的角色。因此,保障司法机关整体独立,就必须保障司法机关的经济独立,保证司法机关吃“皇粮”。为此,应当调整现行经济利益结构,使法院摆脱对地方的物质依赖。1、国家财政拨出司法专项款,实行专款专用,由中央统一开支各级司法机关的办案经费、法官和检察官的工资,福利等费用;司法机关的装备、办公用房、法官和检察官的住房等设施,由中央按统一的标准解决,切断司法机关及法官和检察官在财、物方面对地方政权的依赖,使各地司法机关的装备、经费、办公用房,法官和检察官的工资、福利住房等不因地区的差异而悬殊过大。2、国家财政拨款作为司法机关经济的唯一来源,法院所收诉讼费一律上缴国库,作为司法专项款统一使用,禁止挪作它用,从而打消司法机关“创收”的邪念。3、根据各级司法机关的实际情况,定额定编司法人员,确保司法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达到既提高司法能力又保证国家的司法专用款项的有效使用。 第二、保障司法机关的内部独立。1、保障检察机关内部的相对独立。为此,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检察院工作,但是,地方各级检察院之间应当相互独立,从而由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独立决定是否立案、侦查,是否起诉和抗诉,并独立承担由此引起错误追诉的法律责任。2、保障审判机关内部的绝对独立。为此,必须保证法官的独立裁判权。目前我国法院内部不独立,是因为司法裁判方面行政化严重,主要表现在:院长、庭长“审批”案件,使行政管理者直接审查案件影响了案件的裁判,法官不便独立裁判;带有明显“行政会议”性质的审判委员会有权讨论和决定案件,法官不能独立裁判,尤其是“错案追究”的无限扩大,使法官不敢独立审判,从而造成和加剧了“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局面;在案件判决之前,下级法院向上级法院“请示”、“汇报”,上级法院向下级法院“指导”和“批示”,从而强化了下级法院对上级法院的行政依附关系,导致了两审终审制名存实亡。要改变这种状况,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实行司法行政职务与法官职位的职权分离,司法行政职务只管理法院内的行政类事务,案件审判由审判组织独立行使。2 取消“判而不审”的审判委员会。对大多数一般案件实行法官独任审判,较为重大复杂的案件实行合议制。同时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由法学专家(不能包括现职的法官和检察官)和其他相关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对重大复杂案件提出专家咨询意见供合议庭参考。3 在扩大法官审判权的同时,配合国家赔偿法的实施,完善错案追究和司法赔偿制度,加大法官的司法渎职、失职责任。上述改革的实质,是要从根本上“禁止法官之上的法官”,实现由人民法院向审判组织独立审判的转变,向现代各国通行的司法原则及司法惯例靠拢。 第三、保障司法官的身份独立。保障司法官的身份独立,确立和保障司法官的任职条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确保司法官的素质,使司法官成为“法律精英”队伍。为此,必须做到:(1)清除现有的不合格的法官和检察官,腾出法官和检察官编制;(2)初任法官和检察官应当从具有一定执业年限的优秀律师中或法学教授中选任,充实法官和检察官队伍;(3)法官或检察官的司法行政职务与职位分立但可兼任,但是,法院和检察院的司法行政领导必须由具有丰富的法律职业阅历的法官或检察官担任,严禁指派无法律职业资历的人担任法院司法行政职务。2、确保司法官的待遇从优。要使法官和检察官安心工作,不至于受到外界的影响,不至于出现腐败,必须使其拥有适当的待遇。司法官所享有的待遇必须与社会资源承受能力相适应,不能太高,但更不能太低。一般认为,司法官的待遇应当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待遇,虽然我国不实行“高薪养廉”。况且“高薪并非必然能够养廉“,但是,我们应当使司法官因不廉而失去这份职位和待遇受到必要的物质约束。3、规范司法官的任免、晋升、惩戒和调动机制(1)司法官的任免。司法官的任命必须从前已述及的人员中任命,确保司法官的素质;司法官必须由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任命(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任命),以摆脱本级地方政权对司法人员的人事控制;司法官任职终身制(这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非因法定事由(如自愿辞职,丧失工作能力,犯罪以及其他不适合继续担任司法官)及程序不得任免,以保持司法官工作恒定状态;司法官司法行政职务为任期制,因选举而上任,因期满、罢免、辞职而离任;(2)司法官的晋升。法官职位实行行政级制,可按现行《法官法》的规定分为12级;法官职位的晋升以司法业绩为标准,依照法定程序进行,贯彻公平竞争原则;法官晋升遵循“阶梯式”原则,不得越级升迁;除县级人大常委会之外,各级人大常委会设立司法官考评委员会(可由人大常委、退休司法官、律师和法学专家组成),考评、晋升由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任命的司法官。(3)司法官的惩戒。在日常工作期间,司法官不受到随意惩处;建立司法官惩戒标准;设置正当的惩戒程序;除县级人大常委会之外,各级人大常委会设立司法官惩戒委员会(可由退休司法官和法学专家组成)。(4)司法官的调动。非经法定事由和程序,并征得司法官本人同意,司法官不得随意被调动。4、确保司法官及其家庭的安全。由于检察官的诉与不诉以及法官的裁判,都会影响到某一方或者多方的利益,所以,检察官作为诉与不诉的决定者或败诉者的报复。为此,国家应当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障司法官及其家人的人身安全。 第四、理顺和规范党委、人大和新闻对审判的监督关系,创造使司法官只服从法律的法治环境,保障司法独立。任何权力若不受监督和制约,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腐败,司法不独立,受制于人,有碍司法公正;反之,如果司法独立了,但不受监督制约,或者监督不力,也会出现司法专横和审判权的滥用,这已为历史所证明。为此,必须建立规范的监督关系体系,理顺各种监督关系,尤其是理顺和规范党委、人大和新闻对审判的监督关系,以保障司法独立。1、理顺和规范党委对审判的监督关系,以保障司法对立。司法独立不是削弱党的领导,更不是摆脱党的领导,而是为了更好地完善党的领导。因此,我国的司法独立仍然是党领导下的司法独立。但是,党的组织不能对具体案件发号施令。如何规范党对审判的监督,使其既保证司法公正又保障司法独立呢?1 通过党的纪律来约束党员法官,使党员法官真正服从法律;2 党委可通过向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司法官考评委员会和司法官惩戒委员会建议任免、晋升和惩戒来制约法官,使法官真正服从法律。2、理顺和规范人大对审判的监督关系,以保障司法对立。人大作为权力机关,有权监督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大应当设立司法监督委员会(由退休的司法官和法学教授组成)依法对司法进行监督,人大对审判的监督是过程监督而不是结果监督;是整体监督而不是个案监督;是法律监督而不是工作监督。司法监督委员会可通过报告形式向原任免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汇报监督工作,以此作为法官任免、晋升和惩戒的依据之一,使法官服从法律。只有这一才能保证人大不干预司法审判,保证司法独立。3、理顺和规范新闻对审判的监督关系,以保障司法独立。新闻媒体对审判的监督主要是通过对庭审活动的客观报道,使公开审判最大限度的公开,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案件的知情权,使审判人员受到新闻舆论的约束,从而必须服从法律。但是,新闻媒体对审判进行报道时,不得误导公众,不得引导审判机关的裁判结局,从而侵犯司法独立。

