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A. 学校德育包括哪些方面的教育
学校德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心理健康。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政治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可以说,我国德育是一种涵盖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大德育”。
然而,品德的发展,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政治觉悟的提高,各属于不同层面的问题,其过程机制相差甚大,不能以一样的手段、方法,通过一样的途径,遵循一样的原则,来实施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1)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扩展阅读
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小学的德育原则主要有:
其一,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又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
其二,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 严格要求是指严格按照教育方针和德育任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尊重信任是指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展。
其三,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保证所有学生的发展同社会发展的总方向相一致,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其四,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并举。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又要通过个别教育来加强和影响学生集体。
其五,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相统一。既要重视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B. 论述德育过程就是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错误。
德育过程是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二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在我国,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总称,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活动。这里的思想品德,包括人们的政治立场、世界观以及道德品质等。德育过程,也称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的积极作用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德育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要求、熏陶与感染之下,自觉地将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同时,德育过程又是一个管理过程,是教育者运用各种手段,创造各种环境,对影响德育的诸多因素进行调控使之达到最优化的过程。
从德育过程的内涵来看,构成德育过程的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目标、内容、方法、环境以及德育过程调控等。其中,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师与学校的团队组织、学生会、社会文化团体和家庭,都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则包括个体教育对象和各种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团体教育对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但受教育者作为教育客体不应被看作消极被动的纯承受者,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外在影响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运动起作用。德育目标是受教育者应该达到的德育素质的预期结果和基本要求。德育内容是为实现目标服务的,是培养青年一代所采用的某种社会政治观、世界观以及相应的道德准则。德育方法是根据目标和内容,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采取的各种方式的总和,它包括说服教育、实际锻炼、陶冶教育以及指导自我教育等。德育环境对德育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作用,包括教育环境与社会环境,它们之间又是逐层包含的关系,但由于各自的特殊性,必须将教育环境与社会环境区别对待。德育过程调控就是对德育过程中的各个因素与环节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以达到优化德育过程的目的。
C. 幼儿品德培养的意义
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证明,学前期是行为规范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要让孩子形成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学习处理周边的人际关系,增强合作意识,积极融入到群体生活之中,避免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因而,在学前期,应开展家庭品德养成教育,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发展。
学前期是家庭开展品德养成教育最具成效的时期。首先,学前儿童活动范围相对较窄,决定性的影响。除了幼儿园之外,主要是在家庭之中,此时家庭对于学前儿童具有其次,学前儿童与父母之间有天然的依恋关系,时的孩子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学前儿童愿意听从父母的教诲,父母的权威性在此模仿父母的言行,认为父母的言行就是正确的。这两方面的原因决定了此时的家庭品德养成教育相比较以后孩子大了是最易发挥成效。
家庭品德养成教育奠定道德教育的基础。家庭品德教育是整个道德教育的起始阶段,道德教育必须抢占先机,把握家庭这个道德教育的首要阵地。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的“首因效应”理论或者说是“第一印象效应”理论可知,第一印象对个体心理具有重要影响,第一印象无论其正确与否,其对人的影响都是鲜明而深刻的,并且会影响到个体以后对于相关问题的认知。
道德认知的发展总是以先前的认知图式为基。如果要发挥道德教育对人身心和谐发展的最大功效,必然不能忽略家庭道德教育这个奠基性教育。
D. 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对吗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是片面的。
德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过程,得于的过程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为国家培养人的过程,它包括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E.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与政治教育对吗
嗯。
【附】
A、德育处职责:
1.抓好班级管理工作,负责组织班级工作计划的制定、实施与检查。
2.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制定教育措施,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3.建立特殊学生转化档案,做好特殊学生转化工作。
4.搞好学生班干部的培养、培训工作。
5.抓好校外教育,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关心下一代协会和社区教育委员会的作用。
6.指导班主任工作,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掌握班主任工作情况,指导、考核班主任工作。
7.做好优秀班主任、优秀班级、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的评选工作。
8.做好宣传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并组织好假期活动。
9.抓好安全教育,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10.加强学生的常规训练,落实《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日常规检查细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B、德育处党组职责
一、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协助德育副校长制定每学期的德育工作计划,并组织检查落实及实施情况。
二、与教导处一起,协助校长选任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了解年级组长和班主任工作情况,组织他们学习有关文件和材料,提高年级组长和班主任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帮助他们搞好年级和班级工作。
三、指导年级组长和班主任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并负责实施检查、奖惩;指导、检查班主任搞好班级常规管理和班风建设;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及时总结交流工作经验。
四、协助校长完成校园文化建设、校风校纪建设,负责组织校内的橱窗板报宣传工作。健全校纪检查制度和师生值日制度。
五、指导少先队和年级组开展工作,抓好学生干部的培养和使用,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指导各班争创“文明班级”,保证正常教学秩序。
六、组织好每周一的升旗活动,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国旗下讲话成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主阵地。
七、组织开展好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定期召开法制教育讲座,主持召开全校性的家长会,开展“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工作,创建“三结合”教育网络平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八、了解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协助年级组长处理偶发事件,研究德育规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每学年组织开展各类评优、评先工作,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创建和谐校园。
分享到搜狐微博
F. 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对学生教育有什么教育意义
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更能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想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良好发展,真正做到言行一致,仅仅靠宣讲规章制度、靠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够的。
因为思想品德是一个社会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实践性的问题,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只能在社会实际活动中才能表现出来,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受到检验。因此,课堂教学只有同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
拓展资料: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德育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德育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继承性。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
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政治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可以说,我国德育是一种涵盖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大德育”。然而,品德的发展,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政治觉悟的提高,各属于不同层面的问题,其过程机制相差甚大,不能以一样的手段、方法,通过一样的途径,遵循一样的原则,来实施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G. 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活动对吗
当然是的啊
学生最重要的是道德品质好
就算一个人的成绩再好但是他的品质不好
也是没有的
不能为社会出力
H. 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德育是学生健康生长的条件和保证
德育是实现我国德育目标的基础和保障
德育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证
I. 德育过程就是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 ( )
正确答案:错
解析:【解析】德育过程是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二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