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人民法院领导

人民法院领导

发布时间: 2021-01-24 17:32:57

法院各领导如何称呼他们

要称呼法官。知道领导的职位,庭长、院长、法官,加上姓即可,如某院长。不知道职位,一律称呼某法官最好,不要称呼某同志。即使他只是一般文职人员或者书记员,这样称呼也不会太离谱。如果他从事的岗位与法官一职有较大差异的话,你这样称呼他他会主动提醒你他的实际职责。

拓展资料

法院组织体系:

最高人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审判机关,负责审理各类案件,制定司法解释,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并依照法律确定的职责范围,管理全国法院的司法行政工作。

高级人民法

高级人民法院:

高级人民法院包括:省高级人民法院、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以及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设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经济审判庭,根据需要可以设其他审判庭。

依法审判下列案件:

1、法律、法令规定由它管辖的第一审案件。

2、下级人民法院移送审判的第一审案件。

3、对下级人民法院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案件和抗诉案件。

4、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案件。

中级人民法院

中级人民法院包括:在省、自治区内按地区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在直辖市内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省、自治区辖市的中级人民法院以及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设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经济审判庭,根据需要可以设其他审判庭。

依法审判下列案件:

1、法律、法令规定由它管辖的第一审案件;

2、基层人民法院移送审判的第一审案件;

3、对基层人民法院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案件和抗诉案件;

4、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案件。

中级人民法院对它所受理的刑事和民事案件,认为案情重大应当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时候,可以请求移送上级人民法院审判。

基层人民法院

基层人民法院包括:县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法院、自治县人民法院以及市辖区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可以设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和经济审判庭,庭设庭长、副庭长。基层人民法院根据地区、人口和案件情况可以设立若干人民法庭。人民法庭是基层人民法院的组成部分,它的判决和裁定就是基层人民法院的判决和裁定。

基层人民法院审判刑事和民事的第一审案件,但是法律、法令另有规定的案件除外。对所受理的刑事和民事案件,认为案情重大应当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时候,可以请求移送上级人民法院审判。

除审判案件外,并且办理下列事项:

1、依法处理不需要开庭审判的民事纠纷和轻微的刑事案件;

2、依法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

专门人民法院

专门人民法院是中国统一审判体系——人民法院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共同行使国家的审判权。包括军事法院、海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森林法院、农垦法院、石油法院等。

专门人民法院与地方法院的区别主要在于如下几个方面:

1、专门人民法院是按特定的组织或特定范围的案件建立的国家审判机关,而地方人民法院是按照行政区划建立的国家审判机关。

2、专门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具有专门性,即专门人民法院所审理的案件的性质不同于地方人民法院,受理管辖案件的范围具有特定的约束。

3、专门人民法院的产生及其人员的任免不同于地方人民法院。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并不是经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而是由最高人民法院联同中央军事委员会任命的。

㈡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领导体制的区别

问:讲到我国的国家机构时,有学生问“为什么人民法院是上级监督下级,而人民检察院是上级领导下级?”我也不知道,向同行请教。

答:我国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的关系不是领导关系,而是监督关系,即最高人民法院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监督”是指上级人民法院不能直接指挥下级人民法院具体进行审判,只能通过审判程序对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正确进行审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二)上级人民法院审理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判决或裁定、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经当事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抗拆的第二审案件,就第一审判决或裁定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然后判决驳回上诉或抗诉,维持原判决,或者依法改判,或者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三)死刑复核中,对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

我国人民检察院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上级领导下级,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检察院在执行法律和政策上进行指导和帮助,并有责任监督下级人民检察院正确执行法律,做好法律监督工作;当下级人民检察院有违法现象或其他错误时,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当下级人民检察院在工作中遭到干扰、阻力或其他困难时,上级人民检察院有责任予以支持和帮助。
(二)上级人民检察院在业务上对下级人民检察院实行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裁定的抗诉,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书,并且将抗诉书抄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上级人民检察院如果认为抗诉不当,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撤回抗诉,并且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
(三)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检察院组成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有权进行管理和考核。全国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有权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批准任免和建议撤换下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委员。这一点应该是最明显的体现。
实行检察机关上级领导下级的体制,有利于保证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顺利开展检察工作,有利于保证检察机关对全国实行统一的法律监督,保障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㈢ 最高人民法院党委成员名单

