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法治研究方阵
⑴ 当代中国法治研究如何避免教条主义思想方法
“左”倾错误与右倾错误是一对政治概念而不是哲学概念。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是一对哲学认识论的概念而不是政治概念。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教条主义者片面夸大书本知识的作用,轻视感性经验,轻视实践,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而忽视矛盾的特殊性,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般性结论,当作僵死的教条到处生搬硬套;经验主义者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轻视科学理论的一般指导作用,把局部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处理一切问题都超不出自己狭隘经验的眼光。这两种认识论上的错误都违背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实践与理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的原理,因而都会给实际工作带来危害。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在党的政治生活中,在革命和建设工作中经常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教条主义既可以表现为“左”倾,也可以表现为右倾;同样,经验主义既可以表现为右倾,也可以表现为 “左”倾。也就是说,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这对哲学认识论概念与“左”倾和右倾这对政治概念之间并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关系,并非教条主义者必犯“左”倾错误,经验主义者必犯右倾错误。搞清楚这两对概念之间的基本区别和复杂联系,将大大提高我们识别“左”倾和右倾错误的能力,有助于我们在思想方法上和实际工作中更自觉、更清醒地努力防止和坚决克服各种错误倾向。
⑵ 厦门大学法学院学风怎么样
厦门大学是我国较早开办高等法学教育的院校之一,1926年6月,厦门大学设立了法科。九十多年来,法学学科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坚持“民主建院,学术立院”的方针,发扬“严谨治学,求是创新”的学风,目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学院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继续保持优势地位,位列全国A类法学学科之一,是全校7个位列A类学科的学院之一。
学院建有教育部“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司法部现代公共法律服务理论研究与人才培训基地、现有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中心等福建省人文社科基地,国家和社会治理法治化研究中心等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厦门大学财税金融法治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立法研究中心等福建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拥有厦门大学国际法创新团队、社会治理的法治化研究创新团队等福建省高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创新团队。设有厦门大学社会治理与软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经济犯罪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厦门大学国际税法与比较税制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经济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等校批机构。同时设立民商法研究所、罗马法研究所、立法研究中心等18个院批科研机构。拥有“中国崛起与国际法发展”、“社会治理与软法”、“国际税法与比较税制”、“公正法律与自动化”、“立法研究”、“法律人之神经科学”等优势学术团队以及“新经济背景下经济犯罪的惩治与经济刑法的创新”等厦门大学人文社科创新团队。其中,厦门大学国际法创新团队还入选福建省创新团队。厦门大学立法研究中心作为中国首个成员单位加入国际立法协会(IAL)。
学院现拥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1个法律专业硕士(JM)学位点。国际法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国际经济法学科的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联合国贸发会议于2010年遴选国际投资法“全球15所法学院领航项目”(G-15 Law School Pilot Project)成员,厦门大学法学院成为中国大陆唯一入选的院校。民商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经济法学为福建省重点学科。2012年法学院所有学科入选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和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国家与社会治理法治化研究中心入选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立项名单。学院编辑出版了8本学术刊物,其中《国际经济法学刊》《现代法治研究》取得正式刊号。
⑶ 中国最好的法学院
我国普通本科高校中,开设法学专业的院校总数量庞大,据不完全统计有600所左右。在庞大的总数之下,各个高校开展法学专业教育的综合实力也是参差不齐。
本文以当前的法学国家重点学科分布、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法学省部级重点学科分布、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分布、师资力量、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校平台等九项核心评价指标为依,同时参考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法学学科评估结果、武书连版法学专业排行榜、武大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版法学专业排行榜,分为六大区域,划分为五个星级,共评选出当前中国大陆高校152所知名优秀法学院校,希望能为法学本科或研究生院校选择提供指引。
1
五个等级及相应院校数量:
中国法学院领军方阵15所、中国一流高水平法学院17所、中国知名高水平法学院29所、区域一流高水平法学院25所、区域知名高水平法学院66所。
2
区域划分: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
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
华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上海)
华南(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广东)
