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什么是道

道德经什么是道

发布时间: 2021-02-08 04:01:03

① 《道德经》中的“道”是什么意思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知道,老子写道德经的本意是什么。
老子回写道,释迦摩尼写佛答,耶稣写圣经,他们都是在阐述一个东西:宇宙生命的本来。
道,就是宇宙生命的本来。老子的道德经就是揭示宇宙生命整体的生命特征的经文。

“道”其实就是一个名。“名可名非,常名”,因此也有人说佛、上帝。就好比我们说“大海”也是个名,但大海的本来就不只是一个名这么简单。或许是汉字中,道,有深远、返回、规律、无尽头等意味,老子才使用“道”作为本来的命名吧。在二十五章,老子也说是“强为之名曰道”,意思是勉强取的一个名字。

② 道德经中的道是什么意思

道:起点。道的甲骨文金文象形是开始挑水掘土修建道路,引申为起点。
德:心行、行为。德的甲骨金文象形有目有心有行。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
「博学的起点,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行为,使人改邪归正,以臻圆满善境。」
《大学》起始的「道」只有一种翻译:「起点、出发点」,即「从头开始行走到尾」。
《道德经》现在可见的最早版本,是1993年在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郭店楚墓竹简》中的《老子》篇章,该版本最为原始、古朴,也是最接近原文的,在内容、章节顺序上与其他版本有很多不同,与现在的通行本差别更大,可以断定现在的通俗通行本是经过了不同朝代不少人的增删修改之后形成的版本。
以通行本老子《道德经》第十九章(引自网络)为例:“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对其中“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的各家解读可谓是多如牛毛,然而在最早的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对应的第一简中根本就不是“绝圣弃智,民利百倍”这几个字,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第一简
从通行本与《郭店楚墓竹简》的诸多对比中可发现,文字内容已被改得面目全非,一字之差即会导致意思全变,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有的甚至完全变成相反含义,可见通行本已发生了很大的流变,与原本的老子思想已没有多少关系,现代人以通俗通行本为基础解读出的老子思想乃是后人以老子之名创造出来的一个伪老子思想,它是建立在幻影基础上的空中楼阁,是以玄解玄、故显高深的自娱自乐;如果想要了解真正的老子思想,从郭店楚墓竹简中的老子篇章入手是最好的,可惜需要有很好的甲骨文基础才能正确误读,也因此,能真正了解老子思想的永远是少数人,正如一句名言所说:真理往往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③ 道德经的道和德,分别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3)道德经什么是道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

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

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④ 道德经里的道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里的道是什么意思
耿阁(鸣天士君)著

