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道德经
① 《道德经》《墨子》《论语》《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庄子》等等书籍的简要评价和重点!
对《道德经》的评价 《道德经》作为一部文约,义丰,历来被学人们称为“哲理诗”,从深层次对社会、人生等问题深入思考,而且无论古代还是当代,不论中国还是国外,都是影响巨大的哲学著作。然而在高中教材里却不见其踪影,这可说是高中教材的最大遗憾! 《道德经》中提倡的“无为”思想、“不争”的思想,对于遏制时下名利泛滥的现象是颇有意义的!《道德经》中的“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对提高个人素质修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道德经》中的辩证思想、精辟的比喻更是叫人叹为观止。 《道德经》中涉及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讲,能品味如此广博的精神食粮,确实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 《道德经》博大精深,实为不可多得的巨著!在某些方面对《道德经》的点评未有定论,然而未有定论的著作恰恰是最好的课文!因为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文学鉴赏能力是其他任何文著所不能企及的。 另据学者研究,老子原著并无分章,后世分章纯属多余 《墨子》一书大部分是墨子弟子对他的言行记录,也有一部分是后学者著作。 墨子的思想:主要是“兼爱”和“非攻”,另外主张“尚贤”、“节用”、“节葬”、“非乐”。 《墨子》散文特色:“三表法”注重对客观事理的剖析,注意用事实论证,注意实际效用;以逻辑严密著称。 《论语》主要是记述孔子言谈行事的一部书。它以记言为主,是一部语录体著作,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于战国初编纂成书。 孔子的基本核心是讲“仁”和“礼”。 《论语》散文的突出特点:吸收和灵活运用大量口语虚词,使说话人的语气、性格得以逼真地表现,且语言洗练、含蕴丰富,风格明快。 《庄子》一书中《内篇》是庄子自著,《外篇》《杂篇》出于门人和后学者之手。全书思想相同,风格一致。 庄子的自然哲学、人生哲学和理想境界。 《庄子》散文艺术;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词汇丰富,描写声形毕肖;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道理。 評價孫子兵法: 目前,将孙子兵法与商战相结合的著作越来越多,而很多人忽视了对原文的通读。 合诸子百家之长启迪企业经营管理、对个人快速成长都非常有用,启智慧之法门,取古今之东西;吸天地之灵气,融兵法之精髓;成卓越之精英,创商战之辉煌的一番超值享受。 在当今社会,尤其是一个中国人,应该把孙子兵法作为基本的一项修炼,这是竞争环境所必需的,一点兵法都不懂,很难成大事。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② 买素书,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四本书大概多少钱
一本20,四本80。
素书是什么?,不知道。要是皇帝素女经的话值得买,但要注意房中术部分回是错的答,别当真。要是黄帝内经素文的话也是值得买的。
论语不值得买!儒家文化是统治者用来误导读书人的,孔子的理论要求一个道德高尚的社会环境,才能实现。中国社会从本质讲是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和逐利的工商业社会的混合体,论语用不上。
道德经绝对要买!老子的思想才是中华文化之精髓,学通了可以“经常没事偷着经常乐,得到好处不留名~!”请君一定要研究透彻。我推荐你读《傅佩荣细说老子》,古往今来解释老子的多了去了,个人认为最好的只有2人古代的王弼,当代的傅佩荣。
孙子兵法被高估了,不值得买。它
非常空洞,内容缺乏细节。如果你想看兵书,去看戚继光的练兵实纪;如果你想搞人际关系,去看赵蕤写的长短经;如果你想看计谋,去看鬼谷子的捭阖策和本经阴符七术.
③ 有哪本《道德经》释义的书好.、谁写的,求推荐
紫侠狼,90后,他的酷说《老子》堪称最好的解读,强烈五星推荐,目前处于连载状态。
90后酷说老子。
他的解读不仅融合了佛学、儒学、基督教,而且还包含了西方哲学、心理学、生物学、物理学。
通过有趣的故事穿插叙述,中西印证,语言诙谐幽默,既系统又科学。
让人不得不拜服,别人不清楚,反正我读的时候感觉痛快淋漓,豁然开朗。
有一篇是:为什么“吃肉”“杀人”也能成佛?
