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注重道德传承

注重道德传承

发布时间: 2021-02-13 14:56:26

❶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其现实意义在于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协作意识,带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运作。

丰富道德内涵、协调人际关系、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凝聚民族力量,再现华夏雄威,促使国家振兴、民族统一大业早日实现。

(1)注重道德传承扩展阅读

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概括起来主要有: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诗经》提出“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尚书》也有“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思想,西汉初年的贾谊在他的《治安策》中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宋代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显示了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而献身的精神。

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在“义”和“利”发生矛盾时,应当“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主张“义然后取”,反对“重利轻义”和“见利忘义”。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一直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

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克己复礼为仁”,“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孟子也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苟子则强调“仁者自爱”。墨子从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功利原则的角度,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

从仁爱精神出发,我国古人主张“和为贵”,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恭敬之心,礼也”。中国传统道德认为,礼是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标志。“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也是人的立身之本和区分人格高低的标准。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左传》上也说:“礼,人之干也。

无礼,无以立。”中国传统道德在提倡谦敬礼让的同时,提醒人们“事思敬”,“不居功”,“择善而从”。老子曾以江海处下而为百谷王的事实,告诫人们不要“自矜”、“自伐”、“自是”。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养心莫善于诚”。孔子不仅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思想,而且认为“民无信不立”。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孟子把智看成是判断是非善恶的一种能力,认为“是非之心,智也”。在古人看来,“明智”则必须“好学”,《礼记•中庸》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求人们通过勤奋学习,学以成德,学以成性,“变化气质”。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人们应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

荀子认为,“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墨家也非常重视“修身”,强调“察色修身”和“以身戴行”,注重社会环境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影响。

❷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读后感

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知识,深刻让我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还有安份守己的做好自己的本份。 让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无知。使我更加坚定的要学习好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知识,并且把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知识学习掌握好,自己以身做到,还有言行做到,并且广为讲说,让更多人学习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知识,使自己的家庭和谐兴旺,使社会和谐,国家和谐,世界和谐。 现在的人很多追求自由民主,开放享受,但是却不懂得如何规范自己道德品行的修养,其中很大的根源就是没有学习过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知识,不知道什么是道德,也不知道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知识讲的好,没有羞耻心,什么事情都敢做。这个是为什么?大家想过了吗? 没有羞耻的心,也不知道什么是羞耻的事情,那么就不知道如果规范自己,就什么事情都敢于去做。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接受高等教育,却在日常生活中行为举止不端正,缺少道德的规范做错了很多事情,也给社会,也给人类,造成了很多毁灭性的灾难,很多人没有学习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知识,却根本没有看到这些引发灾难的根源。
现在的人,没有学习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知识,不懂什么是价值观念?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思想观念是现在人追求的,也是很多人想要的梦想。 因为他们主张民主,自由,开放,但是他们却没有讲道德规范。
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知识,古圣先贤,主要讲言行规范,说到就要做到。以身做则履行中华传统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广为人说,为别人讲解和宣说,普及道德文化知识,做个有道德,品行端正,心态善良,人人尊敬的人。

❸ 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良道德传统

中华优良道德传统分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中国革命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加以发展,就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不能脱离自己的民族性。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地发展;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条件。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是一块永不磨蚀的“胎记”。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公私之辩证”是中国传统道德发展演化的一条主线。“公义胜私欲”是道德的根本要求,“公”是作为道德的最高标准。强调在“义”和 “利”发生矛盾时,应当“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主张“义然后利”,反对“重利轻义”、“见利忘义”。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爱人要从爱旁边的人做起,从爱亲人做起,即孝悌是人之本(孝道),并把这样的爱推广到他人,即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道),能将心比心(恕道)。立足于自己,承认人的差异,主张“合而不同”,“和为贵”,讲求和睦相处,强调社会和谐,“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谦即自谦,虚以处己;敬即敬人,礼以待人。谦敬与礼让是联系在一起的,“恭敬之心,礼也”,“凡人炎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同时提醒人们“事思敬”、“不居功”。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亦即诚实守信,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尊重科学,坚持真理,坚守信诺。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荀子·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里讲的“神明”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圣心”是指一种道德境界。所谓“成德至善”,是说个体的道德品质是一个由一种较低的境界到另一种较高的境界,不断前进而逐渐趋于“至善”的过程。——“存之又存,相乃不舍”,逐渐地但无止境地趋于“至善”。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中国历史上的儒、墨、道、法各家都认为,在塑造人格的过程中,最重要是就是奋发向上、切磋践履、修身养性。
此外还有廉洁自律、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师敬业,以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自从1919年“五四”运动第一次中西文化大碰撞以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以及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伦理道德文化,一直是我们在文化和道德建设上进行战略选择的一个重大而无法回避的问题。虽然我们作出了正确的分析和回答,但直到现在所谓新自由主义、“全盘西化论”和新复古主义、儒家救国论仍然不绝于耳,成为当今意识形态领域里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必要旗帜鲜明地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原则态度,澄清理论是非,扫除思想障碍。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
①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之;
②在按社会主义的要求和建设的需要,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转化之;
③要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继承那些反映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道德要求,对我们今天的道德实践仍然具有指导意义的积极内容。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思潮;另一种是全盘西化的思潮。这两种思潮在对待道德问题上都割裂了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以及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无论是复古论还是全盘西化论,都对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道德文化的进步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和道德进步,除了要注意继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和道德的优良传统之外,还必须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在对待其他民族或国家的道德文明成果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❹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论文

