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立案审查

法院立案审查

发布时间: 2021-01-27 07:42:50

㈠ 网上立案,审查通过后还有多长时间立案

网上是可以预立案,但是没有网络起诉的途径,必须由本人携带起诉材料到法院立案庭去立案。

网上预立案流程:

网上是可以预立案,但是没有网络起诉的途径,必须由本人携带起诉材料到法院立案庭去立案。

网上预立案流程:

1、诉讼当事人成功注册后,凭注册帐户名和密码登陆网上预立案系统,提交各种立案材料的扫描件,并查看预立案答复情况。

2、法院立案庭对当事人提交的申请立案材料进行审查,并在网上预立案系统作出答复。

(1)对申请立案材料齐全、符合立案条件的,答复“可以立案”,并告知当事人诉讼费金额。

(2)对因申请立案材料欠缺而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告知当事人需补充的材料。

3、申请网上预立案的当事人在获得法院“可以立案”的答复后,在七日内,带齐与网上提交一致的立案材料,到作出答复的法院的立案庭办理正式立案手续。

立案庭对当事人带来的申请立案材料与网上提交的材料进行核对、审查,经审查确认与网上提交的材料一致的,在一个工作日内办妥立案手续。

(1)法院立案审查扩展阅读:

第一条 有下列情形的立为刑事案件:

(1)杀人案。

故意杀人的:“打砸抢”致人死亡的。

(2)伤害案。

流氓伤害他人的;行凶报复致人重伤的:“打砸抢”致人伤残的。

(3)抢劫案。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因“打砸抢”毁坏财物的。

(4)投毒案。

投放毒物致人伤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

(5)放火案。

放火烧毁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或者致人死亡的。

(6)爆炸案。

使用爆炸方法进行破坏,危害公共安全或者致人死亡的。

(7)决水案。

故意决开水库、河流等堤坝,毁坏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或者致人伤亡的。

(8)强奸案。

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轮奸妇女的、奸淫不满十四岁幼女的。

(9)盗窃案。

盗窃枪支弹药(含小口径步枪)、爆炸物品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在600元以上的。

盗窃财物虽不足上述条款所列数额,但造成造成严重后果、撬盗保险柜、连续撬门破锁多户,或者其他作案手段恶劣的。

㈡ 什么是立案审查

立案审查是我国曾经执行过的一项立案制度, 案件在法院收到起诉材料后7日内作出的是否立案的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立案,不符合条件的裁定不予受理。自2015年5月1日起,根据新的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立案审查制改为立案登记制。

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对原告的起诉进行审查。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可提起上诉。

(2)法院立案审查扩展阅读:

诉讼流程:

起诉-立案审查-受理-诉讼文书送达-答辩-管辖异议审查-管辖异议裁定上诉-举证-庭审

立案审查:

1、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对原告的起诉进行审查。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可提起上诉。

2、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

(1)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2)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3)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4)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

(5)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6)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

(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8)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

(9)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参考资料:

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法院-立案审查

㈢ 法院立案形式审查和实体审查的区别

应该说抄的是立案审查制和立案登袭记制吧。
立案审查制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时,法院对诉讼要件进行实质审查后,决定是否受理。其审查内容主要包括主体资格、法律关系、诉讼请求以及管辖权等。
立案登记制是指,法院对当事人的起诉不进行实质审查,仅仅对形式要件进行核对。除了意见规定不予登记立案的情形外,当事人提交的诉状一律接收,并出具书面凭证。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符合诉讼法规定条件的,当场登记立案。
两者的不同
1、诉讼起点不同。立案审查制下,诉讼起点是法院决定立案时。立案登记制下,诉状提交给法院时,诉讼就开始了。
2、立案条件不同。立案审查制下,各级法院对当事人起诉能否立案的审查尺度存在标准不一的问题。立案登记制下,当事人只要提供符合形式要件的诉状,法院应当一律接收,并在规定期限内依法处理。
3、对当事人起诉权的保障不同。立案登记制下,法院一律接收诉状,当事人依法无障碍行使诉权,体现了对当事人起诉权的充分保护。

