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德国的立法机构

德国的立法机构

发布时间: 2021-02-08 05:23:33

1. 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的立法机构分别是什么

英国是议会,上下两院,下院掌实权。
美国是国会,参众两院,两院并立
法国是议会,也是由参众两院组成,大权在参议院。
德国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有权

2.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行政机构有没有控制立法机构掌握行政大权的是皇帝还是皇帝和帝国宰相

立法机构复名义上是议会制,但是实际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掌握行政大权的是皇帝。帝国宰相是要听命于皇帝的。
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是:皇帝有权任命帝国宰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由此可见,皇帝其实是大权独揽的。议会和宰相都是名义上的。他们都没有实际的决策权。

3. 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和德意志帝国的立法机构

A吧
我只记得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议会是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这两院组成

4. 请问1871年的德国,其最高司法权归属哪个部门谢谢!~~

1871年德意志帝国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实行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美国的体制)

A.帝国是一个“永久性联邦”。B.普鲁士国王是世袭的联邦主席,并享有“德意志皇帝”的称号,总揽军政、法律大权。C.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D.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驶立法权。
法规定: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事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决定对外政策。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选举产生,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德国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权力大于帝国议会,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批准。
由此,皇帝掌握着最高司法权。
帝国皇帝掌握着军政和外交大权。

