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起源伦

道德起源伦

发布时间: 2021-02-08 01:35:25

道德起源的说法

#先谈谈道德起源的问题,一个事物的起源无非有两种:一个是大自然中原生的,这个世界上本来就存在的;另一个是来自人类的,在人类生存发展当中创造出来的。对于道德起源的考察也可从这两个方面展开:

道德源于世界本身:
超自然论:讨论道德肯定绕不开宗教,道德行为准则一直是各种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的道德观认为:道德来源于某个更高级的存在物:神,上帝,阿拉,佛陀等等。这些存在本身就体现了至善,启示人民什么事公正或善,什么是不公或恶。如果人们要有道德就得奉行这些原则或者这些存在物的教导,否则即是不道德的有罪的,并且通常因其罪过受到现世或永恒的惩罚。

超自然论存在的问题:宗教是基于信仰的,仅仅是一种信念,从古至今无数的神学家对神进行过论证,但至今也没有任何确定性的证据表明超自然存在物的存在。此外,各宗教信仰的神和道德原则也各不相同,即使确证神的存在,那人们应该接受和遵循哪一种呢?
自然法则论:道德总是以某种形式蕴含于自然界当中,存在着物理定律般的道德“自然法则”,如果人们有道德就会从自然当中发现并坚守这些法则。

自然法则存在的问题:仔细考察物理自然法则,比如万有引力定律,它们同我们有关道德的法则是大不相同的。向空中抛出物体,物体总要落回地面,受万有引力定律支配。牛顿描述了这种不断发生的物理现象,并称之为“自然法则”。这一过程的关键词为“描述”,因为所谓的自然法则是描述性的,而道德法则是规定性的,规定人们“应该”或“应当”怎么做。我们不能说空中的球应该落下,如同我们说人应该行善一样。万有引力定律说的是球将要落下,从而描述而不是规定了球的动作。

道德源于人类创造:

考察我们所知的道德命题几乎都是关于人的,人应该怎么做,人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和行为准则等等。设想有一天世界上如果没有了人,那么还有道德的存在吗?当且仅当有了能够评价事物的有意识的人在场时,事物才有了本身的道德价值,能被分为善,恶,正当或不正当。换句话说,若没有人就没有道德。

那么道德如何在人类文明的过程当中产生呢?
人拥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去做有利自己的事,避开对自己有伤害的不利因素,从人类这个物种诞生以来都是人类的生存策略。我们可以合乎逻辑的设想,在远古时代作为群居动物的人类很早就发现他们团结在一起比相互隔绝能做更多的事。无论是狩猎,耕种,抵御外敌,繁衍下一代,在结为团体的环境中比作为孤立的个人更能顺利的完成这些生存任务。所以结群而居成为了人类最重要的生活方式,最符合人类自身利益的生存手段。
群居生活有其优势,但也随即产生了一些问题。许多个体结为一个团体,虽然团体符合绝大多数成员的生存利益,但也无法完全避免团体成员与成员之间,成员与团体整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与矛盾。若每个成员都为一己私利与其他成员发生争斗,就会陷入“一个人与每个人的战争”,结果就是个体与种群都走向衰落。所以当这些冲突与矛盾发生之时,团体需要有一个评判标准一个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每个人都牺牲一部分非必要的个人利益,换取更基本更必要的个人利益与团体利益。所谓道德也就此确立。人类依靠确定和遵循道德原则,鼓励人们相互合作,使人们免于恐惧,不必担心自己被残害,被杀死,被欺骗,被偷窃等等。
道德规范即已产生,那么保证其得以实行的社会手段也应运而生。人固有的一些原始的,自私的冲动有些必定会道德规范的实施起阻遏作用,此时道德就借助团体中全体成员的舆论,宗教先知或政治领袖而施行。遵循道德得到社会舆论的赞赏与支持。违背道德的行动,必定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与排斥。宗教由于鼓吹道德规范的背后有全知全能之神的赏罚权力支持,“行善进天堂,作恶入地狱”成为一股强大的制裁力量鞭策人们按照道德规范行动。而政治领袖也将道德同他们的政治权威相联系,颁布各种道德律令,告诉人们需要做什么,禁止做什么,遵守可得到相应奖赏,违背将得到严重处罚,这也是法律的起源。这时团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懂得:“要做好事不做坏事符合我的自身利益,因为这样做我就受益,不这样做就会被排出团体或受到惩罚。”
综上,道德起源于人类的需要,由于认识到以合作和有意义的方式生活在一起的重大价值,所以依靠生活经验和理性,制定了一套社会生活中共同遵守与维护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宣布善与恶的内容,鼓励人们行善,禁止人们做恶,以促进共同的福利与发展,使得人们尽可能一起生活得和平幸福。

