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良心道德经

良心道德经

发布时间: 2021-02-12 00:45:38

① 用道德经来做人做事的好处

这个并不能说你拿什么道德经,这个晶来做人做事就是什么好处?这个只要是人你就凭你自己的良心不做违背良心的事情我觉得就是个好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身边人对得起他人就可以。

② 《道德经》的经典语句

《道德经》的经典语句:

1、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是全书的开篇,也是所有阅读《道德经》的人最难以理解的一句话。一般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那反过来,如果不是一般的“道”,是不是就无法表述呢?

道,是悟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真有点“玄而又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其实,从全书来分析:道,指的是自然的规律,引申为事物的原则、方向等等。不管怎么样,遵循自然规律、把握事物的原则和方向总是没有错的。

2、道法自然。法,是效法、遵循的意思。道要效法自然。自然的伟大在于它按照自己的规律不偏不倚地运行着,没有一点私心。自盘古开天,一片混沌,天地分开孕育万物。日升日落有规律、打雷下雨有规律、生长凋零有规律、物种更替有规律,一切都按规律办事。

道,要效法自然,也就是要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违背事物运行的规则。如果不遵守这个原则,就会遭受报应。比如乱砍滥伐就是导致水土流失、胡乱排放就会污染环境导致疾病增多等等。所以,“道法自然”四个字价值连城,值得一生牢记。

3、上善若水。这四个字是书法作品中最多见的,也是很多人追求的一个境界。这四个字包含了老子的“柔弱胜刚强”、“包容”及“不争”的思想。水,是柔弱的,没有石头的坚硬,却可以水滴石穿;

水,是不争的,遇阻就绕行,却能奔流不息;水,是低调的,专往低处走,却成就了“海纳百川”的奇观;水,是坚强的,可以仍受高温化为蒸气,可以忍受寒冷结为坚冰。水,几乎无所不在,高山平地都有水,植物需要水,动物需要水,人也需要水。

所以,人要向水学习,包容一切,因为不争而化育一切。懂得了这四个字,做人就不会那么多棱角,做事就会懂得迂回,人生就会懂得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顺势而为。

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的起源是什么?世界的精彩是如何演变过来的?世间万物总有个源头,但谁也说不清那个源头是什么。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是一个万古的难题。

所以,老子姑且用“道”来代表万物的起源。道”,是万事万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道”的规律一步一步逐渐发展,于是有了精彩的世界。

三,代表着循环往复。正确的事情循环往复地做,就会出好的结果。错误的行为循环往复地做,就会带来坏的结果。比如:“事不过三”、“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等等。所以,按照一定的规律循环往复就造就了万物。

5、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阐明了不争的智慧,避免自己做“黄婆卖瓜,自卖自夸”的人。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

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大,所以才能长久。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生活中,这句话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③ 道德经中对待人与人的有哪些语录

我们常怀疑自己,明明条件不差,为什么偏偏没有另一半,而那些不那么漂亮、回不那么可爱、不答那么幽默的人,反而拥有令人羡慕的感情,为什么呢?我想是因为我们都太小心,太谨慎太不敢去爱了吧?我们将自己的感情包装的好好的,不让对方发现为所谓的矜持与害怕,选择等待、选择放弃、选择错过。

④ 道德经做人经典语录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历久弥新,一个是我头顶的星空,另一个是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它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康德

那最神圣恒久而又日新月异的,那最使我们感到惊奇和震撼的两件东西,是天上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康德

酒能使人出语轻快,酒更能使人一吐衷情,酒,因而成为一种道德的性质成为搬运率直之心的物质。

康德

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

康德

有两件事物越思考就越觉得震撼与敬畏,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准则。

康德

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康德

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能充实心灵的东西,乃是闪烁着星星的苍穹,以及我内心的道德律。

康德

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

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孔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

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

体也,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毛泽东

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

康德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

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

康德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

⑤ 道德经第几章讲良心的

《道德经》里面讲良心道德的大概是“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道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毒虫不螫他,猛兽不伤害他,凶恶的鸟不搏击他。他的筋骨柔弱,但拳头却握得很牢固。他虽然不知道男女的交合之事,但他的小生殖器却勃然举起,这是因为精气充沛的缘故。他整天啼哭,但嗓子却不会沙哑,这是因为和气纯厚的缘故。认识淳和的道理叫做“常”,知道“常”的叫做“明”。贪生纵欲就会遭殃,欲念主使精气就叫做逞强。事物过于壮盛了就会变衰老,这就叫不合于“道”,不遵守常道就会很快地死亡。

[引语]
本章讲处世哲学,即“德”在人身上的具体体现。前半部分用的是形象的比喻,后半部分讲的是抽象的道理,老子用赤子来比喻具有深厚修养境界的人,能返回到婴儿般的纯真柔和。“精之至”是形容精神充实饱满的状态,“和之至”是形容心灵凝聚和谐的状态,老子主张用这样的办法就能防止外界的各种伤害和免遭不幸。如果纵欲贪生,使气逞强,就会遭殃,危害自己,也危害别人。

⑥ 读老子的《道德经》的困惑!!