5. 简述德国的法院组织

(一)司法系统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继承罗马传统的大陆法国家,德国在理论上承认“议会主权”,并至今坚持立法机构是法律的唯一源泉。因此,如果普通法系承认法院的立法作用和法律的多种源泉,那么大陆法——包括德国法——则认为成文立法是唯一有效的法律。传统理论认为法院的作用不是制订法律,而是机械地运用法律。甚至连法官是否应该“解释法律”都有争议,因为创造性的“解释”无异于制订法律。但在实际上,大陆法系的法院制法(Judicial Law-making)功能和普通法系少有差别。尤其是对于措辞笼统、含义广泛和历史悠久的典章,无论在何种法治国家,法院必须不时赋予典章的条文以时代含义,来弥补立法机构未能及时跟上社会需要之不足。(27) 当然,法院并不是形成司法决定的仅有机构。尤其在欧洲大陆,学者对司法规则的归纳、总结与形成,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所谓的法院制法,事实上是法院与法学界合作努力之结果。
与立法至上理论相联系,大陆法在理论上不承认先例规则。立法——而非法院——才是合法的法律源泉;立法条文与精神——而非以前的法院决定——必须在任何时候都得到各级法院的贯彻执行。而且所有法官——不论是基层或是最高法官——都同样受立法精神所支配,并独立地按照自己对立法精神的理解来决定案件。因此,大陆法在理论上既不承认先例的严格法律效力,也不承认最高法院决定对下级法院的绝对约束作用。最高法院只能撤销下级法院决定,但下级法院无须遵照最高法院对法律的解释,因为其最高忠诚在于成文立法,而非上级决定。然而在实际上,最高法院的决定和先例规则极少受到违背。在这方面,就和法院制法一样,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少有实质差异。
和美国相比,德国的法院系统具有分散化与专门化的显著特点。在美国,联邦和各州法院形成多套完整、独立的司法系统。联邦法院通常无权审理仅涉及州法的案件;虽然各州法院可以审理多数涉及联邦宪法或法律的争议,但最高联邦法院是联邦宪法与法律的最终阐释者。不论在联邦或各州法院,司法管辖权都是集中与统一的:普通法院有权审理涉及宪法、行政、刑事、民事或合同等通常类型的所有案件。相对而言,德国的司法权力在横向和纵向都有不同分配。在横向上,和普通法院不同,德国不存在统一的司法管辖权以处理全部领域的法律问题。通常的司法功能分布在五套平行与独立的法院系统:普通法院审理民法与刑事案件,四种特别法院分别处理行政、社会、劳动、与财政争议。通过在横向实行司法管辖分工,这些法院对其本专业的法律积累了丰富的司法经验。在纵向上,每个系统又根据等级,分成联邦、各州与地方法院。其中地方法院是初审法院,各州法院是上诉法院,联邦法院则是最高法院。《基本法》第95章规定:“[1] 对于普通、行政、财政、劳动、和社会领域之管辖权,联邦应建立联邦正义法院、联邦行政法院、联邦财政法院、联邦劳动法院、和联邦社会法院,以分别作为其最高法院。[2] 具有权能的联邦部长,以及由具有权能的各州部长和同样人数的众议院选举成员所组成的法官选择委员会,应联合选择这些法院的法官。”
因此,联邦并没有独立的司法系统,联邦法院只是最高上诉法院。
为了防止法院同政治势力同流合污的纳粹经历之重现,《基本法》第97章第二节为法官的人事、职位和收入提供了司法独立性:“除非基于法律提供的理由与形式,并通过司法决定,受到终身任命的专职法官,不得在违反其意愿的情形下,受到撤职、永久或暂时中止职位、给予不同职位或在职务限期终止前提早退休。立法可以对终身任命的法官规定退休年龄之限制。当法院结构或地区发生变化时,法官可被转移到另一个法院或调离职位,但他们必须保持全薪”。
另一方面,魏玛时期的教训说明,在保障司法独立性的同时,民主机构必须具有适当的法律机制,以防止法院滥用其司法权力。因此,第98章第二节规定:“如果联邦法官以官方或非官方形式,违反本《基本法》或一州的宪政秩序原则,那么在众议院的提请下,联邦宪政法院可以其三分之二多数,去决定该法官被给予不同职位或退休;并在故意违反的情形下,可决定将他撤职”。
(二)宪政法院的组织结构
