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调解论文
A. 简述法院调解及其原则
法院调解的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和双方当事人在调解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法院调解原则对保证调解活动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人民法院和双方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都应遵守的原则。
B. 法院调解 作为被告 需做哪些书面材料
只要心理底线考虑好,调解时达到底线立刻同意,那样双方都好。
不知道你是专什么事情被作属为被告的,举个其它例子,比如:被告欠对方100万元,调解程序中,建议被告方先等对方提出某种条件,假设“一次性还60万,余款不究”,事前底线差不多就赶紧假装万分勉强那样答应,对方看你虽然很勉强,总算答应了,~。
C. 法院调解的意义是什么
法院调解 又称诉讼中调解。包括调解活动、调解的原则、调解的程序、调解书和调解协议的效力等。是指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民事权益争议自愿、平等的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和结案方式。是当事人用于协商解决纠纷、结束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审结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的制度。诉讼中的调解是人民法院和当事人进行的诉讼行为,其调解协议经法院确认,即具有法律上的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遵循查明事实,分清是非、自愿与合法的原则,调解不成,应及时判决。法院调解,可以由当事人的申请开始,也可以由人民法院依职权主动开始。调解案件时,当事人应当出庭;如果当事人不出庭,可以由经过特别授权的委托代理人到场协商。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除法律规定的特殊原因外,一般应当公开调解。在法院调解中,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达成调解协议,协议内容符合法律规定的,应予批准。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下列案件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可以不制作调解书:①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②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③能够即时履行义务的案件。④其他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案件。
D. 如何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民法论文范文发表论文
法制与社会
E. 法院如何进行调解
法院来调解可以依当自事人的申请开始,也可以由人民法院依职权主动开始。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可以进行调解。法院调解可以用简便方式通知当事人、证人到庭。当事人不能出庭的,经其特别授权,可由其委托代理人参加调解。
双方当事人经协商达成的调解协议,可由委托代理人签名。离婚案件当事人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参加调解的,除本人不能表达意志的以外,应当出具书面意见。法院进行调解,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协助。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人民法院进行调解。法院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法院调解根据开庭审理的方式和步骤进行。经法院调解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节书。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离婚案件,由其法定代理人进行诉讼。
法定代理人与对方达成协议药酒发给判决书的,可根据协议内容制作判决书。对于下列案件,人民法院可不制作调解书:1.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2.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3.能够及时履行的案件;4.其他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案件。
F. 法院调解的调解书及效力
调解书有关法律知识
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基本制度。《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调解应当遵循自愿与合法的原则。《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八条规定,“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调解书人民法院根据调解协议而制作的法律文书,对当事人各方均有法律约束力,人民法院对调解书的制作和送达都非常重视。《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规定:“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4条规定,“调解书应当直接送达当事人本人,不适用留置送达。”
调解书送达至当事人之前,当事人可以反悔。《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规定,“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95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拒绝签收调解书的,调解书不发生法律效力,人民法院要及时通知对方当事人。”
但是,调解书一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履行。《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底3款规定,“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第二百一十六条规定,“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调解书不能上诉,只能有条件地申请再审。由于调解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因此当事人对生效的调解书不能上诉。但是,如果调解违反了自愿与合法原则,当事人可以申请对生效调解书申请再审。《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可以申请再审,经人民法院审查属实的,应当再审。”
笔者认为:无论从现行法律规定还是我国的司法实践来看,生效的调解书和判决书、裁定书的法律效力是相同的,对当事人均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一旦签收调解书后,就必须服从、履行该调解书,不得反悔。因此,笔者建议当事人在进行诉讼时,应认真对待调解,慎重处分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考律师吧资料)
G. 法院调解的作用
法庭调解有利于提高法院工作效率。就有关调研来看,审前调解和简易程序中的回调判结合,可以较大地提高答发源地审判工作效率,实现案件的繁简分流,有利于法院资源的合理分配。其次,调解有利于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保证社会稳定。法院判决的难题不仅在于司法权威、司法程序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还在于很多纠纷本身无明确的法律依据,由法院根据自由裁量权作出的裁判一方面很难保证当事人和社会能够接受,另一方面也会造成法律适用方面的极大的不统一和不确定的结果。法院通过调解,将一部分棘手的纠纷“彻底”处理掉,不仅能够较少社会的指责,而且能够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
然而在审判方式改革中不断深化的今天,有的法院提出“强化审判、弱化调解”的改革思路,片面强调快审快结和当庭审判率,重判决与轻调解的倾向已经显露。法官在审判案件中注重的公开、公正、高效,和风细雨、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逐渐被忽略,民事诉讼调解率大幅度下降,而高判决律所引起的上诉多,申诉多,执行难等问题不仅使法院工作陷入负重于被动,同时也增加了当事人对法院耕作方式简单化、办案社会效果差的不满情绪,这个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H. 更改法院调解书内容
</b>很遗憾的告诉您不能更改;
也不符合再审之列。理由是:从《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回八十条规答定的两种可以申请再审的情形看,本案调解协议是当事人自愿签订的,协议约定由的内容也不违反法律,故不符合申请再审的条件。
《民法通则》第五十九条“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一方当事人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变更或撤销”的规定,针对的是当事人之间普通的民事行为,而非经法院审理而形成生效调解书的司法行为。申请再审应当严格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条的规定执行,即只有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书的内容违反法律的,才可以申请再审
您恰好是没有经过法院审理而形成的有效调解书。
很抱歉给您带来这样的一个消息!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点击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