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2017刑法学年会

2017刑法学年会

发布时间: 2021-02-05 13:53:12

㈠ 2017刑法柏浪涛先修讲义只到第7讲,后面的谁有

你说的是厚大的还是指南针的啊?厚大的是全的啊

㈡ 刑满释放人员政策2017

案底刑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对犯罪人员信息进行合理登记和有效管理,既有助于国家有关部门充分掌握与运用犯罪人员信息,适时制定和调整刑事政策及其他公共政策,改进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有效防控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也有助于保障有犯罪记录的人的合法权利,帮助其顺利回归社会。

近年来,我国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工作取得较大进展,有关部门为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进行了积极探索。认真总结并推广其中的有益做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犯罪人员信息的登记和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犯罪记录制度,对司法工作服务大局,促进社会矛盾化解,推进社会管理机制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开展有关犯罪记录的工作,要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在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总体框架内,全面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要立足国情,充分考虑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注意与现有法律法规和其他制度的衔接。要充分认识我国的犯罪记录制度以及有关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一现状,抓住重点,逐步推进,确保此项工作能够稳妥、有序开展,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犯罪记录制度,健全犯罪记录工作机制创造条件。

(2)2017刑法学年会扩展阅读

各级安置帮教工作机构要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将刑释解教人员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作为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层层分解,督促检查,认真落实。

各级司法行政、公安、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财政、税务、工商、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协调配合,为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提供服务和指导,做好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动员组织各方面力量,协助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㈢ 请问电大刑法学2作业答案是什么

构成了投放危险物质罪和污染环境罪。
胡某的公司以废物利用的名义从国外一家公司进口回了1600余吨答被淘汰的电视机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拆解回收之后的剩余物资和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等呗一随意倾倒.排放.焚烧等方式进行了外理,结果导致周边村庄群众白玉人呼吸道疾病集中爆发一面与某根的以及附近的地下水被严重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
根据刑法典第114条和第115条第一款的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上10年一下有期徒刑 至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㈣ 2017年9月缓刑刑法学习心得

您好!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
缓刑,即暂缓执行刑罚,是指对触犯版刑律,经法定程权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缓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缓刑适用于3年以下有期徒刑(数罪并罚时决定执行的有期徒刑刑期到中期的情况下,若其中一罪有判处缓刑的量刑,应附加吸收原则,使缓刑不再执行),中期和长期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累犯、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另:死刑缓期两年执行通常称为“死缓”,是收监。
如能进一步提出更加详细的信息,则可提供更为准确的法律意见。

