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正情法官
⑴ 法官手中的木头是什么
法槌!
一、《人民法院法槌使用规定》规定了法槌使用程序:
使用法槌的不同阶段及程序:审判长在宣布开庭、继续开庭时,先敲击法槌,后宣布开庭、继续开庭;宣布休庭、闭庭、以及判决、裁定时,先宣布休庭、闭庭以及判决、裁定,后再敲击法槌。其他情形使用法槌时,应当先敲击法槌,后对庭审进程作出指令。使用法槌时一般敲击一次,法槌敲响后,诉讼参与人、旁听人员应立即停止发言、喧哗或其他有碍庭审进程的行为,否则将按照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中国古代的惊堂木,就是法槌的雏形。
法槌在中国并非舶来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开始使用惊堂木,这可以被视为法槌的雏形。我国法官采用法槌主持庭审活动,主要目的在于显示庭审活动的权威性、程序性和裁判性,强化庭审的现场效果。
三、法槌及其底座均选用优质的实木制作。
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底座,一部分是法槌,分别重1500和500克。底座是18厘米的正方形,高度为3厘米,底座的四角镶嵌着蝙蝠形的白色铜花,十分精美。一个用铜丝围成的8厘米见方的正方形镶嵌在底座的中间,它的总长度是26厘米,槌部高3厘米,直径4.5厘米,槌部两端呈对称的半圆形,中间的圆柱形上用黄色的铜片包着,铜片上面刻着法槌所属的法院名称。
⑵ 什么情况下,香港法官和律师上庭不用戴假发
事实上是在97年以前香港 曾经被英国租借
官和律师在法庭上戴假发是英国法庭最有特色的传统之一,在一些受英国司法制度影响深远的前英国殖民地地区,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具有不列颠特色的文化烙印,比如中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
英国的法官和律师为什么要戴假发呢,许多研究历史的人提出了种种不同的解释,但都很难说服所有的人。
有人说,在中世纪时,过度的劳累和疾病使得司法人员们过早地掉光了头发,为了在公众面前掩饰自己的“聪明绝顶”,假发遂流行,约定俗成成为英国法庭的一景。
有人说,法官戴假发是表示自己的德高望重,而律师戴假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掩饰和保护作用,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辩护结果不能得到被告人及其家人的认可。但这与其说是合理的解释,不如说是与律师有过节的人编出来诋毁他们的笑话。因为根据最近的一份调查表明:有57%的律师对戴假发表示不满,恨不得把它摘掉,原因是这些由马鬃编成的假发套造价非常昂贵却很不卫生,一般一顶假发就要用一辈子,有一个律师世家有一顶发龄达94年的老古董,传了四代人,堪称传家之宝。
根据历史学家和民俗学家的研究,英国人戴假发的流行时尚传统大约始于十二世纪,当时并不只是法官和律师的专利,上层社会的人都将戴假发视为一种时尚,是出席正式场合或沙龙聚会时的正规打扮。
行家指出,司法界所用的假发与普通假发是有区别的。在英格兰,司法假发的每一边有三个卷曲而王室人员却只有两个,这是否代表着一种很微妙的隐喻意义不得而知。但苏格兰人却老爱和英格兰人闹别扭,因为在苏格兰,情况刚好颠倒过来,王室人员用三个卷曲的假发而司法人员只有两个卷曲。
假发的制作成本昂贵在于人工而不是材料,因为马鬃的取得并不难,而假发的制作可是个精细活,而且没办法通过机器或生产流水线进行批量生产。
生产一个假发需要一位熟练的工匠花大约44个工时的劳动,包括编织和打卷。成品一般有四个颜色:白色、金黄色、浅灰色和灰色,在一些英国的老殖民地,如西非和加勒比海地区,白色非常流行,而在英国本土,金黄色和灰色最为流行。
一般一个法官的假发要超过1500英磅(折合人民币约18,000元,哇噻,不便宜哦),而最普通的假发,也不低于300英磅。
一般人宁愿忍受生虱子,也不会像女士们更换帽子一样经常换假发,其原因并不在于舍不得买多顶假发。而是基于一种说法:假发戴得越久,越老越脏,颜色越深,说明你吃法律饭入行的时间越长,而在司法界,资历和年龄可是个宝,如同医院老医生最吃香一样。从某个意义上,头龄越老的假发也就成为律师们招揽生意的百年老字号了,而法官的老古董假发则是富有审判经验的招牌。
