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主观是
① 道德指的是什么
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贯串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社会公德、婚姻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等。它通过确立一定的善恶标准和行为准则,来约束人们的相互关系和个人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并与法一起对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起保障作用。有时专指道德品质或道德行为。 道德是对人的社会性的自我约束和心理约束意识。 不同的社会可以有不同的道德标准,但是任何一个社会的道德标准都是以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秩序为目的。 对道德的维护,实际上就是对人的社会性的维护。需要从宗教、教育和国家机器的作用多方面来实现。 (一)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起源问题非常复杂。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只有发生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而且人们自觉意识到这种关系时,才会出现道德问题。 道德得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是人类通过劳动形成的。 道德的特征及其作用特征: 1.把握世界方法的特殊性。 2.实施手段的特殊性。 3.主要是以个人为主体来认识和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的。 4.道德具有特殊的稳定性。 5.判断对象的特殊性 6.调节范围的广泛性。 (二)在中国哲学史上,“道德”指“道”与“德”的关系。孔子主张:“志于道,据于德。”(《论语·述而》)这里的“道”指理想的人格或社会图景,“德”指立身根据和行为准则。因儒家以仁义为道德的重要内容,故也以仁义道德并称。《老子》中的“道”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或万物的本体。“德”和“得”意义相近,指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对于“道”的认识修养有得于己,亦称为“德”。《老子·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认为“道”和“德”虽尊贵,却不是什麽主宰(“命”),而是一切任其自然的。韩非认为:“德者道之功”,把“德”释为道的功用。北宋张载提出:“德,其体;道,其用,一于气而已。”(《正蒙·神化》)认为“德”是气之体,“道”是气之用。 老子所写的《道德经》受全世界推崇,是相当出色的一部著作! (三)合乎道德。例:这是不道德的行为。其实道德是不是1个人追重要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
② 道德赖以产生的主观条件
你好,按照思想政治和法律基础的说法
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是人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客观条件是社会关系。
谢谢
③ 说道德只是主观意识的人是什么人
也许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猜的
④ 为什么说道德评并非完全是主观的
我认为道德是完全主观的!!!!!!!!!!!
⑤ 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分别是什么
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分别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社会关系。
道德作为一种内社会容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5)道德主观是扩展阅读
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1、道德的认识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2、道德的调节功能。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除了上述主要功能,道德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
⑥ 道德行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道德一定具有主观性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没有主观性就不存在道德,道德只能存在于主体的思维中,所以必然具有主观性。问题是,道德是否具有客观性。要么具有,要么不具有。如果不具有,那么道德就对人没有了动力。人不必按照道德律令来行动。因为没有客观性也就会缺乏普遍性或者是绝对普遍性。比如尼采和马克思,都认为道德只是统治者的工具,是一种思想枷锁。
所以这种道德观下,道德具有客观性的表现是一方面这种道德被客观物所影响,一方面能影响一定量的主体。不具有客观性表现在不同的主体因为阶级的不同具有不同的道德。那么就没有一个客观的不变的道德。而且这样道德变成了利益,甚至是消融道德的,也许是否认道德存在的。这种情况下,不具备客观性的因素导致结果是道德无力,道德缺乏说服力。我认为这种道德观是倾向于道德没有客观性的。说道德具有客观性则是儒家学说的论证,康德也有过涉及。此处只讲儒家。儒家经过发展,在道德问题上,认为道德是与宇宙本体分不开的。
宇宙本体是个客观的实在。这个本体具有客观性,而这个客观性在人的身上所投射的就是道德。这就是儒家心性说的研究内容。儒家通过这种方式把人内心的道德和客观的本体相联系,然后借着本体的客观性就有了客观性。这样道德就有了动力。可是事实的残酷性是,形上学,本体论被认为是失败的,是精致的艺术品而不是真理。所以这种道德客观性也就不成立了。
⑦ 道德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其实这个问题不是来很难,正如源我们经常辩论的绝对和相对是一样的道理,我简单阐述一下: 1)之所以说美是主观的,是因为判断美的标准是主观的,或者说很多美都是部分人按照自己的喜好制定的,诸如一幅画,你说美那是你的感觉,我同样会感觉不美,.
⑧ 道德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我是正方
你是正方的话,那么道德就是主观的。这种二元对立的问题,一般都是辩证的看待。
⑨ 道德是人为的主观标准吗
道德标准是主观形成的,它是人类的文明进步的具体表现之一。它作为人类的一种行为规范,虽然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力度大,但也是与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维护着人类社会的和谐,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