㈤ 胡学相的代表性成果

在公开刊物上共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在CSSCI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1)要件挑选原则与犯罪主体《政治与法律》1988年第4期
(2)对放弃重复侵害行为的质疑《现代法学》1988年第5期
(3)试论收容教养 《劳改劳教理论研究》1989年第1期
(4)犯罪的动机与目的新探《江西法学》1989年第4期
(5)刑法上的“国家工作人员”质疑《法制月刊》1989年第10期
(6)玩忽职守罪的主体再认识《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
(7)经济法规中的刑事责任初探 《武汉学刊》1990年第5期
(8)论法官的职业道德 《江汉论坛》1991年第6期
(9)武汉市涉外经济法规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学习与实践》1991年第12期
(10)论收容教养制度《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
(11)中西传统法律文化中权利观比较《广东社会科学》1992年第6期
(12)职务犯罪辨析 《社会科学家》1992年第6期
(13)论职务犯罪的概念和本质《武汉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
(14)论犯罪的动机与目的 《山东法学》1993年第3期
(15)玩忽职守罪的主观罪过新探《中央检察官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
(16)论犯罪的动机与目的的关系 《江汉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
(17)论主观恶性《政治与法律》1993年第4期
(18)论量刑的根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家》1993年第5期
(19)我国科技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深圳法制报》1993年10月26日
(20)量刑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武汉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21)罪刑相适应原则所面临的困境与出路《法学评论》1994年第2期
(22)论量刑的刑罚经济原则 《法律科学》1994年第3期
(23)量刑情节的立法完善 《人民司法》1995年第4期
(24)论一案中多种情节并存时量刑的综合平衡《法律适用》1995年第5期
(25)论多种量刑情节的适用《法制与社会发展》1996年第1期
(26)完善刑法中量刑规定的立法构想《现代法学》1996年第2期(获全国法院系统学术研讨会二等奖)
(27)论受贿罪的主体 《法律适用》1996年第2期
(28)刑事诉讼法系列讲座(共三十篇)《海南日报》1996年6月-11月
(29)王英汉流氓集团案 《中国审判案例要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6年出版
(30)论死刑缓期执行的适用 《人民司法》1996年第11期
(31)量刑失衡与矫正对策 《开放时代》1997年1期
(32)鼓励自首立功,明确从轻处罚 《广东法制报》1997年5月12日
(33)为何以危害国家安全罪取代反革命罪《广东法制报》1997年6月2日
(34)广州市流动人口的管理对策 《广州法制报》,1997年4月15日
(35)论刑法中从重、从轻、减轻、免刑的适用,《中央检察官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
(36)对刑法基本原则的理性思考,《开放时代》1997年第5期
(37)穗港两地刑事司法协助探讨,《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38)粤港两地司法协助探讨, 《开放时代》1998年第3期
(39)论刑事责任的根据内部的关系及特征,《中国刑事法》1998年第6期
(40)珠江三角洲:反商业间谍在行动,《当代地方科技》1998年第6期
(41)澳门法制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模式展望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42)关于澳门法制建设问题的思考, 《特区与港澳经济》1999年第12期
近十年(2004年至今)发表的论文:
(43)犯罪概念的哲学思考 《中国法学》2004年第2期 (CSSCI)
被《中国法学精粹系列丛书》之一的《中国刑法学精粹》(2005年卷)收录
(44)犯罪客体新论 《法学评论》2004年第2期 (CSSCI)
被《中国法学精粹系列丛书》之一的《中国刑法学精粹》(2005年卷)收录
(45)论我国缓刑的立法完善与司法对策 《现代法学》2004年第2期(CSSCI)
(46)论量刑的平衡 《人民司法》2004年第4期
(47)论量刑中的减轻处罚与免除处罚 《人民司法》2004年第8期
(48)合同诈骗罪若干问题探究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49)论计算机犯罪的几个问题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6期
(50)论合同诈骗罪 《经济师》 2004年第12期
(51) 论缓刑保证金制度的设立 《湖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52)论量刑原则的重构 《法学评论》 2005年第1期 (CSSCI)
(53)挪用公款罪的几个实务问题探究 《人民司法》2005年第4期
