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迪加尔法院
Ⅰ 印度昌迪加尔法院的尼港的白色风帆
在澳大利亚悉尼港口,永恒地停靠着一艘美丽的白色帆船。它那富于诗意的、雕塑般美感的形象,带给人们无穷无尽的遐想。层层叠叠的壳体,有如迎风鼓起的白色风帆,亦像一枚枚竖立在沙滩上的白色大贝壳,当然,也有人开玩笑说它是“大鱼吃小鱼”,它,就是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这是一幢令人过目难忘地建筑,它的身姿出现在世界各地的风光集锦和明信片中,它已成为悉尼的象征与标志。
悉尼歌剧院是1957年一次国际设计竞赛的获奖方案。关于这个方案还有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传说。在参赛的方案中,年轻的丹麦建筑师伍重的方案只是一些铅笔素描般的草图,模模糊糊地勾勒出风帆的造型,本来已被当作淘汰方案扔在角落里,然而独具慧眼的评委,美国建筑师沙里宁却将它发掘出来,他把这份图带到评审委员们的面前,说道:“各位,首奖就在这里!”于是伍重的方案出人意料地从234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
悉尼歌剧院名曰歌剧院,实际上是一个文化中心,总体上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挂贴石片的基座,其中布置了车库、排练室、更衣室,以及各种服务性设施。另一部分是在大平台之上的三组巨大壳体,一组覆盖着歌剧院,一组覆盖着音乐厅,另一组覆盖着奔内朗餐厅。
悉尼歌剧院的基地位置很奇特,它位于悉尼港内瞭望无阻的奔内朗岬上,以4个面照应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视线,并给市内的高层建筑提供一个俯视的景观。
悉尼歌剧院的魅力来自于深色厚实的基座与翔然耀目的壳体之间的对比,表达着欢乐庆典的气氛与活泼的海湾风情。基座平台占地1.82公顷,平台前面的宽度达90多米,是世界上最宽的台阶,在这里有阳光、微风与浮云,你感到有如双脚站立在大石头上才体会得到的厚实感。
大平台上的三组壳体,像雕塑般将墙面与屋顶融为一体。伍重说:“悉尼歌剧院是以屋顶取胜的建筑之一,因为它完全暴露于来自各个方向的视野,人们可以来自空中,或泛舟于其四周的水面。在这个引人注目的位置上,实在不该出现一栋毫不强调屋顶特性的建筑。这里不应该是一个竖满类似通气管之类的物体的平屋面。毋宁以一种雕刻的手法来处理——一个包容所有必要之功能的雕刻。换句话说,就是每一个空间都用屋顶来表达。为了更出色地表达建筑与太阳、光线、云朵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建筑充满活力,伍重将所有屋面都铺上瓷砖,使得每当阳光照耀,云影变幻时就会在壳面上产生变化多端的光影效果。
壳体的形象诚然美丽动人,而为了实现这个形象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惊人的。
伍重原方案的壳体形象,只是随手画出,而要将它付诸实践,面临的巨大挑战就是结构的设计。最初试过几种结构形式,并进行模型实验,然而3年之后仍是一无所获。经过6年的探索,最后终于借助电子计算机完成了结构设计。对此,结构师奥维·阿鲁曾抱怨说:“这不是一项业务,简直是一次战役。”
方案从获奖到建成历尽磨难,前后历时17年,耗资超出预算的14倍,达5000万英镑。虽然有人认为它是一个结构不合理、造价浪费、形式内容不一的失败例子,然而试想任何另外一种形式,又怎能代替或者超越这艘白色的帆船?正如当时的评审委员所曾预言:“此方案必将成为伟大非凡的超群创作。”
Ⅱ 印度昌迪加尔法院的建筑图纸
这也有?如果楼主得到了,希望也能给我发套,这实在是太太太太难得了。
Ⅲ 印度昌迪加尔法院的介绍
印度的旁遮普省是印度从英国殖民地统治下获得独立后,本世纪50年代印度政府在喜马拉雅南麓山脚下称为昌迪加尔的一片干旱的平原上重新建立的印度最重要的一个省。
