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道德底线
Ⅰ 历史上关于坚守道德底线的素材
1、吴佩孚
吴佩孚曾经是一个北洋大军阀,1931年后蛰居北平。1935年10月,日本人搞所谓“华北自治”运动,上门来拉吴下水,被吴拒绝。1937年10月,土肥原贤二亲自出马找吴出面组织伪政权,亦被吴拒绝。为明志,吴特别买了一具棺材放在客厅里。1939年12月,吴佩孚因牙病病逝于北平。
纵观吴自九一八以来,虽是落魄政客,但至死都没有与日本人合作,保持了一个中国人的政治气节,也可以说是坚守了一个中国人的道德底线,值得称赞。
2、徐悲鸿拒绝给蒋介石画像
1935年,名声鼎盛的大画家徐悲鸿从巴黎刚回来,蒋介石就特意差张道藩来请徐悲鸿给他画一张半身像。张道藩尽管说了许多好话,可是都被徐悲鸿断然拒绝了。徐悲鸿说:“我是画家对你们委员长丝毫没有兴趣。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张道藩非常吃惊地说:“对委员长你没有兴趣,你对什么有兴趣?”徐悲鸿冷冷地笑了笑说:“我对人民大众感兴趣。”张道藩说:“这么说肯定不愿给蒋委员长画像了?”
徐悲鸿说:“是的,是这样。”张道藩急。“徐先生,你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我奉劝你还是不要做这样愚蠢的事,免得后悔。”徐悲鸿看了张道藩一眼说:“我永远不后悔。”
3、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
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6月,北平学生掀起了反对美国扶植日本军国主义的运动。此此,朱自清身患重病,又无钱医治。
但他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的宣言上签了自己的名字。
8月初,朱自清病情加重,入院治疗无效,12日逝世。那时他年仅50岁。临终前,朱自清以微弱的声音谆谆叮嘱家人:“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国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合给的美国面粉!”
4、皖南事变
1941年1月,新四军军长叶挺在“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敌人软硬兼施,企图制服他。但叶挺威武不屈,坚持斗争,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尊严。
他在狱中还写下了大义凛然的《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哪能从狗洞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记生!”
5、坚守道德底线,更要做到坚守道义
南宋末年,宋都临安被元军攻破,文天祥面对元军高官厚禄的诱惑,毫不动心。元军没办法,只得把他囚禁起来,折磨他,但为了民族大义,他始终没有屈服,反而写下了令人感佩的《正气歌》,最后英勇就义。文天祥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捍卫民族大义。
Ⅱ 名人请守住你的道德底线作文
道德,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得道路;道德,好似一团坚硬的巨石,敲打出希望的火;道德,如同一条宽阔平坦的道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道德,是人心中得法律。道德是人类的根本,遗失了它,等于失去了你的灵魂。
那么,道德是如何形成的呢?
当一个孩子在你身边摔倒时,没有哪条规则要求你必须把他扶起来,但你还是这样做了,因为你心中有这样一条规则:要帮助比你弱小的人。心中这样的规则多了,道德也就随之形成了。
道德,是体现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素质,知识水平,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但是,美玉也会有瑕疵,不道德的行为仍随处可见;公交车上,有些人明明看到了老幼病疾,却把头撇向那人潮拥挤的街道,假装自己并非是无动于衷;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了一辈子的孩子,到头来却很少到家看望父母;綮事司机逃逸后,没有一个人帮助受害人拨打求救电话,或者是记住肇事车辆的车牌号;虽然这些事你不做也不会受到法律制裁,但是试问,难道你心中就没有一点点的耻辱感吗?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我们不予置评。
道德,从你刚出生就与你形影不离,它将告诉你做人的基本准则,告诉你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吧,从小事做起,从细嫩之处做起,在做作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让道德扎根于我们的心灵,让道德之花开遍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道德是最美丽的花儿,最圣洁的心灵,它让人问心无愧,心胸坦荡。道德,如此珍贵,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道德的种子在我们心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道德之花永远询丽、绽放!