如果美国几乎任何法院的法官都有权按照宪法而实行司法审查,那么德国的专门化法制系统,则要求成立特殊的宪政法院来处理宪政问题。1949年的《基本法》一反传统的立法至上原则,在通常的司法系统之上,建立了独立的宪政法院系统来专门处理宪政争议。联邦的每个州都有一个宪政法院,以处理涉及本州事务的宪政审查与司法审查。联邦宪政法院是其最高上诉法院,并和政府的立法与执法机构同样享有宪法地位。联邦宪政法院的院长职位,仅次于联邦总统、联邦总理、和联邦参众两院院长。《基本法》第94章第一节规定了联邦宪政法院及其组成:“联邦宪政法院应由联邦法官和其它成员组成。联邦宪政法院的一半成员应由联邦众议院选举,另一半由参议院选举。他们不得是联邦众议院、参议院、联邦内阁成员,或任何相应的各州政府机构成员”。
由于《基本法》只提供了一个结构轮廓,对组织与人事上具体细节之确定,被留待“联邦宪政法院组织法”。(28) 1951年的组织法正式成立了联邦宪政法院。它详细规定了联邦宪政法院的双庭结构及各自的管辖范围、联席庭(29)的权力、法官资格、司法选择程序、以及法官退休或撤换的条件。宪政法院分为两个庭,并各自具有独立的成员与管辖。如下详述,第一庭(First Senate)专门处理政治中立的司法审查(Judicial Review),听取涉及个人权利的宪政申诉及其它法院提交的具体宪政争议;第二庭(Second Senate)则专门从事宪法审查(Constitutional Review),以决定宪法政治机构之间的争议以及抽象法律审查。由于司法审查的案件数量占据全部宪政争议的95%,第一庭的工作量过分集中,因而后来一部分司法审查案件被转移到第二庭。如果两庭之间发生管辖冲突,或一庭将偏离另一庭所制定的先例时,那就由联席庭来决定两庭之间的争议。
宪政法院的法官必须至少40岁,并具有被选为联邦众议员的资格。和通常法院不同,宪政法院的法官并非必须全部是职业法官。事实上,在每个庭的八位法官中,只有三名是其它联邦法院的职业法官。但近来法官资格要求宪政法官必须通过两次全国法律考试。法官的来源主要是联邦法官、高级公务官员、联邦议员和大学教授。一旦被选为宪政法院的法官,除了作为大学教授之外,法官们在任职期间不得担任其它专门职务。也和通常法官不同,宪政法官并非终身制。1970年的职务任期法规定,宪政法院的法官每届任期12年,不得连任。且即使任期未满,达到68岁的法官亦必须退休。强制退休防止了法院老年化,而单届任期则有助于保障法官的独立性。(30)
1962年之后,两庭的法官数量固定为16名,每庭八名。组织法规定两庭的法官皆由联邦两院联合选择;联邦众议院和参议院分别选择每个庭的四名法官,并且两院交替选择每个庭的庭长。在参议院,四名法官由全体参议员选出;在众议院,四名法官则由12名众议员组成的司法选择委员会(Judicial Selection Committee)选择。两个机构必须交流信息以防止重复任命。通常众议院的人选多为联邦法官或议会会员,而参议院人选则多为高级公务员。(31) 由于在两院,选择法官都需要三分之二多数的同意,任何一个主要政党——社民党或基督教民盟——的反对都足以阻止法官入选。因此,宪政法官的选择必须是两党联合努力的结果。另外,自民党通过政治妥协,也能够在两庭中各获一个席位。经由政党妥协过程,两院的通常能赞同素质优越的法官人选。
宪政法院的审理程序以书面为主。法院决定分为允许口头辩论的“判决”(Judgment)和仅基于书面辩论的“命令”(Order或者Ruling)。和美国法院不同,宪政法院的口头辩论并无时间限制,以允许双方充分表达见解;但绝大部分案件——即私人提出的宪政申诉——都只有书面程序。法院讨论秘密进行。通常根据法官之专长,每个案件都被分给一位主要负责法官,他对该案件提出报告意见(Votum),供所在庭的全体法官讨论。作为大陆法传统的一部分,法官必须效忠于司法机构,因而反对多数结论的意见为数极少。尽管1970年的组织法修正允许了反对意见之存在,超过90%的法院决定,至今仍然是受到全体法官赞同的一致意见。
《基本法》和组织法力图切实保障宪政法院的独立性。法官受到普遍尊敬,不但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而且具有丰厚的职业收入以保障其经济独立。起先,在法院的人事和预算上,司法部长曾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权。但在1960年,宪政法院取得完全独立,以自行处理所有内部事务。1968年,联邦议会通过宪法修正而非同寻常地承认:即使在战备状态下,联邦宪政法院仍然保持其独立地位和职能。第115g章规定:“联邦宪政法院的宪法地位和宪法职能之履行,皆不得受到削弱。除非有必要维持法院的运行能力,且联邦宪政法院持同样意见,联邦宪政法院组织法不得被联合委员会通过立法而加以修正。在制订这类法律的过程中,联邦宪政法院可采取必要措施,以维持法院落实工作之能力。联邦宪政法院对于本章第二与第三句的任何决定,皆应要求在场法官的三分之二多数[之同意]”。