一位法学院学生在取得律师资格之后,家人或朋友给他的最好的礼物就是由某位名家制作的假发。许多从事假发制作的匠人都是子承父业,甚至是世家,其制作假发的历史,比某些英国贵族的家族谱系还长。
定制假发也是一个需要耐心等待的过程,因为许多名匠的预约期已经是在几年之后,即使能马上定制,在制作过程中,你的脑壳需要至少被尺子量过十二次,这并不是匠人们故意折腾你,而是精致工艺的要求。
当然你也可以买一个现成的,但毕竟不如量体裁衣般温柔地吻着你那聪明的脑袋,更何况随便买来的假发在许多法律人看来,如同穿牛仔服出席一个庄重的宴会一样无礼。英国人素以保守精神著称,司法界更是如此,司法要求的是精确甚至刻板,强调的是稳定与平衡,而对个性化的东西兼容性较小。
许多假发匠人世家对于每一个售出的假发都有记录,要求购买者签名备案,几百年下来,在这些记录中可以找到许多名人的亲笔签名,因为许多知名政治家在成名之前大多是从事律师工作的。
假发的保管也是个细致活,一般每一套假发都配有一个通风的铁盒子或木盒子,有些盒子甚至是另一件独立存在的艺术品,价值远超过于假发本身。最早时,在英国人头上还经常长虱子的年代里,假发在保存时会被撒上一些药粉,用来防虱子。
最后一个与中国有关的问题是:在很长的时间内,假发所用的原材料马鬃绝大部分来自于中国,这也是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中中方出口商品中除茶叶外的一项重要交易品,因为欧洲马匹的鬃毛不易进行纺织而且容易折断,而鬃毛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漂白和清洗,也只有中国马所产的鬃毛能经历过种种考验。
提起英国的法官或律师,脑海里自然而然的浮现出那灰白的稍带卷曲的假发。对于英联邦的法制传统之外的人,虽然假发已成为英联邦法律人符号特征,但这样的装扮并不会油然生出庄严肃穆的威风,相反,常常是一种怪怪的感觉,让观者不时的替他们捏着一把汗,担心会不会随着大律师颇有风度的鞠躬而滑脱下来,当庭出个洋相。美国第三任总统托玛斯?杰斐逊就曾说,“(英国法官)像躲在棉絮下面向外窥视的老鼠”。这个仪表还吓得一个出庭作证的孩子大哭不止,导致英国专门审理涉及青少年案件的特别法庭完全取消了假发。
假发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古埃及和古罗马帝国的文献就有相关记载。然而在欧洲上层社会的流行,一般认为是1620年前后,路易十三为了掩盖自己的秃顶而戴假发,引起经常出入宫廷的贵族效仿,随后风靡欧洲,以至于连妇女都戴着各式的假发出席社交场合。到十七世纪六十年代,这一时髦又由英王查理二世传到英伦三岛。十七世纪的英国人萨缪尔.佩皮斯(Samuel Pepys)的日记,真实的记录了假发在英国流行的历史。1663年11月2日,佩皮斯得知国王和公爵都将戴假发的传闻,第二天就急不可耐的将头发剃光,定作了假发。佩皮斯写道:“告别自己头发还是有些许伤感,但一切结束了,我就要戴假发了”。由此可见,假发在英国流行,榜样起了很大的力量。
榜样之外,假发的流行还有一个原因。据垄断英联邦假发行业的埃德和拉芬斯克洛夫工厂(Ede & Ravenscroft)介绍,由于十七世纪的欧洲缺乏供暖系统,人们不便洗热水澡,为了防止寄生虫的滋生,最好的办法就是留短发而以长长的假发替代。
早期的假发使用人的头发制作,如债务人用头发抵债、甚至是死人的头发。那时的法庭上,各种假发的气味混合简直令人窒息,使得法官们出庭有时不得不自带一束鲜花来稍稍化解一下。这种状况直到1822年汉弗莱?拉芬斯克洛夫(Humphrey Ravenscroft)发明了利用马尾制作假发的工艺才结束。
英联邦法律人出庭或者参加重大典礼活动都佩带假发,完全是当时的流行使然,并没有任何强制性的法律规定。数百年过去了,假发不再时髦,却成了法律人遵循传统的守旧形象。而且假发不卫生、太热、扎人、甚至有些滑稽可笑。然而要说改变也很难。人们习惯性的将假发与地位、身份乃至正义联系起来。事务律师获得出庭权以后,就因为没有戴假发的资格而向上议院提出了好几次不成功的陈情,而不少被告人也优先选择可以佩带假发的出庭大律师为他们辩护,据说是否戴假发还直接关系到对陪审团的说服能力呢!