一楼的
当初
你爹应该把你射到墙上
孺子不可教也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你活在世上完全是浪费国家粮食!
去死吧!

⑦ “良心”是什么心

做人要有良心,凭良心做人、凭良心办事,是几千年来老祖宗们教人处世的箴言。然而?良心的深刻内涵是什么?不一定人人都理解得了,有一朋友的稚儿就曾问我:“叔叔,良心是什么心啊?”我竞被他问住了,良心究竞是什么心?辞书中只简单的解释为“好的心地”、“系对是非、善恶的正确认识”。这一抽象的答案肯定是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的,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还象向我提问的稚儿一样不甚了解呢?在关注民生、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该对良心有一个深化、全面的认识。 良心是正直之心。正直之心是良心之主干,没有正直之心,其他一切难以为存。古人管绿荫说:“正直为吾人最良之品性,且为处世之最良法,与人交接,一以正直为本旨。正直二字,实为信用之基。”他还说:“是谓是,非谓非,曰直。”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也说:“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那却是为人的正轨,你们尽管在歧路徘徊,失足,犯错误,但是总应当做个正直的人。”《孟子。滕文公下》中指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我以为“大丈夫”是正直之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是开国元帅陈毅同志对共产党人坚韧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的英雄气概的赞颂。当今之人,尤其我们共产党人,我们公务员,做一名有正直之心的人不仅仅是为人之道,更是党性的要求、使命的使然。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政治信仰,是非分明的人生态度,公平公正的办事原则,光明磊落、刚直不阿的精神追求,等等,都是我们一个有良心的人所必须的品质。 良心是诚信之心。诚信是良心之魂,一个没诚信的人,会被世人骂之为没良心。有哲人说:诚实是一种力量的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一言九鼎”、“言而有信”、“金口玉言”等等,都是说的诚信。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甚至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给后人留下了“一诺千金”的成语。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 良心是善良之心。有良心的人是善良的,《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我认同人生来是具有善良之心的,只是由于受后天环境的影响,或者受生活、工作等特定条件的干扰而产生不善之行为。要有良心,一定要有善心。工作也好,生活也好,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一定要与人为善,与家人、与同事和睦相处,不要时时把同事当敌人,今天打他一个小报告,明天背后杀他一枪,这样你会失去家庭,失去朋友,甚至会被别人不耻。不要与人结仇,更不要以怨报德,就是别人对你不友好,甚至有仇于你,你也不必以仇报仇。谚语云:“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英国著名学者罗素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良心是感恩之心。知恩图报是中华五千年的优良传统,一个有良心的人必定是知恩图报的人,是一个不忘恩负义的人,是一个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人。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界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人类呢!人生一世虽只有匆匆几十年,可就在这几十年的旅途中,无不得到许多的人帮助,或直接的,或间接的。有父母,有师长,有同事,有朋友,有领导,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感恩不一定要你花多少钱财,也不一定要相等的回报,其实只要你把每个帮过你的人记在心中,过年过节打个电话、发个信息,表示你的问候。老一辈革命家朱德撰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日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灵柩放声怯哭,悲痛之中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老母洗衣,跪着给老母亲洗脚。这都是感恩的典范,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 良心是豁达之心。心胸豁达是做人的一种崇高境界,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你以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去对待得与失、成与败、升与降、富与穷,等等,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处世态度。有的人在利益上只能进不能出,有的人在职位上只能升不能降,在好处上只能多不能少,斤斤计较、锚铢必争。看到别人得了好处就嫉妒,就烦燥,就不高兴,这是一种不良心态,对人生、对事业有百害而无一益。心胸豁达的人则是“自古人间苦无边,看得高远镜如仙”,“休说眼前地位难,退后一步自然宽”。在利益分争上站得高、看得远,不与人争名夺利。把困难、逆境看成是对自己的磨炼与考验,把失出的当成是不属于自己的,并且会从失出中去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积累经历,为未来的日子开辟一条成功的通途。 良心是敬业之心。一般而言,人生在世有三、四十年的工作期限,这几十年怎么过?是浑浑喏喏、无所事事,还是轰轰烈烈成就一番事业,在历史的长河留下一点痕迹呢?这也是检验一个人良心的标准。人来到这个世上,都会想成功,成就一番事业,然而又何其之难。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怕吃亏,没有恒心,急功近利,想一口吃成一个胖子,那是万万办不到的。要成功必须有强烈的敬业之心,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要有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下难事必作如易,天下大事必作如细”。荀子<<劝学>>中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溪流,无以成江河”。任何惊天动地的伟业,都是从一件一件小事做起的,任何一位伟人都是一步一步走向顶峰的。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只有以他全部的力量和精神致力于某一事业时,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师。因此,只有全力以赴才能精通。”日本的小路实笃在《人生论》中说:“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仅仅为了活着。无意义的生活会使人感到精神的空虚,体会不到人生的意义:人到世界上来是干事业的。”所以说人的敬业之心能体现出一个人的良心。 良心是清廉之心。清政廉洁之心是当代人良心的升华,特别是从政之人、共产党人良心的一面镜子。清正为官、廉洁从政,是对我们共产党人、每一名公务员提出的根本要求。在执政中要为民作主,要以民为本,要把民生作为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决不能做一些巧取豪夺、索拿卡要、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情。要防微杜渐,不被金钱、美色、物质所诱惑。要洁身自好,严于律己,坚持“吾日三省吾身”,用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用平常的心态与人打交道。要从善如流,主动把自己置身于社会的监督之中,不骄不躁,不居高临下,不盛气凌人,垂炼出一副铮铮铁骨的硬汉形像,修炼出一副浩然正气的精神风貌。这样我们的就能达到良心的至高境界,我们的良心就会至善至美。