6. 德国中央政府机构的设置、程序及设置特点,人员编制

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是德国的根本大法,它确立了议会共和制、联邦制和多党制的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德国实行议会内阁制,联邦总统是国家“虚位元首”,没有独立行使权力的职能;联邦行政权力集中于以联邦总理为首的联邦政府;联邦总理是行政首脑,联邦政府向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联邦议会是德国的最高立法机构,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联邦议院的职权主要是制定和通过法律,并监督政府,联邦参议院是各州政府代表组成的参议机构,负责在联邦立法创制和审议中,特别是涉及州的有关权益方面的立法时维护州的利益。联邦司法权由联邦宪法法院及其他联邦高级法院行使。德国实行多党制,主要由联盟党或社民党组成执政联盟轮流执政。

联邦总统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国家元首。德国政府体制是议会内阁制,总统是“虚位元首”,是国家权力象征性的代表。
德国联邦总统的选举实行间接选举制,总统由联邦大会选举产生。总统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但以一次为限。
联邦总统的职权实际上不过是对法律、法令、委任和各种文件进行例行公事的签署和颁布,以及代表国家进行主持礼仪、礼节等国事活动。
联邦总统作为“统而不治”的人物,其权力完全是形式上的,但他的政治作用却是非常重要的。

德国联邦议院是整个联邦政府体制中唯一由民选产生的机构。联邦议院议员的选举制度被称为“多数代表与比例代表混合制”。

联邦议会是联邦德国的最高立法机构,联邦议会实行两院制,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联邦议院的法定议员人数为656人,每次选举后根据不同情况有所增减。每届联邦议院任期4年,届满全部改选。联邦参议院实际上是各州政府代表组成的联邦参议机构,其议员不是由普选产生,而是由16个州的州政府任命其政府成员作为代表组成的。参议院现有席位共计68席。

德国联邦参议院设置的目的在于使联邦各州得以参与联邦立法和行政事务,因此它被赋予了相应的职权,这主要表现在它可以积极参与联邦立法和联邦行政,主动协调联邦与州的关系等方面。

德国联邦政府由联邦总理和联邦各部部长组成,联邦总理是联邦德国政府首脑,是国家行政机构的最高领导人。联邦德国实行议会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联邦议院多数党领袖,或占优势的政党联盟中主要政党的领袖担任。内阁总理组织政府,政府对联邦议院负责,联邦议院可以对政府提出“建设性不信任案”迫使内阁总理辞职,政府也可以提请总统批准解散联邦议院重新大选,再由新产生的联邦议院选出新的内阁总理重新组织政府。
联邦总理人选形式上由联邦总统同联邦议院中各议会党团会商提名,然后由联邦议院全体大会不经过辩论即投票选举,凡得法定过半数票者即当选。联邦总理作为政府首脑,是联邦德国国家机构中最有权力、最有影响的关键人物。联邦总理是内阁向联邦议院负责的唯一代表。
联邦德国中央政府机构的设置包括内阁机构、联邦总理办事机构和联邦政府各部三种类型。联邦行政系统设置的最高职能机构是内阁,内阁作为联邦行政系统的最高机构,权力很大,职权范围也很广泛,但内阁并没有自己的办事机构。。

德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极为广泛,它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有权管辖内政、外交、国防、财政、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的事务,并作出决策和行使执行权。联邦政府还拥有立法创议权和立法最后审核权。

德国联邦法院系统由三类法院构成,即:普通法院、专门法院和联邦宪法法院。
普通法院共分四个层次,地方法院、地区法院、上诉法院和联邦法院。地方法院是法院系统的基层单位,地区法院是地方法院的上诉法院,负责审理不服地方法院判决的上诉案件,也对某些较大案件进行初审。地区法院以上是州上诉法院,它们除受理叛逃案件和反对宪法的案件外,一般只接受上诉案件,分设民事、刑事两庭。普通法院的最高审级法院是联邦上诉法院,主要是审理上诉案件。
德国各专门法院是根据联邦立法逐步建立的,现设有联邦行政法院、联邦财政法院、联邦劳工法院和联邦社会法院等专门法院。