查理二世的时代虽然早已过去,但看起来当初的时尚--至少在假发这一点上--仍然从坟墓中伸出手来牢牢的束缚着当代的英联邦法律人。澳大利亚在70年代为了顺应家事法庭(Family Court)减少形式,增进和谐的潮流,取消了假发。但到1987年,据说是由于发生了多次针对司法人员的袭击,于是又恢复了假发。笔者以为,澳大利亚的这一做法,更多的是传统心理作怪,或者说是传统论者为了保住头上的假发,拿这些袭击说事儿而已,绝对难说是对症下药。因为在英国,1992年取消青少年特别法庭中司法人员佩戴假发的惯例后,似乎并没有类似澳大利亚的恶果发生。2003年,英国又进行了一次是否取消假发的调查,发现多数资深法官和事务律师希望取消假发,而下级法官和出庭大律师则坚持传统。更有68%的公众希望法官---特别是在刑事案件中---佩戴假发,说明假发在英国民众代表司法正义的符号作用仍然很强。
争论归争论,假发看来不会很快地在英联邦的法庭上消失。唐纳德逊勋爵(Lord Donaldson)的一句话概括了这场争论, “既然假发至少过时一个世纪了,那也不用急着取消。”
正义需要通过仪式体现出来,正是通过这种鲜明而具体的符号意象和强烈的心理暗示,假发唤起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和对正义的希冀。然而,建构现代司法文化乃至法律文化的没有捷径。以萨维尼为代表的德国历史法学派认为人民自身在缓慢的促进法的成熟,法律除了认可这一历史创造的成果之外,不可能有其他的角色。历史法学派不再是主流,但法律现象中少不了历史的积淀。中国律师袍可说是已经夭折了吧?至少在地方上,今年以来着律师袍出庭的现象可说是凤毛麟角,这或许是必然的结果。当初的决定更多的是应景成分,没有顾及到历史、文化的因素。笔者以为,正是使英联邦法律人头顶上的假发挥之不去的那种力量,让中国的律师袍迅速地离去,消失在历史的隧道中
⑶ 黄正音的个人简介是怎么样的
黄正音,1985年1月25日出生于韩国首尔市,韩国女演员、歌手,毕业于韩国水原大学。2002年3月,作为四人女子组合Sugar成员之一出道。2004年,退出组合,正式单飞。
2005年,作为固定嘉宾参加综艺节目《情书》。2007年9月,参演周末剧《冬候鸟》。2009年5月,作为固定嘉宾参加综艺节目《我们结婚了》。9月参演家庭喜剧《穿透屋顶的highkick》,获得第46届韩国百想艺术大赏新人奖。
2010年5月,主演台庆剧《巨人》,获得SBS演技大赏新人奖。2012年7月,主演爱情剧《GoldenTime》和《浪漫满屋2》。2013年2月,主演周末剧《钱的化身》。9月主演爱情剧《秘密》,获得KBS演技大赏最优秀演技奖。2014年6月,主演周末剧《无尽的爱》。
2015年1月,主演爱情剧《Kill Me Heal Me》。9月主演爱情剧《她很漂亮》。2016年5月,主演爱情剧《好运罗曼史》。2018年5月,主演爱情剧《勋男正音》。2020年5月,主演爱情剧《双甲路边摊》。7月主演爱情剧《他就是那家伙》。
(3)黄正情法官扩展阅读
黄正音的感情生活:
2008年,黄正音与SG Wannabe成员金勇俊两人因同在一个经纪公司经常见面,认识以后很自然地就走到了一起。2009年9月22日,江南时尚庆典安德烈·金Fashion Art Collection在韩国首尔举行。黄正音和金勇俊作为主模特出席走秀。2015年5月15日,黄正音与金勇俊公司承认了两人已经于两个月前分手的消息。
2015年12月,黄正音经纪公司承认和高尔夫球手李荣敦相恋。2016年2月27日,与男朋友职业高尔夫球手李荣敦结婚。
2017年2月2日,黄正音所属经纪公司表示“经向本人确认得知,黄正音确实是怀孕初期。8月15日晚上8时30分左右,黄正音顺产生下男宝宝。2020年9月2日,黄正音向法院提交了离婚调解申请书。
⑷ 古代有哪些使用过计谋的法官