⑹ 中国的审判长怎么产生的

法院受理案件后,一抄般会见案件移送各个庭室,各个庭室由庭长对案件经行分配,然后拿到案件的法官会确定合议庭的成员,合议庭成员确定后,审判长自然会产生。一般情况下,承办该案的法官就是审判长,但如果在合议庭中,有经验或者职务比承办法官高的人的话,就会由经验或者职务比承办法官高的人担任审判长。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⑺ 如何构建和完善员额制改革下的法官选拔和退出机制

实行法官员额制,凸显了司法改革对“人的为33%、52%和15%。在管理上,实行法官专单独职因素”属的关注,法官员额制度的建立,能够进一步务序列管理;在选任上,法官主要从法官助理中完善以法官为主体、审判为核心的工作机制,真择优选择,上级法院的法官从下级法院中择优遴正凸显法官在法院中的核心地位。正如最高法院选,条件成熟时也可以从优秀的律师、法律学者长期从事司法改革研究的贺小荣主任指出的,实等专业人才中公开提拔和调任;在时间上,准备行法官员额制的目的就是要让优秀的法官留在用3年到5年的过渡期,逐步推行严格的司法人法官队伍中。法官员额制改革势在必行,那么在员分类管理制度。同时,明确权力责任,推行主审试点工作中,如何选任法官和建立法官的退出机法官办案责任制,建立法院办案人员权力清单制制,科学配置审判资源,从而实现法官的整体优度。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⑻ 巴黎圣母院中法官的特点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法语: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正式名称巴黎圣母主教座堂,是一座位于塞纳河畔、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筑,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它的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

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3月24日[1],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2年,正面双塔高约69米,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它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完全意义上的哥特式教堂。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是古老巴黎的象征。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2019年4月15日晚18时50分许,巴黎圣母院屋顶起火,一小时后火情迅速蔓延(4·15巴黎圣母院火灾事故)[2][3][4]。当地时间4月16日上午,大火扑灭,火灾持续14小时。[4]5月10日,法国国民议会开始审议巴黎圣母院重建法案,各界承诺为重建巴黎圣母院捐款的金额已近10亿欧元。[5]当地时间8月6日,巴黎圣母院屋顶设计大赛(非官方赛事),中国旅美建筑师提出的“巴黎心跳”方案获得冠军。[6]11月6日,中法双方在北京签署合作文件,就巴黎圣母院修复开展合作,中国专家将参与巴黎圣母院修复工作。[7]