7. 德国联邦议院的组织结构

联邦议院议长任期四年,因死亡、丧失议员资格、辞职而丧失职务。
议长由全体议员以秘密投票方式选举产生,所有的议员都可成为候选人,但按惯例,一般由议院中最大的党团议员担任议长。
在选举中获绝对多数的候选人当选,如在第一轮投票中无人获绝对多数选票,则选举第二轮投票,获相对多数选票的候选人即可当选。在第二轮投票前,可提名新的候选人。
选举由最年长的议长主持,宣布选举结果,并在两名议院秘书的帮助下监票。议长主持议院工作,对外代表联邦议院。议长除拿普通议员薪金外,还可拿各种津贴约1.5万德国马克。
联邦议院全会会期分会议周和非会议周。根据《议员法》第14条规定,联邦议院议员有出席全会的义务,因故缺席须登记。会议议程于全会前书面递交每个议员,如有变更议程要求,相关议员须于前一日向议长提交申请。另依据《基本法》第42条第1款,联邦议院全会向社会公开。联邦议院投票采取记名投票方式,自2007年2月始记名投票结果可在互联网查询。个案可经申请采用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票分为三种颜色,蓝色为赞成票、红色为否决票、白色为弃权票。
联邦议院内有26个常设委员会。每届联邦议院以决议方式确定所需设立的常设委员会。各议会党团均派代表进入常设委员会。实质性审查法律草案和起草全会决议是常设委员会的主要职能。各联邦部委均内设一个与联邦议院相对应的专业委员会以协调日常工作。
德国联邦议会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两院共同组成德国的立法机构。在立法职责划分上,根据《基本法》规定,法律提案可由联邦政府、联邦议院议员或联邦参议院提出。提案首先提交联邦参议院。联邦参议院通常在6周内对提案提出意见。联邦法律须经联邦议院会议决议通过。通过后,联邦议院议长应立即送交联邦参议院。联邦参议院在收到法律决议后3周内可要求召集由联邦议院议员和联邦参议院议员组成的委员会会议,共同审议法律提案。联邦议院决议的法律一经联邦参议院批准,该法律即为成立。两院日常工作通过对应委员会相互沟通,起到事前协调作用。如两院意见无法取得一致,通过调解委员会(议会和参议院各占16人,其中参议院的16名分别来自16个州)进行协商谈判,达到统一 。

8. 近代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的立法权由哪个机构行使

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9. 德国统一前普鲁士的立法机构

普鲁士,欧洲历史地名。一般是指17世纪至19世纪间的普鲁士王国。由于普鲁士在短短二百年内崛起并统一德国,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所以普鲁士有时也是德国近代精神、文化的代名词。

普鲁士地区古代的居民为古普鲁士人,属波罗的种族,与拉脱维亚人和立陶宛人属于同一种族。12世纪时,德国人的殖民运动进入波罗的海东岸地区,1170年波美拉尼亚的索比斯劳公爵在普鲁士地区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即但泽附近的奥利瓦修道院。1224年该修道院被普鲁士人焚毁。1226年,波兰国王之子、马佐维亚公国首领康拉德公爵(条顿骑士团成员)的领地也遭到普鲁士人袭击,以此为契机,条顿骑士团在普鲁士地区发动了为时近200年的东征运动,先后建立托伦、马林堡、库尔姆、埃尔平等要塞,征服了普鲁士人居住的地区,并迫使其信奉基督教、使用德语。16世纪后,普鲁士人消亡。

条顿骑士团统治下的普鲁士地区在名义上属于教皇领地,但教皇只享有名义上的宗主权。为了吸引定居者,条顿骑士团依据汉萨同盟法律,在其领土上兴建了一系列自由市。1379年条顿骑士团加入汉萨同盟。

1370年波兰王室绝嗣,1386年波兰国王的女儿海德维希嫁给立陶宛大公,波兰与立陶宛联合,此后对扼守其出海口的条顿骑士团发动了一连串的进攻。在1410年7月15日的坦能堡会战中,条顿骑士团败于波兰和立陶宛联军,被迫签订第一次托伦和约,除赔款600万格罗申外,还将但泽城置于波兰主权之下。1466年条顿骑士团再度战败,在第二次托伦和约中被迫割让包括但泽和马林堡在内的西普鲁士。这些地区被称为“王室普鲁士”。条顿骑士团保留普鲁士的残余领土,但被迫效忠波兰国王,成为波兰的附庸国。