㈣ 立案登记制与立案审查制有何不同

一、立案登记制与立案审查制的区别
(一)立案审查制的定义
立案审查制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时,法院对诉讼要件进行实质审查后,决定是否受理。其审查内容主要包括主体资格、法律关系、诉讼请求以及管辖权等。
(二)立案登记制的定义
立案登记制是指,法院对当事人的起诉不进行实质审查,仅仅对形式要件进行核对。除了意见规定不予登记立案的情形外,当事人提交的诉状一律接收,并出具书面凭证。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符合诉讼法规定条件的,当场登记立案。
(三)两者的不同
1、诉讼起点不同。立案审查制下,诉讼起点是法院决定立案时。立案登记制下,诉状提交给法院时,诉讼就开始了。
2、立案条件不同。立案审查制下,各级法院对当事人起诉能否立案的审查尺度存在标准不一的问题。立案登记制下,当事人只要提供符合形式要件的诉状,法院应当一律接收,并在规定期限内依法处理。
3、对当事人起诉权的保障不同。立案登记制下,法院一律接收诉状,当事人依法无障碍行使诉权,体现了对当事人起诉权的充分保护。
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登记立案范围、登记立案程序、健全配套机制、制裁违法滥诉、切实加强立案监督六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和申请,一律接收诉状,当场登记立案。
2、对提交的材料不符合形式要件的,及时释明,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全面告知应当补正的材料和期限。
3、对在法律规定期限内无法判定的,应当先行立案。
4、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依法裁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立案,并载明理由。当事人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或者申请复议。禁止不收材料、不予答复、不出具法律文书。
5、强化责任追究,对有案不立、拖延立案、人为控制立案、“年底不立案”、干扰依法立案等违法行为,依法依纪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员和主管领导责任。
三、登记立案的案件范围
(一)应当予以登记立案的案件范围
登记立案针对的是初始案件,包括民事起诉、行政起诉、刑事自诉、强制执行和国家赔偿申请。对上诉、申请再审、申诉等,法律另有规定,不适用登记立案的规定。
目前,《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法律和司法解释已经对民事起诉、行政起诉、刑事自诉、强制执行申请和国家赔偿申请的受理条件作出明确规定。
(二)不应予以登记立案的案件范围
此外,对违法起诉和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的,以及其他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所诉事项,不在登记范围之内。
比如,当事人起诉的事项按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处理的争议,法院应当及时释明,告知当事人向有关机关申请解决。如果当事人坚持起诉,法院应当裁定不予受理或者裁定不予立案。

㈤ 法院立案审查,审查包括那些方面

您好,一般来说审查诉讼主体、管辖、案由、主要证据等

㈥ 法院立案审查时间要多久

根据案件类型的不同,立案审查期限也不同,有的是7天,有的是15天,还版有的是30天。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条 对当事人提出的起诉、自诉,人民法院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作出以下处理:
(一)对民事、行政起诉,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二)对刑事自诉,应当在收到自诉状次日起十五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三)对第三人撤销之诉,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三十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四)对执行异议之诉,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十五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人民法院在法定期间内不能判定起诉、自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先行立案。

㈦ 法院立案审查期限

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版内作出裁定权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㈧ 再审立案审查是啥意思

再审法院收到再审申请人的申请材料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对再审申请及相关证据材料进行审查,审查是否符合再审立案的条件等事项.。

一、民事申请再审诉讼的成立要件

民事申请再审诉讼,是当事人对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认为有错误,以申诉方式向原审法院或上一级法院提出再次审理,请求撤销原裁判的诉讼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对当事人提出的申诉或再审申诉,认为符合条件的,应当登记后立卷审查。”

申请再审之诉的成立应当具备以下两个要件:一是实质要件,即必须具有再审事由。在生效的裁判中存在重大瑕疵并且对当事人的权益构成严重损害,这种情形通常在法律中叫做法定再审事由。

