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建设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法治建设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发布时间: 2021-02-08 01:19:05

A. 推进法治建设,社会各方面应怎样做

立法机关积极全面立法,做到有法可依
司法部门要履行好职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作为公民要树立法制意识,不做违法之事

B.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青少年应该做到:

1、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自觉弘扬社会内主义法治精神,树立容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2、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3、依法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勇于同破坏法治中国建设或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言行作斗争。

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应当是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否则,就不可能实现依法治国,更不谈不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国作为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都属于人民,人民的意志具有最高性,而作为人民意志集中体现的由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自然也具有至上性,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具体来看,法律权威主要体现在法律至上与法律信仰两个方面,前者可视为法律权威的外在权威要素或外在影响力,后者则为法律权威的内在权威要素或内在影响力。

C. 建设法治中国,需要我们与法律同行,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如何做

青少年学生,毕竟接触到的法律和所学较少,还在懵懂之中。所以首先要回知法、懂法,学会用答法律做武器来保护自己和评判是非。

建设法治中国,青少年是主力军,有句话说:教育强则国强。你们身为学生,责任重大,要系统地、认真地掌握法律知识,通过学习多做宣传,鼓动身边的亲友、同学都要积极学习法律,认清是非,运用法律维权、勇敢面对一切大是大非。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用法律来促进社会的发展、维护公平原则,伸张正义、保护法律尊严。青少年学生有思想、有正义感,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和认知,向学校、向政府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相对于有些方面法律滞后的弊端,尽力把一切做到防患于未然。

D.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青少年应该怎么做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懂法知法;依法专律己,严属格遵守法律,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4)法治建设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扩展阅读:

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个长久的历史性过程。它的起点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建国后,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曾走过一条很曲折的道路,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有过重大挫折,特别是经历了十年“文革”的浩劫。邓小平同志总结了国内与国际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方针。二十年来,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E. 为了落实依法治国的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管理国家与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都迫切需要加快推进法治国家的建设步伐。
一是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加强立法工作,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近年来,政府立法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过去五年间,仅国务院就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39件法律议案,制定、修订了137件行政法规。但是必须看到,我国改革和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立法工作面临着十分繁重的任务。要进一步增强政府立法工作的计划性和针对性,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认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按照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产品质量和安全、规范政府自身行为方面的立法;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的立法;特别要注意加强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立法。加强立法工作重在提高立法质量。要创新政府立法工作的方法和机制,扩大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在法律法规起草、修改过程中,要通过组织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法规、规章,原则上要公布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二是推进依法行政,努力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政府的组织、政府的权力、政府的运行、政府的行为和活动,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准绳,都要受到宪法和法律的规范和约束。政府制定的行政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性文件,必须与宪法和法律保持统一和协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为核心的现代行政执法观念,形成职责权限明确、执法主体合格、适用法律有据、问责监督有方的政府工作机制。合理界定和调整行政执法权限,明确执法责任,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制度。加强对行政收费的规范管理,改革和完善司法、执法财政保障机制。健全行政复议体制,完善行政补偿和行政赔偿制度。认真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帮助困难群众实现诉讼权利,使人人都能享受到平等法律保护。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保持清正廉洁,促进行政执法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是加强执法监督,确保行政权力正确行使。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必然要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将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服务,确保权力正确行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要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综合运用各种监督形式,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健全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则,保证政府权力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行使。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大力推进执法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加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力度。改善和加强新闻舆论对行政执法的有效监督。切实强化政府层级监督,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的作用。要把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作为重点,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确保监督到位、有力、有效。

F.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国家的进程中,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1、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专治属观念,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2、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3、依法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勇于同破坏法治中国建设或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言行作斗争。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6)法治建设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扩展阅读:

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中共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G. 为建设法治中国,我们应当怎么做