Ⅲ 坚守道德的底线的事例 4个
1.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
2.有一天,几个侵略维也纳的拿破仑军官发现大名鼎鼎的音乐家贝多芬,就要求给他们演奏。贝多芬拒绝了。可是,李希若夫斯基公爵为了逢迎这些侵略者,竟强迫贝多芬演奏。贝多芬愤怒到极点。他一脚踢开大门,回到住处,立即把公爵送给他的胸像摔在地板上,然后留下一封信,“公爵,你所以成为公爵,只不过由于你偶然的出身,我所以成为贝多芬,却完全靠我自已。公爵在过去有的是,现在有的是,将来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3.徐悲鸿拒绝给蒋介石画像。1935年,名声鼎盛的大画家徐悲鸿从巴黎刚回来,蒋介石就特意差张道藩来请徐悲鸿给他画一张半身像。张道藩尽管说了许多好话,可是都被徐悲鸿断然拒绝了。徐悲鸿说:“我是画家对你们委员长丝毫没有兴趣。你还是另请高明吧”张道藩非常吃惊地说:“对委员长你没有兴趣,你对什么有兴趣?”徐悲鸿冷冷地笑了笑说:“我对人民大众感兴趣。”张道藩说:“这么说肯定不愿给蒋委员长画像了?”徐悲鸿说:“是的,是这样。”张道藩急。“徐先生,你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我奉劝你还是不要做这样愚蠢的事,免得后悔。”徐悲鸿看了张道藩一眼说:“我永远不后悔。”
4.1941年1月,新四军军长叶挺在“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敌人软硬兼施,企图制服他。但叶挺威武不屈,坚持斗争,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尊严。他在狱中还写下了大义凛然的《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哪能从狗洞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记生!”
Ⅳ 求。有关坚守道德底线的事例
我们知道,现在一些享受高科技和高质量生活的人都躲在各自的真空里,他们身上的病菌虽不一样,却都很清楚病毒的致命性。一但“双X”临门,暴露在阳光下,其生命就会慢慢消亡。如果这时候我们用语言来批评它,用不道德和不法律这二个词语来形容,会用那个呢?准确的应该是不法律,但我们实际只能说不道德。这是我们的汉语不够严格规正精确,在此出现了诘诎拗牙,还是历史上本身对此就是一说,使得我们容易在今天将道德和法律混淆。最近的一些关于新时期社会伦理观道德观的文章,在论述中也普遍存在着将道德与法律混淆的问题,把许多违反法律的事情,归结到道德范畴。特别是在生产假冒伪劣产品,骗取银行贷款,破坏生态环境上,如某某文章谈道德的六种关系时候:
一、商业关系中的道德:假冒伪劣产品;
二、金融关系中的道德:不归还贷款,银行便无法保证存款的提取,更无力发放新的贷款;
三、雇佣关系中的道德:雇佣关系中的道德的核心是责任和义务;
四、环保道德:不注意环境保护,不重视环保工作,不讲环保道德;
五、公益和互助道德;
六、文化市场中的道德。
专家学者专班尚且如此,也就难怪普通平头百姓了。万万不可说生活都不保还怕什么法律,随处可以听生活都不保还谈什么道德。谁来向他们解释道德和法律区别和共同点呢?道德与法律谁的范畴更大一些呢?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党作为法宝的宣传舆论工具看来有待发挥其导向作用,然而声音太弱,太弱了啊!在利益的驱动下媒体(拿国家的钱,发言权政党管得;取社会的财,绮诳语富人买得;谋个人的利,悄悄话自己进得。如此也混淆怎见其神圣职业道德。)一味追求发行和收视率,忙的可是金钱和美女,暴力和血腥,迎合低级趣味,就像“超女”我看涉嫌动用国家资源,谋取集团利益。我们怕的是极端,但中国人却就会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要么是红色海洋,要么是金瓯一片,矫枉非得过正。学习他们我也把它放下不表,能看我的文章的人应该明白道德与法律区分,是吗?你和我最怕的就是那些懂法律,谈道德,背后干勾当的人。还是希望现在能睡好安稳觉的人多一些,我就有过草木皆兵的感受,当年偷看黄色录相,同时几人被抓,漏我一个,深更半夜听见敲门声就心慌,恐怖。今天,我们睡得着觉的人,不能在睡梦中错过历史,把伦理观道德观作为话题来讲述对每个人都不为过,让恐怖远离人们是我们的责任。这是一个艰难的历程,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警醒,让我们有所觉悟,在这片本应该是全世界尊敬的文明古国的土地上,不要在我们这个时代留下耻辱的脚印:……