1512年,来自勃兰登堡的阿尔伯特当选为条顿骑士团总团长。1525年他宣布改信路德宗,从而切断了与骑士团名义宗主罗马教廷的联系,随后宣布将条顿骑士团世俗化,改为普鲁士公国,阿尔伯特自任普鲁士公爵,成为臣服于波兰最高权力之下的世俗君主。

阿尔伯特之子阿尔伯特·腓特烈死后无子,普鲁士公国遂由其长女之夫、勃兰登堡选侯国的约翰·西吉斯蒙德(属霍亨索伦家族)继承,建立了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此举为霍亨索伦王朝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1660年的瑞典-波兰战争中,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取消了波兰对普鲁士的宗主权,并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普鲁士王国
1701年,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三世(Friedrich III,腓特烈·威廉之子)支持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国波旁王朝宣战,借以换取国王称号。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加冕成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并从此展开了普鲁士王国200多年的显赫历史。

由于继承了条顿骑士团的军事专制传统,普鲁士的军队向来以纪律严明、教育素质高著称,尤其是腓特烈二世(即腓特烈大帝)以骄勇善战著称。他在1740年继承王位,即位7个月之后即进攻西里西亚,从而引发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通过战争,腓特烈二世树立了“军事天才”的个人荣誉,并将普鲁士变为一个军事国家。腓特烈二世同时还从伏尔泰那里接受了启蒙主义思想,改进司法和教育制度,鼓励宗教信仰自由,并扶植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到1786年 腓特烈二世去世时,普鲁士已经成为欧洲强国之一,其行政机构的高效率和廉洁为欧洲之首。

腓特烈二世的侄子腓特烈·威廉二世继承王位后,先后购买了安斯巴赫侯国和拜罗伊特侯国,并对波兰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瓜分。 法国大革命后,普鲁士参加反法同盟,但败于法军,被迫在1795年同意法国兼并莱茵河以西的普鲁士领土。其子腓特烈·威廉三世(1797年即位)于1806年10月参加反法战争,随即在耶拿败于拿破仑,被迫逃往柯尼斯堡。1807年普鲁士和法国在涅曼河的提尔西特缔结和约,普鲁士割让16万平方公里土地,包括普属波兰的绝大部分领土(第二次、第三次瓜分波兰所得,以及第一次瓜分波兰所得领土的南半部),以及易北河以西的全部领土,并赔款1.3亿法郎。

1806年惨败后,普鲁士首相卡尔·施泰因开始推行改革,其措施包括让公民参与政治以唤醒其民族主义情感;释放农奴;实行地方自治;改组中央政府机构等。1809年在柏林创办了腓特烈·威廉大学(柏林大学),同时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开始对普鲁士军队进行改革。此后普鲁士的爱国主义情绪高涨。1812年冬,拿破仑军队自俄国败退,普鲁士遂于次年再度参加反法同盟,于1813年3月17日对法国宣战,10月24日,普、奥、俄三国联军在布吕歇尔和格奈森瑙指挥下在莱比锡大败法军。1815年普军在滑铁卢再度击败法军。根据维也纳和会的领土调整,普鲁士疆域自默麦尔河延至莱茵河,成为德意志邦联内德语居民占优势的唯一强国,以及欧洲列强之一。

1834年普鲁士在德意志地区建立了中欧关税同盟,除奥地利和汉堡外,全部德意志邦国都加入该同盟。1848年欧洲革命期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Friedrich Wilhelm IV)宣布成立“自由派政府”。召开制宪会议,并拒绝接受德意志邦联议会奉上的“德意志皇帝”称号。但1848年欧洲革命结束后,腓特烈·威廉四世即回归专制统治。

