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摘录

道德经摘录

发布时间: 2021-02-25 08:36:56

Ⅰ 道家经典语录

1、用之者,必假于弗用也,而以长得其用。
2、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3、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计其患,虑其反,就其利,辞其害。
5、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轮不辗地。连环可解也。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6、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
7、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8、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0、则仄,月满则亏。
11、金石有声,不考不鸣。
12、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13、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14、多言多败,多事多害。
15、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6、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之为祸。
17、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18、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9、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21、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2、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Ⅱ 求《庄子》或《道德经》的名句摘录及翻译,知道的请说,谢。

庄子名言 ”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的意思及理解分析.人类生长在天地之间,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只是一眨眼间而已。白驹过隙 bái jū guò xì 〖解释〗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出处〗《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却,忽然而已。” 〖示例〗~,日月穿梭,才见梅开腊底,又早天气回阳。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臬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世人终生奔波于名利而不见有所作用,疲惫不堪而不知自己的归宿,太悲哀了)––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此即彼,彼即此,彼无是非的区别,此也无是非的区别)–––––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天地只有一种元素,万物纷纷也只是一类)–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对人间之外的事,圣人暂且悬置它而不探讨;对人间之内的事,圣人陈述它但不主观地评判)– “昔者庄周梦为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过去,我庄周梦见了蝴蝶,栩栩然飞行的蝴蝶。……但醒来之后,我搞不清是我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我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我们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以有限对付无限,必然陷入困境)–––

Ⅲ 老子说过什么经典语录

老子经典语录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9、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1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11、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13、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1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6、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7、治大国,若烹小鲜。

1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9、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2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2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2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25、为无为,则无不治。

2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7、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2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30、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31、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32、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33、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3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3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3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37、绝学无忧。

38、我独异于人。

3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40、希言自然。

4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2、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43、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44、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45、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

46、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4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8、将欲翕(合上)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49、柔弱胜刚强。

50、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5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52、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5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54、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5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5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5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58、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59、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6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61、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62、圣人在天下,翕翕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

63、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勤。

6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6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66、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67、正复为奇,善者为妖。

68、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9、治人事天,莫若啬。

7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71、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72、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73、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74、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天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75、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76、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77、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78、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79、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8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8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82、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Ⅳ 老子经典语录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法地内、地法天、天法德、容道法自然。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Ⅳ 道德经做人经典语录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历久弥新,一个是我头顶的星空,另一个是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它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康德

那最神圣恒久而又日新月异的,那最使我们感到惊奇和震撼的两件东西,是天上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康德

酒能使人出语轻快,酒更能使人一吐衷情,酒,因而成为一种道德的性质成为搬运率直之心的物质。

康德

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

康德

有两件事物越思考就越觉得震撼与敬畏,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准则。

康德

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康德

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能充实心灵的东西,乃是闪烁着星星的苍穹,以及我内心的道德律。

康德

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

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孔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

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

体也,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毛泽东

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

康德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

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

康德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

Ⅵ 老子庄子好词好句好段

老子: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5、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7、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9、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10、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1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庄子:1、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2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3、 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4、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5、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6、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7、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8、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9、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10、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11、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3、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14、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15、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16、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

Ⅶ 《道德经》经典语录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个谜,谜中之谜——玄妙之美) 反者道之动: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其雄,守其雌。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知仁者智,自知者明。 不自见,故明;不自足,故彰。 慎终如始,终无败事 PS:道德经之外的道家~~~~~~~~~~~~~~~~~~~~~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凡人心险于山川”––– “窃(盗窃)钩(钩环)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原(探究)天地之美,达(弄清)万物之理”––––––– “彷徨乎尘垢(世俗)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 “独(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傲视鄙倪)于万物”–––––––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 “傍(依傍)日月,挟(怀藏)宇宙,游乎尘垢(世俗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举世赞誉也不感到得意,举世非议也不感到沮丧)–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境界最高的人不感到自己的存在,神人不追求建功立业,圣人不希求名声)–––––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鹪鹩鸟在深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枝之地足矣,何必要拥有整个森林?鼹鼠在河边饮水,不过以喝饱肚子为限,何必要占有整个河流?)––

Ⅷ 老子《道德经》的经典语录

第五章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第七章
上善若水。
第八章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第九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8月30日名言)
第十八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第十九章
希言自然。
第二十三章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第二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第三十三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五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第三十六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第三十七章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第三十八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第四十章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四十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第四十二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第四十三章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第四十五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第四十八章
出生入死。
第五十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六十四章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第六十五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第六十六章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第七十二章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三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现代汉语释义:人民不怕死,何必用来死来令他(她)们恐惧?
第七十四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第七十六章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八十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Ⅸ 国学摘抄

国学经典的语录摘抄【热门版】
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2. 知足不辱,专知止不殆。 (老子属)
3.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4. 将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
5.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6.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
7.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9.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国志》
10.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11.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13.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14.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15.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热点内容
部门规章设定行政许可 发布:2025-09-30 16:44:57 浏览:633
财法治19956号 发布:2025-09-30 16:39:16 浏览:680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社会经济保障关系 发布:2025-09-30 16:19:25 浏览:933
合同法中关于预付款的约定 发布:2025-09-30 16:18:48 浏览:241
泸州司法局李 发布:2025-09-30 16:18:44 浏览:843
法治宣传工作怎么开展的 发布:2025-09-30 16:10:26 浏览:337
法律援助案件接待笔录 发布:2025-09-30 16:05:03 浏览:7
医院总会计师条例 发布:2025-09-30 16:01:15 浏览:821
民法典编目 发布:2025-09-30 15:51:31 浏览:791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考试试卷及答案 发布:2025-09-30 15:50:57 浏览:434