一、古代没有专职法官一说,许多县、府、督等等各级官员首脑不仅是地版方政务处置人,也是权司法审判人,属于政法一体。类似大理寺、刑部等等官僚机构在古代司法体系中虽有其单独职责,但也具备部分审判、载量职能。
二、绝大多数的古代法官或多或少都会使用一些计谋。
三、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如北宋包拯传说在审判潘杨案中使用了装鬼之计,唐朝江阴县令赵和在审理地契抵押案件中用过无中生有计套取口供定案,宋代陈述古(陈襄)任建州浦城知县时使用摸钟辨盗之计,还有海瑞、宋慈等等等等,太多了。
⑸ 黄正音申请离婚,她与丈夫结婚有多少年了
结婚有四年了,他们在2016年结婚,一年之后还剩下了一个孩子,但是因为某些不为人知的原因离婚。
⑹ 国民党军官黄正诚
“搜”黄正诚
战斗进展得出乎意料的顺利,9月24日拂晓时许,就将敌人全部彻底歼灭了。这个整编第1军第1师第1旅,被胡宗南吹嘘为“天下第一旅”(又称“天下第一军”),在陈赓所部的打击下,已经不存在了。它的中将旅长黄正诚,曾经留学希特勒德国的军事学校,被吹嘘为“百战百胜的将军”,同国民党其他部队相比较,这支蒋家御林军确实与众不同,全副美械装备,训练有素,战术、技术比一般部队高,士兵都是七、八年以上的老兵,受反革命宣传欺骗蒙蔽的毒害较深。因此,这支部队非常骄横。在行军路上,其他蒋军部队遇上它,都要赶快让路。可是,在陈赓所部的铁拳打击下,一败再败,直至最后彻底覆灭。
战斗结束了,摆在敌旅部附近的四门美式山炮,竟然一炮未放,就被我军缴获了。我们战士问俘虏:这么好的炮,你们为什么没有打?俘虏说:“你们一下子就包围了上来,炮还没有进入阵地,怎么打!”
陈堰的枪声停止不久,周希汉打电话问吴效阂:你们捉到了黄正诚没有?
吴效闵回答:没有。有的俘虏说,黄正诚被炸死了。
周希汉想了一下说:“不可能,你们大炮、炸药包响的时候,黄正减还和罗列在报话机上讲话,我听的清清楚楚,你们要好好搜索,别让他化装逃跑了!”
按照旅、团的命令,部队开始了认真的搜索,把俘虏中一些穿马靴、外表模样象大官的都询问了一遍,仍不见黄正诚。敌副旅长兼参谋长少将戴涛、参谋主任少将顾铁、第1团团长少将刘玉树,都找到了,唯独没有找到黄正诚。
东方呈现出鱼肚白,天要亮了。部队押着俘虏迅速撤出战场后,吴效闵带着几名参谋,来到俘虏集中的一片树林里,只见这些昨天还骄横霸道、不可一世的蒋家御林军,如今个个疲惫不堪、蓬头垢面,耷拉着脑袋坐在树下,有的背靠树干在“闭目养神”,有的还呆呆地望着陈堰村,好像在说:这个倒霉的村庄让我当了共军的俘虏,断送了我“戡乱救国”、升官发财的美梦。
这个时候,十数架吊丧的美造蒋机飞临战地上空,围着官雀和陈堰兜圈示威,从浮山方向来救援的第167旅和第27旅,往这两个村发射着送葬的丧炮!俘虏们见景生情地自言自语:晚了,晚了,一切都晚了!
吴效闵注目环视,忽然在俘虏中发现一个上身穿士兵衣服,下身着呢裤、脚穿皮靴的入,鼻梁上还架着一副金丝眼镜。这人低垂着头,偷偷地向另一名俘虏背后挪动,神态很不自然。吴效闵走上前去问他:“你是做什么的?”
“书记官,我是书记官。”回答得很慌乱,此人好像在发抖。
吴效闵没有说话,紧紧盯着他的裤子和皮靴。他更加不安了,连忙解释说:“我确实是书记官。这裤子和皮靴,是我去年在西安结婚时朋友送的。..”
黄正诚作贼心虚,越解释破绽越多。经过查对,揭穿了他的谎言,他就是“名扬天下”的“天下第一旅”旅长黄正诚。
此时此刻,黄止诚的尴尬相惹得周围的俘虏哈哈大笑。黄正诚感到无地自容,用手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说:“我要见你们的陈赓将军。”
吴效闵冷冷地问了一句:“你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吗?”