截止2020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党委成员名单:周强、贺荣、李少平、姜伟、高憬宏、马世忠、刘海泉、杨万明、贺小荣。

人物简介:

1、周强

周强,男,汉族,1960年4月生,湖北黄梅人,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首席大法官。

2、贺荣

贺荣,女,汉族,1962年10月生,山东临邑人,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正部长级)、一级大法官。

3、李少平

男,汉族,1956年10月生,山西武乡人,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二级大法官。

4、姜伟

男,汉族,1957年3月生,山东龙口人,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二级大法官。

5、高憬宏

高憬宏,男,汉族,1959年8月生,辽宁凌源人,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第三巡回法庭分党组书记、庭长、二级大法官。

6、马世忠

马世忠,男,汉族,1962年4月生,山东潍坊人,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

7、刘海泉

刘海泉,男,汉族,1964年10月出生,山东诸城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最高人民法院纪检监察组组长、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

8、杨万明

杨万明,男,汉族,1961年1月生,山西昔阳人,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二级大法官。

9、贺小荣

贺小荣,男,汉族,1963年11月生,陕西子洲人,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二级大法官。

(3)人民法院领导扩展阅读:

最高人民法院成立于1949年10月22日,办公大楼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以维护宪法法律尊严为己任,秉持司法为民之理念,致力于构筑法治社会基础,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

自成立以来,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裁判发正义之声,以司法解释行法治之策,把握时代脉动,体察社会需要,满足人民期望,弘扬法治精神,是宪法法律的忠诚守护者。

依照《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审判机关,负责审理各类案件,制定司法解释,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并依照法律确定的职责范围,管理全国法院的司法行政工作。

根据《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及相关法律,作为国家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审理下列案件:

一、审理法律规定由它管辖的和它认为应当由自己审判的第一审案件。

二、审理对高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上诉、抗诉、申请再审与申诉案件。

三、审理最高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案件。

四、核准本院判决以外的死刑案件。

五、依法审理国家赔偿案件,决定国家赔偿。

六、核准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案件。

除审判案件外,最高人民法院还负责统一管理、统一协调全国法院的执行工作。目前,每年全国法院受理大量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这些案件主要由地方人民法院执行。最高人民法院设立执行局,负责这项工作的管理、监督、协调。

㈣ 请问大家,最高人民法院受谁领导

不正确,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关系应当表述为监督与被监督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十七条第二款,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受上级人民法院监督。

㈤ 人民法院上下级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对吗

不对。
我国上级法院与下级法院是监督与被监督关系。我国上级回检答察院与下级检察院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我国法院分为基层法院,中级法院,高级法院,最高法院。主要是根据审判级别和管辖级别来划分。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如果上下级法院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不利于案件的独立审理。

㈥ 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法院实施领导正确吗

我国法院复上下级之间是一种监督制与被监督的关系,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法院的上下级的这种级别不是行政上级别,而是一种审判级别。因为我国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以刑事案件为例,第一审法院审判后作出的判决或裁定,如果被告人不服可以上诉,检察院认为判决或裁定有误,可以抗诉,上诉或抗诉后,引起第二审审判。所以法院上下级之间通常规定审判级别,就容易确定案件的管辖和审判级别。当然,最主要的是,为了保证审判的独立进行,保证司法的公正,法院在审判案件时不能有任何的干扰,如果法院上下级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那么上级法院就有权指挥、命令下级法院,下级法院就得服从上级法院的指挥与命令。这样一来,就无法保证审判的独立,也就无法保证司法的公正。实践中,有的下级法院为了确保自己做出的判决不会在二审时被上一级法院改变,就在作出判决前向上一级法院进行所谓的“请示”,则一些上级法院的法官也以“上级领导”自居,对这种请示进行“指示”,从而使两审终审制变成了事实上的一审终审,这是严重违反我国诉讼法的行为,是必须得到制止的!

㈦ 人民法院是不是实行双重领导体制

一、理论上或者从体制规定上看,法院不同于检察机关,上下级无领导关系。

1、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的关系不是领导关系,而是监督关系。

2、各级人民法院对其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受其领导。

二、实际上,恰恰在业务上,存在着或明或暗的领导或指导关系。

1、制度设计时,为什么要定义为监督关系?

