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药物敷脐法治病

药物敷脐法治病

发布时间: 2021-02-08 06:02:42

A. 脐疗的发展历史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中记载了许多关于脐疗的论述。早在殷商时期,太乙真人就用熏脐法治病;彭祖也用蒸脐法疗疾。晋代葛洪《肘后方》则率先总结和提倡脐疗,开创了药物填脐疗法的先河。此后,脐疗历经各朝代的发展,直至晚清进入了其发展的鼎盛时期。中医外治宗师、清代吴师机所著的《理瀹(音同“月”)骈文》,更是对脐疗作了系统地阐述。春秋、战国时代《五十二病方》,这本书中即有肚脐填药之记载,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也记载了脐疗法。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王寿的《外台秘要》、宋代《太平圣惠方》、明朝龚廷贤的《万病回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均有记载,至吴尚先的《理论骈文》描述当时治疗黄疸的方法,是把百部的根,放在脐上,用酒和糯米饭盖之,至口中有酒气为度;又用干姜、白芥子敷脐,以口辣去之。由此可知,由脐所入的酒,及辛辣之气味皆可藉由皮肤吸收,而循经口中。
脐(即神阙穴)在腹部中央,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经穴,与经络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医称之为十二经络之根、呼吸之门;神阙穴居脐中央,是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任脉为经之海,因此刺激此穴对五脏六腑具有调节作用),又因脐部的皮肤比较薄,神经及血管比较丰富,它所支持的脏器以及血管包括模隔膜、肝、脾、胃、肾上腺、输尿管、膀胱,因此脐部透过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联系,有比较强的吸收和传导能力。 临床上灸脐可治晕厥、昏迷、休克,故有兴奋大脑、强心、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药物敷脐可治虚汗,神经性呕吐,故有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作用;灸神阙可治阳萎、不孕,故有调节内分泌紊乱的功能;在神阙穴上拔火罐,可治荨麻疹和过敏性哮喘,可作用于免疫系统、抑制过敏反应。
目前的医学也证实,药物可穿透皮肤表面结构,而被人体吸收。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之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易穿透扩散,且脐下无脂肪组织,故渗透力强。脐皮肤除了具有一般皮肤所具有的微循环外,脐下腹膜,还有丰富的静脉网,腹下动脉分支,也通过脐部,可知药物可在脐部扩散到静脉或腹下动脉分支,而进入体循环;脐动脉结构特殊(有研究指出,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脐动脉壁没有胆固醇堆积),而认为此种特殊结构,是药物能迅速被吸收的有利条件。

B. 敷脐法:露蜂房,白芷各10克,共研细末,醋调成稀糊状,临睡前敷肚脐(神阙穴)上,外用纱布覆盖,用胶

病情分析:
这个方法对于治疗早泄,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指导意见:
这个露蜂房是属于中医中滋补肾精的药物,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外用于肚脐,也就是神阙穴处,效果要更好些的。