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知识,深刻让我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还有安份守己的做好自己的本份。
让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无知。使我更加坚定的要学习好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知识,并且把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知识学习掌握好,自己以身做到,还有言行做到,并且广为讲说,让更多人学习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知识,使自己的家庭和谐兴旺,使社会和谐,国家和谐,世界和谐。

现在的人很多追求自由民主,开放享受,但是却不懂得如何规范自己道德品行的修养,其中很大的根源就是没有学习过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知识,不知道什么是道德,也不知道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知识讲的好,没有羞耻心,什么事情都敢做。这个是为什么?大家想过了吗?
没有羞耻的心,也不知道什么是羞耻的事情,那么就不知道如果规范自己,就什么事情都敢于去做。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接受高等教育,却在日常生活中行为举止不端正,缺少道德的规范做错了很多事情,也给社会,也给人类,造成了很多毁灭性的灾难,很多人没有学习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知识,却根本没有看到这些引发灾难的根源。
现在的人,没有学习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知识,不懂什么是价值观念?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思想观念是现在人追求的,也是很多人想要的梦想。 因为他们主张民主,自由,开放,但是他们却没有讲道德规范。
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知识,古圣先贤,主要讲言行规范,说到就要做到。以身做则履行中华传统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广为人说,为别人讲解和宣说,普及道德文化知识,做个有道德,品行端正,心态善良,人人尊敬的人。

❺ 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对于中国传统道德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继承。正确的态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批判继承、弃糟取精,综合创新、古为今用”的态度,并根据时代发展所出现的新情况赋予其新的意义,从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要按照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是否有利于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标准,做好取舍和转化的工作。
“批判继承”,是一个总的原则和统一的指导思想。这里强调的批判继承,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采取历史的、辩证的、有扬弃的批判继承。“弃糟取精”是继承文化遗产,特别是继承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要求,强调这一继承是经过咀嚼、消化吸收的继承。“综合创新”对于继承中国道德传统有重要的意义。中国优良道德传统,包括儒、墨、道、法、兵等各家的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我们决不应只注意儒家一个学派,而要经过分析加以比较,进行综合创新,使它们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组成部分。
除此之外,“综合创新”还要求对全人类的道德遗产进行整理、加工、对比和鉴别,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同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相结合,以创造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
在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时,应当反对两种错误思潮。
一种是文化复古思潮,原封不动地将封建社会所宣扬的忠、孝、节、义和神鬼报应、男尊女卑的思想,拿到今天的社会中加以宣扬和推广。还有一种是历史虚无思潮,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从整体上来说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从整体上予以全盘否定。因此,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时,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的态度,防止把传统道德中反动的,腐朽的,宣扬低级、庸俗、有害的道德观念,作为精华来腐蚀广大人民群众。
最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和道德进步,除了要注意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文化和道德的优良传统之外,还必须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在对待其他民族或国家的道德文明成果的问题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既反对全盘西化,机械搬照,又反对全盘否定,盲目排外,在批判的基础上加以借鉴,吸收,剔除其带有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糟粕,吸收其带有普遍性和一般性,对今天有积极意义的精华。

❻ 如何开展道德传承道德实践活动

中华优良道德传统分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中国革命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加以发展,就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不能脱离自己的民族性.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地发展;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条件.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是一块永不磨蚀的“胎记”.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公私之辩证”是中国传统道德发展演化的一条主线.“公义胜私欲”是道德的根本要求,“公”是作为道德的最高标准.强调在“义”和 “利”发生矛盾时,应当“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主张“义然后利”,反对“重利轻义”、“见利忘义”.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爱人要从爱旁边的人做起,从爱亲人做起,即孝悌是人之本(孝道),并把这样的爱推广到他人,即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道),能将心比心(恕道).立足于自己,承认人的差异,主张“合而不同”,“和为贵”,讲求和睦相处,强调社会和谐,“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谦即自谦,虚以处己;敬即敬人,礼以待人.谦敬与礼让是联系在一起的,“恭敬之心,礼也”,“凡人炎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同时提醒人们“事思敬”、“不居功”.

❼ 关于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的论文

这个我就能够完成
我就有整套的
来取

热点内容
幼儿园不设置学前班规章 发布:2025-07-02 02:44:24 浏览:37
沿河司法杨 发布:2025-07-02 02:39:27 浏览:58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认定 发布:2025-07-02 02:35:20 浏览:826
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起草背景 发布:2025-07-02 02:35:14 浏览:386
合肥经开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7-02 02:33:57 浏览:758
水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7-02 02:28:54 浏览:415
法院近义词 发布:2025-07-02 02:20:47 浏览:577
司法考试四大本pdf 发布:2025-07-02 02:13:10 浏览:837
新劳动法合同表格 发布:2025-07-02 02:13:09 浏览:922
西政自考可以考其法律硕士法学吗 发布:2025-07-02 02:06:16 浏览: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