1857年 腓特烈·威廉四世患上精神病,以其弟威廉担任摄政。1861年 腓特烈·威廉四世逝世,摄政王即位,称威廉一世(Wilhelm I)。 1862年他因军事改革所需预算及税收问题与国会发生冲突,本拟退位,但在前驻法大使 俾斯麦的建议下收回成命。俾斯麦表示支持军事改革,并称若任命他担任首相,他将不惜一切强行推行陆军改革和新兵役制度。1862年9月22日,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担任首相。

俾斯麦上台后即着手完成德意志统一大业。俾斯麦主张建立将奥地利排除在外的“小德意志”,普鲁士在1864年和1866年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并在1870年领导北德意志联邦及南方的德意志诸邦,在普法战争中打败法皇拿破仑三世。威廉一世于1871年1月18日,即普鲁士王国成立170周年纪念日,在法国凡尔赛宫镜廊登基,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宣布建立以普鲁士王国为首的德意志帝国(Deutsches Reich),即所谓的第二帝国(Das Zweite Reich)。

由于普鲁士拥有德意志帝国2/3的人口和3/5的领土,并且在军事、经济、工业等方面远远超过帝国内其他王国、公国,因此德意志帝国成为普鲁士王国的扩大版。各邦国享有内政和财政的自治,但将外交、军事(巴伐利亚除外)、海关等权力交给德意志帝国中央政府。普鲁士历史从此并入德意志帝国历史。

1888年,威廉一世之子腓特烈四世在位99天后去世,威廉一世之孙威廉二世(Wilhelm II)登基,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第三代皇帝。其统治以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而告终。

1918年11月7日,巴伐利亚发生革命,其国王退位。柏林旋即爆发革命,要求德皇退位。其时威廉二世在比利时斯巴的德军大本营亲自指挥作战,得知发生革命后,试图仅放弃德意志皇帝头衔,而保留普鲁士国王称号,但陆军统帅兴登堡劝其彻底退位。为避免发生更大变乱,德国首相、巴登的马克西米连亲王于11月9日午前宣布德皇已经退位,并于同日将首相职务移交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艾伯特(Friedrich Ebert)。威廉二世流亡荷兰,德意志帝国及普鲁士王国灭亡。11月11日,德国投降。

1919年至1947年的普鲁士
由于柏林发生斯巴达克团与社会民主党临时政府之间的内战,1919年,艾伯特在魏玛召开国民议会,于2月10日通过《德意志共和国临时约法》,即魏玛宪法。根据魏玛宪法,普鲁士成为德国的一个邦,即“普鲁士自由邦”(Freistaat Preußen),实行地方自治,其领土即原普鲁士王国的疆域。但凡尔赛条约将原普鲁士王国的西普鲁士省、波森省和上西里西亚省的一部分割让给波兰,东普鲁士的默麦尔割让给立陶宛,莱茵兰的南部地区成立萨尔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北部归还丹麦。

1920年代,普鲁士自由邦政府多由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天主教中央党领导。1932年,纳粹党在德国国会和普鲁士邦选举中取得优势,赫尔曼·戈林成为德国国会议长以及普鲁士邦议长,并掌握了普鲁士内政部和警察。1933年1月30日纳粹党上台执政,随后废除德国的地方自治制度,普鲁士宪法被废除,邦议会和立法机构被解散,仅保留行政单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a>和苏联的领导人经过多次会议,达成共识,即普鲁士是德国军国主义的发源地、德国军官团和容克贵族的大本营,是德国专制思想及侵略思想的策源地,必须予以消灭。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德黑兰会议上曾表示“普鲁士要让其尽可能地缩小和削弱”,丘吉尔则认为“普鲁士——这个德国军国主义的罪恶核心必须同德国的其余部分分离开来”。 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确立了将东普鲁士并入波兰和苏联,以及在战后的德国废除普鲁士建制的原则性意见。