C. 类风湿敷脐疗法的原理

敷脐疗法属中医外治法的范畴。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起源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历代医家对其均有研究,精方妙药层出不穷,治病屡见奇效。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肚脐是外治法层佳部位之一,随着经验积累,敷脐治疗疾病的范围逐渐增大,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敷脐疗法,堪称中医一绝。
肚脐又叫神阙穴,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会,介于中、下焦之间,腹部正中部位,此穴能通调周身经气,通过各经脉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密切相联,正如彭祖《小续命蒸脐法》曰脐者,肾间动气,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使百脉和畅,气窍通达,上至泥系列药物,下至涌泉。历代医家及中医气功理论都认为,胎儿出生后,一点真元之气聚集脐下,为生命之根本,恰是人体太极之所在地,以脐为中心,有直径10厘米大小的两个对持相抱的阴阳鱼,产生阴阳感应,使气血升降出入,生机周流不息。因此,肚脐是调治疾病的主要气穴。从现代解剖学认为,脐部表皮角质层最薄,无皮下脂肪组织,皮肤和腹部筋膜直接相连,除局部微循环外,脐下腹膜还布着丰富的静脉网,腹部静脉吻合点,深部与腹部上下静脉相联,腹下动脉分支也通过脐部。在脐下用药,易穿透弥散,吸收于血管进入血循环,发挥治疗作用。
《素问·痹论》中说帝曰:营卫之气亦令人痹乎,歧伯曰:营者,水谷之精气,和调五脏,洒陈于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剽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三气合,故不为痹。这里所说的营卫之气:相当于机体内的能量;熏者:热量温煦之源地;散者:布散发散之意;肓膜:据多数医家考证,在肚脐最深层,第二、三腰椎椎体前侧,背侧即命门穴,前侧为神阙穴(肚脐)。胸腹:即肚脐里层周围的腹腔太阳神经丛,它主管腹部各脏器的功能活动,若大脑长期受精神刺激,或痰食寒热之邪伤害胃肠,致使肚脐深层营卫之气合成散布失常,痰浊瘀血留滞在肚脐周围,形成网状、条索状、包块状反应物,加上风寒湿热之邪相合,则关节、筋骨、肌肉、疼痛肿胀僵硬由此而产生。
中医认为药物入脐,先作用于胃与小肠,再通过脏腑的气化和输布作用,散布于五脏六腑乃至全身,以达到健脾和胃、温肾散寒、回阳救逆、和中理肠、行气消肿、散结通滞、强肾健骨、活血通经、保健防治百病的作用。正如清代著名外治学家吴师机深有体会的说 则知药物由脐而入,无异于入口也,切药可逐日变换。现代研究表明,将芳香药物置于脐下,药物不断的刺激脐下皮肤,可激活神经内分泌的反馈作用,促进人体免疫功能的发挥。经临床观察,敷脐疗法中不同剂型的敷脐药敷贴肚脐后,所出现的全身温热、出汗、气流窜动、身体轻松有力等反应则是营卫之气调和,五脏六腑功能增强,免疫活性细胞激活的佳兆。

D. 中药敷肚脐能治疗哪些病

中药敷脐治疗操作很简单,清洗肚脐后平卧,取配制好的药末适量,用生姜汁或黄酒、蜂蜜、醋调成糊状,纳入脐孔,用纱布覆盖,透气胶布固定。一般保留6~12小时。

皮肤敏感者可缩短时间,皮肤耐受性好的人可适当延长,但最好不超过24小时,一般可连用2~7天。急性病变、体内有湿热、肚脐有炎症或皮肤严重过敏的人不宜使用这种方法治疗。另外空腹或餐后也不宜马上实施中药敷脐。

五更泻

可选用补骨脂、附子、肉豆蔻、五味子等药材混合,研成细末,用醋调成糊状,敷于脐孔,连用7日为一疗程,可重复2~3个疗程。

呃逆

选用橘皮、半夏、丁香等,研成细末后用生姜汁调成糊状敷于脐孔,连用2~7天。

脾胃虚寒型胃痛

可选用胡椒、干姜、香附等,用黄酒调成糊状,连用2~7天。

小儿大多不愿服药,害怕打针,特别是婴幼儿给药尤为困难。

而小儿肌肤柔嫩,敷脐疗法作用迅速,无损伤,因此在儿科应用广泛。治小儿腹泻、消化不良、腹痛等,可将药粉用黄酒或茶水调匀,贴于脐部,1~2天即可见效,有的甚至数小时内即可好转。遗尿的患儿,也可将药物同时敷于肚脐和关元穴,可以减少遗尿次数。经常感冒的儿童,用中药装袋后敷脐,坚持一段时间可以提高抵抗力,减少感冒的发生。

敷脐治疗妇科病:

▲月经不调:取当归9克,肉桂、白芍、红花、干姜、川芎各6克,鹿茸3克,共研为细末,贮瓶备用,敷贴时取上药适量,加醋调成糊状,敷于脐中,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两天换药一次,10次为一疗程。本法可适用于月经提前、推后或先后不定期者。

▲痛经:取肉桂、炒茴香、干姜、元胡、炒灵脂、没药、川芎、当归、生蒲黄、赤芍各6克,共研为细末,贮瓶备用,每次月经前两天,先用盐水清洗肚脐,再取上药粉适量,加醋调成糊状,敷于脐中,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两天换药一次,连用三次,5个月为一疗程。

▲闭经:取威灵仙20克、蜣螂10克、焙干后研为细末,敷贴时取药粉适量,加醋调成糊状,敷于脐中,约一小时去药,每天两次,连用至愈,适用于血瘀型闭经。

▲崩漏:取益智仁、沙苑子各20克,艾叶30克,前两味药研为细末,再用艾叶煎汁后调适量药粉敷于脐中,每6小时换药一次,5天为一疗程。

▲带下病:取芡实、桑螵蛸各30克,白芷20克,共研为细末,取药粉适量,加醋调成糊膏状,敷于脐中,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10次为一疗程,适用于白带量多者。