Ⅳ 柯布西耶的建筑风格是怎样的
柯布西耶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其著作中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的观点,认为建筑设计应有革新意识。柯布西耶建筑风格也完全摒弃了古典主义风格,对学院派的建筑思想具有一定力度的冲击。
柯布西耶的作品萨伏依别墅
从柯布西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其风格和特点。在他初期设计的建筑作品中,萨伏依别墅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这是一座外表看上去极其简单的建筑,室内、室外几乎没有任何装饰,横窗是其唯一的点缀。但是他紧紧地抓住了建筑学的三个要素,阳光、空气和草地。在这个时期,他虽然尚未完全挣脱古典主义风格对其的影响,但已经较完美地将古典、现代风格融为一体。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柯布西耶建筑风格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他开始朝着表现主义转变,这个时期中,他设计了著名的朗香教堂和一系列的家具,在对朗香教堂的设计中,其特征主要表现在对自由的有机形式的探索和对材料的表现,同时加以脱模后不加装修的清水钢筋混凝土。这种风格在其设计的马塞公寓、昌迪加尔法院、拉吐亥修道院等的墙面上也可以见到。后人将这种设计风格称之为“粗野主义”。即故意不加修饰,表现出一种粗犷的风格,展现男人的力量。
柯布西耶建筑风格对后世起到了相当巨大的作用,不少建筑学家对其设计的建筑作品进行模仿,但却从未被超越。如今我们所见到的错层建筑、叠排户型等设计理念,都是脱胎于柯布西耶。
柯布西耶设计理念
柯布西耶设计理念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其于50年代以前,主要以功能性、合理性为主。后一个阶段,主要是后现代以及表现主义为主。
柯布西耶设计的朗香教堂部内场景
早在1937年,柯布西耶定居巴黎时出版的一部著作,名为《走向新建筑》。这部作品虽然出版于四十年代,其中有许多文章是柯布西耶早就完成的,因此可以代表其第一阶段的设计理念的象征。这个时期,其主要以钢筋水泥替代传统的承重墙设计,以钢筋水泥柱子将建筑物腾空于地面之上,最典型的代表有马塞公寓和萨伏伊别墅。当时的柯布西耶,比较赞美机械美学,认为钢筋混凝土已经在建筑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传统的古典主义建筑完全可以被现代主义风格建筑所替代。这正是在一个科学蓬勃发展之下的必然产物。
朗香教堂是柯布西耶设计理念的第二个阶段。在此阶段中,柯布西耶已经完全摒弃了古典主义建筑。从独具特色的朗香教堂的设计中可以看出,这个阶段的柯布西耶,在设计建筑时,保持其应有的功能性和合理性的同时,更倾向于表现主义。朗香教堂是个具有创意性和代表性的现代主义建筑,他与其说是一座建筑,更不如称其为一件艺术品更为贴切。如果你们去过那里,就会惊讶地发现,教堂内部的墙面,几乎没有一面是直的,大多都以弯曲的流水线为主,甚至有部分墙面还是倾斜的,这让整座教堂看起来更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最大的特点是,教堂的墙面上,被镂空了大小不一的窗户,用玻璃镶嵌,当阳光投射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别样的氛围与情调。这也难怪朗香教堂被成为当时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Ⅳ 马赛公寓,巴黎瑞士学生宿舍,昌迪加尔法院的各面立面图,有尺寸有比例,跪求!!!急急急急急谢谢谢!!!