1947年3月1日,同盟国对德军事管制最高委员会正式下令废除普鲁士建制。原普鲁士邦领土分别被并入波兰和苏联,以及英、法、美、苏四国占领区。原普鲁士邦政府的财产由盟国和苏联共同瓜分。

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在其境内的原普鲁士领土上建立了勃兰登堡、萨克森-安哈尔特两个州,以及梅克伦堡-西波美拉尼亚州的东半部(1952年民主德国废除州级建制,改设专区)。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原普鲁士领土上成立的州包括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此外,下萨克森州、莱茵兰-普法尔茨州、黑森州、巴登-符滕堡州和萨尔州内都有原普鲁士王国和普鲁士邦领土。在被并入波兰和苏联的普鲁士领土上,德意志族居民已经基本被全部迁出。

领土变迁
古代普鲁士地区仅包括今日立陶宛以南、波兰东北部维斯瓦河河口以西、以但泽为中心的西普鲁士地区,以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原东普鲁士地区的领土。1295年占据普鲁士的条顿骑士团购买了波美拉尼亚和但泽地区。1308年自勃兰登堡选帝侯手中购买了纽马克地区,普鲁士同神圣罗马帝国本土接壤。15世纪时将但泽和西普鲁士割让给波兰。

1618年普鲁士公国并入勃兰登堡选侯国,至1701年普鲁士王国成立的时候,其领土以普鲁士王国的首都柏林为中心,包括勃兰登堡、波美拉尼亚、纽马克和阿尔特马克,以及德意志南部的霍亨索伦-西格马林根地区。18世纪时,普鲁士先后从瑞典、波兰和奥地利获得前波美拉尼亚、波森、西里西亚等地区。三次瓜分波兰后,普鲁士获得了新东普鲁士、南普鲁士、但泽、托伦、以及波兰王国的西部和中部,包括华沙地区。1806年普鲁士败于拿破仑后,被迫割让波兰地区,法国在此成立华沙大公国。拿破仑战败后,在1815年维也纳和会上,普鲁士失去了拜罗伊特、安斯巴赫、纳沙泰尔(加入瑞士)、东弗里斯兰、希尔德斯海姆等领地,华沙大公国除西部以波森为中心的一小块领土外都被俄国吞并。作为补偿,普鲁士获得了萨克森王国五分之二的领土,以及德意志西部的汉诺威、明斯特主教区、莱茵河东西两岸的威斯特伐利亚和莱茵兰、以及萨尔路易、萨尔布吕肯等领土。

19世纪,普鲁士经过战争,又先后兼并了黑森-莱茵、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法兰克福、等王国、公国和自由市。到1871年成立德意志帝国时,普鲁士王国已经拥有22个省,包含了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以外的大部分现今德国领土与西波兰及北波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原属普鲁士王国的波森、西普鲁士和但泽被割让给波兰,默麦尔地区被割让给立陶宛,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北部归还丹麦,莱茵兰地区南端被并入萨尔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普鲁士地区的东部和北部被并入苏联及波兰,西部地区并入西德,中部并入东德,地理意义上成建制的普鲁士已不复存在。

10. 德国的行政机构,立法权谁掌握,司法权谁掌握

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议会掌握立法权,总理掌握行政权,法院掌握司法权

热点内容
西南2015法律硕士 发布:2025-07-03 14:56:07 浏览:260
2016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重点 发布:2025-07-03 14:42:55 浏览:777
司法体验 发布:2025-07-03 14:42:33 浏览:287
画押具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7-03 14:41:16 浏览:918
合同法第三人义务 发布:2025-07-03 14:31:04 浏览:761
谈恋爱的保证书分手赔偿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7-03 13:52:07 浏览:358
道德焉 发布:2025-07-03 13:47:28 浏览:532
平江法律咨询电话 发布:2025-07-03 13:46:52 浏览:764
马鞍山市花山区法院 发布:2025-07-03 13:40:42 浏览:560
刑法中关于黄 发布:2025-07-03 13:38:22 浏览: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