检察机关为了行使侦查、提起公诉、抗诉等法律监督职权,必须确立上下级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我国的审判制度是二审终审制,如果上下级是领导关系,等于就是一审终审制了。另外,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是,它在处理案件时扮演的是居中裁断、冷静客观、不偏不倚、超脱当事人双方利益的角色,它处理案件的过程是深入思考、独立作出判断的过程,它处理案件所依据的都是条文既定、内容明确的法律,这些特点和规律决定了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不需要依靠上级人民法院的直接领导和指挥。

2、事实上,法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领导或指导的关系。

小案子一般是独立的,如果遇到疑难复杂或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下级院怎么可能不向上级院请示汇报呢?据本人所知的,上级院的指示还是决定性的。当然从制度上讲,确实是不需要请示的,但事实上,哪个基层院敢不请示?!在我国法院独立审判是不存在的,法官独立断案也是不存在的。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下级人民法院服从上级人民法院的领导和权威,超过服从法律的规定和权威的现象。

㈧ 县法院受谁领导

一府两院由同级来人大产生源并负责,所以县法院的领导是县人大,这是地方人大组织法规定的,法院的副院长,各级法官由人大常委会任命。 人民法院上下级之间是业务指导关系,一、 具体解析: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的规定看,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关系表述为监督与被监督关系更加准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十七条规定了,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受上级人民法院监督。 二、 法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第十七条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受上级人民法院监督。

㈨ 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关系是领导关系对吗为什么

我国法院上下级之间是一种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法院内的上下级的这种级容别不是行政上级别,而是一种审判级别。因为我国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以刑事案件为例,第一审法院审判后作出的判决或裁定,如果被告人不服可以上诉,检察院认为判决或裁定有误,可以抗诉,上诉或抗诉后,引起第二审审判。所以法院上下级之间通常规定审判级别,就容易确定案件的管辖和审判级别。当然,最主要的是,为了保证审判的独立进行,保证司法的公正,法院在审判案件时不能有任何的干扰,如果法院上下级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那么上级法院就有权指挥、命令下级法院,下级法院就得服从上级法院的指挥与命令。这样一来,就无法保证审判的独立,也就无法保证司法的公正。实践中,有的下级法院为了确保自己做出的判决不会在二审时被上一级法院改变,就在作出判决前向上一级法院进行所谓的“请示”,则一些上级法院的法官也以“上级领导”自居,对这种请示进行“指示”,从而使两审终审制变成了事实上的一审终审,这是严重违反我国诉讼法的行为,是必须得到制止的!

㈩ 法院里厅长和庭长分别什么级别,谁的权大

法院没有厅长,有正、副厅级审判员,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为副厅级。四级专法院都有庭属长,一般基层法院的为副科级。

法院的行政级别各地、各法院都不太一样,总得来说,庭长是法院的中层领导,正、副厅级审判员是享有一定待遇的审判人员,并不一定是领导职数。

人民法院组织法,并没有确定相关审判人员的行政级别,致使法官在待遇、级别上很杯具。但令一方面,法院不需要搞行政级别,法院是独立于行政部门的司法机关,按理应自成一体,方能显示司法的独立。

拓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第三条人民法院的任务是审判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并且通过审判活动,惩办一切犯罪分子,解决民事纠纷,以保卫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秩序,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

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人民法院用它的全部活动教育公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

第四条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网络

热点内容
党校条例出台 发布:2025-08-23 17:11:10 浏览:978
唐律疏义婚姻法 发布:2025-08-23 17:06:47 浏览:214
顺德大良法院 发布:2025-08-23 17:05:37 浏览:534
子洲法院刘 发布:2025-08-23 17:05:33 浏览:406
劳动法休息事假规定2015 发布:2025-08-23 16:58:19 浏览:810
诗山人民法院 发布:2025-08-23 16:48:48 浏览:623
法学博士收入 发布:2025-08-23 16:20:56 浏览:301
2014年司法考试教材 发布:2025-08-23 16:19:36 浏览:4
什么是刑法基本原则 发布:2025-08-23 16:16:58 浏览:161
公司法救济权 发布:2025-08-23 16:16:57 浏览: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