㈡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关于道德的起源,在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以前有几种不同的见解(神启论、天赋论、进化论、感觉欲望论)。道德的本质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相应的道德体系的性质,它所体现的利益关系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神启论:道德来源于神的启示。

天赋论:道德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禀赋。

进化论:道德观念起源于动物的“社会”意识或互助性。

感觉欲望论:道德来源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欲求。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论: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的产生有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其客观条件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其主观条件是指人的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开始意识到这种利益关系和矛盾需要加以调整。

道德的本质: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一方面,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相应的道德体系的性质,它所体现的利益关系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或多或少地会打上阶级的烙印。另一方面,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

㈢ 道德的起源

道德起源记得当抄初有一个猴子和袭香蕉的理论五只猴子被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

㈣ 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论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属于社会上屋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必须而且只能从人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本身去探讨道德的起源:
道德萌发于人类早期劳动和简单的交往.原始社会的人类,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和本身能力低下,不得不以群体活动的方式来谋取物质生活资料,也不得不以平均分享这些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来维持群体活动的生存.这样人们之间客观上便存在着一些最简单的交往和关系,由于劳动和交往,促进了语言和思维的发展.为了协同劳动中的行动,交流彼此的感受,保持群体内应有的秩序,从而产生道德的萌芽.
道德形成于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劳动分工,分工使个体劳动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提高了,从而逐步意识到个人的存在,自我意识增强了.而社会分工和交换又加强了劳动者之间的联系和协作;并随之出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整体之间的矛盾,这就必然产生调解这些矛盾的自觉要求,于是逐步产生了维护整体利益的义务观念,产生了义务和权利之类的道德意识,社会分工是道德形成的关键.
私有制的产生、阶级的出现使道德成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由于生产的发展,使劳动有了剩余产品,在私有制的条件下,剥削阶级中的一部份人有可能靠另一部分人提供的剩余劳动产品维持生活,自己不再从事体力劳动而专门从事脑力劳动,他们从本阶级的利益出发,对社会现象进行集中和概括,形成较系统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使道德成为相对独立的意识形态.

㈤ 如何理解唯物史观的道德起源论

一、伦理学史上的争论
神启论把道德起源归结于神秘的天启和神的意志。 理念论伦理学认为道德起源于至高的理念和精神。教育论、环境论和社会关系论所指的外在条件和外部的事物已是属人的事物和条件,这些思想已具有了唯物主义的萌芽和倾向。 先天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生而有之的东西。 本能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的本能和本性。 人性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类自然的天性,人的自然本性、本能决定共同的人性,是决定社会本质的共同的东西,因而也是决定道德的根本层次。所以一定社会的阶级道德的产生和形成都是与人的自然本性密切相关的,人的本性不仅决定了道德的产生,而且决定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
二、道德的起源
(一)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道德根源于经济关系,是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的。
(二)劳动实践是道德产生的动因。首先,劳动实践是人的创造性的体现。
(三)伦理关系是道德发生的前提。道德是对利益的调节,而利益关系和矛盾是存在于广泛的社会关系中的。
(四)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是道德发生的诱因。首先,人类生存的需要是道德发生的直接原因。
(五)意识水平是道德发生的主观条件。人类的意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
总之,道德作为实践精神,以其理想性、目的性指引人们的行为,将理想转化为现实。学习伦理学不仅仅在于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更在于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我们诉诸理智、情感,更要诉诸行动,自觉修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㈥ 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观是什么论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观当然应该是属于唯物论的范畴,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道德是起源于社会实践的。

㈦ 道德的起源...

在中国哲学史上,“道德”指“道”与“德”的关系。孔子主张:“志于道,据于德。”(《内论语·述而》)这里容的“道”指理想的人格或社会图景,“德”指立身根据和行为准则。因儒家以仁义为道德的重要内容,故也以仁义道德并称。《老子》中的“道”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或万物的本体。“德”和“得”意义相近,指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对于“道”的认识修养有得于己,亦称为“德”。《老子·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认为“道”和“德”虽尊贵,却不是什么主宰(“命”),而是一切任其自然的。韩非认为:“德者道之功”,把“德”释为道的功用。北宋张载提出:“德,其体;道,其用,一于气而已。”(《正蒙·神化》)认为“德”是气之体,“道”是气之用。

老子所写的《道德经》受全世界推崇,是相当出色的一部著作!