我希望媒体在那些无声无息的弱势群体和受害者逆来顺受的时候,再不要谈那么多的商界精英,企业名流的神话,这无异于号召人们去疯狂的敛财,那金字塔永远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人。真正的记者监督他们,陪笑的记者歌颂他们。但是我也思考千千万万的弱势群体和受害者的力量,怎么还能这样消散于无型呢?我并不把自己放在弱者的位置,可我还有过下面的经历:一天,我刚刚发动车子,两个背对我的人突然叫起来,说压着他们一个人的脚了,我下车后,那人指着脚面说被压的地方,咦,这就怪了,你背对我怎么会压到正面上去,接下去当然就争执不休,要我赔钱,我当然不肯,最后有人报了警,我想也好现在“撞猴子”警察会处理的。没有料到警察来后不问青红皂白就收我的执照,扣我的车子,根本不听我理论,理由很简单,他说:我那有时间听你们的,我忙着呢。我车子既然被扣,道理的天平自然就倾向他们了,你还能坚持真理吗?想办法取车吧!因为只有这样警察才会将繁多类似的事件,在“公平自愿”的情况下结案。那种屈啊!怨啊!恨啊!无奈,我将那人带去定点医院例行检查,检查费400元,我一看好多名目都没有用到,和医生交涉,他反而又开了一百多元的药,去交吧,我等着写报告,……只好乖乖地把钱交了。这真叫打掉了牙只能往肚里吞,检查结果当然什么损伤也没有。第二天再到警察那调解,看到报告没有问题,让我们双方自己协商解决,最后,我付对方300元完事。给钱时我竟对那人笑了,交警还执照的时候也对我笑了,就是他的一笑我也心动了一下:哦,他还是怕我的。因为这个时候我如果冲动的对着他,骂“X你妈!”他也同样很无奈,因为和我争吵的结果于我无损,他可是要扣奖金的,其同行就可以多分一点点。再到停车场交费取车,因为在送那人去医院的时候我没有配合,拖车的人不耐烦的代我送了一程,我想他们会不会难为我啊,检查车子后没有发现什么,我就往家里走,半路我的车抛锚……
以上的事例就存在着法律和道德的取向和价值,那么你认为我对谁可以用法律,对谁可以论道德。衡量一个社会文明道德水准的高低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法律的尊严。在这个事件中,我自愧没有毅力和勇气去追究什么,我想即使我能够打赢一场官司,我也不会得到超出我投人的赔偿。不像有些发达国家的律师会打着灯笼找这样的好事。世界沉默不语,他人沉默不语,我也沉默不语,每一个渺小的人都孑然一身地面对铺天盖地的无“礼”行为,武汉话:好黑啊!意识形态的核心部分是直接建构社会心理秩序的部分,这是任何文明稳定繁荣的社会必不可少的部分。对这部分意识中国上古概称之为“礼”;晚近时期称为“纲常”,用今天的概念来说就是伦理观、道德观。司马迁《史记"八书第一"礼》中说:国无“礼”,“坚革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国家啊,你什么时候能真正给我们一个方便说理的时间和空间。我这样的文章K了媒体,注定只能在小范围流传,如果偶然会有契机读的人很多,我也想把我遭遇那次事件后闪现的恶念说出来,如果有TMDSJCZDBL的机会我决不会手软。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和朋友说到,不想诘难的意味太强,希望只是把目光集中在我们自己和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中来思考,若有居高临下,向灰色者和旁观者发难,实属无奈。
Ⅳ 关于坚守底线的名人或名言有哪些
关于来坚守底线的名人或自名言如下:
在荆棘道路上,惟有信念和忍耐能开辟出康庄大道。——松下幸之助
智慧是做事用的,对于灵魂说来,靠的是信仰!——高尔基
信仰,无所不在,从整体中强烈地表现出来。——罗曼·罗兰
人,不能没有一个信仰。——罗曼·罗兰
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泰戈尔
只有信念使快乐真实。——蒙田
信仰是人生的动力。——列夫·托尔斯泰
人没有信仰是活不下去的。——契诃夫
信念是由一种愿望产生的,因为愿意相信才会相信,希望相信才会相信,有一种利益所在才会相信。——斯特林堡
信仰是可以创造奇迹的。——马克·吐温
绝望和信念都轰走恐怖。——亚历山大
成功者拥有强烈坚定的信念。——陈安之
宁肯折断骨头,不能放弃信念。
我的信念是把最好的留着别说。——惠特曼
对我来说,信念意味着不担心。——杜威
产生信念是要付出很高的代价的。——本·琼森
人最可怕的敌人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Ⅵ 关于坚守底线的名言
1、古代大名士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在外面要铁骨铮铮,有气节,跟皇帝死谏;外族来就是留取丹心照汗青;到了青楼里,就是喝酒、吟诗等,各种风流倜傥的一面都出来了。
大家觉得这是大名士应该做的,就是在这儿自由奔放,在那儿坚守自己的气节和底线。
——作者:高晓松出处:《晓说》。
(6)名人道德底线扩展阅读:
底线是事物质变的分界线、做人做事的警戒线,不可踩、更不可越。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意识,时刻牢记越过底线的严重后果,始终警醒自己坚守底线。习近平在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要坚守法律底线、纪律底线、政策底线和道德底线。