哲学鼎端
LV.3 3 分钟前
何谓道,道的终极意义是什么?的问题之答案
耿阁(鸣天士君)著
道的定义——可昭示一切的规律(道理)就是道。
道的标准定义——就是“无”就是“有”就是“常无”就是“常有”就是万物有无之母其之众妙之门;就是“无”——“无之无极之宇宙”或之“无之宇宙之无极”。
另:“附文以示”
在百家号酒醉天下先生:《道可道非常道,一句话点破天地玄机》一文下的留言评论
耿阁(鸣天士君)著
百家号酒醉天下先生:瞻阅了您的题为:《道可道非常道,一句话点破天地玄机》一文后觉得您解释的所谓“点破天地玄机”的话的那一段话“道本身没有标准定义,他是万物的根源,宇宙的法则,无形无名,但为了说明这个虚无的根源,起名为“道”。”其实您说的按老子先生论道的本意而言的话则是连边都不沾的,是一错再错一误再误既谬既悖的;1.你说:“道本身没有标准定义”的说法是你对道的理解不沾边;【道的定义——可昭示一切的规律(道理)就是道。】【道的标准定义——就是“无”就是“有”就是“常无”就是“常有”就是万物有无之母其之众妙之门;就是“无”——“无之无极之宇宙”或之“无之宇宙之无极”】;2、你说的“他是万物的根源,3.、宇宙的法则,4、无形无名,5、但为了说明这个虚无的根源,起名为“道”。这些都是有些有悖之音的;字限所制,只能概言无法多说。”“道与万物同根源;道与宇宙共法则;道与形名通理寓;道与虚无统本然。”噫吁尽也哉!噫吁全也哉!(此处一字不能多说)——耿阁(鸣天士君)著 2018年8月26日早上7点35分
《《再复网络网友7a23710先生:并《说个一句话的小问题》》
耿阁(鸣天士君)著
统观通观总观论道的诸神诸仙诸圣诸凡诸人的论道者们都在神采飞扬争先恐后般地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认为自己知“道”懂“道”悟“道”得“道”了的姿态不约而同的拥挤在“众妙之门”的“道门”之门前;既都想进入到“道门”里面看个究竟;也都想打开“道门”以祥端倪;且都想搞出个水落石出来;并都想在道的话语权上能占个一席之地解出个子丑寅卯来;更有想知天高地厚的圣哲们不遗余力的用尽一生的心血欲在“道”的问题上解决出个是其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什么结论的结果来;此乃确有疑然也!之其其之的那个“道门”能不能进去;之其其之的那个“道门”能不能被彻底的打开的这个问题恐怕只有假以时日之期而待之了。”孔圣人五十才幸而得道;我辈须将更加努力;可以断言:“随着《道德经》在全世界的普遍青睐和家喻户晓”的格局已经形成之际并之整个世界整个人类都能尊道贵德之时;那将则是“众妙之门的大道大德的神秘殿堂”的大门之道门大开大彩的之机之时之际的美善之境了。”——耿阁:著於2018.08.28.07.01分 // @网络网友7a23710: 还是没有说明
敬复132******76(赞、还是没有说明)先生:“非常感谢您的阅访。”然学生耿阁不才不聪却很难知晓先生所说的“还是没有说明”的这句话的之其示意到底是指“道”的哪个或那个问题没有说明还是到底是指“天地玄机”的问题没有说明?恭望期欲先生给予提示点教!”——耿阁 // @网络网友7a23710: 还是没有说明
郑重声明:我耿阁所发表发布的几近成万的诗首文篇都是在《人民网》《中国诗歌网》《东方旅游文化网》等多家著名网媒显示的。无论任何人任何机构不经本人同意不得转载引用;倘或引用既不得随意改动也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窃为己有;必须保持字词(或段落)样式原有的本然面貌。”
到底何谓道?
耿阁(鸣天士君)著
到底何谓道?——【耿阁语】”“道与万物同根源;道与宇宙共法则;道与形名通理寓;道与虚无统本然。”噫吁尽也哉!噫吁全也哉!(此处一字不能多说)——耿阁(鸣天士君)著 2018年8月26日早上7点35分 。特注:“本文字是摘录於我耿阁自己所著写的《何谓道,道的终极意义是什么?的问题之答案》这篇文章中的一句话”。
《耿阁论道日月冠,四话律理无复添。》
耿阁(鸣天士君)著
余窃论道无极撰,
一语惊破九重天。
吾斯评道无极断,
二言道德百影连。
愚我讲道草木鲜,
三说宇宙万物脸。
耿阁鸣道日月贯,
四话律理无复添。
耿阁:著於 2018年12月20日。
特注:本诗文是为:“到底何为
道”一文专门著写的一首或说明
或解释或补充或彻悟的附加诗”。
《道德经》里的“道”究竟到底是什么?答:《道德经》里的“道” 就是:“无之无极之宇宙;” 就是:“无之宇宙之无极。” 耿阁(鸣天士君)著

⑤ 在《道德经的“道”,到底是什么

道,是中抄华民族为认识自然为己袭所用的一个名词,意思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运动的场所。 道,自然也。自然即是道。自然者,自,自己。然,如此,这样,那样。 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风无人扇而自动,水无人推而自流,草木无人种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等等不可尽言皆自己如此。 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约而同,统一遵循某种东西,无有例外。它即变化之本, 不生不灭,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过而变之、亘古不变。其始无名,故古人强名曰:道"道"的概念是老子首先提出来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 “道”生天地万物,生仙佛,生圣生贤,倶以从“道”而生,阴抱阳,生生化化,无极无穷之妙哉。这就是一切的本源,是终极的真理。

⑥ 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道。道是什么,究竟什么是道

都没说到点上,抄人家特指了袭道德经。道德经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为可以言说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道是一门玄学,含意很多。道的鼻祖老子的思想是无为而治,就是什么都不做,融入自然,自生自灭。他的理论是有也是无无也是有,生即是死,死即是生,一切皆空,空又生万物,所以讲究顺其自然,莫强求。后来道教寻道只为修生养性,大悟脱俗。看淡名利,看轻生死。道可以指理论,可以指生活态度,可以指俗世外。总之你真正悟到了道,也就自行出了家,对世事再无兴趣

