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教师职业道德作业2

教师职业道德作业2

发布时间: 2021-02-03 12:41:42

Ⅰ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包括哪些内容

一、主要包括:

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崇高职业理想,体现了教师职业素质的本质,具体包括:

(1)、热爱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

(3)、献身教育事业。

(4)、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5)、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自觉履行教师职业责任,就是要求教师把职业责任变成自觉的道德义务,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而无私奉献。具体内容有:

(1)、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

(2)、对学生家长负责。

(3)、对教师集体负责。

(4)、对社会负责。

3、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具体内容有:

(1)、教师必须有主人翁的责任感。

(2)、具有从事教育劳动的光荣感与自豪感。

(3)、要有肯于吃苦的精神。

(4)、教师职业纪律.

4、教师职业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

(2)、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

(3)、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

(4)、从一点一滴做起。

(5)、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5、教师要有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教书育人活动的效果是教师职业技能的反映。具体内容有:

(1)、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

(2)、要懂教育规律。

(3)、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

(4)、勇于实践,不断创新。

二、教师素质是职业素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有了教师职业劳动之后,由一些教育家、思想家总结概括而成,并在他们的著作中表达出来的。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1)教师职业道德作业2扩展阅读:

1、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2、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

3、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Ⅱ 教师职业道德

鉴于抄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教师职袭业道德相应地呈现出如下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具有高度的严格性.
2、教师职业道德意识具有强烈的自觉性.
3、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具有独特的示范性.
4、教师职业道德影响具有潜在的深远性.
5、教师职业道德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教师职业专业化
(二)促进师生生命成长和人格完整
(三)促进社会文明传承和发展

Ⅲ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2.教师职业的四个特点是什么

第一节职业与教师职业 :
1、了解职业的含义含义:所谓职业,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由于社会分工和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相对稳定 的社会活动。
2、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认识:
其一,教师职业是“培养造就下一代”的职业;
其二,教师职业是“传道、 授业、解惑”的职业;
其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含义:所谓教师职业,是指人们终身或较长时期所从事的、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 和标准,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以培养人的能力和思想品德为目的的一种职业。
第二节 教师职业的形成与发展:
1、教师职业的形成 教师职业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教育活动的出现和学校教育的 存在是其前提条件,传授知识是教师的职业责任。此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脑 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也都是教师职业形成的必要条件。
2、教师职业的发展 教师职业,在生产有了一定发展但又发展得不充分的条件下形成,又随着生产的 不断发展而发展。同时,学校是教师劳动的主要阵地,与学校共始终的教师职业 也随着学校的产生而产生,并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具体来讲,教 师职业经历了古代教师职业的发展、近代教师职业的发展和当代教师职业的发展。
第三节 教师职业的特点:
1、复杂性。教师职业的复杂性是由四个方面决定的:教师职业劳动对象的复杂性; 教师职业劳动内容的复杂性;教师职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教师职业劳动能力要 求的复杂性。
2、创造性。教师职业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教师传授知识需要具有创造 性;教师培养学生需要创造性;教师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机智;教师在教学内 容和方法上需要创造性。
3、示范性。教师职业的示范性是由以下四点决定的:学生的“向师性”决定了教师 职业的示范性;学生的模仿性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教师品德言行的示范性 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教师教育教学过程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示范 性。
4、长期性。教师职业劳动是一个周期长、见效慢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长期性,即 教师职业劳动培养人才的周期长;教师职业劳动见效慢。
第四节 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
1、教师职业促进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 教师劳动对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师劳动传递人类社 会物质财富;教师为社会造就进行物质财富生产的人才。
2、教师职业促进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教师劳动对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师劳动传递人类社 会精神文明;教师劳动传播人类文化科学知识,教师劳动“再生产”人类社会精神 文明;教师为社会造就进行精神财富生产的人才。
3、教师职业促进人类社会制度文明的发展 教师劳动对于人类社会制度文明的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师通过自身的 劳动,传播社会制度及其文化,传递社会制度文明的思想,使人们对不同的社会 制度产生一定的认识,从而形成评价社会制度优劣的能力;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使人类社会制度文明的思想凝结为个体的政治信仰,促使人们维护合理 的现行社会制度;在某种历史条件下,教师还可以塑造超越现行社会制度的信仰, 推动人们去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从而引导人们不断追求和创造人类社会的制 度文明。
4、教师职业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 教师劳动在人的素质的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教师劳动开发人的智力 资源;教师劳动培养人的思想品德;教师劳动促进人类的自我完善。

Ⅳ 2、联系实际阐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是什么

教师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人们教育活动的发展直接相联系的,它对版形成教权师的职业心理和职业理想,形成教师特有的道德习惯和道德传统,起重要作用。在阶级社会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有阶级性的,它是一定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是为统治阶级巩固自己的统治服务的。

Ⅳ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业题

这篇文章让我颇有感触,作为一名普通的母亲,能用鼓励的方式去改变儿子,这让我看到了一个合格母亲,孩子还小,他们需要鼓励!

热点内容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共 发布:2025-09-18 03:27:23 浏览:847
法学宣在线 发布:2025-09-18 03:27:15 浏览:463
脑控刑法 发布:2025-09-18 03:24:13 浏览:99
刑法分论框架 发布:2025-09-18 03:22:07 浏览:608
刑事诉讼法82条第一项寻衅滋事 发布:2025-09-18 03:13:21 浏览:690
广西整治法官 发布:2025-09-18 02:57:08 浏览:198
劳动法规定培训时间规定 发布:2025-09-18 02:47:12 浏览:594
广州黄埔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9-18 02:36:47 浏览:194
刑法的痛苦 发布:2025-09-18 02:35:06 浏览:744
法官助理的产生 发布:2025-09-18 02:34:16 浏览: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