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法制规范

道德法制规范

发布时间: 2021-02-12 09:44:03

1. 道德.法律和纪律,这三者对规范人们的行为有何异同

道德他没有法律效力,他只能指责或约束他的行为,而法律是判断他的行为是嗯有没有犯罪纪律,他是道德的范畴,也是的约束人的行为的。

2. 如何用道德和法治的力量规范不文明行为

关键的问题在于,文明毕竟是一个道德层面的问题,因此很难有一把标准的尺版子。我们当然要鼓励社会多些权正能量,多一些文明,多一些礼貌,但是,对于一些市民的生活习惯也不应该盲目地上纲上线,而应该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当下,要让所有的市民包括各级官员不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因此,对于个别人理解的不文明行为,完全没有必要乱扣帽子,而对于道德的底线,则必须需要强化法治的力量。

3. 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联系与区别

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相互渗透的。法律在保护、传播、发展道德规版范方面起重权要作用,甚至把一部分道德规范直接变成法律规范。人们依靠内在信念所造成的道德力量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可以更好地贯彻执行法律。合乎道德规范的,也不会违反法律规范。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道德规范依靠社会的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等力量来维持,法律规范则依靠国家的强制力来推行。

4. 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区别

区别如下:

1、意抄思不同

法律规范是指袭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而道德规范是对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普遍规律的反映和概括。

2、范围不同

法律规范在一定的国家中只能是统治阶级的;而道德规范既有统治阶级的道德,又有被统治阶级的道德。

3、表现不同

法律规范一般具有特定的形式,由国家机关用正式文件(如法律、命令等)规定出来,成为具体的制度;而道德规范一般没有正式文件的形式,因此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或社会生活习惯中。

5. 什么是法律规范 什么是道德规范

法律规范(法律规则)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反映国家意志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 法律规范,是指通过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或者认可的,用以指导,约束人们行为的行为规范的一种。它是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的基础,可以说它是连接理论法学和实践法学的桥梁。法学家对于法律规范的理性分析和思考,其本质并非仅仅是用以指导实践,而更重要的要是通过这种研究来加强法律人在法律实践中的论证,推理能力。 通常我们认为法律规范不是实体规范,就是程序规范,这也可以说是法律初学者最容易犯的毛病,(比如民法之外有民事诉讼法刑法之外有刑事诉讼法)这种非此即彼的思考问题方式是非常有害的,它容易造成一种先入为主的意识,容易造成我们视野的狭窄。其实法律规范除了以上两种规范外,还有一种规范,即冲突规范。学术界倾向于将冲突规范归入程序规范之中,但是笔者认为这样做是欠考虑的。冲突规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存在的价值,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论述: 首先,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实体规范是用来具体的规定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进而调整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它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当事人,责,权,义明确。从而形成可见的预期,进而降低交易成本。我们也可以称其为通过实体实现正义的规范。而程序规范,本身并不追求当事人实体权利义务的明确,而是使得当事人在追求实体权利,义务的时候按照一定的方式行事,它追求的是一种秩序,一种看的见的正义,即“正义不但要实现,而且要以看的见的方式实现”。我们可以称其为通过程序实现正义的规范。而冲突规范,是在调整国际民商事关系中产生的。它本身既不规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也不规定使用何种程序来实现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而是通过指导,来告诉法官选择那个国家的法律来处理国际民商事关系。因此它也被称做“法律适用规范”,“法律选择规范”。因此我们可以称其为通过选择,指引来实现正义的法律规范。 其次,历史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实体规范是最先出现的,程序规范次之,冲突规范最后。但是这只是在当历史按照一种由内而外,由闭塞到交往的路线发展时才成立。我们通过观察法律的最初形态“习惯法”就会发现,最初的习惯法是实体和程序不分,但是这种混合状态中实体是战具着很大一部分,而程序仅仅是其中一小部分,而且程序性习惯的效力没有实体性习惯的效力高。古时候衙门的县令可以同过各种方法,哪怕是当今看来是非常荒唐的方法来实现自己心中认为的实体正义。在他们的心目中实体正义第一,程序无关紧要。而冲突规范,只有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个社会关系,有两种或者多种法律同时调整它而且规定不一的时候才会产生。因此实体规范,程序规范,是它出现的前提,只有当前两者规范彼此内部出现矛盾的时候,才需要通过冲突规范的选择,指引来做出决定,选择出具体的实体规范,程序规范来调整具体的社会关系。 最后,从规范的结构的角度来看,在我国存在着“三要素说”和“两要素说”。前者认为法律规范是由“假定,处理,制裁”三部分组成;后者认为法律规范是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组成”,无论是“三要素说”还是“两要素说”,传统学者认为都是为了达到法律规范的确定性,概括性,稳定性。这种观点对于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来言是非常的适合的,尤其是实体规范。但是冲突规范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结构。这是由他的目的和价值所决定的。一般的冲突规范都没有规定法律后观,没有将规范适用的条件和行为模式区分开,而是将两者合在一起。由“范围”+“系属”构成。前者是应受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后者是指明对这种社会关系应该适用何国,何地,何种法律来进行调整。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实体规范,程序规范还是冲突规范都有自己特定的存在目的,历史演变过程和结构,尤其是冲突规范和前两种规范的区别更是明显。因此不应该简单的把冲突规范归如到程序规范或者是实体规范之中。 法律规范又由行为规范和裁判规范组成。若法律规范要求受约束的人以规范的价值取向行为或不行为,则为行为规范。若目的在于要求在法律上有争端的人或机关以规范为标准进行裁判则为裁判规范。法律规范大都由这两种组成,但有侧重。例如民法规范重行为规范,刑法规范重裁判规范。