⑧ 《道德经》老子为什么能够了解普天下众生的心呢

《道德经》老子为什么能够了解普天下众生的心呢?

答:“故以身观身,以专家观家,以乡观乡,属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这一段就是在告诉我们:老子为什么能够懂得这么广大的宇宙真理、包括众生的内心世界?为什么了解普天下众生的心?关键就在这里。因为老子如实面对自己,然后问自己的良心:我要的是什么?一个人在沉迷名利的时候,你问自己要什么?你会觉得:“我要赚更多的钱!”一个人沉迷在权力的时候,你问自己要什么?“我要更高的权势!”那个都不是真的。所以老子跟我们讲,你要来到“致虚极,守静笃”,这时候我们的良心、真心才会流露!你真正的良心、真正的真心,是你最高的导师!最高的善知识!它会引导你、会告诉你该怎么做。

⑨ 如何读懂道德经呢

道一一有形的道就是人出行走的人行道,开车跑车道,现代化道的高速路道,高铁的火车跑的铁道......等等,这些道也是《道德经》里的道。无形的道就是人活在世上,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谋求需要(去做大小事),按前后左右过程依次形成的道,也就是所说的“为人之道”。

经一一经就是人从出生到死亡在世间的一切,经历,经过,经常活动行为都贯穿着道德行为表现出来,要经得起道德筛选和洗礼,才是有道德的一生,死后也会得到后世人好评,否则严重的轻于鸿毛,遗臭万年,这就是推崇《道德经》的意义所在!

⑩ 请问各位大神,为什么《道德经》是道教的经典是谁最先把《道德经》供为道教经典的

道家和道教,本来是有区别的。先秦道家,是以老、庄为代表的哲学派别,而道教内乃是东汉形成的一种宗教。容道教创立的时候,奉老子为教主,把老子看作是道的化身,以老子《道德经》为其主要经典,规定为教徒必须习诵的功课。
东汉时候的早期道教有两大派别,即五斗米道和太平道。
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或正一道。其创立者为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张陵,道教徒称之为张道陵、张天师、祖天师、正一真人等。创教的时间大约在东汉顺帝时,创教的地点在西蜀鹤鸣山。它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因从其受道者须纳五斗米而得名,其宗教特征不少与太平道相似。召神劾鬼、符箓禁咒等道术,均直接继承了汉代方士的方术。
太平道是奉事黄老道的巨鹿人张角于东汉灵帝 时所创,因奉《太平经》为主要经典而得名,以“中黄太一”为其奉祀之至尊天神。黄老中的黄,就是上古时期的黄帝,老就是祖述黄帝所传的“道”的道家代表老子,黄老之学是先秦就很流行并影响两汉的重要哲学思想。
所以,道教开始的这些流派,其共同点都是集中在以老子为代表的“道”上,只是方法表现不同。

热点内容
2010年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7-05 18:21:14 浏览:133
行政处罚与刑法 发布:2025-07-05 16:48:45 浏览:743
民法典ar 发布:2025-07-05 16:24:45 浏览:846
劳动法对公司缴纳社保规定 发布:2025-07-05 15:30:35 浏览:119
公司法原理 发布:2025-07-05 15:22:04 浏览:100
刑法免罪 发布:2025-07-05 15:22:04 浏览:417
xx县信访局法律顾问合同书 发布:2025-07-05 15:16:36 浏览:507
胡功群律师 发布:2025-07-05 14:44:32 浏览:468
部门规章公布 发布:2025-07-05 14:03:47 浏览:244
双方互不追究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05 14:02:15 浏览: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