闷了半天,他才说出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你们打仗不按规矩。”
是的,我军打仗是不按他们的规矩。这大概是胡宗南系的军官吃了败仗后都要说的一句话。两个月前,我军在闻夏地区歼灭胡军第31旅时,曾经传出过这样一个笑话:俘虏大队经过闻喜县横水镇时,镇上老百姓围着观看,一位老乡问一个被俘的连长说:“你们‘中央军’不是厉害吗?怎么被解放军抓了俘虏?”
这位连长说:“不是我们不行,而是解放军打仗‘超过’了战术原则,我们还没有拿起枪,架起炮,队形没有展开,就把我们捉住了。”
这位被俘连长蠢猪式的诡辩,引起了在场人们的嘲笑。如今,这位学过希特勒操典、受过美国人栽培的中将旅长,也对陈赓司令员的指挥才能发出了蠢猪式的“埋怨”,理所当然地受到人们同样的嘲笑。
和吴效闵一同来“搜索”黄正诚的团副政委康起华又问了黄正诚一句:
“规矩?什么规矩?”
黄正诚念念有词:“你们不按操典,偷偷摸摸,乱冲乱打。如果摆开阵势,凭我们的武器装备,和多于你们几倍的兵力,你们是打不赢的。..”
为了让黄正诚头脑清醒一些,康起华严正他说:“黄正诚,收起你们那套规矩、操典吧!你们打的是反革命战争,不得人心,不管按什么规矩打,用多么好的武器装备,最终注定要失败的!”
⑺ 黄正音申请离婚,是否有透漏离婚的原因
现在社会离婚率居高不下,一年比一年高。黄正音自9月2号表示向法院提交了离婚调解申请书。经纪公司确认黄正音提交了离婚调解申请书,关于离婚原因就表示:”是个人的私生活,无法公开“。具体原因黄正音目前并没有透露。个人认为婚姻破裂无非就是几个原因:聚少离多、不被理解、感情基础薄弱。
婚姻上很多的事情都是因小事情积累变大的。生活7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处理好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夫妻生活才会越过越好。以前我在网上看过一段话,即使在美好的婚姻,一生中也会有200次离婚的念头,50次掐死对方的冲动。你们会有这样的冲动吗?
⑻ 法院法官大人那的锤子叫什么锤
那个木头槌子叫法槌,是法院司法礼仪的一个组成部分。法槌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底座,一部分是法槌,分别重1500和500克。底座是18厘米的正方形,高度为3厘米,底座的四角镶嵌着蝙蝠形的白色铜花,十分精美。一个用铜丝围成的8厘米见方的正方形镶嵌在底座的中间,它的总长度是26厘米,槌部高3厘米,直径4.5厘米,槌部两端呈对称的半圆形,中间的圆柱形上用黄色的铜片包着,铜片上面刻着法槌所属的法院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院,最早由厦门市思明区法院使用法槌,后推而广之。最高法院专门发了一个《人民法院法槌使用规定*(试行)》,规范如何使用法槌,可以看看:
为维护法庭秩序,保障审判活动的正常进行,现就人民法院法槌使用问题规定如下:
第一条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在审判法庭开庭审理案件时使用法槌。
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案件时,由审判长使用法槌;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时,由独任审判员使用法槌。
第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使用法槌:
(一)宣布开庭、继续开庭;
(二)宣布休庭、闭庭;
(三)宣布判决、裁定。
第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使用法槌:
(一)诉讼参与人、旁听人员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妨害审判活动,扰乱法庭秩序的;
(二)诉讼参与人的陈述与本案无关或者重复陈述的;
(三)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认为有必要使用法槌的其他情形。
第四条法槌应当放置在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的法台前方。
第五条审判长、独任审判员使用法槌的程序如下:
(一)宣布开庭、继续开庭时,先敲击法槌,后宣布开庭、继续开庭;
(二)宣布休庭、闭庭时,先宣布休庭、闭庭,后敲击法槌;
(三)宣布判决、裁定时,先宣布判决、裁定,后敲击法槌;
(四)其他情形使用法槌时,应当先敲击法槌,后对庭审进程作出指令。
审判长、独任审判员在使用法槌时,一般敲击一次。
第六条诉讼参与人、旁听人员在听到槌声后,应当立即停止发言和违反法庭规则的行为;仍继续其行为的,审判长、独任审判员可以分别情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七条法槌由最高人民法院监制。
第八条本规定(试行)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