西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西南(贵州、重庆、四川、云南、西藏)
中国法学院领军方阵
☆☆☆☆☆
共计15所
多个二级学科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多数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多数是法学国家重点学科布局高校;全部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多位法学家。
▼ 华北
北京大学法学院——近年来国内和国际法学学科排行榜的新科状元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的“国家队”;很多版本法学排行榜的第一
中国政法大学——引领国家法学理论的变革和法律思想的更新,代表国家对外进行法学领域学术交流
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最顶尖的高校的法学院,近年发展最快的法学院。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研究重镇、国家级法学研究机构、党和国家的法治智库
▼ 东北
吉林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的国家队”;我国法学教育的重镇和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 华东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学国家队”;“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
上海交大法学院——近年发展最好的法学院
浙大光华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学国家重点学科
南大法学院——经济法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中德法学研究为特色
复旦法学院——依托复旦高起点、高平台、高水平
南京师大法学院——中国法学领军方阵中唯一非985、非政法专业院校
▼ 华南
武汉大学法学院——华南地区法学院校的头把交椅无可撼动
“环境法学国家队”、“国际法学国家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学国家队”;民商法国家重点学科
▼ 西北
(空缺)
▼ 西南
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学国家队”;“法学界的黄埔军校”;在中国法学界享有盛誉
中国一流高水平法学院
☆☆☆☆
共计17所
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具有很强的学科实力,具有深厚的办学底蕴或者是近年来发展迅速而异军突起;多数拥有某个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的二级学科;多数拥有省部级以上的科研平台;各自都拥有几位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法学专家。
▼ 华北
山大法学院(法理、法史、公法)、北师大法学院(刑法学)、对外经贸法学院(国际法)、北航法学院(民商法)、南开法学院(国际法)
▼ 东北
(空缺)
▼ 华东
厦大法学院(国际法)、东南大学法学院(行政法、刑法)、苏州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上海财大法学院(经济法、环境法)
▼ 华南
中南大学法学院(经济法、法学理论)、中山大学法学院(国际法、法史)、湖南师大法学院(国际法)、湖南大学法学院(刑事法学)
▼ 西北
西北政法大学(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学位点:“服务西北地区稳定发展与国家安全”)
▼ 西南
四川大学——“刑诉法学科研国家队”、重庆大学(环境法)、西南财经大学(金融法、法律经济学)
中国知名高水平法学院
☆☆☆
共计29所
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或者是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多是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拥有一定的学科实力及办学底蕴或者是依托于高层次的学校平台;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和省部级科研平台;拥有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
▼ 华北
郑州大学法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公安大学法学院、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中央民大法学院、北理法学院、天津大学法学院、烟大法学院
▼ 东北
辽大法学院、大连海事法学院、黑大法学院
▼ 华东
安徽大学法学院、同济大学法学院、福州大学法学院、华东师大法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
▼ 华南
湘大法学院、海大法学院、华科法学院、华南理工法学院、华中师大法学院、华南师大法学院、江西财大法学院、广西大学法学院、广州大学法学院
▼ 西北
西安交大法学院、兰州大学法学院
▼ 西南
云南大学法学院、西南大学法学院
⑷ 道德与法治研究话题
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⑸ 德治与法治研究现状
我认为现状是抄:在14亿人中间,法袭治当前还只是是德治的辅助手段,法治还是脱胎于中国德治的,在中国,法治还难以成为社会规范的主力和权威,这集中体现在权力的相对集中和制衡不足上,先人的枷锁依然沉重,统治依然困难异常,因此,中国的法治只可说大大强过了先古,却尚不能(也没必要)压倒德治。
⑹ 重庆大学法学院有哪些学科建设
学院恢复成立10余年来,学科建设实现飞跃式发展,被誉为“重大法学现回象”。
2005年建成环境与答资源保护法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建成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建成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学位授权点(JM),2008年法学学科成为我国西部唯一的“211工程”建设单列学科,2009年建成博士后流动站,法学本科专业成为庆市特色专业,2010年成为重庆大学“985工程”建设单列学科,2011年建成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并成为重庆市重点学科。重庆大学法学一级学科在教育部2012年第三轮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第11名17位;在武书连2012中国大学研究生院法学二级学科排名中,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科位列全国第1名。
2015年法学学科以优秀成绩通过重庆市“十二五”重点学科综合验收,法学院与建筑学部相关学科联合成功申报了重庆市特色学科群,法学一级学科进入重庆大学“一流学科重点培育行列”,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科团队进入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治研究方阵”(国家智库)。法学一级学科2017年获批重庆市“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B+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