树立责任意识,维护宪法尊严,大力宣传宪法知识。

H.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我们该怎么做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做法:
第一,进一步改革完善行政体制。法治政府不仅是一个有限有为的政府,还应当是一个高效便民的政府。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具体而言,一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行政组织程序的法制化。十七大报告提出要重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行政组织和程序的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重点要推进转变政府职能。现在我国的组织法并不健全,只有一个80年代的国务院组织法,只有十几条,远远不够用,各部门缺少组织法,而且组织体制和职责权限尚在变动过程中,还没有完全稳定到一定程度。所以,用部门规章规定组织的职能和权限,是可行的也是有必要的,而不能简单地靠“三定方案”解决。改革开放后开展了6次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还没有完全调整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所以转变政府职能的任务很重;
二是要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率。不仅要理顺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还要理顺行政机关内部各种职能关系,要减少政府层级优化结构;三是要规范行政行为,减少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四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第二,完善立法、执法和司法,使体现正义的良法真正得到有效实施。目前,我国的立法、执法、司法这三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门立法仍然很普遍,部门起草法律,不可避免就有部门的色彩和因素,要改革现在的部门起草法律制度,要增加公众的参与、民主的论证,以及其他部门———特别是人民代表机构,对行政立法有效的约束和监督。让立法更加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顺应民心,反映民意。
执法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我们的法律还没有进入自动运转的状态,还是运动式的执法。法律是不自动运转的,法律的实施靠媒体的曝光、领导的批示。通常事情发生之后,先是媒体曝光,然后是领导批示,接下来才是执法司法机关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所以,很多重要的法律被架空了,无法有效实施,甚至有越来越多的人试图规避法律,拒绝执行法律。法律不能自动运转,是目前中国法治领域最重要的现象。因此,如何增强法律的权威、保证法律有效实施是当前法学界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也应当成为决策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
司法公正尤为关键。司法在法律实施乃至公民权利保障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更为独特。如果司法不公或者司法腐败,司法不能公正、独立地行使审判权、监督权,这个作用也发挥不了。所以,现在严格实施法律的重点,是保证法院、检察院的司法权威,保证它公正、独立地公开行使这些审判权力、监督权力。
第三,进一步健全行政程序和激励监督制度,是未来行政法治很重要的任务。如果没有行政程序法,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就是不完整的。所以,制订行政程序法,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建议各地的党政部门,要把执行、实施法律,作为政绩考核标准中最重要的指标。这个地方经济抓得好不好是一个指标,但是这个地方法治搞得好不好是更重要的指标。如果以牺牲、破坏法治的方式取得了经济的发展,那是一种倒退,应该受到批评、受到苛责。所以“法治GDP”比经济GDP更重要。因为政府的职能,政府的作用,就是实施法律、执行法律,保护老百姓的权利,维持社会的公共利益。如果不讲法治,继续走“经济GDP”崇拜之路,那我们就会离法治越来越远,不可能达到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这样宏大的目标。
第四,重新认识信访和诉讼等纠纷解决制度,将各类纠纷有效引导到法治轨道上来。必须对信访制度、诉讼制度等进行较大力度的改革,使之更加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矛盾和纠纷解决的要求。重新认识信访功能,严格限制信访范围,使信访回归到下情上达、了解信息、转交信件的最初定位。尽可能限制信访在案件实体处理方面的功能,将各类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剥离至司法救济渠道。同时建立起信访与复议、诉讼、申诉等法定纠纷解决渠道的衔接机制。鼓励行政复议机关与人民法院在信访机构设立接待室,使大批涉法、涉诉的信访案件直接进入复议诉讼等程序。还应该修改相关法律,扩大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等受案范围,降低起诉条件,改革审判方式,扩大调解和解范围。改革两审终审制度,将审级增加为三级,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提高司法裁判的公信度,将各类争议尽可能引导到正式的救济渠道上来。各级领导在重视信访工作的同时减少批示、增加指导,将各类争议逐步引导到纠纷解决的主渠道上来。应当充分发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分清主次,鼓励公众更加理性地选择救济渠道,更多运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五,弘扬法治精神,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人文基础。进一步提高公民特别是领导干部公务员的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人文基础。通过日益广泛的法学教育和普法宣传,树立法律的权威,目前社会公众特别是公务人员的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仍然比较淡薄。尽管政府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进行了比较广泛的法律普及工作。但是,法学教育与普法效果并不平衡。表现为三个方面,即公众权利意识强,规则意识弱;公务员权力意识强,责任意识淡;上级政府法治观念强,下级政府法治意识弱。进一步完善法律普及与法律教育制度,重点做好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上级与下级的均衡普法,鼓励公务人员通过实践掌握与运用法律。提高公众的素质,减少和抑制纠纷,鼓励公众通过合法正当的渠道解决争议。

热点内容
收据白条有法律效力摁手印行 发布:2025-07-02 21:33:08 浏览:967
职业高中罚抄规章制度 发布:2025-07-02 21:33:04 浏览:713
2016年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发布:2025-07-02 21:25:21 浏览:338
劳动法关于值班时间的规定 发布:2025-07-02 21:22:15 浏览:498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毕业 发布:2025-07-02 21:15:28 浏览:711
人民法院评估拍卖 发布:2025-07-02 21:05:43 浏览:585
刑事诉讼法第173条释义 发布:2025-07-02 20:55:29 浏览:37
房地产公司股权抵押受法律保护吗 发布:2025-07-02 20:47:29 浏览:648
一村以法律顾问签约讲稿 发布:2025-07-02 20:46:05 浏览:941
义务教育法属于行政法律 发布:2025-07-02 20:44:36 浏览: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