⑦ 道德经中的道是什么意思道德境界有几层

无奈190 :你好。
【道】:老子所谓的道的基本特性,就是【自然】。因为他说的道是纯任自然的,道以自然为法则版。那么,自然指的是什么东西呢?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称为自然呢、
【自然】就是自然而然,也就是平常说的【天然】。指万事万物没有人为因素的状态。也就是说,【自然】与【人为造作】相对。
河神和我们一样分不清什么是自然;什么是人为,一天他跑去问北海神:“请问什么是自然;什么是人为?”
北海神打一比方说:“牛马生下来就是四只脚,这就叫自然。用辔头套在马头上,用缰绳穿过马鼻孔,又在马脚底上钉上铁蹄,这就叫人为”不要用人为的事毁灭自然,不要用矫揉造作去毁灭天性。不要因贪得去求名声,谨慎地守护着自然之道,这就叫回归到本来的天性。
落实到人身上,自然就是人的天然本性,也就是人的真性情、真思想,所以【自然】与【虚伪】相对。
真的,也就是自然的,自然同样是真的。【权自然】是一个人性情真诚的极致。这就是【道】。

⑧ 老子《道德经》中的道是什么意思

古代文言文表达的含义非常丰富,很简短的几个字就包含有大量的理解信息,一念之差也能造成理解上的差异。所以许多人对老子的道德经也有各种讨论说法,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此讲一下个人看法,仅供大家娱乐。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道,个人认为包括了天道、人道和修炼之道。

修炼之道

老子所说的修炼之道,其实就是道教弟子修炼的方法,这种方法在道教中就被称为“道”,也叫“修道”;这种修炼之道如果放到佛学里面来表达,就会被称为“法”,有时候也被称作“佛法”,即“修佛的方法”。自古以来便有“道法自然”一说,意思就是不管是道教所修的道,还是佛教所修的佛法,都必须遵循自然法则才会有所成就。

⑨ 《道德经》,道是什么

我TM真心佩服拿着马哲分析2000年前的人物思想,然后一边告诉我们要培养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

⑩ 道德经的“道”指的是什么

先前讲到老子写道德经是为了在末法乱世到来之际,所采取的:“于高屋之上,事先建屋檐而待,以挡雨漏”的行为,

那么,道德经里的“道”究竟是何物呢?

毛泽东曾经说过: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道德经如果有个纲的话,学起来会事半功倍的。道德经这个纲是什么呢?

这个纲就是:生生不息、共生共荣、生长收藏。

记住了这12个字,就记往了道德经的魂。道德经所有的内容都围绕这12个字展开。

正如佛家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里所说的:“真实不虚”一般,这十二个字,对于道德经而言,也是真实不虚的。

但这十二个字,只是纲,并没有讲出“道“的全貌。

道德经里的“道”,指一切规律。除了自然规律外,还有地脉(人与外界)与人性。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自然规律、地脉、人性,都是道德经里“道”的范畴,那么,这三者之间,究竟哪一个才是最根本的道呢?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里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由此可以得出的答案是:自然是最根本的道、

这里有二个问题需要澄清: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人:

人有二个属性:第一个属性是关于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作为道、天、地、人四域之一的人的属性。这里的属性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个分子,人的属性是自然的属性的展现。从这个角度讲,人与自然是一体的;社会道德要符合人性与自然规律;

人的第二个属性是社会的属性,即人是社会的一分子。从这个角度讲,人是需要与社会属性融为一体的,所以,道德经讲要:“人法地”,即人要遵循社会规则。

只所以这样,是因为道德经是说给世俗社会听的,是自然规律在世俗社会应用的规则。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地:

地与人一样,也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的地,包括山川形势、草木土石,地的属性是自然的属性的展现,地与自然是一体的;地脉要符合人性(自然中的人性)与自然规律;

地脉的第二个属性是社会,即地脉是人的组合,是人的共同意志。因为是人的共同意志,所以要“人法地”,人要遵循社会规则。

所以,这句话应该拿本子记下来:因为道德经是说给世俗社会听的,所以,这里的人,是社会中的人;所谓的地,是社会,是有一定空间与地域限制的人的组合。

至此,我们可以给出最终的答案,道德经的道,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是自然之道,即:生生不息、共生共荣、生长收藏。

第二:是人伦,即在自然属性之外的,作为社会属性中的人,应该遵循的规则;

第三,是地脉,即一定地域、一定时间内的人群所应该遵循的规则。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热点内容
道德经南华经 发布:2025-10-04 04:40:18 浏览:81
上市公司总法律顾问 发布:2025-10-04 04:24:06 浏览:764
道德经白话文版 发布:2025-10-04 04:23:30 浏览:635
法院领导办案 发布:2025-10-04 04:23:21 浏览:840
中国的劳动法好可笑 发布:2025-10-04 04:09:38 浏览:39
宁夏回族自治区节约用水条例 发布:2025-10-04 04:04:52 浏览:701
2012年深圳劳动法底薪 发布:2025-10-04 04:03:17 浏览:18
下列不属于社会法特点的是 发布:2025-10-04 04:03:17 浏览:779
社会与法之手机演员 发布:2025-10-04 04:02:42 浏览:264
描绘法治蓝图 发布:2025-10-04 04:01:53 浏览: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