令我震撼不已,才知道我们对佛家和道家的误会一直太多了。
他的学识远远胜过南怀瑾的《老子他说》、陈鼓应的《老子今注今译》、傅佩荣的《老子新解》。
我相信你读了以后,也一定会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④ 道德经、周易、阴符经。这三本部书哪本最厉害
你能读懂的,领悟透彻,运用自如,每一本都厉害!
⑤ 14亿中国人没人看过素书没人知道哪个版本好有注释
开卷有益。如果还没有读过,就先找一本来读读再说,八九不离十。不要轻易相专信那属些绝对的善本,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你见到的版本多了,慢慢也就有鉴别的能力了。
《素书》是讲基本道理和规则的书,没有那么玄乎其玄的东西,基本上是属于比较通俗易懂的。不理解的字句,借助《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这样的工具书,当然,也可以问问杜娘,也就可以理解个八九不离十了,这个样子其实也就足够了,剩余的部分其实应该留给自己去参悟。个人认为,这本书关键不在理解,而在践行。比较推崇的方法是日常反复诵读,然后,对照实行和检讨,慢慢参悟,必有所得。前期可以早晚诵读,中期可以减为每日诵读,然后再减至每周诵读,后期应该每月,至少每季诵读一次,对照检讨。
⑥ 《素书》50句经典名言解读,学习张良的谋略之道
一,道不可以无始。
这句是开篇第一句。黄石公认为,为人处世,无论成就多大的事业,都有个根本和基础,那就是“道、德、仁、义、礼”,首先具备这五种修养,才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一旦时机到来,抓住机会,便可施展抱负,成就伟业。
二,德者,人之所得,是万物各得其所欲。
德就是得,当然不是自己得,而是别人想得到的东西,能够让世间万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满足他们的愿望,这个就叫“德”。做大事的人,一定要有德,就是为别人着想,为天下万物着想,才能成就功业。相反,如果只追求个人利益,满足自己的欲望,那就做不成什么大事,不会有所成就。
三,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平日审时度势,待时而动,一旦时机来临,要迅速出击,先发制人,就会建功立业,位极人臣。古语说“时势造英雄”,光有德行还不够,机遇形势也很重要。
如果没有机会,没有天时,就要懂得韬光养晦,老老实实待着就行,不要耍小聪明自己创造机会,那样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伤害到自己。
四,德足以怀远。
古人主张“以德治国”。圣德明君,礼贤下士,爱民如子,让人心悦诚服,有了好名声,自然天下人民都来归顺。这叫治国的最高境界,叫“王道”。与之相对的就是“霸道”,靠的是武力,而不是德行。
五,避嫌远疑,所以不误。
要知道别人心中嫌弃什么,就要尽量远离,才能避免灾祸;知道人家经常怀疑什么,就要设法躲避,才能不被误伤。
有的人没有眼力劲,什么地方不该去他去,什么话不该说他所,等招惹了麻烦,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比如杨修之死,就是不懂得避嫌远疑,还有韩信,文种,因为成功后不远离刘邦、勾践才遭到杀身之祸。
六,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言行是做人的关键,也是人道德修养的体现,关系到个人荣辱,所以要谨慎小心。品德高尚的人,都是注重实际行动,而不喜欢高谈阔论,说到不如做到,这才是真正的修身。
七,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
恭敬、俭朴、谦让、节约,这四样是立身持家的根本,品德修养的基础,做到这四样才能保证终身没有忧患,进可攻,退可守。深谋远虑,长远打算,才不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商鞅虽然足智多谋,可以强国,却缺乏仁义,终遭杀人之祸;管仲九合诸侯,谋略超人,却缺乏道德根基,令孔子惋惜。做的最好的便是诸葛亮了,既有坚固的道德基础,又足智多谋,才成就三分天下的伟业,赢得身前身后名。