▲妊娠恶阻:取半夏15克、砂仁3克,白蔻3克,生姜汁1小杯,先将前三味药研成细末,取药粉适量,以生姜汁调和药粉如稠糊状,敷于脐中,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两次,7次为一疗程。适用于脾胃虚弱型的妊娠恶阻。

▲产后盗汗:取何首乌适量,研为细末,加水调成糊状,敷于脐中,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一次,连用至愈。

▲乳癖:取蒲公英、木香、当归、白芷、薄荷、栀子各30克,紫花地丁、瓜蒌、黄芪、郁金各18克,麝香4克,研成细末,贮瓶备用,敷贴时取上药适量,加醋调成糊状,敷脐中,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两天换药一次,8次为一疗程。适用于肝郁气滞型乳癖。

▲子宫脱垂:取升麻20克,枳壳25支,黄芪20克,柴胡20克,党参20克,麝香0.6克,陈醋适量,除麝香另研外,诸药共研成细末,敷贴时取药粉适量,以醋调和成糊状,嘱患妇平卧床上,取麝香0.15 克纳入患者脐孔穴中央,再将调和的膏药敷于脐部,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两天换药一次,10次为一疗程

E. 敷贴疗法是怎么治疗的

将药物敷贴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叫做敷药法。因所敷的药物不同,故分别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止血、促使肿毒消散或溃破等作用。

敷药疗法适用于肠胃病有一定疗效,这里介绍几种肠胃病的常见病症敷药疗法:

慢性胃炎

[原料]炮姜100克,花椒150克,生附子100克,檀香100克,苍术200克。

[制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备用。使用时取药末30克,用生姜汁调成糊状,敷于中脘穴、足三里穴,或脾俞穴、胃俞穴,覆盖纱布以胶布固定。

[用法]3日换1次药,连续敷用2~3周为1疗程。适用于本病属于胃寒气滞者。

十二指肠炎

[原料]吴茱萸10克,元胡15克,青皮15克,川楝子15克,乳香5克。

[制法]共研极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末适量,用生姜汁调成糊状,敷于上脘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或脾俞穴、胃俞穴,覆盖纱布以胶布固定。

[用法]10分钟后取下,每日1~2次,连续敷用2~3周为1疗程。适用于本病属于淤血阻滞者。

消化性溃疡

[原料]川楝子6克,元胡6克,香附6克,沉香3克。

[制法]共研细末,姜汁适量调成糊状,敷脐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胃下垂

[原料]蓖麻仁10克,五倍子2克。

[制法]将五倍子研成细末过筛,与蓖麻仁混匀捣烂成糊状,制成直径约1.5厘米、厚约1厘米的药饼备用。用时将药饼贴敷于百会穴(将百会穴处头发剃去),或敷于脐部,用纱布绷带固定后,用装有热水的盐水瓶在药饼上端热熨10~15分钟。

[用法]每日1~2次,10日为1疗程。注意以勿烫伤皮肤为度。

F. 敷脐疗法的注意事项

腰为肾之府,常做腰眼按摩,可防治中老年人因肾亏所致的慢肌劳损、腰酸背痛等症。两手掌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

G. 谁用过此法治早泄(敷脐法)管用吗

我觉得肯定是心理作用更多一点 0 0~
我男朋友也早泄...可是因为我太爱他了 就没觉得这个很重要
我也从没抱怨...
建议你去大医院看一下吧!

热点内容
2017年劳动法关于社保 发布:2025-10-04 05:05:40 浏览:976
电大教师职业道德 发布:2025-10-04 04:50:19 浏览:532
道德经南华经 发布:2025-10-04 04:40:18 浏览:81
上市公司总法律顾问 发布:2025-10-04 04:24:06 浏览:764
道德经白话文版 发布:2025-10-04 04:23:30 浏览:635
法院领导办案 发布:2025-10-04 04:23:21 浏览:840
中国的劳动法好可笑 发布:2025-10-04 04:09:38 浏览:39
宁夏回族自治区节约用水条例 发布:2025-10-04 04:04:52 浏览:701
2012年深圳劳动法底薪 发布:2025-10-04 04:03:17 浏览:18
下列不属于社会法特点的是 发布:2025-10-04 04:03:17 浏览: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