“底线”,就是最低的约束、最低的准则,对于党员干部来讲,“底线”就是老实做官的本色,就是要坚持真实、真切的人生准则,就是在法律和纪律的范围内活动。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党纪党规,坚持守住自己的“底线”,坚决不碰“红线”。
Ⅶ 底线与梦想的名人名言
1、再伟大的事情,一旦离开了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它都将没有任何意内义。2、当你把我从容前场逼入底线的时候,那么你就再也没有得分的机会了。3、请记住,无论什么时候,你都需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底线,因为很多时候有些人他会一点一点磨消你的底线,当你没有底线的时候,你就完全被别人控制。
Ⅷ 名人怎样看待丧文化,提供一些名人的话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太保守了。
传统文化究竟是不是过时了?对我们当前社会还有没有价值?我们通过下列的事实来证明她亘穿古今的强大生命力和日益凸显的社会利益:
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却早已不复存在。
然而我们不能不承认,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身心安稳,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而当今的人们却将自己锁在一道道铁栏内,社会活动中还会受到频发恶性事件的威胁,这是多大的反差啊!北京大学一位著名教授曾感叹到:“现在人们的行为连道德底线都没有了”。
二战后的日本,在吸收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继续在家庭、学校、公司、政府部门保持固有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以兼收并蓄的方式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
美国是现代西方文明的代表,近期统计表明,其青少年犯罪率为6900万件/天。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为其日益严重的社会乱象深感不安,有识之士已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崇尚个体,倡导竞争的理念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他们开始在东方文化中寻找救世的良方。许多著名大学纷纷开办汉学系,美国政府还设立专门的基金,组织学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911”事件以后,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恐怖行动时有所闻,海湾地区战火未熄,多少人生活在不安和恐怖之中。自由竞争发展的结果不可避免地要升级为斗争,斗争再进展就是战争。不论冷战、热战,结果都是怨恨越积越深,报复一次比一次惨烈。消除冲突,促进世界和平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冲突双方需要的不是报复,而是宽恕、忍让和反省。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反之,且看巴以冲突逐步升级的恶果——越来越多的人民在爆炸中无辜丧生、自然环境严重破坏、经济环境遭受重创…再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日益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有识之士无不在努力寻求救世的良方。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令举世深思的论点:“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世界需要中国古老文化理念的推广和实践;已被费黜达近百年之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大地上急需拯救。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要手捧着金饭碗,在外流浪找饭吃啊。
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复兴必会带来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长治久安,可持续地发展也就得以平稳实现。这难道不是我们共同的期盼吗?