再审事由分为绝对的再审事由和相对的再审事由。由于法律尚无规定,判断再审事由是绝对的事由还是相对的事由,以及相对再审事由对生效的裁判结果有无影响与影响大小,只能由法官依职权进行。

二、形式要件

再审申请的形式要件分为一般形式要件和特别形式要件。因为再审申请为独立的新诉,以享有再审诉权的当事人提起诉讼的方式开始,所以首先要符合一般起诉的形式要件。

即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的四个起诉条件,享有再审诉权的当事人,原则上是在原生效裁判中全部或部分败诉的当事人。再审申请除首先应符合以上一般形式要件外,还应具备以下特别形式要件:

1、当事人申请再审的诉讼权利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行使。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二年内提出。”当事人超过期限不行使权利的,视为权利人放弃再审诉权。

2、再审申请必须以诉状方式提出。因为再审之诉有其不同于一审起诉,二审上诉的特点,故再审之诉不能以口头提出,只能以诉状提出,且诉状不符合要求的,法院应裁定不予受理。

3、再审申请应交纳诉讼费。对再审案件免交案件受理费。为了不交上诉费故意不上诉,待裁判生效后申请再审;或明知裁判公正合法,但因再审不交费,而不断申请再审,甚至利用再审故意拖延时间,延缓执行等问题。

(8)法院立案审查扩展阅读:

民事再审申请立案的审查方法与范围

最高法院《暂行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对当事人提出的再审申诉,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登记后立卷审查。

这一规定说明,再审案件是否需要立案再审的审查工作,由立案庭负责,立案庭立卷审查后,对符合条件的再审案件予以立案并移送审监庭再审。同时也说明,立卷不等于立案,立卷只不过是立案前的审查程序。

当事人认为原生效裁判确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立案法官接到当事人的再审申请书后,对当事人接谈一次,并制作谈话笔录,然后组织一次听证会。

根据听证情况,在七日内写出是否立案的审查报告,一个月内由立案合议庭评议,决定是否调卷审查,或发函指示原终审法院限期复查并报结果。调卷审查后,认为符合再审条件的,予以立案并移送审监庭再审。

听证会分立案听证和提起再审听证。立案听证,主要是由听证法官听取申诉人申请再审的理由,并进行当会举证。听证法官根据听证情况,确定原终审裁判是否存在错误,是否需要调卷审查。

根据需要,还可以再次提起再审听证。立案听证一般做到有诉必理,即诉即听,主要采用纠问式。立案听证后,认为确属无理申诉的,应当口头或在五日内书面通知申诉人不予受理;认为申诉有一定道理需要调卷审查的,应当在五日内作出立案审查决定。

提起再审听证,要求申诉人与被申诉人同时参加,由合议庭主持,按以下顺序进行:

1、申诉人宣读最终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

2、申诉人陈述主要申诉理由。

3、被申诉人进行简要答辩。

4、申诉人就申诉理由举证,被申诉人质证;被申诉人提出反证时,申诉人质证。提起再审听证会结束后,合议庭进行评议。合议庭认为不符合再审立案条件的,以书面通知驳回再审申请;认为符合再审立案条件的,依法制作再审裁定书,并移交审监庭再审。

㈨ 如何去网上法院立案审查

需要有网上的立案窗口,否则很难解决,只有到当地法院直接诉讼立案的。按照法律规定解决。

热点内容
法官权利和义务 发布:2025-08-23 00:28:09 浏览:76
审判权和司法权 发布:2025-08-23 00:21:04 浏览:419
湖南岳阳律师 发布:2025-08-23 00:05:10 浏览:166
居间融资服务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23 00:04:09 浏览:24
本民法典 发布:2025-08-23 00:02:28 浏览:250
加盟定购书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8-22 23:47:55 浏览:184
鄂州司法局 发布:2025-08-22 23:46:53 浏览:295
劳动法工龄补偿金 发布:2025-08-22 23:35:13 浏览:652
2014一建法规考点总结 发布:2025-08-22 23:23:33 浏览:13
劳动法缓刑前工龄清零 发布:2025-08-22 23:10:03 浏览: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