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环保法的立法目的

环保法的立法目的

发布时间: 2021-02-07 18:36:33

㈠ 完善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环境保护法》依据宪法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并借鉴了国外环境立法经验,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原则、基本制度和管理措施,还把环境影响评价、污染者的责任、征收排污费、对基本建设项目衽“三同时”等,作为强制性的法律制度确定下来。该法的颁布这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进入法制轨道奠定了基础,为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法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它为环境法律关系的调整设定了一系列制度,也曾经解决了一定的环境法律问题,在保护环境特别是控制污染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它作为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基本法律,指导着我国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第一,界定了“环境”的定义、范围,明确了环境法的调整对象,确立了我国环境保护观是“大环境”观的基本思想,明确了环境法调整的对象是们在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防治污染及公害中产生的社会关系。
第二,进一步明确了污染者的责任,将污染者的责任纳入了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有利于促进合理利用环境和自然资源、减轻环境损害,公平负担。
第三,推动了环境单行法律、法规的创建,为我国《环境保护法》法律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进入法律化阶段。《环境保护法》从环境保护的目标、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违法责任等做出了原则性和指导性的规定,对后续单行的颁布实施和修改完善起到了指导作用。
第四,确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环境管理制度的法律地位,为我国环境保护行政与管理提供了重要手段。

㈡ 我过环境保护法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合理地利用环境与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内和生容态破坏;二是维护清洁适宜的生活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三是协调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是环境保护法的直接目的;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环境保护法的根本任务,也是环境保护立法的出发点和归宿;促进经济增长是因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内在的相互制约和依存的关系。这三项立法目的之间有着内在联系。首先,社会生产水平决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并进而决定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需求;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物质的丰富,人们会在要求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要求进一步建设清洁、安静、优美、舒适的环境。因此,把发展经济同环境保护、维护人民身体健康三者联系起来为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的反映

㈢ 环保的目的是什么

保护资源,减少污染。

㈣ 制定环境法律制度的意义

一、环境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法律部门,正是在人类对生态法律终极诉求的过程中伴随着人与自然冲突日益加剧却难维持的情况下做出的理性反应。
1、环境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坚持生态主义伦理主导的法治观即生态法治观。
2、人类在行使自己消费权利的时候,应当受到合理的限制。
3、环境法以维护人类和生态的共同利益为己任,强调对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重建要求,力图消除人类消费活动中所带来的种种对立和不协调,从而在消费活动中培养出社会公众自觉的生态法治意识。

二、环境法是引导社会公众塑造健康文明、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1、环境法承认人与自然关系的互动和整体性,不是要求社会公众单向片面地为生态平衡而放弃消费活动和生活水平的增长。
2、环境法是和谐性法律、限制性法律而非遏止性法律,是制度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3、环境法所坚持和主导的发展理念就是协调共生的和谐发展理念。

三、环境法律制度与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都具有超凡的深远意义
1、对人与社会的价值意义
2、对人与自然的价值意义
3、对人与自我的价值意义

四、结束语

总之,基于前述价值意义作为洞察的进路来解读环境法发展观的意义,我们可以发现环境法绝非只是国家蓄意强加在个人身上的“戒律”,其更为重要的乃是协调个人自由、群体自由与自然生态、社会秩序相互和谐的关键手段。笔者以为,环境法倡导的和谐发展理念,也并不仅仅局限于一种社会发展理论,而是在建构一种新的哲学、新的文化和新的生活方式,实现人类过一种简约、真实、有节制、有德性的幸福生活,并最终达致身心合一、物我两契、人际和谐温馨、社会公平正义的理想境界。当然,这种本真生存的主体必然是全面发展、内外和谐的本真的人,而造就这种本真人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实践中让我们每一个人处于环境法律制度的限制与调整之中。

㈤ 自然资源保护法的目的

自然资源保护法是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和自然规律的法律。其目的,是通过法律手版段,调节人类在开发权利用自然资源的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国家制定自然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调整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集体哦你可以去下载关于自然保护法的PPT,网址:http://jpkc.cqu.e.cn/law_hjzyfx/ppt/09.ppt
文件不是很大,只有260多KB,只要几秒钟就ok了

㈥ 我国制定《环境保护法》的目的

我国《环抄境保护法》第一条规定:“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此条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这一点是基础的直接的目的,这也是环境法的基本的任务,因而是不言而喻的。第二、保障人体健康,这是环境法的根本任务,是最终目标之一,强调人的利益。第三、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即保障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也是环境法的最终目标之一。

㈦ 简述我国环境立法的目的及体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生态基础和根本保障回。环境保护是答我国的基本国策,环境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法目的,并区别于其他部门法。

目前我国环境法律体系主要由五部分构成:
(1)宪法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这是各种环境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依据.(第九条、十条、二十二条);
(2)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一般规定的具体详细,是进行环境管理、处理纠纷的直接依据.
(4)环境标准.
(5)其他部门法中的在关环境的法律规范.(包括中国加入或签署的国际法或公约)

㈧ 如何评价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目的的 一元论 与 二元论

世界上,环境法立法目的可分为一元论和二元论。其中,匈牙利、日本等国的环境法实行的是一元论的立法目的,即以保护环境为其唯一目的;中国、德国等国的立法目的是二元论,即既要保护环境,又要促进经济发展。

㈨ 在环境法学中为什么环境立法要对"环境"的定义作出立法解释

在环境法学中,环境立法要对"环境"的定义作出立法解释,是因为:
保护和改回善环境,防治污答染和其他公害"是环境立法的直接目的、前提性目的,只有确认和实现这一目的,才能保障后面规定的各项"间接目的"的实现。取消了上述目的,就失去了环境法律与其他法律的根本区别与界限。

"保障公众健康",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反映了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与保障公众健康的密切关系,是环境法既区别于重在GDP增长的经济立法、又区别于作为保护人体健康权的民事立法的一个价值目的。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反映生态文明理念的价值目的,也是环境立法区别于其他法律的特色目的、新型目的。通过确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目的,表明我国环境法正在逐步实现从以防治污染为标志的环境保护法向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标志的生态法的历史性转变。
将"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立法目的,说明可持续发展观已经成为我国环境资源法的指导思想,标志着我国环境资源法已经发展到可持续发展法的新阶段。

㈩ 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环境保护法来的立法目的有以下三自个方面:一是合理地利用环境与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二是维护清洁适宜的生活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三是协调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是环境保护法的直接目的;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环境保护法的根本任务,也是环境保护立法的出发点和归宿;促进经济增长是因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内在的相互制约和依存的关系。这三项立法目的之间有着内在联系。首先,社会生产水平决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并进而决定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需求;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物质的丰富,人们会在要求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要求进一步建设清洁、安静、优美、舒适的环境。因此,把发展经济同环境保护、维护人民身体健康三者联系起来为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的反映

热点内容
李海涛律师 发布:2025-10-04 06:58:04 浏览:634
新疆元正律师 发布:2025-10-04 06:49:29 浏览:844
九寨沟法律咨询 发布:2025-10-04 06:42:13 浏览:653
28法治 发布:2025-10-04 06:42:13 浏览:686
法院法庭 发布:2025-10-04 06:37:02 浏览:912
王利明民法视频 发布:2025-10-04 06:34:58 浏览:154
陕西省司法厅官网查询 发布:2025-10-04 06:34:57 浏览:238
2019年国开法本国际经济法 发布:2025-10-04 06:25:30 浏览:728
新华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发布:2025-10-04 06:25:30 浏览:416
2019初级经济法压轴题 发布:2025-10-04 06:23:59 浏览: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