(54)农村法庭建设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55)重刑主义不利于长治久安《检察日报》2005年6月14日理论版
(56)对重刑主义的反思 《法律适用》2005年第8期
(57)重刑主义的理性思考 《中国刑法学年会论文集》(2005年)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58)我国缓刑制度的反思与重构《马克昌教授八十华诞祝贺文集》,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
(59)一宗离奇“奸尸”案引发的刑法学思考《当代检察官》2006年第10期
(60)恶意逃避债务的刑法规制 《暨南学报》2007年第1期 (CSSCI)
(61)和谐社会建设与刑罚轻缓化《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62)刑法中的人格问题初探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年第3期(CSSCI)
(63)人格刑法视角下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刑事法》杂志2008年第3期全文转载
(64)赌博罪的司法困境及出路 《法律适用》2007年第11期
(65)让刑法闪耀人性的光芒 《同舟共济》2007年第6期
(66)刑事政策视野下的人格刑法理论解读《中国刑事政策报告》2008年第三辑
(67)论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畸高薪酬的司法介入 《法治论坛》2008年第10辑
( 68)人格理论对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启示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2期
(69)论人格刑法理论在我国的引入,《中国监狱学刊》2009年第6期
(70)管制刑保留的必要性及完善,《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71)转型时期人格理论在我国刑法中的引入与推进,《武汉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CSSCI)
(72)激情犯罪情节法定化的立法思考,《法学评论》2011年第2期(CSSCI)
(73)中国证券犯罪的立法完善与司法对策,《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CSSCI)
(74)我国司法实务中赃款赃物处理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处置原则,《学术研究》2011年第3期(CSSCI)
(75)激情犯从宽处罚的应然与实然论证,《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第12期(CSSCI)
(76)论社区服务刑制度在我国的设立,莫洪宪等主编《社会转型与法学发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社2013年出版。
(77)轻微刑事案件不捕标准探讨,《法治论坛》2013年第3辑
(78)对人身危险性理论的反思,《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年第9期
(79)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立法之检讨,《法商研究》2013年第6期(CSSCI)
(80)人格刑法理论对我国的启示,《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CSSCI) (1)《量刑的基本理论研究》(专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
(2)《中国刑法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4月
(3)《警用法学大辞典》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11月
(4)《经济法教程》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5)《农村普法读本》(二人合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4月
(6)《刑法学研究新视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
(7)《人大制度与人大代表》 红旗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8)《广州可持续发展研究》 广州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
(9)《经济犯罪的定罪与量刑》(二人合著,第一作者),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
(10)刑法学(副主编)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11)量刑与行刑改革探索(专著)群众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 目前有6篇公开发表的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全文转载,有一篇论文分别被《新华文摘》(1990年第4期)转载。有两篇论文论文同时被《中国法学精粹系列丛书》之一的《中国刑法学精粹》(2005年卷)录入。