八,推古验今,所以不惑。
读历史可以使人明白道理,观古人可以使人了解今人。无论古人还是今人,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人情事理也是没有不同的,借鉴古人的经验,就可以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不至于重蹈覆辙。
九,神莫神于至诚。
古人说“至诚如神”,无论做什么事,只有真诚才能打动别人,赢得别人的信赖,换来别人的真心,才能做成大事。任何小聪明,小伎俩,虽然也可以一时获得小利,但那都是暂时的,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任何成就大业的人,都不是靠虚伪奸诈和阴谋诡计而成功的。
比如诸葛亮,虽然智谋超人,但还是以真诚为根本的,不然也没有那么多人死心追随。当年七擒孟获,为什么还放他七次,就是要用真心打动孟获,让他心悦诚服。
十,安莫安于忍辱。
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一个人心胸狭窄,锱铢必较,经常因为小事而与别人争吵,就很难被别人接纳,更容易因小事而造成大的灾祸,就更难成就大事了。
做大事的人都懂得权衡轻重、利弊得失,不会斤斤计较。无论儒家、道家、佛家,都讲究修忍辱的功夫,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殃。《易经》也上说:“尺蠖的屈是为了伸,龙蛇的蛰伏是为了保存实力。”
⑦ 道家有什么经典书籍
《道德经》、《道家易》、《太一生水》、《文子》、《庄子》、 《列子》、 《六韬》 、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五行》、《九主》、《明君》、《德圣》)、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物则有形图》、《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易传》、
《击壤歌》、《金人铭》、《巾几铭》、(《语丛四》说之道)、《鬻子》、《鬼谷子》、《恒先》、《彭祖》、《三德》、《用曰》、《伊尹书》、《太公》、《辛甲》、《周训》、《凡物流形》、《尹文子》、《慎子》、《素书》、《孙子兵法》、《守白论》、《鹖冠子》、《尸子》、
《行气玉佩铭》、《关尹子》、《子华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管子》 、《老子指归》、《老子河上公章句》、《衡论》、《世说新语》、《苻子》、《无君论》、《刘子》、《元次山集》、《王无功文集》、《唐玄宗文集》、《天随子》、《宗玄先生文集》、《化书》、
《玄真子》 、《无能子》、《伯牙琴》、《逍遥咏二百首》、《须溪先生全集》、《易龙图序》、《东坡易传》、《道家佚书辑本十七种》、《郁离子》、《庄元臣文集》、《傅山全书》、《老藏(《老子集成》)》、《各道家诸子典籍注疏》、《道藏》等等。
(7)素书道德经扩展阅读: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⑧ 道德经素书周易菜根谭哪本书比较好
周易是最难懂的。
道德经次之。但道德经比起周易来说还可以读得进去。
素书我还真没看过。不知道是不是伪书。
菜根谭不建议读。好像是明朝的书。
⑨ 道德经释义的作者简介
任法融,甘肃天水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陕西省道教协会会内长,当代众望所归、学容养深厚的高道,海内外著名的道教界人物。出身于书香之家,幼时即饱览群籍,淹通诗书。十九岁出家,数十年精研道学,博览贯通,身体力行,多发玄悟,先后著有《<道德经>释义》、《<周易参同契>释义》、《<黄帝阴符经>,<黄石公素书>释义》等著作,风行于海内外,广受推仰。
⑩ 黄帝阴符经黄石公素书释义怎么样
与国复内流行的同类经典释义的作品相制比,要好很多。 国内这类作品,多是引一句原文,再辅以注释并举例证以说明。大多注释浅显粗鄙,例证孤陋。而任道长的作品则是引述其他经典章句,来阐述相通道理,比起同类文章要精深不少。 楼观台更是相传老子写《道德经》的地方,为道教祖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