下载SKETCH UP,下载模型,里面有。你还可以下载revit
Ⅵ 昌迪加尔高等法院的建筑特点
怪异的体形、超乎寻常的尺度,粗糙的混凝土表面和不协调的色块,给建筑带来了怪诞粗野的情调。
它是现代建筑流派中粗野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Ⅶ 印度昌迪加尔法院的现代经典建筑
柯布西埃的主要出发点是不依赖机械的空气调节,而利用建筑本身的特点来解决当地烈日和多雨的气候所造成的困难。法院建筑地上4层,它的主要部分用一个巨大的长100多米的钢筋混凝土顶篷罩了起来,由11个连续拱壳组成,横断面呈V字形,前后挑出并向上翻起,它兼有遮阳和排除雨水的功能;屋顶下部架空的处理有利于气流畅通,使大部分房间能获得穿堂风,这样以建筑物本身的设计方法来解决当地的日晒和雨季问题。
法院的入口没有装门,只有3个高大的柱墩一直支承着顶上的篷罩,形成一个高大的门廊,柱墩表面分别涂着绿、黄和桔红3种颜色,门廊气势雄伟,空气畅通。从入口进去就到了法院的门厅,进入门厅以后是一个柯布西埃经常在建筑中心采用的横置的大坡道,人们可以顺着坡道登楼。一层有一间大审判室和8间小审判室,楼上也有一些小审判室,办公室。另外还有对公众开放的图书馆和餐厅。它的平面形状是一个简单的L形。
法院建筑的正立面上满布着大尺度的垂直和水平的混凝土遮阳板,做成类似中国的博古架形式。到了上部,它们逐渐向斜上方伸出,使和顶部挑出的篷罩有所呼应。整个建筑的外表都是裸露的混凝土,上面保留着浇捣时模板的印痕。柱墩及遮阳板的尺寸特别大,使人感到十分粗犷,像是一座经过千百年风雨侵蚀的老建筑。门廊内部的坡道上也满是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孔洞,在其他地方,经常有一些奇怪的孔洞的凹龛;有的还涂上红、黄、蓝、白等特别刺眼的色彩。 法院的建成曾引起各国建筑师的广泛关注。这种巨大尺度的建筑构件,粗壮的入口柱廊,对比色块的处理,粗糙的混凝土饰面,大胆的抽象图案设计所形成的特殊建筑风格,被人们称之为“粗野主义”建筑。
Ⅷ 昌迪加尔高等法院的建筑布局
它的外形轮廓简洁,与柯布西埃的朗香教堂的设计风格极为相似,建筑物的主要部分专用一个长100多米,由属11人连续拱壳组成的巨大顶棚罩了起来,顶棚断面为V形,前后檐翘起,既可遮阳,又不阻断穿堂风。顶棚以下有四层,底层为门厅和并列的8个小法庭以及一个大法庭。法院入口没门,只有三个直通到顶的高大柱墩,形成一个开敞的门廊,柱墩分别涂以红、黄、绿三种颜色,鲜明地突出了入口。主要立面上满布尺寸很大的遮阳板,法院外表是裸露着的混凝土,上面保留着模板的印痕和水迹。大门廊之内有坡道,墙壁上点缀着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孔洞,并涂以红、黄、蓝、白等鲜艳色彩。
Ⅸ 昌迪加尔高等法院的介绍
昌迪加尔高等法院又称昌迪加尔议会大厦,位于印度旁遮普邦省会昌迪加尔,由勒。柯布西耶设计,建成于1956年。
Ⅹ 印度昌迪加尔法院的建筑特色
法院建筑的正立面上满布着大尺度的垂直和水平的混凝土遮阳板,做成类似版中国的博古架形式权。到了上部,它们逐渐向斜上方伸出,使和顶部挑出的篷罩有所呼应。整个建筑的外表都是裸露的混凝土,上面保留着浇捣时模板的印痕。柱墩及遮阳板的尺寸特别大,使人感到十分粗犷,像是一座经过千百年风雨侵蚀的老建筑。门廊内部的坡道上也满是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孔洞,在其他地方,经常有一些奇怪的孔洞的凹龛;有的还涂上红、黄、蓝、白等特别刺眼的色彩。
法院的建成曾引起各国建筑师的广泛关注。这种巨大尺度的建筑构件,粗壮的入口柱廊,对比色块的处理,粗糙的混凝土饰面,大胆的抽象图案设计所形成的特殊建筑风格,被人们称之为“粗野主义”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