㈥ 刘宪权的人物成就

(1)涉信息网络犯罪刑法规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4年10月-2017年10月,首席专家
(2)涉信用卡犯罪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1年6月—2013年6月,项目负责人
(3)金融犯罪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5年6月—2007年6月,项目负责人
(4)证券犯罪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2年6月—2004年6月,项目负责人
(5)侵犯知识产权罪惩治研究,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2009年6月—2011年9月,项目负责人
(6)打击拐卖人口犯罪的法律对策,美国政府资助项目,2002年1月-2003年6月,项目负责人
(7)突发性公共危机的法律应对研究,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课题,2004年3月-2006年4月,项目负责人
(8)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研究,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2004年7月-2006年7月,项目负责人
(9)中国刑法理论前沿问题研究,上海教委重点学科课题,2002年9月—2005年9月,项目负责人
(10)社会转型时期的刑事法理论,上海茂盛国际有限公司委托,2004年1月-2004年8月,项目负责人 “七五”期间全国法学重点研究课题《各国刑法比较研究》
国家“九五”重点图书选题《金融风险防范与犯罪惩治》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重点研究课题《犯罪与刑罚理论专题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证券犯罪研究》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邪教活动的法律控制》和《突发公共事件的法律应对研究》
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研究》、《侵犯知识产权罪惩治研究》
美国政府资助项目《打击拐卖人口犯罪的法律对策》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证券期货犯罪研究》、《金融犯罪研究》、《涉信用卡犯罪研究》 (1)《刑法学名师讲演录》,专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2)《中国刑法学讲演录》,专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3) 《金融犯罪刑法学专论》,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金融犯罪刑法理论与实践》,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
(5)《刑法学专论》,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6)《证券期货犯罪理论与实务》,专著,商务印书馆 2005 年版
(7)《证券期货犯罪比较研究》(英文版),专著,荷兰艾柔默斯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8)《金融犯罪理论专题研究》,合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9)《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理论与实务》,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10)《刑法学》,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年版
(11)《打击拐卖人口犯罪的法律对策》,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
(12)《中国刑法理论前沿问题研究》,主编,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
(13)《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 2005 年度)第二卷:实务问题研究》(上、下册),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14)《刑法学研究(第 1 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15)《刑法学研究(第 2 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16)《犯罪与刑罚理论专题研究》,副主编,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
(17)《刑法学研究(第 3 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8)《刑法学研究(第4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
(19)《刑法学研究(第5卷)》,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
(20)《刑法学研究(第6卷)》,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
(21)《刑法学研究(第7卷)》,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年版
(22)《刑法学研究(第8卷)》,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3)《刑法学研究(第9卷)》,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4)《刑法学研究(第10卷)》,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25)《刑法学研究(第11卷)》,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26)《刑法学研究(第12卷)》,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27)《金融犯罪案例研析》,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8)《证券期货犯罪刑法理论与实务》,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9)《中国刑法学讲演录(第二版)》,专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30)《涉信用卡犯罪刑法理论与实务》,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主要学术论文