中文名
巴黎圣母院
外文名
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
地理位置
法国巴黎第四区 西岱岛(Cite)的东南端
气候条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开放时间
火灾原因暂停开放
巴黎圣母院-数字博物馆
该内容由网络博物馆计划提供

马上参观
快速
导航
建筑师

历史事件

结构外观

内部构造

文学著作

游览信息

火灾事故
历史沿革
前期历史
圣母院的法文原名“Notre Dame”原意“我们的女士”,这位女士不是指别人,正是意指耶稣的母亲圣母玛利亚。圣母院大教堂并不是在它位址上的第一栋宗教性建筑,根据教堂地底下挖掘出来的一些文物,该地点被作为宗教用途的历史,可以回溯到罗马的提庇留大帝(Emperor Tiberius)时代,在西堤岛的东半部上可能建有一座用来祭祀罗马与高卢神祇的神殿。
共19张
巴黎圣母院照片
至于在此地址上所修筑的第一座基督教教堂,则众说纷纭,圣母院的旧址有着曲折的历史,4世纪时是一座用来祭拜圣史蒂芬的基督教教堂,6世纪时又成为一座罗马式教堂,而这座教堂有12块基石取自原先罗马神殿的遗址。也有说法认为大教堂是在墨洛温王朝(Mérovingiens)的希尔德贝尔特一世(Childebert I)在528年时,以先前已经存在的教堂为基础进一步改建。
到了12世纪路易七世时期,原有的罗马式教堂已经毁损不堪,在1160年被选任为巴黎主教的莫里斯·德·苏利(Maurice de Sully)决定在这个地方建造一座可以和圣坦尼大教堂(the Cathedral of St. Etienne)媲美的宏伟教堂。也有史料显示,在这里曾有两个教堂,一个是圣坦尼大教堂,另一个是圣母玛利亚教堂。圣坦尼大教堂早在10世纪时,就已经成为巴黎、或整个法国的宗教中心。但是,也正因为这样的重要性,人们开始发现原有的圣史蒂芬教堂与其所承担的重任不相符,再加上原本的教堂已经随着时间而老旧,而开始思索重新修筑教堂。
巴黎圣母院大火:很多来日方长,都成了后会无期

ONE有影力
赞5
阅读687
开始建造
1160年时,巴黎主教莫里斯·德·苏利(Maurice de Sully)发起教堂的重建计划,教皇亚历山大三世(Pope Alexander III)在1163年亲自奠基(也有说是主教苏利奠基),开启了这座法国哥特式建筑代表作的建造工程。
共12张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在1345年建成,建筑总高度约超过130米,是欧洲历史上第一座完全哥特式的教堂,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巴黎历史悠久最具代表性的古迹[4] 。该教堂曾经是全欧洲工匠组织和教育组织集会的地方。

⑼ 法官检察官选任委员会由什么组成

法官、检察官复的选任,要坚持党制管干部原则,尊重司法规律。法官、检察官首先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为了保证专业能力,在省一级设立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从专业角度提出法官、检察官人选。由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在政治素养、廉洁自律等方面考察把关,人大依照法律程序任免。遴选委员会的组成,应当具有广泛代表性,既有经验丰富的法官和检察官代表,又有律师和法学学者等社会人士代表。建立逐级遴选制度,上级法院、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原则上从下一级法院、检察院择优遴选,既为优秀的基层法官、检察官提供晋升通道,又保证上级法院、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具有较丰富的司法经验和较强的司法能力。扩大法官、检察官的选任渠道,实行有别于普通公务员的招录办法,招录优秀律师和具有法律职业资格的法学学者等法律职业人才进入法官、检察官队伍,为建立法律共同体搭建制度平台。

热点内容
120救护车手续不全复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8-25 09:40:39 浏览:222
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心得 发布:2025-08-25 09:40:38 浏览:365
合同法对财产 发布:2025-08-25 09:31:36 浏览:93
人的道德做事 发布:2025-08-25 09:27:11 浏览:909
等于没道德 发布:2025-08-25 09:26:36 浏览:798
医院普法规划 发布:2025-08-25 09:08:51 浏览:165
社会与法普法栏目剧与学生和老师的爱 发布:2025-08-25 08:43:48 浏览:807
关于法和社会相互关系 发布:2025-08-25 08:26:57 浏览:555
社会与法空窗 发布:2025-08-25 08:05:46 浏览:728
民法通则第31条 发布:2025-08-25 07:44:33 浏览: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