6. 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区别是什么

道德规来范和法律规范的区别
1、从源生产、发展来看,道德比法律产生的早的多,而且最终将替代法律,成为唯一的规范。
2、从依靠的力量来看,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执行的,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良心、教育感化、典型示范等唤起人们的知耻心,培养人们的道德责任感和善恶判断力来进行调控的。
3、道德和法律作用的范围不同。法律只干涉人们的违法行为,而道德对人行行为所干涉的范围要广泛得多、深入的多。

7. 如何用道德和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500字

想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我们平时就应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多学习一下这方面的有关常识。

8. 法律和道德或行为规范的区别

说通俗点,抄法律是袭人为了约束人们而定的规则,规矩;道德是自身的一种修养,或者说是一种传承的文化素养,正因为人有道德,才不被称为动物;行为规范是在道德的基础上对自身的一种约束,是对自身的一种修炼,和法律的约束不是一回事,要区分开。

9. 如何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

(一)自我预防是根本这里所谓的自我预防,按其字面意思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预防自己对他人犯罪,另一方面是预防他人对自己犯罪,也就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青少年应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生活中,学会理财,杜绝浪费与攀比。树立正确理想,辩证分析对错、得失,控制“早恋”心理。培养自己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观念,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对待人际交往,要慎重,杜绝与社会不良人员的接触。当遇到不良人员的骚扰和侵犯时,大胆告知父母或老师,求助于法律,提高被害预防能力,保护自己,打击罪犯。

(二)家庭预防是基础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历程具有最直接、最正面的导向作用。作为家庭营造者的父母,要认真对待,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在生活上给孩子做好榜样,给青少年以潜移默化的良性熏陶。家长要认识和掌握子女的优缺点,与子女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充满善意的关系,并能够做到辩证分析,鼓励与批评相互渗透,双管齐下,使用正确适宜的教育方法,增强沟通与信任,重视对子女的爱心教育,培养子女自立、自理能力,适当创造独自体验生活的机会。对已经犯了错误的子女,应克服虚荣心理,积极和学校、社区交流联系,争取他们的帮助、配合,在孩子的周围形成一个监督圈,通过各方面的督促、引导,使孩子改邪归正,健康成长。

(三)学校预防是关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在注重升学率的同时,应进一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同时要注意学生精神方面的培养,加强以下三方面的教育:一是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学校应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灵活多样的、较为直观的、易于青少年接受的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区分罪与非罪的能力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应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和志向,自觉地以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达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目的。三是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几乎所有青少年犯罪的动机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心理扭曲因素,针对这种状况,学校应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教育活动,并结合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心理辅导与治疗,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环境,克服成长中的诸多障碍。

(四)社会预防是重点社会预防就是从经济、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进行全社会预防,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一是完善青少年违法犯罪立法。我国早在1992年就已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又在1999年实施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法律与日益上升的青少年犯罪相比仍显不足。有学者谈到,“……哪些措施最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想法。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搭建和未成年人有关的法律框架。”很多国家都是采用法律手段来规范青少年人的行为,例如《少年法》、《少年法庭法》等,我国有关青少年的法律规定较为笼统,实际操作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对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建立针对未成年人的刑事法律制度,使青少年违法犯罪防控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二是加强对社会环境清理整顿。目前,虽说鉴于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对青少年产生的危害,我国法律及一些地方性法规都对青少年出入娱乐场所以及娱乐场所设立的位置等都作了越来越严格的规定,可是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些“黑网吧”、“黑游戏厅”、“黑歌舞厅”转移到城乡结合部或者隐藏于居民区内,地点更为隐蔽,违规经营也更为猖狂,不仅纵容未成年人进入,而且用色情内容引诱青少年,致使青少年通宵达旦地沉溺于暴力虚拟游戏、热衷于不道德的网络聊天、满足于不健康的身心体验,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在娱乐场所管理上下大力气,严格娱乐场所开设审批程序,规范娱乐场所临时检查机制,健全娱乐场所内部管理制度,真正把青少年堵在不健康的娱乐场所之外。同时,政府相关部门逐步增加各种文化设施,大量建立青少年活动场所。

热点内容
劳动法病假怎么算 发布:2025-07-03 11:38:01 浏览:300
政府法律顾问聘任仪式议程 发布:2025-07-03 11:37:55 浏览:462
律师取证有没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7-03 11:20:55 浏览:26
法律知识申论热点 发布:2025-07-03 10:41:38 浏览:679
两份刑法 发布:2025-07-03 10:41:36 浏览:719
村民法制学校 发布:2025-07-03 10:35:55 浏览:238
道德与法治之纸醉金迷 发布:2025-07-03 10:35:48 浏览:164
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主体重合 发布:2025-07-03 10:25:29 浏览:12
如何避免签名负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03 10:24:47 浏览:325
民法典捍卫 发布:2025-07-03 10:12:09 浏览: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