(1)《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相关理论辩证》,《中国法学》2010年第1期
(2)《罪数形态理论正本清源》,《法学研究》2009年第6期
(3)《我国金融犯罪刑法分类质疑》,载《法学评论》 2007 年第 4 期,独著
(4)《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疑难问题刑法评析》,载《政法论坛》 2008 年第 2 期,独著
(5)《<刑法>第13条“但书”条款司法适用相关问题研究》,载《现代法学》 2011年第6期
(6)《“职业绑手”受雇控制被害人行为定性研究》,载《政治与法律》 2012年第 2 期
(7)《 < 刑法修正案 ( 六 ) 草案 > 评析》,载《法学》 2006 年第 2 期,独著
(8)《传统刑事司法理念的反思》,载《法学》 2005 年第 5 期,独著
(9)《共同证券期货犯罪疑难问题探讨》,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4 年第 1 期,独著
(10)《证券、期货犯罪的刑事立法及其完善》,载《法学》 2004 年第 5 期,独著
(11)《我国洗钱罪的刑事立法完善》,载《政治与法律》 2005 年第 6 期,第一作者
(12)《假冒专利罪客观行为的界定与刑法完善》,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6 年第 1 期,第一作者
(13)《我国洗钱罪的刑事立法完善》,载《政治与法律》 2005 年第 6 期 独著
(14)《建立和谐社会突发危及应对机制的法制轨道》,载《法治研究》 2005 年第 4 期独著
(15)《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数额认定分析》,载《法学》 2005 年第 6 期 独著
(16)《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刑法适用与完善》,载《浙江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 》 2006 年第 2 期,第一作者。
(17)《“银广夏事件”的刑法思考》,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2 年第 1 期,独著
(18)《我国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的再思考》,载《法学》 2002 年第 2 期,独著
(19)《我国刑法理论上的牵连犯问题研究》,载《政法论坛》 2001 年第 1 期,独著
(20)《 2001 年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年会综述》,载《法学》 2001 年第 11 期,独著
(21)《关于绑架、拘禁索债型犯罪定性若干问题研究》,载《法学》 2001 年第 9 期,独著
(22)《论金融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载《法学》 2001 年第 7 期,独著
(23)《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犯罪行为的刑法分析》,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0 年第 6 期,独著
(24)《论我国新刑法中的结合犯》,载《法学》第 2000 年第 8 期,独著
(25)《婚内定“强奸”不妥》,载《法学》,第 2000 年第 3 期,独著
(26)《完善证券期货犯罪刑事立法》,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6 年 2 月,独著
(27)《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罪行为方式之解读》,载《法商研究》 2005 年第 1 期,独著
(28)《信用卡诈骗的司法认定》,载《政法论坛》 2003 年第 3 期 独著
(29)《“性贿赂”行为犯罪化不足取》,载《法治论坛》 2003 年第 2 期 独著
(30)《刑民交叉案件中刑事案件对民事合同效力的影响研究——以非法集资案件中的合同效力为视角》,载《政治与法律》2013年第10期,第一作者
(31)《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兜底条款”解释规则的建构与应用》,载《中外法学》2013年第6期,独著
(32)《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刑法适用之影响》,载《法学》2013年第12期,独著
(33)《关于中国金融犯罪的刑事立法发展》,载《立命馆法学》2013年第1号,独著
(34)《刑事法治视域下处理虐童行为的应然路径》,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年第1期,第一作者
(35)《克减冤假错案应当遵循的三个原则》,载《法学》2013年第5期,独著
(36)《论刑法中法律拟制的设置规则》,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年第9期,第一作者
(37)《刑法严惩非法集资行为之反思》,载《法商研究》2012年第4期,独著
(38)《论内幕交易罪最新司法解释及法律适用》,载《法学家》2012年第5期,独著
(39)《限制或废除死刑与提高生刑期限关系论》,载《政法论坛》2012年第3期,独著
(40)《信用卡“养卡”,“套现”行为的刑法定性分析》,载《法学》2012年第7期,独著
(41)《骗取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的定性研究》,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第9期,第一作者
(42)《盗窃罪新司法解释若干疑难问题解析》,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独著
(43)《论我国金融犯罪的刑罚配置》,载《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1期,独著
(44)《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停止形态研究》,载《法学杂志》2012年第4期,第一作者
(45)《我国<刑法修正案(八)>时间效力司法解释规定评析》,载《法学杂志》2011年第8期,第一作者
(46)《涉信用卡犯罪对象的评析及认定》,载《法律科学》2014年第1期,独著
(47)《论互联网金融刑法规制的两面性》,载《法学家》2014年第5期,独著
(48)《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兜底条款”解释规则的建构与应用——抢帽子交易刑法属性辨证》,载《中外法学》2013年第6期,独著
(49)《自贸区建设中刑法适用不可回避的“四大关系”》,载《政法论坛》2014年第5期,独著
(50)《论互联网金融的行政监管与刑法规制》,载《法学》2014年第6期,第一作者