㈧ 简述道德的起源和特征。

道德的起源:

道德从根本上起源于欲望和理性的统一,实践或活动起源于欲望,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对错,而不引起任何活动,欲望正好相反,它能够引起活动,却不能分辨对错。

欲望能够服从理性,也能够反对理性服从理性的欲望导致良好的选择,反对理性的欲望导致较差的选择,而道德正在于这种良好的选择。

道德的特征:

道德的准则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义为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具体来说,不可以强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

也不可以强求穷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展中国家遵循发达国家的道德,这种说法反过来也是正确的,不可以强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

也不可以强求成人遵循小孩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男人遵循女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富人遵循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达国家遵循发展中国家的道德。

(8)道德起源伦扩展阅读:

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是社会物质条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各种社会道德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而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其道德也必然居于统治地位。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又必然引起社会道德的变化。可以说,利益是道德的基础。

㈨ 简述道德起源的几种界说

一、神源论(亦称“神启论”):道德来源于神的启示。客观唯心主义。 董仲舒:“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道之大源出于天”之说。孔子“天生德于予”,把道德起源归于天。 欧洲中世纪的科学家认为道德起源于上帝,基督教的“摩西十戒”(孝敬父母,不杀人,不奸淫,不偷盗,不作假证陷害他人,不贪不义之财等);佛教“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饭酒)说成是上帝神明对人的启示,后来,成为宗教的道德戒律,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
二、 心源论(亦称“天赋论”):道德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禀赋。人的先天固有善良或邪恶的意志。主观唯心主义。 孟子“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说”,荀子“人之初,性本恶”的“性恶说”等。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吾也,吾固有之也”,意思是说仁义礼智之类的道德规范不是后来形成的,根源于人心,是先天固有的良知。 德国近代哲学家费尔巴哈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的“趋乐避苦”的天性。快乐的有益的是善,痛苦的有害的是恶,善良是从本性中产生的。
三、庸俗进化论:道德观念起源于动物的“社会”意识或互助性。机械唯物主义。 德国的思想家考茨基从动物的本能中寻找道德的根源,如“合群”、“母爱”等,把人的道德看成是动物本能的演化。
四、感觉欲望论(亦称“自然论”):道德来源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欲望 旧唯物主义者反对从神出发,而从人出发,反对神道主义,主张人道主义,认为道德的本质是人性的自然表现,是人的真实的、健康的“本性”,而恶行、罪过只不过是人性的歪曲。它使道德从虚幻的天国拉回到了世俗的人间,但他们所说的人的本性是抽象的人性,脱离了社会关系的永恒的人性,因而最终与唯心主义殊途同归。
五、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的产生有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其客观条件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其主观条件是指人的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开始意识到这种利益关系和矛盾需要加以调整。 人类最早并没有道德规范,而是有一些风俗后成习惯,以后发展成为族规民约,后来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多样化,才产生的初步的道德,以后不断逐步演变成为比较牢固的道德意识、道德心理和道德感情,特别是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道德便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意识形态,统一的道德也分裂成为彼此相对立的阶级道德。因此,道德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即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人类在长期的物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产生和逐步形成的。

热点内容
2016年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发布:2025-07-02 21:25:21 浏览:338
劳动法关于值班时间的规定 发布:2025-07-02 21:22:15 浏览:498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毕业 发布:2025-07-02 21:15:28 浏览:711
人民法院评估拍卖 发布:2025-07-02 21:05:43 浏览:585
刑事诉讼法第173条释义 发布:2025-07-02 20:55:29 浏览:37
房地产公司股权抵押受法律保护吗 发布:2025-07-02 20:47:29 浏览:648
一村以法律顾问签约讲稿 发布:2025-07-02 20:46:05 浏览:941
义务教育法属于行政法律 发布:2025-07-02 20:44:36 浏览:351
江西劳动法关于产检假的规定2015 发布:2025-07-02 20:43:31 浏览:98
法学神秘数字 发布:2025-07-02 20:38:39 浏览: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