Ⅸ 古代名人坚守底线的故事
1、苏武
苏武在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
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期间,匈奴还让李陵[初为西汉将领,善骑射,爱士卒,颇得美名。
天汉二年(前99年)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战于浚稽山,最后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由于之后汉武帝误听信李陵替匈奴练兵的讹传。
夷灭李陵三族,致使其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其一生充满国仇家恨的矛盾 )去劝降过苏武,苏武也没变节。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气概。
2、陶渊明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
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后来,为了生活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
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
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参加农业劳动。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家境越来越恶化。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甚至连江州刺使送来的米和肉也坚拒不受。
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陶渊明是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适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气节为代价。
(9)名人道德底线扩展阅读
近代坚守底线的名人故事:
1、吴佩孚
吴佩孚曾经是一个北洋大军阀,1931年后蛰居北平。1935年10月,日本人搞所谓“华北自治”运动,上门来拉吴下水,被吴拒绝。
1937年10月,土肥原贤二亲自出马找吴出面组织伪政权,亦被吴拒绝。为明志,吴特别买了一具棺材放在客厅里。1939年12月,吴佩孚因牙病病逝于北平。
2、徐悲鸿
1935年,名声鼎盛的大画家徐悲鸿从巴黎刚回来,蒋介石就特意差张道藩来请徐悲鸿给他画一张半身像。张道藩尽管说了许多好话,可是都被徐悲鸿断然拒绝了。
徐悲鸿说:“我是画家对你们委员长丝毫没有兴趣。你还是另请高明吧”张道藩非常吃惊地说:“对委员长你没有兴趣,你对什么有兴趣?”徐悲鸿冷冷地笑了笑说:“我对人民大众感兴趣。”张道藩说:“这么说肯定不愿给蒋委员长画像了?”
徐悲鸿说:“是的,是这样。”张道藩急。“徐先生,你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我奉劝你还是不要做这样愚蠢的事,免得后悔。”徐悲鸿看了张道藩一眼说:“我永远不后悔。”
Ⅹ 八荣八耻名人事例
汲取传统的精华,才拥有牢固的根基;反映时代的精神,才能引领时代的风尚。
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我国社会当前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现实针对性。
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心人皆有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们,其荣辱观是不同的。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的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既要立足本国,又要面向世界;既要把握今天,又要面向未来。
每个时代、每个民族的荣辱观,归根结底是由那个时代那个民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同时也极大地作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对荣耻的界定,对是非的判断,对美丑的区分,立足中国的现实国情,着眼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八荣八耻”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含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坚持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八荣八耻”既有先进性的导向,又有广泛性的要求,引导人们摆正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确立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八荣八耻”反映了市场经济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强了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但市场自身的缺陷和消极因素也会反映到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效益经济,更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八荣八耻”针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消极现象和社会公害,提出鲜明的是非、善恶界限。它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础。
“八荣八耻”展现了现代社会的特性。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分工日益细密,“八荣八耻”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八荣八耻”在公共生活、公共利益等方面,确立了公民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我们的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能混淆。否则,社会和谐不起来,经济发展不起来,民族精神振作不起来,国家也强盛不起来。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应当成为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和每个公民应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尚。“八荣八耻”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我们的民族就能够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站在时代前列,领引时代风尚,推动时代进步。
八荣八耻的根本是什么呢?我常常想,当一个人以八荣八耻为镜子的时候就明白自己更多些;当一个人终身以八荣八耻为镜子的时候,他就能与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们比肩齐高!请看这一串光辉的名字:
周恩来,他一生服务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美国说他抵三个师,在新中国诞生后毅然回到自己的祖国。
李四光,当外国专家定论中国没有石油时,他自信地说:科学证明中国有储量丰富的油气。
李瑞环,热爱本职岗位,从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成长为党和国家领导人。
焦裕禄,将灾难中的兰考人民紧紧团结起来,与风沙盐碱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在学习中,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他认为这才是诚实守信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
邱少云,为了大部队的行动,坚守纪律,强忍着烈火烧身直到牺牲。
雷锋,一双袜子补了又补,却寄钱救济战友的家人。
这些鲜明的事例告诉我们,不管是过去,今天还是将来,八荣八耻的根本就是如何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负责,对祖国人民有贡献的人。反之,那些遗臭万年的八耻类人物将会永远被人民和时代唾弃,踩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