㈦ 请问2017年 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的考研科目以及参考书目分别有哪些

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考研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外国语

3、701法学综合  

4、810刑事法律综合(二)

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参考书目:

1、《宪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焦洪昌主编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主法制出版社 

3、《国际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周忠海主编

相关事项

招生院系:刑事司法学院 

拟招生总数:118 

拟接收推免人数:47 

备注说明:刑事司法学院各专业均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7)2017刑法学年会扩展阅读:

研究生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法大学-招生就业




㈧ 黄芳的科研成果目录

专著
1、《走私犯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
2、《国际犯罪国内立法研究》,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译著
《国际刑事法院导论》(英文原著作者:威廉.A.夏巴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论文
(一)关于国际刑法问题的研究
1、《论国际刑法中的引渡问题》,载《刑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论国际犯罪及其刑事责任》,载《刑事法学要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论实现国际犯罪刑事责任的途径和方式》,载《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年第6期。
4、《国际犯罪的国内立法研究导论》,载《法学评论》2000年第2期。
5、《论罪刑法定原则与国际刑法的关系》,载《法学家》2002年第3期。
6、《香港与外国签订的移交逃犯协定概览》(合作),载(澳门)《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研究》,澳门特别行政区检察院、澳门检察律政学会2002年出版。
7、《香港与外国签订的刑事司法协助协定研析》(合作),载《法学家》2003年第2期。另载(澳门)《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研究》,澳门特别行政区检察院、澳门检察律政学会2002年出版。
8、《香港与外国签订的移交被判刑人制度研究》(合作),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2期。
9、《如何开展区际刑事司法协助》(合作),载《检察日报》2002年7月8日第3版。
10、《区际刑事司法协助法律研讨会综述》(合作),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4期;另载(澳门)《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研究》,澳门特别行政区检察院、澳门检察律政学会2002年出版。
11、2002年刑法学年会论文:《论打击恐怖犯罪国际合作的原则和方式》。
12、2002年死刑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论死刑适用的国际标准与国内法的协调》,载《法学评论》2003年第6期。
13、2003年国际刑事法院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论中国刑法典中的国际刑法规范》(合作),载《法学》2003年第9期。
14、2003年国际刑事法院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中国引渡法及引渡条约研究》。
15、《国际刑事法院相关问题探索》(合作),载《人民法院报》2003年8月11日,法制时代B1。
16、《在积极探索中走向国际刑事法院--国际刑事法院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合作),载赵秉志主编:《刑法评论》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7、《国际犯罪国内立法的基础理论问题》,载《国际区际刑法问题探索》,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8、博士论文摘要:《国际犯罪国内立法研究》,载《中国刑事法学》(第一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外国刑法中的国际犯罪立法模式探讨》,载《现代刑事法治问题探讨》,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0、《酷刑及酷刑罪的界定》,载《酷刑遏制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1、《中国现行引渡制度基本问题研究》,载陈泽宪主编《刑事法前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欧盟成员国间引渡制度研究》(合作),载高铭暄、赵秉志主编:《刑法论丛》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3、《简论酷刑罪的概念和特征》,载《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
24、《惩治恐怖犯罪与人权保障问题》(合作),载赵秉志主编:《刑法评论》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5、《香港与外国刑事司法合作制度研究》(合作),载(台湾)《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5期、第6期。
26、《关于加强我国刑法与国际刑法协调与衔接的建议》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信息专报》2004年8月9日;另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参阅》、《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7、《论惩治恐怖主义犯罪中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载陈泽宪主编《刑事法前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8、《审判萨达姆的几个法律问题》,载《法制日报》,2005年6月28日,第8版。
29、《关于破解期权腐败司法难题的对策》,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信息专报》2007年4月9日第13期。
合著
1、《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防治对策专论》,副主编兼作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新编国际刑法学》,副主编兼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中国刑法学》,副主编兼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香港特区的国际刑事司法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比较法学》“俄罗斯法”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学硕士教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6、《刑法学》“排除犯罪事由”和“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律硕士教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3、《中组部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大纲学习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年版。
7、《黑社会性质犯罪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金融诈骗犯罪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经济法习题》,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0、《经济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1、《危害税收征管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003年版。
12、《危害税收征管罪的认定与处罚》,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
13、《单位犯罪的认定与处罚全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4、《新刑法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
15、《刑法适用手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6、《刑法新罪名通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
译文
《论希腊妇女的犯罪》(俄文),载《法学天地》1989年第6期。
专业审校
《引渡与国际法》(合作),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如何破解腐败期权的司法难题
爱尔兰访学见闻
评中国对《国际刑事法院规约》投反对票的五点理由
赵燕案审理的法律启示
论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
审判萨达姆的几个法律问题
关于加强中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的协调与衔接的建议
酷刑及酷刑罪的界定
家乡印象
思 父 亲
外国刑法中的国际犯罪立法模式研究
惩治恐怖犯罪与依法保障人权
国际犯罪的国内立法导论
交通肇事罪中犯罪主体的认定
论国际犯罪及其刑事责任
论实现国际犯罪刑事责任的途径和方式
论死刑适用的国际标准与国内法的协调
论中国刑法典中的国际刑法规范
论罪刑法定原则与国际刑法的关系
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外国移交被判刑人制度研究
中国引渡法及引渡条约研究

㈨ 2018电大刑法学形成性考核册最后一题

司法机关处理本案时主要应当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

㈩ 谁有2017年文运法硕暑期集训强化班刑法学讲义答案

后期可以做下政大考研的模拟试卷,冲刺班也不错

热点内容
药师和法规 发布:2025-06-29 04:26:07 浏览:553
申请法院追加被告 发布:2025-06-29 04:25:59 浏览:920
中级会计师考试经济法怎么学 发布:2025-06-29 04:20:17 浏览:975
抑郁症病人杀人后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6-29 04:20:14 浏览:963
关于劳动法的内容 发布:2025-06-29 04:18:39 浏览:808
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6-29 04:01:52 浏览:395
日照法律咨询电话 发布:2025-06-29 03:51:43 浏览:710
法规和质管 发布:2025-06-29 03:36:19 浏览:404
刑法考研心得 发布:2025-06-29 03:05:22 浏览:742
法院执行庭的权利 发布:2025-06-29 03:04:49 浏览: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